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大洪水(上)

一支庞大的船队沿着运河南下,这支船队是湖广粮商的船队,船队打出的旗号是马世奇和堵胤锡的旗号,船上挂上官府灯笼,沿途过去,漕运总督兵丁不敢阻拦,沿途也没有人敢收税。

马世奇是叶茂才门生,虽是东林党,但同湖广士绅却交情极好。原本叶茂才就同运河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叶茂才死后,一些商人就依靠他的学生罩着。

这支船队平时运送粮食北上进京,回程也捎带点货物,但根本装不满船舱,几乎都是空船回跑。

可是现在,这支船队却装满了南下的工程队。

吴国明便是南下工程兵的一员,他原本是河南人,前不久,就在他饿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一支军队途径他老家,搭建粥棚,给饥民施粥。于是吴国明得救了。获救之后,跟着军队一直来到开封。

到了开封,有一些南方来的,头戴红缨笠帽,身穿鸳鸯战袄的军官前来,在饥民之中挑选人手,询问是否愿意加入淮军,每日两餐管饱,每个月军饷一两银子。

吴国明是一名二十岁出头的精壮汉子,听说招募士兵,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参了军,毕竟当了兵可以填饱肚子。

当了兵之后,吴国明才明白,自己当的是工程兵。队伍拉到徐州附近,每个人发了一套鸳鸯战袄,一顶红缨笠帽。换上新的军服之后,便登上船南下。

无论是沿着黄河东进,还是乘坐运河船只南下,一路上都是两餐饭管饱,杂粮糙米饭不限量,菜是两菜一汤,是以卷心菜、大白菜、豆腐等做成的菜肴,偶尔还有一点鱼干肉末,伙头兵做出来的菜里面加了一些红色的东西,味道有些辣,但特别鲜美,很下饭。杂粮糙米饭、杂粮粥和窝窝头不限量,随便吃。每顿饭吴国明都放开肚皮大吃,吃得饱饱的。

吴国明是一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现在过上这样的日子,算是很不错了。

“仁杰啊,你家里有妻女,怎么也和我们这些单身汉一样,也南下修堤坝了?”吴国明问坐在船头看风景的叶仁杰。

叶仁杰世世代代的河南的自耕农,因为他种地水平比较高,家境还算不错,于是娶了媳妇,还给他生了两个女儿。但是这两年,天降大灾,庄稼颗粒无收,朝廷还要来催交粮饷。他把地卖了,都买不上价格,这年头,遭了灾的河南,人少地多,有哪个傻子还会去买地?买了地也种不了庄家。

可是朝廷的粮饷交不出来,据说交不出粮饷,要卖掉老婆女儿才能抵债,或者就等着进大牢吧!实在活不下去了,也加入到流民之中,背井离乡,踏上逃难的路。本来他打算去投奔闯王的,但是在半路上遇上了一支官军,一开始遇上这支官军,他还感到害怕,只怕被官兵抓了,送去官府,他带着一家出逃,逃税一事就事发了。后来他的老婆女儿饿得实在受不了,闻到熬粥的香味,便上前了。

这支官军和叶仁杰见过的其他官军完全不一样,对待百姓十分和蔼,每日都给这些跟着他们的灾民施粥。

灾民们自愿跟着军队一路东下,因为跟着他们有饭吃。

到了开封之后,就有人来招募新兵了。考虑到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军饷,叶仁杰也选择了当兵。

“他们帮我把老婆孩子都安排去了山东军户所了,反正去了,老婆孩子饿不着肚子,我就南下,多赚点外快。听说山东那边,给我们这些当兵的一人分了三十亩地,有那么好的条件,为何不当兵?”叶仁杰笑着道。

船队一路南下,从扬州的瓜洲进入长江,再渡过长江,便来到了繁花似锦的江南富庶之地。

工程兵抵达了宜兴,挨着事先到来的老兵的兵营安营扎寨。在吴国明和叶仁杰他们到来之前,已经有工程兵抵达宜兴。他们到了河边,下了船,只见河岸上的士兵挥汗如雨,正在挖掘河沟,修建堤坝。

“你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跟着那些老兵好好干活,他们干什么,你们也跟着干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多问问他们老兵。”一名军官向吴国明和叶仁杰他们交代了注意事项。

“把这片池塘挖深了。”吴国明领到了工具之后,就有老兵带着他们,前往工地干活。

这片池塘原本不深,只有三尺多深,现在池塘里的水都被排空了,老兵们正在干枯的池塘底部挥汗如雨的挖掘淤泥,挖出来的淤泥,由站在边上的接力大队,把一筐筐泥土接力到了岸上,倒入一块沼泽地,把沼泽地垫高了。

吴国明手里也拿着铁铲,和那些老兵一起,把池塘底部的淤泥一铲一铲的倒入箩筐中。叶仁杰站在一边,当有装满淤泥的箩筐递过来的时候,他就接过箩筐,递给下一名士兵,就这样,装满泥土的箩筐被递上岸,倒入边上一块沼泽内。

