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名人阴影

国破何堪独采薇,欲凭只手挽余晖。

沉沦忍见村村破,恢复谁知事事违。

华夏魂随大王去,怒江水共彩云飞。

黄泉料想多魑魅,藤甲驱驰不得归。

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晋王李定国是最耀眼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他明末是反抗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清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

人已逝,业随风,但李定国矢志抗清的民族气节,穷且益坚的不挠斗志,却给世人留下了鲜活的姓名世代相传,不断激励后世人民为反抗压迫和民族征服而献身。

只是,当历史有了如果,李定国最终还会带着无限遗憾,千般不甘,永远的走了吗?

磨乃(今澜沧)已经在望,作为穿越前他最崇拜的英雄人物之一的李定国,朱永兴向来是高山仰止的感觉,而马上就可能见到偶像之真面,他却生出了有些忐忑的心情。

紧张,兴奋,矛盾……种种复杂的情绪啊,朱永兴做了几次深呼吸,下意识地捏了捏袖子中的一个小纸片,微微皱起了眉头。

甫一见面,便是告状,便要直陈李定国所部将领的违法之罪,是不是合适呢?朱永兴反复思虑着这个问题,一时冲动得想把有罪之将擒拿问斩,一时又觉得要谨慎对待,由李定国处置或许更为合适。

这个问题是昨天才产生的,对此朱永兴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思索了一天,他依旧有些犹豫。

原来晋王李定国驻军孟艮,因为地处偏远,消息阻塞,便派总兵唐尧宗驻扎在磨乃。一方面招纳残军志士,一方面打探外面的消息。但唐尧宗却胆大妄为,派兵劫杀客商,把抢来的货物转售孟艮,获利极丰;有残军志士来投奔李定国的,他都强收于麾下,根本不让这些人前往孟艮。

唐尧宗自以为做得隐秘,却没想到被劫杀的客商中不仅有磨乃土司龙吉兆、龙吉佐派出的人,且有侥幸未死逃脱报信儿的。龙吉兆、龙吉佐心中忿恨,又不敢直接与唐尧宗的兵马冲突,便偷偷派人去腾冲向宗室留守朱永兴告状,却在路上直接相遇。

龙吉兆、龙吉佐心怀大明,在历史上曾经坚不投降,守城七十余日,后城破被杀。对于这样的人物,朱永兴自然颇为重视,起初便决心擒杀唐尧宗,以安抗清志士之心。但转念一想,唐尧宗是李定国部将,自己擅自处置,有些打脸的感觉,若与李定国心生隔阂,那就有些影响大局了。

唐宗尧是肯定要问罪的,似乎最好的办法便是由李定国处置。朱永兴也询问过长史易成,还有汝阳王马宝等人的意见,他们也是同样的看法。同时,刘震和马自德率一千人马已先行入城,加强戒备。大队也做好了应变的准备,以免唐宗尧觉察出异样,狗急跳墙,对朱永兴不利。

王旗招展,朱永兴在亲卫的保护下缓缓而行,远远的,已经能看见城外迎接的人群。

起初朱永兴是有意要偃旗息鼓,比较低调地东去安南。但启程之后,他的想法又有了改变。毛伟人曾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虽然这次前往安南的行动远远赶不上长征的艰苦卓绝,赶不上长征所走里程的一个零头,但也不失为一个扩大政治影响的好机会。

一路行走,一路宣传抗清的意义和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及地方土司带去胜利的希望!再加上腾冲大胜的消息已经传开,短短几日朱永兴就已经看到了实在的效果,王旗所至,不断有人参军入伍,也不断有沿路土司前来输粮报馈。

这朱姓宗室的身份还真挺好用的,朱永兴前世对家天下颇为不屑,但此时倒有些感激人们的这种思想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便利。

此一时,彼一时。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朱永兴身处这个时代,在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入乡随俗了。

“殿下。”先入城的刘震带着几个骑兵迎了上来,凑近朱永兴报告道:“晋王殿下尚未至,城中局势未有异常,那唐尧宗应该还没有觉察。如果殿下有意擒拿问罪——”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迟疑道:“看情况再说吧,反正都做好了准备,只要吾一声令下,唐尧宗是跑不了的。”

“末将遵命。”刘震在马上拱了拱手,率领部下又奔了回去。

尽管唐尧宗就算觉察反叛,也敌不过朱永兴所率的明军,但能少一点动乱,少费些手脚,总是好的。只是朱永兴心中一直隐隐觉得有些不妥,可又一时想不明白哪里不对。

离城数里,已经碰见了迎接的人群,见朱永兴被簇拥着来到近前,都纷纷下拜。

“末将唐尧宗、下官龙吉兆、龙吉佐……拜见殿下。”

朱永兴跳下马来,含笑一一慰勉,就是对唐尧宗也没露出异样神色。喜怒不形于色,表示有了些成府,越来越成熟了。本来是应该这样评价,但朱永兴却觉得心里别扭,特别是瞟到龙吉兆、龙吉佐互相交换眼神,有些阴晴不定的表情时,他突然猛醒了过来。

从出缅入滇以来,自己亲临战阵、殚精竭虑,似乎已经做得很多了,也做得不错。但自己一直以仁厚随和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这有好处,也有弊端。众将对自己的态度是敬,这是自己的身份决定的。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自己要掌控军队,笼络将领,光是如此是不够的。自己显然还在另一个方面有所欠缺,那就是立威,使手下既敬且畏。

现在是不是有机会了?如果自己畏首畏尾,众将心里不说,也必然轻看自己。再看土官龙吉兆、龙吉佐的神情,连他们都可能有这样的心理,

至于晋王李定国,可以尊敬,可以仰慕,但自己才是可能扭转乾坤的穿越者,而不是给历史名人打工的小弟。如果因为惩处一个犯罪的将领而与自己产生隔阂,那李定国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可就要重新估量了。

到底还是位置没有摆正啊,名人效应的残留还多多少少影响着自己的思想。宅心仁厚,是个优点;如果再加上杀伐决断,那岂不是更完美了?当然,马宝和易成等人的建议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最终目标,不了解自己的雄心大志。

朱永兴想通了,脸色变得坚毅,目光也凌厉起来。他的腰板更加挺拔,转向亲卫队长杨国骧,作了一个特殊的手势。

……

;

第82章 胜利的标志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130章 人力优势,有女舒心第89章 进退两难第37章 焚告上天稳军心第22章 响应配合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80章 特殊人才第92章 无题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39章 兵临大理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31章 故国风情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250章 甘陕来攻,打击土酋第166章 无题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141章 败局已定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65章 布署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59章 无题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82章 胜利的标志第138章 反扑第276章 劝进风潮第245章 天变第81章 临时机变,长途行军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2章 高平莫氏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97章 先挫锐气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19章 蛊神之誓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81章 袭扰第32章 鱼龙白服第50章 伏击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46章 火枪之威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20章 急躁,伏击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16章 柔情蜜意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100章 英雄颂歌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197章 先挫锐气第50章 伏击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71章 流寇战术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72章 退第133章 退避,专打第80章 教士保罗第3章 召见群将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35章 有喜有惊的投靠第195章 无题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137章 李晋王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5章 寨子第92章 举棋不定第126章 无题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11章 杭州,西湖第36章 领悟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38章 突破方向第57章 接驾第93章 三马来会第63章 攻掠辽东第13章 打压缙绅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137章 李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