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蓟州兵变(一)

“啊!”场中众人无不骇然。

“尚书大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蓟州总兵是干什么吃的!”

“确定属实吗?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

大家各自发问,一时间,议事厅里乱做一堂。

“好啦好啦……安静下来,先听我把话说完。”邢玠站起身来,下着命令。

随着邢玠的讲述,众人才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

此次兵变的将士足足有四千,而且都是立过功劳的人,他们兵变的目的只有一个,讨要拖了几年也没有发下来的银子。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还要从万历二十年的朝鲜战争说起。当时,吴惟忠老将军带着蓟州五千精锐,奔赴了朝鲜战场。时任总兵官李如松,给大家承诺:所有参战将士,每人有四十三两银子的薪水;先破平壤者,更是会给予赏银一万两。

这个承诺,是得到了兵部和朝廷认可的。虽然当时普通士兵的年薪,只有十八两银子,可是想到东征朝鲜,人生地不熟不说,面对的更是倭国的精锐部队,是以上面也同意了四十三两银子的高薪。

当时那场战争,明朝的参战队伍,大致可以分为南兵和北兵。南兵不仅包括三千江浙步兵和五千川军,也包括蓟州的五千精锐,因为他们主要是由“戚家军”的班底为主。至于剩下的三万多将士,则算作是北兵。

当时,南兵和北兵的代表将领分别是戚继光和李成梁。只是戚继光死得早,而李成梁不仅活得久,而且还把辽东经营得滴水不漏,是以南兵慢慢成了北兵的陪衬。

说回正题。战争结束之后,朝廷只是象征性地发放了些赏银,承诺的四十三两银子却不见了踪影。

蓟州的这五千人马,除开朝鲜战争中就义的,剩下的超过四千。他们原本以为,出国作战,肯定能拿到更高的薪水,哪知朝廷却出尔反尔,是以心中一直隐隐不快。

后来,他们又不知从哪儿听说,东征朝鲜的辽东一系将士,虽然没拿到朝廷的四十三两银子,私底下却被李如松补贴了不少。包括川军和宣、大、保定的士兵,也都被各自的总兵大人,私下发放了部分了补贴。

尽管如此,蓟州的这四千多将士,也只能忍气吞声——谁叫他们没有一个给力的老大呢?

只是之后发生的事情,让蓟州将士越发心寒。朝廷的十八两饷银,也开始有了拖欠。前两年稍微好点,虽然时有拖欠,可最后好歹还是给补足了。不过去年的饷银,却一直拖欠到了现在,于是蓟州的这四千多将士,外也忍不住了,他们聚集起来,要求上面把老账新账一起给了解了。

不光是这四千多将士,蓟州军营的其他将士们,也都观望着。因为他们最近一年的饷银,同样也被拖欠着,所以要是一个解决不好,搞不好会全体哗变。

如今的蓟州总兵是施长廷,接手蓟州军营还不到一年,哪里能镇得住这种场面。他一边安抚将士,一边将情况极速上报。

这封八百里加急,是午间时分到的兵部。邢玠在第一时间查阅后,便打算先内部讨论,再报告皇帝。

“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先不管对错,都可以畅所欲言。”邢玠先定了调。

没人发话。

邢玠清了清喉咙,“大家先不要有什么顾忌,这只是咱们兵部的内部会议,只要在座的各位不传,肯定是没有外人知晓的。”

“蓟州是‘九边重镇’之一,又离京师很近,要是军营真的出了大问题,我们都脱不了干系啊!”

第一次朝鲜战争,钟南是亲身经历者,他特别能理解蓟州的那四千多将士——谁的命不金贵呢!要不是为了挣钱养家,谁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和倭国的精锐部队,拼个你死我活呢!

客观地说,这一次的确是朝廷有错在先。既然承诺了四十三两银子的薪水,那就该全数兑现;否则,下次战争来临之时,还有多少人愿意勇往直前呢?

千万不要道德绑架,什么当兵就要做好随时战死的准备,要是没那个觉悟,就不配当兵!可是,咱得仔细想想,当兵的人也要吃喝拉撒,也要养家糊口,不能“又想马儿跑,又不给吃草”,这样的话,再有觉悟的士兵,也会寒心的。

只是这些话,钟南只能在心里想一想,万万不可以说出来。

“钟侍郎,你曾在蓟州任职,又参加过东征之战,你有什么想法?”邢玠开始点兵点将了。

“那每人四十三两的饷银,确实是没有下发吗?”钟南直指问题核心。

“东征朝鲜结束后,朝廷确实只发放了一些赏银,至于最初承诺的四十三两银子,并没有发放。”宋应昌答道。他是那场战争的总经略使,个中内情,很是清楚。

“当时没有给大家说法吗?”钟南再问。

“当时也没有说不发,只是说暂缓,不过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我也就此事,多次向圣上进言,只是朝廷确实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宋应昌很无奈。

“那拖欠去年的饷银,又是怎么一回事?”钟南又问。

在座的官员,除了钟南外,都是兵部的老人,拖欠饷银在他们看来,再是正常不过了。

“实在是户部下拨的银两不够数,所以才拖欠了部分将士去年的饷银。”武选清吏司的郎中曹得旺说道。

钟南原本以为大明王朝不差钱儿,现在看来,皇帝肯定是不差钱儿,可是朝廷却未必啊。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暂时将蓟州将士的这部分饷银,先行发放了?”钟南询问着。

