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借题发挥

众人一听,对啊,知府大人不过四品的官儿,和正二品的一部尚书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等级,难怪秦知府也无能为力。

那人也太过嚣张跋扈了,连堂堂顺天知府都要避其锋芒,监生中的领头人心中暗叹道。不过他也是不畏强权之人,不想今日的示威活动半途而废,想了想便开口说道:“既然这样,我们倒要去他府上看看!”

有了带头的,老百姓们就来了劲,他们跟着一帮监生来到了汪府门外。

汪仲华确实在家。顺天府衙门外的示威活动,在秦永贵派人去汪府前,汪仲华已经收到了情报,他不想去处理,所以才让管家打发了秦永贵派来的人。只是他没想到,秦永贵居然如此不讲同僚情义,将示威人群诳到了汪府来。

听到管家的报告,汪仲华差点被吓得尿裤子。他哪里经历过这种场面,汪府大门外,黑压压的一群人,虽然没有大声喧哗,可是那阵势着实雄壮。

怎么办呢?汪仲华带着一身冷汗,在后院踱着步子,可是脑袋里却一片空白——那是又惊又怒,又怕又恨等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特有的“宕机”现象。

汪仲华虽然贵为刑部尚书,可只有他自己才清楚,这个位置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有权势。明朝的六部尚书,虽然同为正二品的朝廷大员,可是各部的地位还是有所不同的。

六部之中,权利最大的肯定是吏部,因为他们掌管着全国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和封勋。只要是四品以下的官员,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员,都在其管辖范围内,所以吏部也有“天官”的称呼。

若是论油水最多的部门,户部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原因无他,户部掌管着全国的土地、户籍、货币、赋税、俸禄、财政。不管哪个部门或者哪级政府要花钱,都得户部从它的口袋里掏钱出来,无论换作是谁,肯定都会对户部客客气气的,所以户部又被称为“地官”。

要论六部当中,谁是地位最清贵的,礼部肯定当仁不让,因为他们掌管着全国典章制度、祭祀、学校和科举。尤其是科举这一项,朝廷未来的人才,都只能去走这座独木桥,最早和他们搭上关系的,就是礼部官员。由于三年一次的大考,是在春季,即“春闱”,所以礼部也被称为“春官”。

另外,明朝后期,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内阁首辅都会兼任礼部尚书一职。像前首辅申时行,和当今首辅赵志皋都在坐上首辅宝座的同时,任职了礼部尚书。

至于兵部,因行兵作战多在夏季,所以就有了“夏官”的称呼。兵部掌管着全国武官选用、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也是一个权利大、油水多的衙门。要不是明朝“以文治国”,文官地位高于武官,兵部还有着和吏部一较高下的可能;若是在重大战争时期,兵部的权势则有可能跃居为六部之首。

刑部则是一个油水也不太多,权利也不甚大的部门,它掌管着全国的法律、刑狱、案件审理等事物。若是处理重大案件,还要和大理寺、都察院一起“三司会审”。由于处决死刑罪犯多在秋后,大家也经常听到“秋后问斩”一说,所以刑部又被称为"秋官"。

工部则掌管着全国的各项工程、水利、工匠、屯田、交通等政令,虽然地位不高,可是却是一个油水丰厚的部门。无论哪朝哪代,搞各种工程的“建设部门”都是很容易发家致富的,福利也好过大部分官员。由于工程一般都会避开农忙,多数会在冬天进行,所以工部也被称为"冬官"。

由此可见,刑部尚书实际上,未必能干得过实权部门的侍郎,何况钟南这个兵部右侍郎还有着皇帝的“圣眷”加持。

事情还在继续发酵。

身处紫禁城的朱翊钧,在初四就收到了消息,不过了解到的,只是钟南和汪夫人的交通事故。到了初五,才从张鲸的嘴里,听到了那些市井传闻。

朱翊钧早就知道,他的一帮臣子,没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只是碍于需要他们处理政务,所以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事情,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近的市井传闻中,汪仲华指使他在老家的叔伯兄弟,兼并了大量土地,为此还闹出过好几条人命官司,只是最后都不了了之。不仅如此,汪仲华的老婆和几个妾室,也是敛财的高手,在京师实际拥有多处产业。另外,据说汪仲华本人还和白莲教有所瓜葛。

“派人去查一查,看看是否属实。”其他的朱翊钧都可以当做没看见,可是和白莲教这种反政府组织有瓜葛,那是等同于直接造反的大忌。

张鲸掌管着东厂,这种事情真要查起来,肯定难不倒他。悄然退出御书房后,张鲸安排着人手,同时让王忠把这个消息传递给钟南。

作为皇帝身边最亲密的太监,张鲸可以断定:汪仲华完了。无论最终查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汪仲华都翻不了身,唯一不能确定的是,他会被罢官而已还是会身首异处。这取决于想扳倒汪仲华的人,准备了些什么材料,以及对方能量的大小。

严格说来,张鲸和汪仲华还有点小过节。那是七八面前的事儿了,当时张鲸还不是大太监,他在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张宏手下当差。

由于他和汪仲华,一前一后同时看上了京师郊外的一块田地,汪仲华仗着刑部尚书的身份,硬是从先到的张鲸手里抢下了那块田地。当时的张鲸虽然心里气愤不已,可是形势比人强,他也只能受了那股窝囊气。

