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北望

东北有退缩回去的满清,西北和北方有喜好劫掠的蒙古诸部,再往北,还有北极熊在张牙舞爪。

从历史上来看,中华的威胁多来自北方,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而朱永兴在看到了威胁的同时,也看到了别人所看不到的另一面。财富,没错!西伯利亚,中亚,地下都埋藏着能惠及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而北极熊,现在还不够强大,也许以后也不会比中国强大,更可能真的“熊”了。

只是北方牵制了太多的军队,使得朱永兴向南拓殖的步伐大大减慢,并影响了他以侵略扩张取得重建中华所需资源的计划。其实不用等到完全消灭满清,不用彻底压制住蒙古诸部,只要能够稳定住战略优势,只要能抽出一个军四万余人,朱永兴便能够打出向南的扩张之拳。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正如同很多名言一样,毛病便出在言简意赅上。而朱永兴向来反对把本来应该很复杂的事情用精炼语言进行阐述,因为在这种精炼简化的过程中,很可能造成不全面的理论,当岁月流逝,这样言简意赅的名言被广泛认同后,就很容易因为它的残缺而造成思想上的错误,进而形成行为上的偏差。

就说“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话吧,看似很正确,很有道理,但却没有把战争的好处说出来,更没有把“好战”和“善战”进行细致的区分。所谓,好战必亡,善战则兴,这是朱永兴要狗尾续貂的,也更符合丛林法则。

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丛林法是人类社会也要遵守的生存法则。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结果,那就看各自的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了。

WWW ▲T Tκan ▲CO

所以说,战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战而必胜。战而必得,这便要归到“善战”的范畴了。对于朱永兴来说,有太多后世的例子可以学习借鉴,他自信可以做得更好。

移驾再次被推迟,最高兴的莫过于朱永兴的亲眷了。梦珠、龙儿、琬儿,再加上两个小丫头,都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寒冬,如果是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逐渐过渡,或许会更好一些。同时。朱永兴也觉得挺好,两个肚子正大起来的孕妇,能陪伴在丈夫身边,在心情上也会快乐欢畅的。

“这可能是朕在南方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朱永兴示意大理寺正卿郭之奇坐下,沉吟着说道:“郭卿亦无需着急,过完春节,天稍微暖和了再走不迟。”

潮州七贤之一的郭之奇,如今已经年近六旬。崇祯元年进士。历任福建提学参议,詹事府詹事。永历当政时,更累官至礼、兵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在昭武朝内阁中,他是年纪最大,资历最深的阁臣。且在抗清斗争中矢志不渝。在逆境中或藏匿山谷,或荒山结庐,雨宿风餐,可谓九死一生,更有妻儿五人为此身亡。

所以。郭之奇得到了朱永兴的尊重。即便他思想有些保守陈旧,但他不阿权贵、不肯曲狥的品格,知无不为、为无不力的工作精神,依然足以胜任大理寺正卿一职。

在这次派往京师的朝廷官员中,朱永兴本来是拟议以户部、工部、礼部为主,且多为各部副手,并没把郭之奇排列在内。可郭之奇却要执意前往,朱永兴实在是有些担心北方的气候会使这个老臣的身体受不了。

“万岁关怀,微臣感激涕零。”郭之奇躬身一礼,然后执拗地说道:“京师重地,所派官员竟无一位阁臣,微臣甚觉不妥。微臣虽老迈,然尚堪驱驰。”

“这样啊——”朱永兴想了想,说道:“既是如此,那朕便派礼部尚书或工部尚书前去坐镇主持可好?嗯,移驾京师,重建恢复,这两个部的工作应该是最多的。”

“微臣亦通晓礼部事宜。”郭之奇强辩了一句,沉默半晌才凄然说道:“微臣年齿已老,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祭拜烈皇,还望万岁允准。”

崇祯朝的进士,朱永兴想起来了,不禁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崇祯死社稷,因此而得到了赞颂和崇拜,他如果移驾京师,那也是要到坟前表示表示的。只是这郭之奇未免太心急了。

当然,郭之奇说出这个理由,朱永兴便不好拒绝了。这是一个人臣的本分,起码在当时来说,是无可厚非,不可驳斥的。

“好吧,朕答应了。”朱永兴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便由郭卿代朕祭告烈皇陵寝,呈祭告梓宫文。另外——”停顿了一下,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嗯,朕还是询问下前线诸将之后再作定夺吧,也不知道我军适不适应冬季寒冷环境下的作战。”

郭之奇想了想,也有些不太确定,尽管他也希望能够趁胜追击,犁穴扫穴无遗类,但北方战事到底要如何发展,在情况不明之时,他也不敢妄言。

又慰勉嘱咐了几句,朱永兴才送走了郭之奇,重新审视起北方战局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能够在关内消灭多少敌人,在搞清楚退到辽东的清军有多少兵力,军心士气如何,明军在寒冷环境下的战力如何等等情况后,朱永兴和总参谋部才能制定更进一步的作战计划。或是继续进攻,将满清逼向更北的地区;或是暂时稳定战线,等明年春天后再展开战略进攻。

而朱永兴比较担心的是明军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情况,如果强行进攻的话,是不是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失败,从而丧失目前在辽东取得的战果。越是接近最终的胜利,越是会让人有急切心理,希望毕全功于一役,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所以,朱永兴和总参谋部重新划分战区,依旧是采取的稳妥的取胜方式。(未完待续。。)

第87章 潜入袭城第48章 黯然收兵第85章 无题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71章 阻击第260章 追击第93章 战马论第101章 夜谈第186章 疍家女第95章 难以逾越第67章 梆子腔第1章 北愁南喜第9章 决战第134章 汉化土司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60章 归藩之议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84章 抢滩登陆第30章 无题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4章 攻城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70章 三鬼选择,镜子制成第138章 广国公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56章 金秋之时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49章 烽火燎原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80章 教士保罗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27章 攻城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201章 总攻(一)第43章 兵出大理,晋王退让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5章 寨子第31章 故国风情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06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5章 琉球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10章 宗室临阵第64章 计议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25章 三鬼之谋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216章 水师大展开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130章 人力优势,有女舒心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06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51章 战后布局第52章 纤夫,规矩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4章 攻城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05章 军属优待,女科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73章 瘟病的担忧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18章 金殿传胪第106章 法阵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47章 初胜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100章 英雄颂歌第138章 反扑第19章 缅甸,山东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78章 胜利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