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侍女,女官

虽然朱永兴认为形势刚刚有起色,说扭转都不妥当,但易成等人却没有他的这份谨慎小心。

在他们看来,云南,四川,广西,广东,还有安南占领区和湄河两省,这已经是足以立基,足以与清廷抗衡的资本。就算是与大西军最强盛的时候,如今西南明政府的地盘和实力,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永历君臣在缅甸已经被控制,政府内部也被日渐掌控牢固,连晋王李定国也放弃了他曾经拥有的全部权利,接受了朱永兴的领导。当然,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朱永兴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地追究西营官兵的过去,那晋王还是会抵抗到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

朱永兴好象真的忘了大西军的过去,他的以身作则,再加上文官体系的变化,更让大西军官兵少了很多歧视,那种言语上的不屑。待遇自不必说,战有赏,伤有治,死有恤,退役之后有安置。原大西军的将领正在放下心来,并让他们的子弟积极融入。因为明军在不断胜利,他们的子弟有更多的机会建功立业。

大西军正成为历史,随着朱永兴的闪耀,永历也正在人们心目中淡薄。原因很简单,皇上呆在缅甸,似乎大家的日子更好过了。西营的大部分将领对大明和永历并没有多少感情,在朱永兴的领导下加官晋爵,不断获得胜利,前景光明,谁还会念念不忘地要接回永历?

有得志者,便有失意者,这是没办法改变的现实。散布谣言、想逼迫朱永兴入缅迎驾的那些人,对朱永兴的忠实追随者来说。总是个威胁。所以,不能给他们把柄,不能给他们再掀风浪的借口。

朱永兴英明睿智,生活简朴,作风平和……优点很多,不必一一叙述。而有可能被人诟病的除了迎驾、改制外。便是正妃未定了。迎驾之事已经压了下去,消息隔绝,还不是朱永兴说什么就是什么;改制嘛,得到好处的是多数,那些失意者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群体;只是这正妃,如果不确定,筹划好的篡位行动势必有瑕疵。

攻掠江南已经时日不多,文风鼎盛、文人荟萃,同时也意味着尊奉正朔、重视传统。朱永兴面临的压力将骤然增加。无论是迎驾、改制、正妃等等,一切不合旧体制、旧思想的行为和言论,都将遭到指责和批评。

而正妃似乎是最容易解决的,娶个汉家女,不管得不得宠,倒是绝了众人之口。在易成等人看来,只要朱永兴有意,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朱永兴一直避讳着这件事情。身为属下,易成等人也不能絮絮不休。惹朱永兴发怒。

而从人选上看,易成和郑家显然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对象。根据大明的传统,以及自身的利益,朱永兴的正妃应该是没有显赫身份背景的人家的女儿。如果岳家本来就很有势力了,那就可以靠着女儿的尊贵来进一步压制异己,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一点。是多数大臣,以及郑家所不愿看到的。

相貌秀丽,知书答礼,还有天足,这是必要的条件。朱永兴对小脚女人不感兴趣。易成等人早就知道。温婉贤淑,性情柔顺,则是看到朱永兴对梦珠的宠爱后,为了避免日后打压梦珠而招致朱永兴的不满,而特意强调的。

现在,朱永兴并未带家眷来广州,在易成等人看来,确是个绝佳的机会。一来朱永兴孤身,很容易对女人产生心思;二来则不会被梦珠所怨恨,毕竟,事情成与不成,易成也没有多大把握。

“先挑些利索可靠的人手,把王府打扫收拾干净。”易成想了想,觉得还是让郑家出头办这事比较好,“要聪明机灵的,粗手笨脚的倒让殿下心烦。再有一个月,便要过年了,偌大王府,一点喜庆气氛也没有。然后呢,便是往府中添置侍女。府中下人本就很少,这个理由也说得过去。若有殿下看得上眼的,便留下;若是殿下要打发安置,有我安排,便让她们各回各家。”

郑昭达无奈地苦笑,“若是殿下见都不见便回绝,嘿嘿,少不了又要训斥一番。”

“殿下是口硬心软,难道他不知这是郑家的好意?”易成倒是挺不在乎,“训斥几句又怕什么,若是事成,也是替殿下扫清了上位的一个障碍,殿下岂能不感念郑家的忠心?”

