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紧锣密鼓

事情开始变得简单并顺利,大巫虽然面无表情,但却痛快许多,一一答应下朱永兴的要求,并且出言建议,使之变得更加完善。

将朱永兴篡改及伪造的圣旨抄写在很多张纸上,派人入滇散发,这应该叫传檄吧,显然会很高效。朱永兴觉得大巫手中似乎有一股别人所不知的力量,更加感到大巫有些莫测高深。

但这个办法确实更好,朱永兴暗自警惧的同时,也庆幸自己终于得到了有力的臂助,不用再孤身奋斗,前途渺茫了。

短短的两三天时间,朱永兴却经历了太多的、难以想象的事情,这对他心态的调整和改变,有着极重要的关系,也使他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一个人,即便是穿越而来的,即便你拥用超时代的知识,力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想独自力挽狂澜,那是千难万难。只有招揽,或者利用更多的人,才有可能让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迸发出力量,显示出威力。

而虎躯一震,王八之气侧漏,便引得无数英雄豪杰争相拜倒、甘作小弟,那更是虚幻的小说中的情节。费尽唇舌,搅尽脑汁,赌咒发誓,才使得一个猛山克族勉强投效,这便是明证,也是警醒。

尽量不要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尽量不要带着穿越者的优越感去做事情,必须全力以赴,必须殚精竭虑,才能有所成就。

……

寨子里随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被蛮莫土府禁止拥有和使用的弩箭被从暗藏的地方取了出来,并且开始赶造新的弓弩;在沿河的僻静之处,大量的竹筏开始捆扎;物资开始集中,精壮开始集队训练。

一切活动都被很好地隐藏起来,这得益于猛山克族的一向排外,这使得消息不会轻易泄漏。可同时也让朱永兴意识到,猛山克族人应该早有造反或迁徙的打算,否则不会如此行动有序。而正是自己的到来,加上特殊的身份,以及合乎情理的承诺,最终成了猛山克族下定决心的催化剂。

如果没有自己,猛山克族回归滇省,势必会担心为当地人的敌视,遭到各地土司和官府的留难,甚至攻击。而凭借朱永兴的身份,则可以尽量避免冲突,从而保全部族。

说到底,也不过是利益的交换,以及相互的利用而已。说什么归治大明,说什么兴王图霸,不过是掩饰之词。当然,话虽难听,但双方却都并无不满。被利用,说明有被利用的价值,如果主动求上门都没人答理,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对此,朱永兴很看得开。特别是在他得到了大巫伪造的圣旨和写好的檄文,并且大巫已经着手派人入滇散发的消息后,他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与猛山克族的合作是物超所值。

“弩击之无声,虽然射程不如弓箭,但精确度高,射时可卧可立,下雨潮湿时的影响也较小。”朱永兴摆弄着一把土弩,略带显摆地品评着,“若列三队或五队,轮番发射,则可形成连绵不绝的箭雨,予敌持续杀伤。”

猛山克族赶制的土弩大多是就地取材自行制作,材料或用木头,或用竹子,没有添加任何金属物品。虽然威力打了折扣,但可用“药弩”加以弥补,即在弩箭下抹毒。人或鸟兽中箭,即中毒而死,所谓“见血封喉”。而且,苗族男子几乎人人都善射弩箭,从男童时便用“娃娃弩”开始习射,还常常进行比试。

尽管朱永兴对“见血封喉”这样的夸张用辞有很大的怀疑,但对人家的射术却相当佩服,当然也绝不想尝试被射中的滋味。

央轻轻抿了下嘴角,心中似有所动,但脸上却不露声色,淡淡地说道:“殿下高见。五日后便是跳花场,行动在即,诸事繁杂,民女便不多陪了。”

“央寨主请自便。”朱永兴客气地作了个手势,表示毫不在意。行动在即,也就是说自己很快便要回到祖国,很快便要一展拳脚了。对此,朱永兴心中有那么点惶恐,但更多的还是期待。

不等央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以外,梦珠便端起土弩向着远处的树干射出一箭,然后冲着朱永兴嫣然一笑,说道:“若是时间充裕,我族中巧匠可制出更精良的弩弓。大弩可射二百步,小弩亦在百步左右。”

明朝一步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一米二三左右吧,难道弩的射程能超过清军的弓箭?朱永兴表示怀疑,但脸上并没有流露出来,因为他并不十分确定,也不很相信后世的那些关于古代武器的数据统计。总要亲眼看见,亲身经历,才最可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仗着点知识,不管对错,胡乱指摘、出主意,那可真是太浅薄了。

“跳花场时,那个缅派土司会来参加吧?”朱永兴岔开了这个话题,猜测着问道:“跳花场是在这个寨子,还是在别的地方?”

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踩场”、“踩山”等,由于苗族住地不同,服饰有差异,花山节的日期不一致,节日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六月,有的在八月。

届时,四面八方的人盛装前来,由族长宣布跳场开始,小伙子们吹响芦笙,姑娘们围着花翩翩起舞,互相竞技。有时还兼举行赛马、射箭及续麻针比赛等活动。期间又有青年男女对歌,演奏民族乐器,钟情者则互赠绣花手帕、腰带等物。老年人则趁机拜访亲友,互相谈心,活动一整天,甚至到深夜才结束。

梦珠知道朱永兴并不熟悉猛山克族的节日和习俗,便简单介绍了一下,接着很笃定地说道:“缅派土司好涩,每次过节都在缅兵护卫下前来,借以挑选漂亮的姑娘。”

朱永兴轻轻点了点头,如果如此,可惜这次却是缅派土司的死亡之期,不用再盯着美女流口水,再欺辱猛山克族的好姑娘了。

第23章 暹罗国情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89章 进退两难第50章 伏击第199章 接战第84章 失败之源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230章 暗战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46章 火箭列装第214章 家和万事兴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80章 教士保罗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245章 天变第186章 疍家女第141章 千金之喜,开拓之初第25章 三鬼之谋第86章 复台建议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60章 大结局第102章 轰击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89章 胜利第40章 两只重拳第16章 柔情蜜意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43章 兵出大理,晋王退让第82章 调整布署第73章 人心散第159章 广州战役(五)第28章 离心之象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89章 胜利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15章 正妃虚悬第99章 军歌第65章 布署第133章 立威第37章 缅局有变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122章 水利部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73章 小朝会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73章 人心散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98章 以南养北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5章 正妃虚悬第29章 再提议和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1章 陌生之地第51章 战后布局第40章 两只重拳第117章 断臂?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232章 连胜,人头取悦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96章 死地难脱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78章 破路第82章 胜利的标志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68章 正战稳进第61章 以人换人,死战到底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132章 攻伐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