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英法德宣战

随着联邦进入了战备状态,开始逐渐进行国内的战争动员,联邦有偿和无偿支援意大利、德国的物资就相应减少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刘芾总不能让自己国家老百姓勒紧了裤腰带,然后拿着好东西去给别的国家消耗吧,况且联邦自己也要面临一场大战了,还是先顾自己吧。

不过在这个物资供给的问题上,刘芾也想出来一个更长远的办法来弥补联邦国内生产不足和一旦进入战争所面临的禁运等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这也是刘芾在海军基地里修养的时候无意中想起来的,既然联邦无法满足各国的物资供应,那么为什么不找几个帮手一起帮着生产运输呢?至于去哪里找帮手,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联邦身边就有。比如有着庞大劳动力资源的中华民国和南R本。

刘芾的考虑是目前欧战才刚刚算是开个头,还没有真正打起来,欧洲各主要交战国对于战略物资的储备肯定不是很充足,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这场战争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要打几年,就连主动挑起战争的德国也只做了2年多的资源储备,更别说被动卷入战争的英法苏意等国了。

虽然目前包括南海联邦在内的很多国家还在乐呵呵的向欧洲出口物资,打算发一笔战争财,但是等到联邦政府一出手,整个欧洲和美洲都得卷入战争中,到时候唯一能够相对平静的,就是亚洲了。既然联邦打算挑起战争,无法再利用中立的身份去赚取战争的利润,那干嘛不把这些好处转给自己的同盟国或者与自己关系好一些的国家呢。

目前符合这个条件的,就只有2个国家。一个是中华民国,一个是南R本。

由于有了南海联邦这个大经济体,中华民国和南R本在这几年中国内的经济建设也发展的不错,依靠着台湾这个经济特区的带动,中国南部的几个省的工业化程度逐年提高。南R本除了发达的娱乐业之外,在加工、组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也形成了气候。

以往它们的产品大多销往国内,或者是返销到南海联邦手中,然后在通过联邦的商业网络,卖向其它国家。但是联邦马上就要卷入战争了,无法再当这个收购商和批发商的角色。那么中华民国和南R本就应该马上进行准备。来弥补上这个缺口,抓住这个机会,成为这场战争中的主要物资出口国,利用这场战争给自己的国家赚取更大的利润。

而且这个出口国做起来并不难,中华民国和南R本都有这个基础,像纺织服装、皮革、轻工产品、还有部分来料加工产品和原材料等。都可以成为向欧美等国出口的商品。而且联邦国内的很多商品也可以通过贴上中华民国或者南R本的商标,来躲开禁运的门槛,流入欧美市场,虽然利润要分给其它两个国家一部分,但是总比一分赚不到要好多了。

民国政府和南R本政府对于联邦的这个建议当然是举双手双脚欢迎了,既不用表明阵营去用国运赌博战争的红利,又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售大批商品到欧美各国去赚取外汇。这是多好的事情啊,不做才是傻子。而且这样一来,它们国内的制造业也会快速发展起来,这等于是用别国的钱来武装自己啊,而且还有钱赚。

至于运输和销路这两个问题,也非常好解决,首先销路不用发愁,虽然在初期欧美各国的储备还都算充足,不会急于四处采购,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用不了2年,就不再是货找人而是人找货了,到了那时就该担心产能不够和运输力不足了,还怕有卖不出的东西?

其次是运输问题,这到是个大问题。因为欧美和亚洲的距离都不算近,大宗的货物运输只能走海路,而一旦南海联邦和美国爆发战争,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平洋,不管是东部还是西部,通往美洲的海上航线肯定都不安全。

另一方面,通往欧洲的航线也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南海联邦进攻澳洲之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上对于联邦和英美等国的货运肯定也将受到威胁,而中华民国和南R本又缺少自己的远航运输能力,光有货物无法运出去也是枉然啊。

不过这个问题刘芾也有办法,那就是把海伦娜航运公司的一部分船只廉价租借给中华民国政府和南R本政府,让这些船只挂上它们两国的国旗,然后利用这些船只向欧美等国运送货物,这样购买货物的欧美国家肯定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运货船,只要联邦海军能够放行这些船只,那就无需太担心运输安全问题了。

当然了,这种小把戏欧美国家很快就能明白过来,不过明白也只能是心里明白,咬着牙根暗恨,对于本国缺少的物资该买还得买,只要对方不是挂着敌国的旗帜,那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到,因为在战况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去得罪和攻击中立国家的船只,那不真成了疯子了,难道是怕自己国家死的不够快?

