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最难消受美人情

朱慈烺也愣住了,黄莺虽然比不得依依倾国倾城美丽,但也是一个难得的大美人,此时此刻娇羞无措的样子更是令她浑身充满着一股不一样的风情。朱慈烺看得浑身发热,离京一个月了,这么久没碰女人,要不是怕对不起依依,他真想化身为狼直接扑过去。

虽然当了皇帝,想要多少个女人都可以,但朱慈烺总觉得那样会对不起依依,心理上还有些障碍。同时朱慈烺也有些无奈,这段时间下来,黄莺虽然掩饰得好,但这种发自心里的真情,不可能真的完全掩饰,平时或多或少会有表露,他不是傻子,早看出了黄莺对他的情谊。

朕的皇后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不把朕看好也就罢了,还故意塞个大美人来朕的身边诱惑朕,真不怕将来哭鼻子!

朱慈烺微微一叹,最难消受美人情,在这样下去,不用多少天他就要忍不住了。

“还站在那里干什么,快过来吧!”朱慈烺瞪眼道。

“啊?哦!”黄莺回过神来,微微低着脑袋,掩饰脸上的微红,将姜汤给朱慈烺捧了过来。

“皇上,这是刚煮好的姜汤,您驱驱寒!”黄莺把姜汤递给朱慈烺,离朱慈烺近了,再加上刚才那尴尬的一幕,黄莺越想脸越红,若不是手中还捧着姜汤,她真想立刻逃之夭夭。

朱慈烺看了那碗姜汤一眼,又看了正羞红着脸低着头不敢看他的黄莺一眼,不知怎么的,心头微微荡漾,竟脱口而出道:“朕不喝,朕要你来喂朕!”

“啊?”黄莺洁白的玉手又是一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转头愣愣的看着朱慈烺。

“快点,朕浑身发寒。”朱慈烺本来老脸有些发红,但看到黄莺如此,越发觉得可爱了,忍不住贱心一起,就想调戏调戏她,板着脸道。

这次没有听错,黄莺轻咬了一下红唇,睫毛轻颤,强压心里的紧张,握住勺子,盛了一勺姜汤缓缓送到朱慈烺嘴边,但终究是太紧张了,虽然强行压住,但怎么压得住。由于要喂朱慈烺,不得不看着朱慈烺,最后关头黄莺手一颤,洒出了一些汤药在朱慈烺的龙袍上。

朱慈烺翻了翻白眼,一口咬住还剩下半勺的姜汤喝了下去。

“行了,不逗你了,给朕吧。”朱慈烺从黄莺手中拿过姜汤一饮而尽,然而把空了的碗放回黄莺的手中。

黄莺头也不回的逃了出去。

朱慈烺笑了笑,喃喃道:“其实这黄莺也挺可爱的,依依,朕哪天要是真忍不住了,你不许哭鼻子哟。”

朱慈烺不虚伪,他心里有些障碍是不假,但他毕竟是皇帝,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就算他愿意,百官和天下百姓也不愿意,太后更不愿意,真到了那个时候,依依这个皇后不得真被骂成狐狸精,那才真的是对依依的伤害。黄莺其实还不错,而且还救过依依一命,又了解她心里对自己的情谊,朱慈烺感激之余也有些心动。

黄莺通红着脸‘逃’了出去后,才想起朱慈烺刚才原来是故意逗她的,顿时芳心暗恼,修长的玉脚气恼的在地上跺了跺,那个小冤家,太可恶了,竟然这样玩弄她。

黄莺气恼之余,芳心深处泛起丝丝甜蜜,轻咬红唇,你说明明就是一个比她要小三岁的小男人,怎么就能让她如此芳心深陷,不可自拔,若是----

想到此,黄莺的心又猛地一揪,想到自己经历的悲惨,脸色瞬间苍白了不少,她只是一个残花败柳,如何能那般奢想。

黄莺满心纠结,她不知道自己答应皇后跟来照顾皇上是不是做错了,原本她只想趁这个机会好好的陪在皇上身边一段时间,满足自己心里的夙愿,只想或许等这次回去之后,她也就能彻底想明白了,而真正去过自己的生活,但现在她发现自己似乎越陷越深了呢。黄莺有些痛苦。

一个月的时间里,湖北持续大雪。瑞雪兆丰年,这是吉兆,有朱慈烺亲自坐镇救济百姓,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搞小动作,百姓虽然一日只有两餐,但好歹饿不死,期待来年能重新开始恢复生活。

大约半年的时间,朱慈烺也不能只在赈灾救济的事情中度过。

北方战乱频繁,许多百姓逃难到江南各地,若不好好安置处理,容易酿成骚乱。那些北方逃难的难民,除了投靠亲戚另行安家落户的,还有许多无家可归的,至少也有近千万之巨,朱慈烺想好了,将其中大部分迁移到湖北。

