第31章 迁都的必要性

就在刘芾忙着清点联邦在这场战争中的收获并没事偷偷乐的时候,一个对于刘芾来说很难抉择的问题,又被内务部摆上了案头,在这份被标记为绝密+特急的报告中,内务部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特工,经过多方取证,得到了一个结论,在一战这几年中,美国向日本援助了大量的资金,帮助日本稳定了国内的经济下滑趋势,而且在战时,很多欧洲订单,都被美国转给了日本,虽然美国人从中也赚取了大量的差价,但是这些订单成功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速度,到一战结束时,日本已经从经济崩溃中缓了过来,并且实现了连续两年的经济增长趋势。

另外,美国还利用欧洲的造船订单,帮助日本的2大造船厂恢复了生产,从而保住了日本海军在未来恢复元气的希望,但是这回日本人长了记性,没有再急急忙忙的制造大型军舰,而是转而向美国购买潜艇技术,并在横滨造船厂中偷偷生产潜艇。

由于日本人对潜艇的生产看管的非常严格,内务部无法获得具体的潜艇参数和产量,不过根据横滨造船厂的设备改造情况来看,日本人的潜艇产量不会很高,大概每年5艘到20艘之间。

虽然美国的潜艇技术还没有德国出色,但是日本人拥有了潜艇这个消息还是让刘芾很不放心,再加上日本人近期频繁在朝鲜和辽东增兵,企图彻底统治这两个地区,以便取得国内无法获得的各种资源,刘芾就越发担心起这个恶邻来了。

不过,眼下的形式是全世界一片呼吁和平之声,经过了多年的战争,世界各国都需要修生养息,都不愿意看到再爆发战争,从国际环境上看,现在想要彻底解决日本不是好时机;而且由于联邦的国土面积急速扩大,联邦的军队需要守护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在没有彻底消化所占领土之前对日本发动一场战争,也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另外,从美国这样大力支援日本来看,美国政府已经把南海联邦视为了一个威胁,说不定还是最大的,它打算利用支援日本这个联邦宿敌的发展,来拖住联邦的部分精力,以达到减缓联邦发展势头的目的。如果联邦在这个时候强行攻击日本,肯定会激起美国的强烈不安,说不定美国人会借着一战胜利的精神头,跑过来和联邦打上一架,那样的话,过早和美国这个庞然大物翻脸,对联邦来说,极为不利。

左思右想,琢磨了好几天,刘芾也没找出一个能消除身边隐患的办法,最后,刘芾也不想了,打虎还需自身硬,安心搞好自身建设吧,虽然联邦现在进攻力量不足,当时防守起来,恐怕一点都不比德国人软,想要欺负联邦,除非世界上几个大国一起玩命。

随着大量科研技术人员和大量资金被吸入了联邦境内,首先受益的就是安南三省和菲律宾群岛,由于法国人和西班人在之前的殖民统治中还算认真负责,所以安南三省,尤其是原越南境内和吕宋省内的基础建设还算完备,再加上联邦经营了很久的三宝颜省,都成为了国内外投资者的首选之地。

南海联邦政府也为这些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支持,首先是从可对民间开放的投资项目上,继续放开了一部分原来不许涉足的领域,比如说发动机制造、部分石化产业、医药生产、电子产品、合成树脂等。其次,联邦政府继续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中小额度的低息贷款,以便这些国内的初级企业家们,能够再资金上不差外国投资者太多差距;最后,联邦政府进一步降低了各种高附加值产品的税收,并且对农业产品提供了国家补贴,一边鼓励企业进入技术含量更高的领域,一边保护农民阶级不会被工业化浪潮卷走太多。

在1919年10月份,刘芾在一次联邦政府的工作会议上,头一次提出了迁都的提议。这个提议把当时在座的绝大部分政府部长们都给惊呆了,大家一致的想法就是:总统是不是疯了,没事迁那门子都啊?不过由于刘芾大权在握,虽然说是联邦政府,但是基本和独裁没啥两样,军权和财政大权都掌握在刘芾一个人手中,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联邦内务部当做刘芾的私家侦探+保安+打手,各位部长们就是想法,也不敢直接说,只能继续听刘芾的解释。

首先,刘芾从地理位置上指出了台北作为联邦首都的劣势,在整个联邦版图中,台北基本属于联邦的东部边疆了,再往东就是大海和琉球群岛,虽然联邦的海空军都可以保证首都不受外敌攻击,但是长期把首都放在一个危险的地区里,会对联邦的军事部署和发展方向造成很大的影响。

