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边军造反

虎大威脸色阴晴不定:“李将军放心好了,这进出关的人和货物多了去。就李将军和孙督师说的,晋商通敌卖国这件事,其实朝中很多人都知道,只是从朝中到边关,不知道多少人收了他们的好处。实不相瞒,说起来老夫也是惭愧啊,老夫也收过范永斗的好处。老夫也是没办法,上面的人都在收,老夫不能不收,否则向上面不好交代,另一方面,老夫只是想让弟兄们换上好装备,弟兄们能吃上饱饭啊。老夫以为他是同关外蒙古人做生意,却没想到却通建奴!他们的货物根本不是送去蒙古人那,却是去了辽东!倘若早知道此贼通敌,老夫宁可豁出这条老命,也不会收他范永斗一块铜板!”

李国栋并没有说什么,反正宣大官府和边军,没有一个可以和这件事撇干净的,正是因为晋商八大家的事情牵涉太广了,朝廷的文官武将都会想办法捂住。

虎大威是一位正直的将领,宣府的文官都在收晋商的好处,他也不可能表现出与众不同,那样刚好成为文官的靶子。另一方面,明朝的军饷不足,虎大威也想让自己的弟兄们能过上好日子啊。

不过李国栋也知道,虎大威说的没有错,若是他知道范永斗通建奴,他宁可死也不会放范永斗出关的。

李国栋向虎大威告辞之后,回到了自己新修筑的沙背沟城寨。

屯田是必须要屯的,朱元璋那套军户制度也是屯田,可是到了最后军户制度却烂透了。但是卢象升和孙传庭,也干过屯田的事情,强迫把流民变成屯田军户,试图解决粮食问题,可是流贼一来,一走一过,好不容易种下的地又废了。

李国栋选择在关外屯田,是最正确的办法,既不会遭到流贼劫掠,又不会因为占了地主豪强的土地而遭到反弹。

如今的沙背沟城寨还在建设之中,这座城寨占地面积方圆五里,相当于一座不小的城了,在城内也有农田,但是城内的农田肯定无法养活那么多人,所有李国栋是打算在城内的土地种植番薯之类的高产作物,可以多留些粮食,预防后金和蒙古人来破坏。大部分准备开垦的荒地是在兔毛河南岸,那里有山地和平地,山地可以开辟出梯田,种植番薯、玉米和蔬菜,河边平地种植小麦。

已经是进入秋季了,李国栋在大东峪沟城寨附近种植的辣椒、黄瓜、白菜、高粱、粟、荞麦等农作物已经成熟,收成之后,把收成的粮食和蔬菜都送到沙背沟来。

沙背沟兔毛河对岸的农田也开始开垦了,李国栋亲自指挥士兵和民壮,把荒地挖了,再以牛拉着他自己设计的新式犁来犁地。

李国栋指着河边的一大片荒地对弟兄们说道:“秋季种下冬小麦,等到明年夏天收成了,我们就有自己生产的粮食可以储存了。”

目前手头还没有番薯、土豆和玉米这些高产作物,只能先种植国产杂粮和小麦。即便商队运来了番薯、土豆和玉米之类的高产作物,这些作物还需要进行改良,才能在这里种植。因为这些来自南美洲的高产作物,原本是生长于较为炎热的地带,而且一开始产量也不是很高,是经过一代代改良之后,才能在寒冷地带种植,产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李国栋安排好屯田计划之后,便令何兴在这里看着屯田,而自己却准备跑榆林一趟,把那里即将造反的一批卫所军户给带出关外。

陕北长城榆林卫,这里的驻军原本是半军半民的卫所军户,从去年开始,榆林附近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干枯的土地都开裂了,气候还异常寒冷,庄稼几乎颗粒无收。

可是在军户那么困难的时候,大明朝廷还拖欠军饷,更雪上加霜的是,奸商看到了发财的好机会,趁机抬高了粮价。本来这些军户手头就没几个铜板,这下粮价一上涨,他们手头那点铜板连一升粮食都买不起了。

明朝的卫所军户也有军饷的,除了自己屯田外,还有每个月发的月粮,定额是每一名卫所军户每个月发粮食一石,盐一斤,折换成银子发下去,每个月每个人发五钱银子。

可是到了明末,卫所军户几乎都变成农民,军官变成了地主。军官除了剥削士兵的劳动收入之外,还要克扣士兵的军饷。不过怎么说,每一名士兵还能发到一点银子。

己巳之变后,明朝的财政更加紧张,朝廷已经采取了募兵制了,干脆断了军户的军饷,任其自生自灭,若是别的地方还好些,可是山西和陕西遭遇了大旱,农田颗粒无收,没有军饷又没有粮食收成的军户只能挨饿。

“军饷都拖了多久了,还不发?家里连一粒粮食都没了!”

