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

说了和没说差不多,朱永兴垂下眼睑,停顿了一下,又开口问道:“关于缅派土司欲开‘’一事,到底是真是假?怎没听族长说起?”

“这个事情我倒是有所耳闻。”梦珠皱了皱眉,脸上显出恼怒之色,“缅派土司与蛮莫土官勾连声气,对我族分散割裂,又一向欺压盘剥。数年前似乎便有此议,不知何故未能实行。今大巫又提起,想是有了什么变故。”

莫非是知道明军战败,再不担心猛山克族得到奥援?朱永兴猜测着,但随即又摇了摇头,原因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的办法。再次埋头于那张被水浸过,干了之后皱皱巴巴的旅游地图上,朱永兴陷入了长时间的思索。

带领猛山克族人出缅容易,从当时的历史事件来分析,缅人的战力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低下。想是几十年未有战争的缘故,十几万军队在正面交锋时竟连几千残破的明军都抵挡不住,还需要永历敕谕才能退兵。可要寻一个安居之地,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你们族人愿意背井离乡,跋涉飘泊,以寻安居之所?”朱永兴有些不太确定地抬头询问着梦珠,“要厮杀流血,要闯关夺隘,在路上不知要死伤多少呢!”

“如果听豺狼的话,猪栏最好敞开。”梦珠眼神坚毅起来,脆声说道:“既然不能再忍受奇耻大辱,厮杀流血又算得什么?跋涉虽艰难,可我族也有‘龙不怕水深,虎不怕山高’的勇敢和血性,纵是百里千里,曲折不断,也不畏惧胆怯。可笑缅人,几十年的隐忍竟把我族人当成了可任宰割的猪羊。”

朱永兴眼中闪过钦佩,猛山克族人都不怕路途遥远,跋涉艰难,自己又何必有忋人之忧。沉吟了半晌,他开口问道:“你们族中有多少战士,作战可有把握?”

梦珠抿嘴一笑,自豪地说道:“男女战士总有数千之众。殿下不知,我猛山克族之女子,非但能歌善舞,也能入山打猎、下水捕鱼,却是与汉家女子不同。”

运动多了,身体就好。朱永兴倒是相信梦珠的话,恶劣的环境造就强壮的体魄,那些苗女看起来也确实体健敏捷,就算不如男战士,可也不是太累赘。

朱永兴暂时没有了疑问,思路也随之宽广,又沉思了很长时间,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虽然几乎把自己原定的计划全部推翻,但也不失为一条成功之路。

当然,这并不说明朱永兴绝顶聪明,这么快便有了解决之道,而是积累之后的新道路的一种实践。其实,这也包含着他所写的那本仆街小说中所想的思路,以外补内,逐鹿天下。朱永兴确认这是小说的一个看点,也是有实际意义的崭新一步。

“走,去见大巫。”朱永兴霍然站起,神情坚定,自信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

再次来到大巫那孤零零的竹楼,只见灯火未熄,但竹楼内却已经不是大巫一人。族长思威以及几位老者,还有一个年轻的女人,个个都面色凝重。

“央姐。”梦珠欢快地叫了一声,便跑到那个年轻的女人身边,那个年轻的女人看似很宠爱梦珠,拉她坐下,低声细语,一副亲热的样子。

思威站起身,给朱永兴介绍了一下,在座的都是寨主。缅人唯恐猛山克族聚拢一起,势大难治,便分而治之。虽然各寨离得或近或远,但猛山克族向心力很强,各寨都有联系,且都奉思威为主。

令朱永兴感到惊讶的是那个叫央的年轻女人,竟也是一寨之主,不由得仔细打量了一下。

央大概是二十左右的年纪,中等身材,桃圆形的脸,眼睛象闪亮的黑玉,嘴似乎有点大,但大得并不显丑。被晒成暗红色的皮肤和糙然匀称的手脚,流露出她的健壮。嘴唇线条的鲜明,以及左侧脸上的纹身,则更显出一种粗野的意味。

“殿下深夜前来,想是有了良策,可助我族脱困。”思威的眼睛里射出希翼之光,但也透出了精明之色。

朱永兴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出缅容易,寻一安居之所却难。我想到了一个地方,路途很远,且需厮杀夺取——”停顿了一下,见众人都在认真听着,朱永兴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安南,此时正处于第二个南北朝时期,但实际形势却比南北朝还要复杂。黎朝击败莫朝之后,黎朝的两员大将阮淦和郑松势力大张,为争权而起内讧。郑氏以升龙为中心,挟朝廷自重;阮氏则南下顺化,发展割据势力,与郑氏对抗;而莫氏残余则盘踞北部高平,颇类似于一个小三国的争斗格局。

于是,从1630年至1672年,郑阮双方进行了七次大规模战争,少则一年,多则八年,双方各有胜负,也在持续的战争中筋疲力尽。而朱永兴便是要利用此点,不仅要在高平为猛山克族寻一安身之地,更想以后借此基地东进广西,与清军作战,夺取一个出海口。

当然,这个混水摸鱼的构想有些天马行空,对于不谙于外事的猛山克族人来说,更有些过于虚幻和遥远。

阿珠充当着翻译,把朱永兴的话转述过去。屋内顿时安静下来,有的人皱着眉头,有的人眯起眼睛,有的人则面露怀疑,虽然都没有出声,但显然朱永兴所说出的地方大出了他们的意料。

“不是滇省,竟是安南?”好半晌,思威才苦笑起来,显是心存疑惑。

“殿下。”大巫坐在暗影之中,看不清他的面目表情,只有声音幽幽传出,“可否详说,为吾等解惑。”

“当然可以。”朱永兴沉声说道:“安南正处于纷乱之中,莫氏盘踞高平,郑氏阮氏拉锯厮杀,阮氏又与占城争斗不休。如此正可以混水摸鱼,夺高平以为存身之所。滇省之地尽有所属,明军又与清军战而未决,存身甚难,何况又是一族。”

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30章 轻取永昌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47章 齐集元江第88章 毒蘑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141章 千金之喜,开拓之初第83章 弃城之议第40章 两只重拳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巅峰第113章 穷追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126章 无题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26章 提点第27章 攻势与牵制第15章 被误导了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48章 大战(二)第141章 千金之喜,开拓之初第63章 求助他国第9章 决战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5章 寨子第9章 世子殿下?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1章 死地则战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95章 请兵助战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150章 再战新会(三)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34章 盏达土司的难题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18章 元江城防第46章 合击之前第91章 外交,内政第87章 水西局势第111章 春闱考题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122章 水利部第90章 俘虏处置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133章 退避,专打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41章 自我否决第60章 会赵王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90章 俘虏处置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71章 流寇战术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55章 无题第115章 穷途末路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60章 归藩之议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87章 潜入袭城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85章 无题第18章 紧急商议第70章 三鬼选择,镜子制成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8章 依城挫敌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39章 兵临大理第28章 双层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