然后就是从联邦的未来发展方向上来说,向东,向北基本无望。向东,是大海,琉球和日本列岛,发展的潜力不大,至少不是联邦现阶段所需要的。而向北,是中国大陆,从刘芾的内心来讲,实在是不愿意冲上大陆去,和本族豪杰们打个头破血流,与其兄弟相争,不如自己再去开辟一个华人的国度,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2个华人国家总比1个华人国家对这个民族好处更多。

向东、向北联邦都无法取得更大的发展,那么就只剩下两个方向了,向西和向南。在西边,是印度次大陆,安南三省和泰国、缅甸、印度还有马来西亚,都处于这块大陆上,现在这里基本上都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向南,就是一块人口密度非常小而又非常富饶的大陆,澳洲,在现今,哪里只有两个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如今也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

相比较而言,刘芾打算向南发展,因为澳大利亚有着和美国一样的独特地理位置,不易遭到陆地上的攻击,而海军和空军正是联邦引以为豪的主要武器,况且,用海军和空军去进攻一个单独的隔海大陆,比用陆军从陆地上发动进攻要难的多。有了这种地理上的防御优势,联邦就可以像美国那样,省去很多军费,而用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另外,澳洲大陆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储备,而它广袤的土地上,不管是发展工业、农业都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如果不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全世界最后的洗牌机会拿下澳洲,刘芾觉得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南海联邦就等于是失败。

最后,如果拿下澳洲,整个东南亚基本就没有白人的踪迹了,这对于东亚的发展与和平,都是一个好事,对于联邦的未来也非常重要,毕竟,留着一个白人国度在自己的身边,况且它还那么的强大,刘芾会非常不舒服的。欧美列强可以利用澳洲当做插入东南亚的桥头堡,随时监视并限制南海联邦的发展。

既然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那么政府的一切计划、一切安排就都应当以这个发展方向为前提,而迁都,也正是为了把联邦的发展重心,由东北部的台湾岛向联邦南部倾斜。至于迁都的目的地,刘芾早就选好了,那就是位于加里曼丹岛的一座新的城市,向阳市。

第75章 三赴德国第38章 空袭新加坡港(三)第93章 树下的美军第26章 三路并进(四)第132章 他的奋斗第19章 全民战争第26章 投降的日军第76章 捉对厮杀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岛(三)第73章 国防第10章 快速舰队第64章 登陆越南(六)第51章 去棉兰老岛练兵第86章 险胜第95章 大卫走了第92章 杉杉健太第138章 不夜城第18章 有些准备第39章 海上没啥悬念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113章 检查南铁港第87章 调整第121章 自由贸易港第50章 危机中的各国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战第99章 关东大地震第23章 大战结束第41章 漏网之鱼第46章 骚扰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战第49章 美国海军的计划第23章 欧洲第57章 B-17第19章 装甲集群第59章 美国政府的选择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8章 越乱越好第23章 世界舆论第19章 职业经理人和汽车第2章 酝酿第49章 美国海军的计划第59章 反贪反黑(二)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第62章 巴顿第52章 无奈的英国舰队第93章 真实的潜艇兵第3章 行踪泄露第89章 轰炸中部城市第13章 罗莎莉亚第59章 登陆越南(一)第13章 基础建设第10章 权力真空第61章 布网(二)第55章 看戏的都是傻子第71章 安南第125章 上海行第14章 西部大开发(三)第14章 装病第87章 调整第87章 调整第19章 职业经理人和汽车第33章 挑事专家第14章 骑着摩托去放牛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32章 移民潮第47章 纽约证交所第4章 复方新诺明第143章 车祸(二)第62章 登陆越南(四)第45章 民国政府有顾虑第54章 反击第28章 游击队有重炮?第39章 海南岛(一)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53章 越柬复国军第53章 实力对比第142章 车祸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101章 时间不多了第40章 第六师团的偷袭第117章 电视机第75章 三赴德国第4章 德奥统一第48章 民国(四)第35章 美国人上当了第52章 战备(二)第17章 北欧乱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竞争力第14章 装病第97章 感恩节的礼物第105章 博弈(二)第9章 雪花电冰箱第50章 火药桶要炸!第23章 亲王乔治第1章 联合调查第117章 电视机第25章 十九世纪的顶级海军第33章 挑事专家第67章 核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