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人口大计

东海岸三省居住着800万人口,华人占据大约七成左右,其余则是来自欧洲的被许可移民以及归化的原住民;西海岸两省人口更多一点,仅华人移民就有1100多万,归化原住民几十万,不到华人的零头,所以在卑诗省和珈珞省基本上跟本土类似。尤其是在大明最早的殖民地万岁城,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200万人规模的城镇群,以万岁城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珈珞省的洛歇、三番两府也都形成了比较集中的工业群聚,人口稠密。

整个北美海外领能够从原本一个人没有,到二十年后人口接近2000万,大明的移民力度是非常大的,其实白明修也做了弊,因为他前后向北美海外领派了大量的系统的驻屯军团。再加上北美海外领的生育率非常高,一家有六个孩子、八个孩子这样的事情根本不罕见,所以这二十年来大量的青少年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出生成长。整个北美海外领的人口年龄结构出奇年轻,超过50%的人口是20岁以下的。

所以北美海外领从建立之日起,就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教育问题,于是大明文教部不断地征召年轻教师前往北美进行支教活动,其中不少人也留在了这边。

白明修看着几乎走几百公里都没有一个人影的土地,笑着对陈敬说道:“这是我大明子孙的未来生存空间啊,朕看着只有高兴。”

陈敬才松了一口气。

白明修倒是觉得,一个庞大国家有一些比较空旷和原生态的地区也不是不好。一些地区本身就生态脆弱,不适宜大量的人口居住。像是他那个时代,很多国家和地区歧视已经处在了非常危险的边缘。比如说埃及,看上去面积不小,但是大片土地是荒漠,人口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和三角洲。而尼罗河的水平均流量仅2000立方米每秒,跟中国的黄河也差不了太多。但是尼罗河却要供应埃及一亿人口,乃至尚有苏丹、埃塞俄比亚加起来又一亿多人口的需求,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了。

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肯定能够提高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地球也是个非常坚强的存在,脆弱的只是依赖生态环境的虫子——人类而已。人多就是力量没有任何错误,但得讲究相对条件,大明现在有着非常精密和学术的人口学研究,以计划大明人口的增长和维持。

当然,大明拥有无与伦比的条件,大明现控制着9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横跨夏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华人人口才2.35亿,其他族裔人口1.2亿(印度人为主),总计3.55亿,就算再翻个十倍,也是能承担的数量。不过在这个时期,大明已经酝酿着进行人口计划了。比如国民优生优育,如印度等人口稠密、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计划。

白明修不希望过度地人口增长分薄了大明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及各族人民的所得,所以欠发展地区少生优生,减轻家庭负担。而比较地广人稀的区域,比如南北美、东夏、澳洲等地则鼓励人们生育。

当然大明整体的人口计划政策不是武断而鲁莽的,比如吴敏在印度推行的“减贫优生”的政策,许可每个家庭生育两个孩子,然后就需要进行结扎。统一减贫优生政策的家庭,则可以获得一笔一次性的现金补助,孩子上学和家庭就诊免费,并且得到税务上的帮助。同理,如果不愿意加入减贫优生政策,那么理论上可以随便生育,但每年要向社会捐献社会福利基金,孩子越多金额缴纳越大,上学要缴纳高昂学费,全家医疗也没有补助,税率高出普通家庭10-15%。

这个政策明显是有利于富裕家庭的,当然各种条件一累积,其实也很可怕,必须是非常富有才能生个四五个孩子都不觉得怎样。不过政策本来就是为了减轻贫困而设立的,也给了人们实质而看得见的好处,特别还有虚假的选择,所以当白明修看到这番政策的时候,也不由慨叹,政策制定者真的是牛啤。

倒是这种政策限制不太住在印度的华人,因为他们的户籍往往都在本土或者其他没有这个政策宣慰司。

大明对于印度、北美等殖民地的投入不是虚假的,不同于很多殖民国家,大明是实打实往殖民地扔钱,甚至持续性进行财政转移的。北美直到五年前还在拿来自大明本土省份的财政转移,而且每一次大型的公共项目都有理政院拨款。印度联合宣慰领去年刚刚成立,也是从理政院拿到了大批预算,并且预计五年内,持续性会接受本土的财政转移。

不过财政转移也并不是单纯地从一个地方的税收拿钱贴补另一个地区这么简单的事情,最终大明会让待发展地区的基础设施更好、社会财富更多,而且北美等殖民地其实也是一直向大明理政院财政部缴纳税务的。

白明修和大明理政院在意的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经济体,而不是账本上的一串零。

倒是,这年头基本上有点节操的殖民地长官,不管是总督还是宣慰使,都觉得长期拿中央的财政转移是丢脸的事情。一个殖民地发展得好,产生的收益多,居民生活水平高,才是他们的政绩和追求。从国家领了钱,毕竟也掉不进自己的口袋,花了钱没有效果才是让他们丢面子。

如吕宋、爪哇、陆南等宣慰司,也拿了好些年财政转移,不过近年来已经变成了财政转移的输出方。因为他们经济发展好,人口又不算多,建设不错,财政也容易结余,就有资金支援其他地方了。

不过宣抚司是另外一回事,宣抚司存在一个名义上的封国君主,比如朝鲜、东瀛、琉球这三国,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他们的财政独立性比较高一些。东瀛宣抚司已经十多年保持自负盈亏的财政局面,不过东瀛的产业化搞得也是不错,财政也很充裕。有了额外的钱,顺手就支援扩充他们的藩军建设了。而藩军最终又是对大明防务有帮助的,算是又花到了中央头上。

340 棉花供应危机320 事发了770 乐浪初战174 第二条暗线035 靠泊被拒333 大祭禅让(四)622 危机的英格兰011 战缅甸(下)748 好东西458 请求保护770 乐浪初战797 千岛683 西清朝乱418 大明爸爸终于要谈判了301 光复游行444 金融霸权的雏形763 视频学习151 西南事毕303 天下从来不是你的004 永历334 新皇帝的第一天696 战争惨烈400 公审054 兵围昆明469 非洲的新殖民地228 肉搏也不虚你424 舰队阵容026 缅北会战(上)472 共主邦联任务509 印第安青年757 通话573 战机和越野车448 新缅甸429 最荣耀的实习机会358 漠北拉锯?756 寄存箱174 第二条暗线680 走失的清兵644 无处可逃522 瀛王之势029 门户洞开663 通信小队739 文明与人361 汗血马骑士054 兵围昆明126 俍兵245 朝鲜来使661 急转直下330 大祭禅让(一)514 防疫工作队535 光复二十三年084 合作社011 战缅甸(下)249 征兵募兵791 猎杀潜艇(上)423 皇帝陛下的环球舰队700 无路可逃345 漠北风云539 关于欧洲的会议(上)737 一生峥嵘325 基本国策023 诱饵075 北望545 大清很缺油138 下一步的伐清战略449 标杆105 岭南焕新359 追击和反追击048 兵力何来088 主线任务的大收获768 老板万岁058 晋王诛贼之战(四)666 土豪157 废宗室122 反伏击(上)768 老板万岁746 第一次穿越接触162 引才302 归朝消息781 如临大敌的美皇380 大军入朝505 大学生实习601 乌勒登772 坦克交锋507 西清的图存404 捕猎大师425 海军少将分身400 公审583 装甲铮鸣648 进入大洋的西清海军153 建社复产368 夺寨515 骗术大师796 竞赛场位面083 读书人治国论432 由大变小287 大阵仗530 时代跃升060 晋王诛贼之战(六)270 天津镇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