“蓟州军营的定额有九万多人,每人十八两,就是近两百万两;就算只发放一半,并且按实际兵员数量发放,也要四五十万两。若是再加上那四千多人的每人四十三两,又是接近二十万两,如今朝廷哪里能拿出这么多银子来。”职方清吏司的郎中毛大海扳着指头,一笔一笔地计算着。

蓟州军营的军力,钟南比在座的其他人要清楚得多。听得毛大海的计算,他也只有点头的份儿。六七十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想让朱翊钧来埋单,估计是没什么希望;想让户部埋单,同样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其实,也不是非要拿这笔钱出来。”车驾清吏司的郎中杨林业冷不丁地提了一句。

“有什么办法,杨郎中?”钟南喜出望外。

看见钟南的兴奋之色,杨林业很是犹豫,他望了望其他同僚,大家都佯装不知。杨林业斟酌了良久,才缓慢地开了口:“要想不发这些钱,只有……”他做了个割喉的动作。

“什么?万万不可!”钟南惊得立马站了起来,他哪里能想到杨林业说的办法,竟然是将那四千多人全数诛杀。的确,真要是那样做了,估计没人会继续讨要饷银了;只是,到了几百年后,肯定不会留下什么好名声。

“钟侍郎,是我胡言乱语了,您别当真,权当我没过说好了。”杨林业见钟南的反应如此强烈,生怕得罪了他,于是立马改了口。

钟南看了看杨林业,又看了看其他几位郎中,最后看向宋应昌和邢玠,每个人都不和他的眼神正面接触,宋应昌更是低下了头。看着这幅场景,钟南哪里能不明白,杨林业说的办法,之前肯定有实施过,否则他们不会是这种表情。

“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钟南眼神空洞。

“我去找找户部的柳侍郎,看能不能让他们挤出点银子来。”邢玠看着钟南的表情,多有不忍。

“我代蓟州的将士们,谢过尚书大人了!”钟南语气异常诚恳。

“我们也去想想办法!”几位郎中附和道。

其实真要说起来,他们也不想做这个恶人。好几千的大好男儿,说杀就杀,而且还是被自己人杀掉,换谁也很难下得了那个手。如今,他们被钟南的赤诚之心所感动,也都愿意再做一番努力,万一事情因此有了转机呢?

“谢过大家了!”钟南深深地做了一个揖。

议事厅里的众人,逐一离开。

钟南坐在椅子上,仔细地想了想,他发现这次事件的关键就是银子。说白了,就是朝廷的银库里没钱了,朱翊钧又不想动用他的“小金库”——内府供用库。

“一分钱难倒英雄汗”,何况这次短缺的金额,是六七十万两银子。

不管是当兵还是做官,背后没人的话,就是容易被人欺负。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去年的饷银,全国大部分的军营都已经如数发放,就只有蓟州和其他少数几个军营还给拖着。想想看,要是戚继光在世,谁敢拖欠他们的饷银;也就是戚继光走了,张居正也不在了,那些人才敢嚣张一二。

虽然钟南在蓟州任职的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都不到一年,可是他对蓟州的数万将士,却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蓟州兵不同于辽东军,他们纪律更严明,战术素养更高,更像后世的“解放军”,所以钟南真的不想看到,事情最后走到杨林业说的那一步。

只是这可是六七十万两银子的巨数,叫我怎么去解决呀?钟南心道。

第三十二章 战与和(二)第六章 手术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六十二章 休假第八章 天顺赌坊第十四章 陈克朋成家了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一)第五十八章 国子监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九章 陈克朋被砍第三十四章 蓟州兵工厂第八十一章 新鲜出炉的特务头子第十五章 预言成真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宝图第十六章 沈一贯的宴请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四十一章 进京上任第三十九章 内乱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十章 事儿闹大了(一)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六十七章 两件大事(二)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四章 里杰斯和约克第三十六章 李时珍第五十八章 国子监第四十三章 转折第四十五章 杖责第二章 做了陪读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一)第三十五章 赵士祯第六十六章 两件大事(一)第三十八章 首战告捷第六十章 血溅金銮殿第十一章 事儿闹大了(二)第三十三章 转正第三十三章 转正第五章 李太后第五十章 房东和房客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四十八章 收获第二章 做了陪读第一章 奇怪的车祸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第六十九章 钟南的提议第二十六章 筹措军费第三十九章 内乱第八十四章 蓟州兵变(一)第六十八章来了个新房客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八十三章 楼栋的大生意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五十五章 营救(二)第二十九章 异动第二十八章 蓟州总兵第七十四章 借题发挥第七章 殊荣第二十五章 廖青儿第二十章 再见秋香第五十二章 开府晚宴第八十三章 楼栋的大生意第三十六章 李时珍第八十九章 麻贵第十二章 京师第一军第四十八章 收获第八十二章 许茂橓第六十九章 钟南的提议第七十四章 借题发挥第八十一章 新鲜出炉的特务头子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伙第七十四章 借题发挥第七章 殊荣第六十一章 郑贵妃第八十四章 蓟州兵变(一)第三十八章 首战告捷第三十七章 大军压境第九十三章 尘埃落定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宝图第二章 皇帝受伤了第六十章 血溅金銮殿第十章 事儿闹大了(一)第十六章 沈一贯的宴请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儿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十四章 陈克朋成家了第十一章 杜小曼第三章 小少爷丢了第五十八章 国子监第七十四章 借题发挥第五十九章 孙承宗第七十七章 最后一个房客第二十九章 异动第十二章 京师第一军第八十七章 营救行动第七章 出大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