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研发投入比例

接下来的几天,段云在北京也没有闲着,而是购买了大量研究设备用的软件器材和仪器。

在来北京之前,黄令仪给了段云一张设备清单,包括全套无尘研究室的设备,这些设备是在深圳买不到的,只有北京这边有卖,有些甚至需要在国内的一些厂家定做,普通人根本没法购买。

但中关村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只要你有钱,什么事都有人能帮你办到,包括各种设备的批文也都一应俱全,这里各种灰色的产业链为段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总而言之,中科院有什么样的研究设备,段云的研发中心也必须要有什么样的设备,不惜成本,不惜代价,段云也一定要弄到手。

好在段云现在手里还有刚刚卖掉生产线拿到的1550万美元的外汇留成,段云不怕花钱,就怕这笔钱花不出去,当初卖生产线换到的这笔外汇并不是为了要留在银行里吃利息的,而是要让这些钱转化为有长远价值的固定资产。

通过李云鹏,段云也算是打通了京城这边的一些人脉关系,这几天认识了一些京城的“名人”,大部分都是一些有实力却非常低调的人物,对于段云这样的大金主也是非常的感兴趣。

实际上段云和这些人也是各取所需,他们手里有各种各样的权利,而段云手里有大笔的现金,想让这些权利变现,他们就要找段云这样的人合作,而段云也可以趁机从他们手中换取一些自己想要的资源和人才。

去年在东芝公司参观的时候,让段云印象深刻,一个微电子部就有2700多名研发人员,全部都是高学历,有丰富经验的研发人才,如果放在后市,想组建这样规模的研发团队,花费的时间将会是天文数字,每个有履历的高级人才年薪起步也在百万左右。

但现如今中国的高学历人才实在是太“廉价”了,段云曾经算过一笔账,即便是中科院,北自所这样国家级的研发机构的精英研究员,一年的薪资成本也就15000到2万左右,按照段云前期准备组建200人的研发团队规模,总的人工成本也就300万到400万左右,这对于目前月利润上千万的天音电子厂而言,并不算什么大的投入。

即便是算上各种设备,耗材,原料以及其他成本全部算在内,一年800万绰绰有余,这也只相当于年天音电子厂纯利润的百分之5%左右,这个研发投入比例也是非常健康的。

实际上,80年代国营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普遍都在百分之1.5~3%左右,段云5%的投入已经算是偏高了。

然而和后世的一些知名的国内科技公司相比,比如华为和中兴,他们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都在10%左右,从这点上来看,段云还有加大投入的空间。

但无论如何,公司的效益和利润是最重要的,他还要想方设法保证自己芯片厂必须尽快盈利。

段云的合资芯片厂日方只负责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而段云则要负责出资金,开发市场,说到底,日本人只想着坐地分钱,如果段云能够将这个flash芯片做大,那么他们乐得从中分一杯羹,如果这种储存是芯片证明确实有商业价值,东芝那边肯定也会自己生产,它没有更先进的芯片生产制程技术,能够生产出更为先进的flash芯片,轻轻松松就能把段云芯片厂的市场份额抢过来。

如果这个 Flash储存芯片证明没有市场价值,那么东芝公司也没什么损失,也就是便宜把自己即将淘汰的生产线设备和技术卖给了段云而已。

所以这个芯片企业的存亡,还要看段云能不能迅速拓展市场。

这次来北京,段云接触到了李云鹏,原本只是想靠它来挖几个高端技术人才,然而李云鹏却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惊喜,让他能够接触到一些在中关村做生意的大老板。

中关村最早创立的金海,科海,四通,信通四大公司,都是背靠各种关系,将倒卖批文模式化,向下级代理商倒卖物资,其中信通牵扯进了走私案,最后被查封,而4通就是新浪的前身,仅在1984年,金海一家的销售额就高达2700万元,利润400万元,两年后,科海销售额突破亿元,不过最终,这两大倒爷都偃旗息鼓了。

段云靠着李云鹏,和两通两海四大公司的老板也算是混了个脸熟,不过他们毕竟不是一路人,段云唯一能获得的好处就是将来可以从北京中关村这边,低价购买一些物资。

然而李云鹏给段云介绍的另外一人,则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就是长城电脑公司的总经理王之。

段云一直都想和电脑PC厂家进行合作,研发生产电脑芯片,成为国内外电脑公司的供货商。

而长城电脑在80年代绝对是国产电脑之光,早在1980年的时候,主管电子工业的第四机械工业部,也就是电子工业部的前身,就开始了微型计算机的攻关工作。

四机部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有一个微处理机研究室,主任丁世龙统领着两个大组,一个组仿制英特尔芯片,即05系列,一个组仿制摩托罗拉芯片,即06芯片,他们跟日本企业合作,进行微机公关。

到1983年电子工业部确定了05系列,定名为0520A,安排在北京738厂生产,1985年在各方协助下,该型机成为中国第1套完全汉字化的计算机,定名为0520CH。

在1986年12月12日的时候,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副局长王之,领着0520电脑开发组,创办了长城电脑公司。

因为0520电脑是完全汉字化的计算机,国内操作者学习和使用起来会非常方便,加上当时IBM的PC,在中关村的价格是3万人民币,而长城电脑折卖2万多元一台,所以这种电脑非常的畅销,总共卖了超过1.5万台,有几个亿的收入。

段云如果选寻求国内的电脑商合作,那么长城公司则是不二之选。

第八百四十三章 艰难的决定第二千零四十六章 电信龙头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神秘感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汽车碰撞实验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杂志社反馈第一百五十一章 集成芯片第九十三章 废品站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商界教父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大战略第九百零一章 引进生产线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全新国产电脑系统第七百一十二章 信仰第三百五十七章 赵长风第二百九十七章 贝恩第九百六十九章 品牌战略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奢望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火花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重返拉斯维加斯第五百零三章 挫折第三百七十八章 凶多吉少第八百五十三章 连夜安装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正版维权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内部消息第二千零四十一章 钻石王老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集体活动第五百七十二章 条件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参观第八百一十九章 特殊要求第六百二十三章 《我的太阳》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意外来客第四章 转岗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大战略第二千章 控场第四章 转岗第六百四十六章 自立门户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专家名册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文森特第九百一十七章 替代方案第二百四十章 红帽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大学报告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夫唱妇随第八百八十二章 引进生产线第七百零六章 局长面谈第二百三十五章 上门拍照第二百九十八章 特供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外贸新思路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热血青年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深圳电子业龙头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丈人第二百七十章 前途第九百二十四章 弯道超车第二千一百零九章 电子体验店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缓冲区第一百一十七章 废料第七十八章 看电影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采购清单第六百零九章 普法培训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DVD样机第六十章 厂长归来第二千零四十二章 上海分公司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云鹏电子市场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看僧面看佛面第一百七十七章 巨大潜力第七百二十二章 数控加工中心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阿斯麦香港分公司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欧洲科技之光第三百八十二章 交谊舞会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落差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初步测试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阳谋第二百四十三章 翻译人才第二千一百五十三章 小额投资第九百五十八章 拜见老丈人第十八章 往事第四百零六章 两手准备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国际战略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点财路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昂贵的样车第三百八十四章 趁热打铁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成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香港研发中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买车第三百三十一章 开业在即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务实策略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物流网络第六百四十六章 自立门户第八十八章 近墨者黑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抵押贷款第八百五十三章 连夜安装第六十八章 程清妍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大刀阔斧第二百六十二章 话语权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专利壁垒第六百一十章 我来养你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MP3发布会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斯德哥尔摩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精神图腾第八百一十章 提拔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支点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