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暹罗来使

两军一旦对阵,攻守便是对等的,你当然无法控制敌人在什么时候进攻,也无法控制战斗发生时的天气情况。而如果倚城而战,似乎便可以选择最有利的出击时间,选择最有利的天气情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安南兵配备火铳的比例不低,尽管没有得到正常的发挥,但朱永兴依然视其为一个威胁。如果能借有利的风向,便可以发挥明军的火器优势,而削弱安南军的火铳威力。

思来想去,朱永兴觉得似乎应该修改一下战略,在安沛城外进行一场能够选择时间的会战。当然,他并没有独断专行的打算,而是准备与众将进行商议,看看是否妥当。在这一点上,朱永兴做得很好,表现出了谦虚的一面。毕竟他不认为自己是名将,更觉得发挥集体智慧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并能对以后在军中推行参谋制度打下基础。

门被轻轻敲响,杨国骧进来报告了一个意外的消息,礼部侍郎黎维祚与暹罗国使者到了安沛。

他们怎么会来到这里?朱永兴有些惊讶,但也没有多做耽搁,便让杨国骧把暹罗国使者安置在郡公府西院,他先召见黎维祚,弄清楚具体情况再说。

时间不大,黎维祚便赶来相见,一个多月的奔波使他看起来消减了不少。

“名远,免礼免礼。”朱永兴亲至门口相迎,伸手止住了黎维祚的大礼,看着他的脸唏嘘不已,“瘦了,黑了,实在是辛苦了。”

“下官为大明中兴。为殿下擎天助力,不敢言苦。”为了出使方便,黎维祚被朱永兴授予礼部侍郎,官升数级,现在又见朱永兴亲迎礼遇。心中颇为感动。

“来,进屋叙谈。”朱永兴和黎维祚入内落座,又有人奉上香茶,朱永兴摆了摆手,屋中只剩下了他们两人。

“殿下。”黎维祚不待朱永兴发问,便拱手叙说:“下官出使暹罗颇为顺利。其王召见,礼遇有加,并取神宗时敕书、勘合,以表对我大明眷恋之情。后闻殿下为朝廷留守,出缅入滇,便派使者前来联络。携礼颇丰,且愿供象、马,助我明军收复云南。下官随使者入滇后,已拜见了晋殿下,晋殿下盛情款待来使,并命平阳侯靳统武率一军移驻景线,以便接洽物资。暹罗使者听闻殿下已率军东进安南。便随下官赶来拜见。一路上由晋殿下派兵马护送,直至老街,易长史又派人派船相载,不想我军势如破竹,竟已至安沛矣。”

一番述说虽简略却已经说得清楚,朱永兴笑着点了点头,示意黎维祚喝茶,他轻抚茶碗,陷入了沉思。

暹罗是大明的忠实铁杆,出使顺利倒并不出乎意料。自己是宗室留守。在名义上要高于晋王李定国,暹罗使者前来拜见也在情理之中。但事实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或者,这也是个向暹罗使者展示的机会,使暹罗的支持更稳固,更尽力。

“暹罗现在的国内形势如何?”朱永兴抬起头。询问黎维祚,想得到更多的信息。

“这个——”黎维祚稍有些脸红,显然所知不多,嗫嚅道:“听说在暹罗北部与缅甸有战事,双方互有攻守。”

这对世敌加死敌,还在互掐吗?朱永兴微微一笑,夸赞道:“有此一言足矣。名远,你再说说这暹罗使者的脾气禀性,还有兴趣爱好。”

……

暹罗国古代以阿瑜陀耶城(今曼谷北,意为不可战胜之城)为首都,又称大城王朝。

从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暹罗与缅甸之间为兼并土地、掠夺劳动力和取得中南半岛政治经济优势而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从总体上看,暹罗处于下风,首都曾被攻破,独立亦曾丧失。

正因为如此,朱永兴认为要争取暹罗的全力支援,最好的办法还得是在军事上对其有所帮助。就目前明军的条件,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轰天炮了。

轰天炮制造简单,并不涉及什么高新技术,只是一种思路上的创新和发展。而且,朱永兴也不认为能够将轰天炮的秘密始终保持,大概只需要一年的时间,等到他设想中的青铜炮制造出来,这种简陋的武器便会被逐渐淘汰。所以,如果能够用轰天炮交换到他急需的东西,便就该是物有所值。

就现在的技术条件,一种没有特殊技术的武器想保密,将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也是被动的。只有不断地发展创新,才能够保持对敌人装备上的优势,这是朱永兴一直坚信的一点。

“象马的需求倒不急切。”朱永兴听完黎维祚的讲述,沉吟着说道:“粮食最重要,然后吗,水牛,这也是急需之物。当然,我们不是厚着脸皮白要,而是分期付款,也就是先欠着一部分,其余的以半年或一年之期结算一回。”

“这些条件并不苛刻,想来暹罗国会答应的。”黎维祚心中默记着朱永兴所说的条件,轻松的笑着说道。

“暂时支援和长期合作是两回事。”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毕竟谁都不愿做赔本的买卖,如果我们真的败局已定,大势难改——”

“不会的。”黎维祚急着接口道:“殿下英明神武,先有腾冲大胜,现又征伐安南,必能扭转败局,重振大明。”

朱永兴笑得有些苦,但还是点了点头,说道:“名远,你先与暹罗使者透透口风,明日我再召见他们。总要让他们多留些时日,见到我军大败安南之威后,两家的合作方可长远。”

单方面的无私付出会持续多长时间?朱永兴有这样的疑问,就宁可把暹罗已经答应的援助当成有来有往的合作,而不想天真地认为可以予取予求。如果有理所当然、就该如此的心理,他觉得不会长久。

有一分助力,便多一分强大。在此危难关头,帮助尤显珍贵,朱永兴为了实现大业,就必须寻找并维持每一个可贵的盟友。还摆着天朝大国的架子,那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当然,这与卑躬屈膝是不同的,朱永兴也做不出来那样的事情。

第59章 无题第130章 无题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25章 山东攻略第188章 大调整第61章 以人换人,死战到底第81章 袭扰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106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40章 战局急转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37章 龙尾关,献策第73章 人心散第59章 无题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9章 景东会师第54章 再退第38章 三师相会第126章 无题第213章 清廷之反应第91章 军队建设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59章 广州战役(五)第33章 无题第15章 被误导了第89章 进退两难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30章 聚而歼之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10章 大胜第98章 以南养北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69章 软实力第1章 北愁南喜第60章 会赵王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5章 琉球第48章 大战(二)第3章 绝死一击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5章 破城第66章 非战之困难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151章 鼎革,随想第150章 变革大潮第113章 穷追第74章 东逃,后路第80章 京师大乱第104章 报应第3章 召见群将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42章 会晋王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23章 综合实力第200章 占优第150章 军、政攻势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28章 盛仪,震慑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10章 大胜第157章 广州战役(三)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巅峰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128章 盛仪,震慑第145章 妥协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9章 蛊神之誓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153章 锋指广州第59章 无题第75章 恬然自乐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2章 调整布署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2章 高平莫氏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145章 大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