除此之外,刘芾还可以为这些挂着中华民国和南R本国旗的船只加一道保险,那就是不光欧美国家不会攻击这些船只,轴心国也不会攻击这些船只,在这个问题上,南海联邦有信心去说服德国和意大利,让他们网开一面,毕竟这些船只不是光为同盟国运送货物,轴心国有需要的资源一样可以送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资源更加匮乏的轴心国这些船只的意义反而更大。

这个政策一出台,最先采取了动作的并不是中华民国和南R本政府,而是那些已经闻到了腥味的商人。他们通过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消息片段,再加上自己对商业前景的预测,立刻感觉到了这些商机,然后就开始呼朋唤友、筹集资金向台湾岛、大陆和南R本投资,在当地建立独自或者合资的工厂,并利用自身的便利性,从联邦拉来订单生产。

资本雄厚的开始囤积各种物资,尤其是像纺织品、糖、香烟、药品、皮革等战略物资,资本微薄的则玩命的生产,然后转卖给那些大商人,自己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然后再囤积足够的原料,准备在将来大赚一笔。不过按照联邦的规定,粮食和武器类的东西依旧属于禁运品,不管是联邦商人还是其他两国的商人,都禁止买卖和运输这两种物品,一旦发现,不光货物会被全部没收,还将按照战时法律予以严惩。

重新稳定了联邦政局,做好了联邦国内的军事动员,顺手再安排了一下联邦周边国家的出路,刘芾现在就是稳坐钓鱼台,等待着欧洲的战局进一步发展,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向澳大利亚和美国下手,而是是下重手,毫不留情。

这时的欧洲已经完全陷入了战争阴霾,没有一个国家敢说战争不会爆发了,随着德国和苏联闪电一般的打垮了波兰,英、法、德三国之间已经正式宣战,虽然在马其诺防线和齐格菲防线上,三方军队并没有大规模攻防,但是随着英国军队登陆欧洲大陆,双方离一场生死战就之差一个火星了。

之所以双方在西线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平静期,一方面是双方还都没有做好大战的最后准备,另一方面是因为英法两国一直忌惮的苏联进攻了它的邻国芬兰,这样两国不得不暂时观察思考一下,到底是应该先对付德国还是苏联。

第31章 南北日本第99章 关东大地震第77章 海军条约(二)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9章 遇袭第40章 海南岛(二)第31章 南北日本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第78章 有结束就有开始第6章 战争扩大第71章 战略轰炸第29章 势均力敌第5章 1886年的台湾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36章 摩拳擦掌第21章 日本人的军舰快造好了第42章 英国人的反应第1章 印尼的排华运动第17章 准备登陆第132章 他的奋斗第23章 三路并进第101章 时间不多了第18章 西线第52章 刘芾的思考第36章 空袭远东舰队第23章 欧洲第26章 中断的访问第80章 只能看热闹第35章 台湾要打仗了第26章 三路并进(四)第81章 甩买潜艇(二)第47章 纽约证交所第50章 飞机二第40章 空袭新加坡港(五)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83章 文化入侵第99章 北美绞肉机第2章 以战代练第6章 宝船第63章 不一样的坦克第23章 欧洲第50章 危机中的各国第81章 战争的准备第21章 第一站美国第97章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二)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6章 抓苦力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战第35章 皇家海军第34章 袭击与镇压第22章 关键时刻有人要掉链子第25章 菊凋零第70章 罗斯福新政第44章 英国支援舰队第12章 轰炸机第122章 给联邦找点麻烦第71章 安南第149章 大搜捕第100章 毒气弹第130章 怀疑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岛(三)第112章 漏网之鱼第1章 难题第35章 台湾要打仗了第74章 国防(二)第73章 国防第58章 星君级飞机母舰第29章 势均力敌第113章 检查南铁港第108章 新矿工第42章 英国人的反应第67章 联邦军队的进攻第32章 国际联盟第35章 独立起义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1章 名不副实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竞争力第54章 反击第28章 以日制日第76章 海军条约第133章 他的奋斗(二)第47章 重巡和飞机第54章 实力对比(二)第58章 反贪反黑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83章 文化入侵第57章 飞机很重要第68章 溃败第26章 流感,还是西班牙的第12章 西部大开发第17章 浑水摸鱼第23章 和老爹摊牌第29章 高歌猛进第13章 登陆琉球第30章 Z字旗第97章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二)第30章 Z字旗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厂第10章 最后的装甲车第5章 捷克和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