郑昭达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先生,您看郑家弃商从政如何?”

易成愣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暂且不可。殿下让郑家主营商业,自是考虑到郑家以商起家的原因,却也是信任郑家的表现。在各个地方,各个重要部门,都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手,说白了,这是殿下的手段。在没有可替代的人员出现前,郑家不可轻易言退。”

郑昭达叹了口气,他未尝不是这样的想法,但商人的身份,还是让他有些不甘心。

“书院不分出身,亦是以后取仕之处,可多安排自家子弟前去。”易成觉得自己这个办法郑家肯定已经在用,但还是再建议了一次。

“以后还会有科举吗?”郑昭达疑惑地询问道。

“既便有,也不会再以八股取仕。”易成很肯定地说道:“书院的制度会更加完善,对官员的监察会更严密。从日常的谈话中,我能感觉到岷殿下是很厌恶贪官污吏,对光读圣贤书也颇不以为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怕是要被岷殿下给推翻喽!”郑昭达很是感慨,说实话,作为读书人之外的商人,他对这样的改变还是很欢迎的。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张维翰有些不以为然地摆着头,说道:“这话现在却是不全对了,死读书,读死书,想直接出仕。难了。”

“族中子弟怕是少有这样的毛病,在书院亦有不少人就读,讲武堂呢,也有报名学习的。”段琬儿若有所思地说道:“之前先生曾透露过,对缅用兵将是我族兴起之机。不知,要等多久?”

“三、五年吧!”张维翰很笃定地说道:“看如今形势。岷殿下光复江南,祭拜孝陵,怕是就这几年的事情,然后便要回手处理在缅甸的君臣了。嗯,殿下极是重视水师,智英干得很不错,很有前程。”

段琬儿苦笑了一下,自己就这么一个兄弟,战阵厮杀是建功立业。可她老是放心不下。

“雏鹰展翅,早晚要翱翔天空,你还能老把他当小孩子,天天看在眼里才放心?”张维翰颇为了解段琬儿的心思,笑着点醒,“海军在下龙,你便在下龙;海军驻广州,你便来广州。若是海军要远征万里。你又如何跟去?”

段琬儿脸色一红,嗫嚅道:“来广州是建商铺。销售族中漆器,哪里是为那个臭小子。”

张维翰捋须一笑,不再谈这事,“你来得正好,可曾想过进王府作女官?凭你的精明能干,当无问题。而且。这是个好机会,白族说不定要因你而兴盛再起呢!”

段琬儿愣怔着,回过味儿来后脸色更红。张维翰的话中意有所指,她岂能听不明白。一想到朱永兴,她的心里便浮起复杂的情绪。在大理。她倒是有献身相投的心思,可朱永兴召见过后便放过,显是没看中。这对于自恃美貌的她来说,事后未尝没有忿忿不平之感。

“殿下未迁家眷,府中下人也不多,更没有干练之人管理。”张维翰接着说道:“观殿下所为,显是要行女官之制。你若进府,管理下人当无问题。若是合意,便呆在府中,为殿下分忧;若是不合意,府中亦有规矩,年岁满了可携工钱自寻出路。”

一入侯门深似海,段琬儿确实有些担心进了府后,既不为朱永兴所看中,又不能离开,只好蹉跎岁月。张维翰这么一说,倒是打消了她的这个顾虑。说起来,段琬儿很精明,也有些心机,特别是对于自己的身份,一个已经早已灭亡的王朝公主,当她看到梦珠成了尊贵的王妃时,也不能不生出些野心。

什么嘛,一个异族族长的女儿,也敢抬高身份称公主。可就是没人敢小看,而且身份是越来越尊贵,完全是朱永兴水涨船高带来的影响。世子妃,王妃,虽然不是正室,一个侧妃却是跑不了的,而且岷殿下宠爱非常,一直没有再纳妃,倒让很多人猜想是不是会被扶正。