湖北古称荆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有八十万顷田地,大约四千万亩的样子,养千余万人口不成问题,若是安置得当,可以安排大部分难民。

朱慈烺找了何腾蛟商量。

“皇上三思,此举怕是有些困难。”何腾蛟为难道。

“为何?”朱慈烺问道。

“皇上,湖北经过左逆大军肆虐,人口减少大半,但许多只是逃难了出去罢了,来年很可能还会回来的,许多都是士绅大户,田地大都在他们名下,若是没有足够的田地,根本难以安置难民,除非把难民分给那些士绅大户做佃户。”何腾蛟说道。

朱慈烺面色一变,他竟然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一条。

的确,那些士绅大户消息灵通逃得快,就算被左良玉抢了钱财之类的东西,但若是还有地契在,朝廷不可能不认,难不成不承认湖北以前的田契?

朱慈烺摇了摇头,根本不可能做到。如果除去拿得出地契的有主田地,湖北最多只有几百万亩土地能够拿出来分配根本远远不够。

朱慈烺叹息,其实大明朝一共有将近八亿亩田地,此时若是除去北方数省,只计算还在统治当中的地方,至少还有四亿多亩土地的样子,只不过这些土地大都掌握在士族勋贵或者藩王手中,就以当年的洛阳的福王为例,他一个人就占了五万顷天地,大约二百十五万亩之多。

大明举人以上的就算得上是士人了,朝廷为了照顾这些人,他们的田地都是不用纳税的,所有的税都是普通老百姓来缴纳,数亿亩的田地,一年竟然只有不到六百多万两银子的税,按照一亩地平均每年产粮二石计算,大明税率是二十税一,起码得有两千万石粮食的税收,一石粮食大约是一两银子,也就是两千万两银子,可竟然只有六百多万两,可想而知当中只有多少是交了税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况且还是这几年又加了不少税的原因,若不是还有盐铁等税支撑着,大明朝早就垮了。

第165章 刘宗敏战死(上)第29章 淮安城下(上)第284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发展第1046章 鳌拜的挫败二第1036章 奥地利与满清的交换第1041章 重兵云集第1032章 与欧洲合纵(二)第884章 激战贾巴尔德(二)第255章 铁血锄奸队第946章 铁甲舰初显威(三)第655章 追杀第438章 应龙军换装第407章 惨烈(二)第129章 泰安血战(下)第285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发展(二)第237章 鏖战徐州城(三)第208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战(一)第1027章 紧迫第214章 徐州援兵(二)第183章 弃守泰安(上)第683章 攻陷库尔要塞(二)第40章 李自成败亡的前兆第683章 攻陷库尔要塞(一)第969章 清奥十年之战第611章 丛林血战(二)第855章 从容备战第408章 惨烈(三)第237章 鏖战徐州城(三)第515章 收复长安城第1058章 轻易碾压三第133章 悲壮第1061章 欧洲各国的恐惧第937章 凄惨溃败(二)第455章 兵入山东第774章 攻入东枝城内第741章 剃发第858章 驶进马六甲海峡第937章 凄惨溃败(二)第1047章 鳌拜的挫败三第167章 刘宗敏战死(下)第132章 最后一战到来第927章 决战巴拿马(二)第49章 应龙军邹形第338章 妥协第737章 冲突之始第810章 大海战阴云(二)第449章 北伐前夕(三)第503章 血洗蒙古草原(五)第907章 英法西三国联盟第683章 攻陷库尔要塞(一)第33章 马士英第940章 横扫南美洲(二)第208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战(一)第207章 济宁城破(五)第386章 损失惨重第821章 决战阿拉平原(五)第674章 啊蜜儿公主入京第10章 固安之战第66章 逼宫第697章 满人与奥斯曼的首次接触第532章 满人与准格尔之战第745章 反抗军第1021章 满清与奥地利之战(三)第638章 琉球王国政变第771章 围歼暹罗大军(四)第418章 收复成都第49章 应龙军邹形第161章 中兴元年第952章 铁甲舰倾巢而出第241章 多铎死!第411章 战局扭转第735章 多尔衮的屈辱(一)第593章 朝鲜国王投降(二)第64章 选妃立后之议第804章 占领澳洲(四)第450章 北伐前夕(四)第432章 追击(三)第193章 出征前夜(二)第541章 建立律法权威第532章 满人与准格尔之战第5章 托付天下第596章 围歼倭寇(一)第398章 转攻为守第394章 黎州城外的大战(二)第979章 奥斯曼帝国的惨败(二)第418章 四川局势定第586章 决战九云岭(一)第394章 黎州城外的大战(二)第15章 南下沧州第252章 军制革新(二)第180章 绞杀满清死士(中)第549章 蒙古人暴动(二)第677章 定王与啊蜜儿公主(三)第738章 杀戮之夜(一)第967章 通商留学第138章 对峙第478章 七战七败第925章 五国联盟军第508章 俘虏的问题第567章 大清国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