“长官,我们挖深池塘有什么用?”在闲下来的时候,吴国明问了句。

“挖深了池塘,天降暴雨,可以把雨水引入池塘,这样可以减少洪水带来的灾害。”那军官回道。

“防洪水,不是需要加高堤坝?”吴国明不解的问道。

“加高堤坝解决不了根本,要防洪,最好的办法还是疏通导流。”

为了应对崇祯十三年南方的洪水,李国栋是想尽了办法,他让王全的工程兵挖掘池塘,加深湖泊,扩大湖泊同长江之间连接的河流,很好的利用太湖、阳澄湖、澄湖、淀山湖、红梨湖、庞山湖等大小几十个湖泊的蓄洪能力,可以减少江南水灾带来的危害。

也就在张世文带着工程兵,在江南施工建设的时候,王全亲自率领的工程兵也在湖广一带紧张施工。

“王都司,你带着十多万人在湖广施工,难道今年湖广真的会遭遇大水灾吗?”长沙知府堵胤锡问道。

虽然堵胤锡只是四品知府,王全已经是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但文贵武贱,他这个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还要向堵胤锡行礼:“回府尊,末将也只是听了武威伯的预言,特此前来湖广修建水利工程,尽可能减少湖广遭遇天灾的损失。”

堵胤锡抚摸着胡子,微微点了点头:“防患于未然,是好事啊!这几年来,天灾人祸,天下不太平,北方已经遭遇旱灾,倘若南方再来一场大水灾,老百姓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湖广之地,也是湖泊众多,只要合理的利用这些湖泊的蓄洪能力,就能把天灾降低到最低。

在长江两岸的产粮区,李国栋采取的是疏通导流的办法,把水引入湖泊和低洼地,至于在长江边上,仍然采取了加高江堤的办法,以免洪水灌入农田。一方面在两岸加高了江堤,但是又利用两岸的小河流,把高涨的江水引入湖泊。

王全在湖广施工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些地方需要拓宽河流的,却受到了当地士绅阻拦。

“你们这里是低洼地,一旦洪水来了,你们这些水田就全部被淹了!”王全对那些阻拦自己的当地士绅说道。

“洪水?湘江、长江、沅水,都是宽阔的大河,多少水都能给流入长江,怎么可能会发洪水?哼!你以为这里是黄河?”那些士绅舍不得把自己的水稻田给挖了。

第386章 击溃乌真超哈营第644 安置房第268章 火炮三段击第268章 火炮三段击第780章 联明平贼第80章 奇袭洪山口第34章 金军入寇第453章 隔桥对峙第3章 火绳线膛枪第154章 边军造反第910章 郑家军战粤军第352章 水师总兵黄蜚第22章 夜袭第607章 闸港走私船第241章 要招安需破财第867章 忠贞营抵达第250章 大明使者第485章 救援晋阳(七)第613章 洪承畴设计第452章 夜不收遇险第28章 击杀范家掌柜第873章 三大银号第533章 再灭未来贰臣第468章 神骑兵再显神威第466章 华容道第810章 水匪土国宝第587章 福王之死第289章 察哈尔新大汗第832章 扬州会战前夕第670章 荆州大战前夕第783章 渡江之战(上)第610章 商业中心第7章 遭遇岳托第63章 奇袭大安口第796章 南京内应(上)第929章 大西军闯军联手第336章 再访漠西第798章 南京内应(下)第107章 雪地车营首发第495章 先除卢象升第135章 夜袭固安(上)第327章 固守待援第247章 番薯粉第832章 扬州会战前夕第411章 清军突围(下)第395章 火烧草原(二)第895章 擒杀高进库第228章 商队和内应第174章 范永斗遭难第230章 复社第509章 地道地雷第202章 祖大寿获救第404章 神战士第1015章 兵临北直隶第598章 李自成退兵第485章 救援晋阳(七)第717章 寡人为陛下报仇第399章 鱼梁道第379章 塞北战事再起第817章 分瓣梅花计第763章 刘泽清之死第116章 通州之战(二)第76章 阿济格第94章 曼古歹战术第7章 遭遇岳托第137章 满载而归第756章 破城抄家第715章 贼军追兵(中)第210章 南方盛世第446章 铳刺滴328章 皇太极援军第210章 南方盛世第138章 返回通州第742章 炮击刁民第194章 再回塞外第703章 抵达瓜洲第222章 金门总兵府第62章 惨胜如败第292章 金军劫营第251章 商队遇袭第838章 水骑配合(五)第741章 别让昏君南下第684章 拿下未来贰臣第633章 盾车破营(二)第62章 惨胜如败第904章 东江口之战(上)第809章 爆破组准备第478章 宣大总督陈新甲第663章 兵临九江第120章 消毒救治伤员第411章 清军突围(下)第838章 水骑配合(五)第369章 左家匪兵(上)第719章 路遇灾民(下)第864章 赣江水战(下)第177章 三边总督洪承畴第372章 山林贼窝第514章 募捐救济南第41章 降卒攻城第874章 少林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