岷殿下嘛,已经做出很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冲动之下扶正梦珠,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按照现在的形势,朱永兴即将不篡位为皇,也可海外称王。皇后,王后,一个异族女子怎么就那么命好?连带着她的族人也受益匪浅,在明军的帮助下攻城掠地,迅速壮大。

嗯,先不管梦珠能不能扶正,就算是侧妃,地位也相当尊贵。段琬儿倒还真的没有多少要踩下梦珠的念头,她最希望的还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同族人的。不要让公主这个称号还是个笑话,在别人提起时,让自己总感到有那么几分取笑的味道。

还有啊,要是自己真的被岷殿下看中,那便可以吹吹枕头风,让智英这个傻弟弟不必再冒生命危险,不必再在枪林弹雨中打滚。

段琬儿的心思活了起来,脸上神情变幻不定,随着思绪的起伏忽喜忽忧。

张维翰也不说话,慢慢呷着茶水,静静地等待着段琬儿做出决定。作为白族智者,不为本族考虑是不可能的。但白族被打压了上百年,想一下子振作而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最关键的,族中缺乏一个领导核心,一个在地位上,或在威望上能令族人服膺,听其号令的领袖。

而段琬儿的出身是合适的,段智英的奋斗也很有成效。如果段琬儿真能被岷殿下所看中,那这姐弟俩的前途便会坦荡光明。族中也便有了能够凝聚人心,能够压服各个土官的领袖。

与易成等人的看法是相同的,张维翰也认为现在朱永兴独自在广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恰好段琬儿也来了,这岂不是天意使然?

“好吧,我去。”段琬儿说完轻咬住嘴唇,脸红得象晚霞,但语气却很坚决。

“梦珠之前是女官,后来给了龙儿,若论两人的能力,比公主您是差多了。”张维翰的称呼一变,却并没有讥讽的味道,“不要心急,先管好府内下人,处理好府内杂务,这便是给殿下减轻了负担,殿下肯定会觉察到。”

梦珠和龙儿都是在族人呵护下长大的,一个心地善良,一个涉世不深,当然更没有什么管理经验。而且,府内下人基本上都是她俩的族人,管理也就说不上严格,这是朱永兴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尽管朱永兴很牵就梦珠和龙儿,但真实的想法还是被张维翰看出来了。

“不要想着去压下梦珠和龙儿,殿下心明眼亮,更不是见异思迁、薄情寡义的人。”张维翰继续提醒着段琬儿。

段琬儿明白,不管自己能不能被岷殿下看中,千万不要说这两位的坏话。如果事情成了,也不要施计争宠。

“多干少说,殿下喜欢这样的属下;不用担心自己的辛苦被他忽视,殿下精明得很;不要浓妆艳抹,殿下喜欢清雅自然……”

段琬儿凝思听着,不断地点头,把朱永兴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等等认真记在心里。她与朱永兴有过几次接触,好奇多过爱慕,张维翰的讲述提醒,更让她产生了极大的好胜心。

论相貌,就算比不上梦珠,却也相差不多;论管理能力,自己可是很有经验;论见识,走南闯北自不必说,这读的书怕也不比梦珠少吧?不断地做着对比,段琬儿突然发现,自己还是蛮有信心,蛮有希望的。

……(未完待续。。)

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39章 圣意第56章 拒诏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变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244章 召见,山东于七第217章 困局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8章 依城挫敌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9章 决战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63章 攻掠辽东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8章 依城挫敌第52章 纤夫,规矩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22章 水利部第1章 陌生之地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67章 广西战局,威压慑服第5章 寨子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6章 暹罗来使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232章 连胜,人头取悦第39章 兵临大理第198章 个个击破的机会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157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31章 段氏遗族第80章 教士保罗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94章 思考方法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230章 暗战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272章 血战第200章 占优第75章 恬然自乐第3章 安沛入瓮第57章 远方的厚望第19章 景东会师第2章 高平莫氏第18章 紧急商议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53章 绝胜之击—土炸弹第51章 战后布局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99章 接战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34章 石屏扰袭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19章 景东会师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81章 袭扰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157章 广州战役(三)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74章 贪心不足第2章 无题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12章 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