之后,冯保被整垮后,张鲸坐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高位,然后又提督东厂,成为了后宫实际上的第一太监。他和汪仲华的那次冲突也被人逐渐遗忘,只是张鲸的心里,多少也埋下了一丝对汪仲华的恨意。

汪仲华在刑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将近十年,虽然几乎把持了刑部,可是他的对手也不是没有。远的不说,单是刑部,就有一个人一直盼着他倒霉,这个人就是右侍郎刘东海。

刘东海四年前本有机会升一级,坐上刑部左侍郎的二把手位置,结果被汪仲华给压住了。从那之后,刘东海就把汪仲华给恨上了。

对于刘东海的不满和仇恨,汪仲华是清楚的。虽然他也想找个机会,清理掉这个不安分的下属,可是刘东海却有些本事,一直没给他可乘之机,还硬生生地在刑部右侍郎的位置上,坐到了现在。

这些情报,王忠给钟南透露消息的同时,一并告诉给了对方。对于这份大礼,钟南哪有不笑纳的道理,他谢过对方的同时,也摸清了张鲸的诉求。

正月初十,钟南和刘东海私下里见了一面,又得到了一个有用的消息——大理寺卿熊家正,曾在几年前有机会染指刑部尚书一职,后来被汪仲华给破坏掉了。

这下事情就好办多了。

对于钟南来说,整垮汪仲华不是最终目的,获得些许政治好处才是他想要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给己方派系增加点实力。要达到此目的无非就是两种方式,要么扶持己方人马,坐上这次事件造成的空缺职位;要么则是帮助那个想坐上空缺职位的人,并将其拉入己方阵营。

钟南数了数自己手下的一帮官员,没人和政法委系统能搭上关系,如此一来,只能走后一条路了。

汪仲华下台后,最有可能坐上刑部尚书职位的就是大理寺卿熊家正。那么熊家正履新后,空缺出来的位置就可以操作一番了;还有就是,刑部左侍郎高峰,本是汪仲华的铁杆嫡系,这次很有可能会被一起打击;若是再加上刘东海履新后,同样空缺出来的位置,算起来就可能有三个空缺职位了。

钟南找来孙承宗、石迁还有叶向高等人,反复推敲,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帮助刘东海更进一步,并且将他拉入己方阵营。

之所以选择刘东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对方没有什么后台,好拉拢;二,刘东海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否则早就被汪仲华给拿掉了;三,刘东海也需要找靠山,之前钟南和他见面时,他隐隐透露出投靠的意图。

正月十三,熊家正约见了钟南,两人密谈了两个多小时,就行动方案和事成后的主要问题达成了共识。

这次会面后,钟南再次和刘东海见了一面。在刘东海明确表达投靠后,钟南就做出了承诺,会帮助对方坐上刑部左侍郎或者大理寺卿的位置。两者都是政法委系统的正三品官阶,区别在于,大理寺虽然没有刑部有权势,大理寺卿却是一部之首,至少可以在它的一亩三分地上做主。

准备工作完毕之后,大战拉开帷幕。正月十八到正月二十,连续三天,都有言官上疏弹劾刑部尚书汪仲华。

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儿第四十八章 收获第三章 小少爷丢了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七十二章 龙泉寺(加更)第二十九章 异动第八章 被判充军第三十四章 蓟州兵工厂第十四章 陈克朋成家了第三十七章 大军压境第七十一章 众议院的诞生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五十章 房东和房客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三)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四章 要成家了?第八章 被判充军第三十三章 转正第六十三章 偷窥事件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七十九章 白莲教的秘密第三章 洋郎中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伙第十五章 攻克芦门第七十八章 钟府四美第七十章 又换人了第八十八章 鱼儿上钩了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五章 何师爷的骚扰第三十二章 战与和(二)第五章 何师爷的骚扰第十章 事儿闹大了(一)第九章 陈克朋被砍第九章 远行第五十七章 脱身第九章 远行第十六章 沈一贯的宴请第三十一章 战与和(一)第二十八章 蓟州总兵第十六章 沈一贯的宴请第二十一章 面见皇帝第七章 出大事儿了第五十七章 脱身第九章 陈克朋被砍第一章 奇怪的车祸第三十章 大佬齐聚第五章 何师爷的骚扰第十五章 攻克芦门第三章 洋郎中第三十五章 赵士祯第五十五章 营救(二)第五十二章 开府晚宴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八十九章 麻贵第八章 被判充军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七十三章 汪尚书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二)第十六章 沈一贯的宴请第七十六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七十三章 汪尚书第十四章 陈克朋成家了第三十九章 内乱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七十九章 白莲教的秘密第七章 殊荣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儿第六十九章 钟南的提议第三十八章 首战告捷第七十一章 众议院的诞生第三十七章 大军压境第四十三章 转折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儿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七十三章 汪尚书第七十章 又换人了第三十三章 转正第二十九章 异动第二十一章 面见皇帝第七十六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第五十四章 营救(一)第三十章 大佬齐聚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二十八章 蓟州总兵第五十章 房东和房客第八十一章 新鲜出炉的特务头子第八十六章 顺利解决第一章 奇怪的车祸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九章 陈克朋被砍第八十一章 新鲜出炉的特务头子第十三章 退伍第三十五章 赵士祯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伙第一章 尚书大人的烦恼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