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命运的安排

思威露出了无奈的笑容,说道:“殿下说话直爽,也好过巧言相欺。不象有些汉人,口是心非。我的祖上思轰便是相信汉官之言,苦战缅兵,却等不到汉兵援军,终于兵败身死。”

朱永兴点了点头,深表同情,然后望着思威说道:“那您看——”

“神使是不会轻易死的。”思威眯起了眼睛,“殿下必是信人,会全力帮助我族,达成吾等数十年的心愿。详细的事情,请殿下与大巫详谈。”

朱永兴眨了眨眼睛,很真诚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只要我还有口气,就会为此奋斗到底。”

思威犹豫了一下,有些试探地问道:“殿下,您觉得阿珠如何?她是我的掌上明珠,也是寨子里最美丽的姑娘。”

“阿珠确实很漂亮。”朱永兴的思路还没转过来,光想着在这神州即将陆沉的时候,他下一步的计划。

“殿下可否带着她出缅入滇?”思威看出了朱永兴的敷衍,并不满意,话也说得直白了一些。

“带着阿珠?”朱永兴眨着眼睛,还有些迷惑,但隐约猜到了一些思威的意思,只是还不太确定,便也试探着反问道:“以后我的生活会很危险,可能被人出卖给清军,也可能被杀死。那个,阿珠留在寨子里是不是更安全?”

“神使是不会死的。”思威很执拗地重复了一遍,然后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缅派土司荒淫无耻,寨子里很多好姑娘都——”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我虽然一直有意将阿珠隐藏,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阿珠必须离开这里,才能免遭噩运。阿珠聪慧、贤淑,又精通汉学,定不会令殿下生厌,希望殿下亦不要凉薄无情,负心于她。”

朱永兴垂下了眼睑,虽然赞叹梦珠的美貌,但立刻谈到婚嫁,还是有些突然。再说,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生存、壮大、抗清,或者失败后如何跑路的事情,马上塞个美女过来,令他不太适应。

“那个,这还要看阿珠的意思吧?谁知道她愿不愿意跟我出生入死,飘泊颠沛呢?”朱永兴随口说道,想拖一拖,好容他仔细想想。

“阿珠咬了你,还很重,是吧?”思威听朱永兴没有反对的意思,不禁捋须微笑,目光扫过朱永兴的手腕,“女孩儿家的心思呀,她早就愿意了,可殿下却未赠送定情之物,想是不知道我族的习俗吧?”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咬手却是这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姑娘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咬手”定情后,男女青年便应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朱永兴眨巴着眼睛,对这种习俗感到十分怪异和有趣。半晌,他才咧嘴苦笑,也没再说什么,起身一躬,告辞而出。

他还需要时间清醒,需要时间认真考虑,而且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但他需要一股力量来起家,因为他是个不被人看重的宗室子弟。从永历帝率领重要人物坐船,而他却要走陆路便知道这点。就算他回到云南,那些手中有兵的将领,谁又肯听命于他。

虽然命运常常会使人遭遇到一些奇奇怪怪,谁也无法预料的事;命运也常常会使人落入某种又可悲又可笑的境遇中,使人根本没有、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命运更常常会使一些根本不可能不应该在一起的人相遇,而让一些不应该不可能分手的人离别。

只不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永远不会向命运屈服的。他们早已在困境中学会忍耐,在逆境中学会忍受,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挺起胸膛,继续挣扎奋斗。朱永兴绝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勇气的人。

………

河边小码头一派忙碌,也显得那么混乱不堪。河水里漂着明朝官员扔掉的各式各样的破旧东西,随着风势,载浮载沉,从天空向下望去,活象一块破烂不堪的花布。

永历帝坐在船舱里,透过窗户向外茫然地望着,眼睛没有焦点,也不知道他在看什么,或者是什么也没看。但他心里却在想着早点开船,离滇省越远越好,以免清兵追赶而来。

小朝廷上千文臣武将仓惶而逃,在缅关前自解武装,窜入缅境。三十日,行至河边(约为八莫,靠伊洛瓦底江)。二月初二日,缅甸国王派了四艘客船前来迎接。由于船只狭小,永历帝挑选随从官员六百四十六人扈从三宫由水道南下,其中有的官员还是自己出资雇买船只随行;剩下的九百多人由总兵潘世荣保护岷王世子等骑马先行,走陆路奔缅都阿瓦城。

永历帝已经被清军吓破苦胆,船只刚至,便在马吉翔、李国泰拥簇下登上缅甸客船,不仅随从文武官还有不少人船只没有着落,连太后和东宫都没人料理,永历帝便要坐船启锚开行。

太后见之大怒,骂道:“皇帝此时未至颠沛,即不顾亲娘耶?”朱由榔这才命令停船,暂在岸边停泊,焦急地等待水陆人员全部安排好,才好开船南下,继续亡命逃窜。

客船微微摇晃,永历帝茫然呆滞的目光才微微一转,显出些生气,问着旁边的太监:“去看看,让文武官员快些,这样缓慢,何时才能启程南下?”

还没等太监出去,船舱的帘子一挑,黔国公沐天波和宰辅马吉祥领着两名官员走了过来,行礼如仪,禀告道:“陛下,总兵潘世荣派通政使朱蕴金、中军姜成德前来启奏,岷王世子中途流入夷民山寨,不肯南行……”

第112章 兵溃第60章 归藩之议第82章 燧发枪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145章 大包围第47章 初胜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7章 诈取缅关第42章 北伐新策第5章 寨子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36章 领悟第76章 海外蚕食,文武相制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71章 流寇战术第47章 齐集元江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180章 府内烦心事第14章 篡改圣旨?第111章 春闱考题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43章 兵出大理,晋王退让楔子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73章 瘟病的担忧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27章 攻城第37章 焚告上天稳军心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63章 攻掠辽东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惩第69章 软实力第115章 穷途末路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273章 溃败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154章 赴广东第250章 甘陕来攻,打击土酋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44章 清军名将张勇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213章 清廷之反应第138章 广国公第36章 领悟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37章 焚告上天稳军心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140章 战局急转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1章 祖上荣光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69章 软实力第105章 军属优待,女科第51章 死地则战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86章 复台建议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112章 女考生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变第43章 保宁第91章 川滇呼应第58章 新晋郡王第112章 兵溃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217章 困局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33章 立威第19章 蛊神之誓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13章 清廷之反应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82章 调整布署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45章 妥协第5章 寨子第141章 败局已定第89章 胜利第21章 登陆山东第30章 宗室入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