“听说又饿死了好几个人了。”

“我弟弟家,昨天一家人都死了……”一名两眼血红,眼睛肿得像核桃的明军卫所兵话还没说完,便失声痛哭。

“我爹娘早上也没了,老爹弥留之际,还让我们吃他的肉,可是我们那里下得了手。”另一名士兵也哭了。

“活不下去了!听说王嘉胤和高迎祥就在对岸的河曲,我们不如去投奔他们吧!”一名士兵说道。

“那不是当反贼了?”有人担心的问道。

“当反贼可是要灭门九族的啊!”

“反正不造反也是死,还不如反了!”

“对,反他女良的!顺便把那几个平日里欺压我们的狗官都杀了!”

卫指挥使的家早已被成群的士兵包围了,自知不妙的卫指挥使司外厉内荏的说道:“你们!你们要干什么?告诉你们,别闹事啊!要是兵变的话,挑头的人可是要灭门九族的!”

“我们不造反,九族都得饿死!还不如反了,还有机会活下去!杀了他们!他们家里屯有粮食!”人群中,一名明军士兵大吼道。

“对!与其饿死,不如拼一把了!”人群中发出愤怒的吼声。

卫指挥使大喊大叫:“来人啊!把这个企图造反的家伙给老子拿了!”

十几名家丁以及几名千户跳了出来,向那名喊话的士兵扑去。

“杀了他们,他们家里有粮食!”愤怒的士兵围了上去,数千名士兵围住了家丁和千户。

家丁和千户人数虽少,可是他们装备明显比士卒要精良多了,几十人被数千人围住,企图凭借身上的铠甲和锋利的兵器做困兽之斗。

第156章 收编军户(下)第703章 抵达瓜洲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62章 惨胜如败第3章 火绳线膛枪第246章 玉米丰收第202章 祖大寿获救第439章 高阳孙府第632章 盾车破营(一)第666章 收复汉阳武昌第136章 夜袭固安(下)第857章 生擒多铎第860章 桂王朱由榔第774章 崇祯遇刺(上)第630章 教训闯贼(下)第86章 回明遭拒第408章 神兵对天兵(四)第311章 蒙古人夜间骚扰第896章 惠州铁行第596章 开封之战(中)第185章 高迎祥探路第122章 壕沟陷阱(中)第443章 札萨克图汗之死第262章 伏击科尔沁骑兵第88章 孙府定计第607章 闸港走私船第689章 湖广争夺战(一)第823章 清军棱堡第347章 渡海计划第757章 邢夫人的对策第683章 收复岳州第423章 大搬家(上)第899章 炼焦厂第841章 水骑配合(八)第280章 建奴攻入城了第807章 高杰归降第128章 改进火炮计划第521章 夜袭岳托(五)第846章 暴怒的多铎第886章 民兵训练第353章 清军入朝第285章 杨府赴宴第867章 忠贞营抵达第846章 暴怒的多铎第419章 便宜大舅子第774章 崇祯遇刺(上)第861章 明清暂时停战第663章 兵临九江第292章 金军劫营第232章 柳隐如是第493章 再遇卢象升第594章 闯王受伤第420章 卢象升第621章 战贼骑(二)第543章 比穷大赛(下)第115章 通州之战(一)第691章 湖广争夺战(三)第297章 张可望借粮第57章 杀俘第203章 商号卖马第227章 入股卷烟第502章 清军重围第158章 再会曹文诏第181章 难民队伍第244章 被疯狗咬了第31章 后金大营第445章 新土默特汗第604章 银行股东第632章 盾车破营(一)第881章 打土豪分田地(四)第906章 东江口之战(下)第88章 孙府定计第777章 又能抄家了第654章 贼将军围城第717章 寡人为陛下报仇第842章 铁骑夹击第366章 分期付款第136章 夜袭固安(下)第784章 渡江之战(下)第859章 凯旋归来第507章 蒿水桥之战(五)第540章 武威伯第125章 蒙古炮灰(下)第808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772章 弘光伪帝第299章 出使漠北第666章 收复汉阳武昌第780章 联明平贼第704章 路振飞第42章 城头攻防第408章 神兵对天兵(四)第213章 陈子龙第868章 重型攻城巨炮(上)第470章 高阳之战(上)第832章 扬州会战前夕第565章 贼将军左良玉(上)第250章 大明使者第603章 东林江南银号(下)第98章 烟幕火雷加内应第356章 攻打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