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海外产粮地

上海豫园,这座著名的园林被李国栋暂时租了下来,豫园的主人张肇林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如今张肇林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原因还是因前年不相信李国栋“预言”的江南大水,结果舍不得花银子修建水利工程和改造农庄,然后就遭了灾,以收取田租为主的他家境就变得不太好了。于是李国栋暂时租下了豫园的一部分,作为他在江南暂时居住、会见客人,谈业务,举办酒宴的地方。

之所以是租,而不是买下来,是因为李国栋不愿意把太多的钱花费在建造园林上来。无论是苏州园林,还是豫园,以及江南的各种园林,都是东林党奢侈的象征,江南的东林党富得流油,银子多得花不完,就把银子用来修建园林了。东林党的言官在朝廷进谏皇帝“不与民争利”,以此逃税,那些原本应当变成军费、赈灾粮的,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变成了园林。

豫园两宜轩内,摆着一张酒桌,李国栋宴请特意赶来江南的郑芝龙,水太凉、陈于阶、徐骥和上海县令王臣缙作陪,就连松江知府钱肃乐也专门从府城赶来赴宴,这是给足了郑芝龙面子。

其实今天设宴招待郑芝龙,李国栋不仅有话要对郑芝龙说,还有些事情也需要让这些江南士绅明白。

“郑兄,多年不见了,特此备下薄酒,同大哥一叙。”李国栋邀请郑芝龙入座。

郑芝龙满脸惭愧:“国栋兄弟已经是伯爷了,您叫我一声郑兄,下官担当不起啊。”

“郑兄这就见外了!您在我面前,永远是大哥。快,请入座吧!”

按照江南酒宴的风俗习惯,桌子上摆着十个红色的高脚碗,里面放着鸭舌、酱肉、水果、鱼干、甜点、白灼虾、腊野鸭等美味佳肴。奴仆们端着一盘盘菜肴,从外面走进来,里面的丫鬟接过托盘,走进大厅内,把菜肴放在桌上。

水太凉那日给李国栋准备的两名美婢,现在已经被李国栋收下了,变成了他的丫鬟。

什么白白浪费食材的羊唇宴,李国栋肯定不会搞的,但他给郑芝龙准备的酒宴,上的菜肴有不少都是山珍海味,什么扒熊掌、卤鹿筋、鲍汁扒鱼唇、野山鸡炖裙边、冬菇海参汤、清蒸鲍翅之类山珍海味,一盘盘的端上来。

所谓的羊唇宴,是冒辟疆干的事情,用三百只羊,每只羊只取嘴唇上的肉,再加上鸡、鹅、鱼身上不知道什么部位的肉一起烹制而成,其他的肉都弃之不用。明末大灾,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冒公子却如此奢侈,这只是江南士绅的缩影,这大明岂能不亡国。

李国栋虽然用山珍海味来招待郑芝龙,但他这些菜肴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而且熊掌、鹿筋之类的,他的购入价格都很便宜,说实话都是从满清那边获得的,他向满清售出烟叶、丝绸之类的商品,换得一些货物,其中就拿出一部分来招待郑芝龙。至于海参、鱼翅之类的海味,李国栋也是有办法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取。

大德旺商号同大清做生意海参要做的,只要不输出粮食、铁器、棉花之类的战略物资,仅仅输出烟草、丝绸、茶叶、食盐和香料,就不会壮大满清实力,这个度李国栋把握得很好。

郑芝龙赞口不绝:“兄弟太客气了!这熊掌鹿筋,即便郑某也不常吃到啊。”

“郑兄,小弟倒是有个主意,让在座的各位都能赚到银子,而且可以赚到很多银子。”李国栋放下筷子提出一个建议。

“有何好办法?”不仅是郑芝龙感兴趣,水太凉、王臣缙和钱肃乐都瞪大眼睛。

“现在大明最缺的是什么?”李国栋问道。

“粮食。”陈于阶第一个回答。

“回答正确!这几年来,天灾人祸,北方都已经成为不毛之地,农业都被破坏殆尽,北方百姓早已民不聊生。如今粮食都控制在湖广粮食手里,价格是他们说了算。若是我们能够获得更便宜的粮食,一部分留在我们自己手里,大部分贩往北方卖出,那么我们岂不是可以赚到大笔白花花的银子?”

“可是要从哪里获得便宜的粮食?”水太凉问道,“老夫也看不惯湖广士绅,粮价都是他们说了算,我们每年卖出的棉布丝绸换来的银子,有多少被他们抬高粮价给坑了去!”

李国栋哈哈大笑:“我知道有个地方,每年水稻三熟,而且全部都是连绵成片的水稻田,粮食价格十分便宜。”

“什么地方?”所有人异口同声问。

“交趾、占城,还有暹罗,都是粮食高产之地,而且他们那纺织业很差,我们大明的劣质棉布和麻布若是卖到这些地方去,可以赚大钱,再换回廉价的粮食,一来一回,这白银岂不是滚滚来了?”接下来,李国栋报出了占城、交趾和暹罗的棉布价格、麻布价格,又报出了他们三地的粮食价格。

经过对比,大家发现,这个确实是好生意!占城、暹罗和交趾的粮食价格只有大明的五分之一,而棉布、麻布的价格又高出五倍以上,这么一来一回,运输布匹的船去了,满载粮食的船回来,一趟下来,扣除了各种费用,还有十倍的利润!而且很多江南生产的产品中的残次品,在国内智能卖给北方的穷人,拿去交趾,都能买个好价格。

“可是我们要如何把棉布麻布卖到这些地方?”水太凉问道。

“这不是有我吗?”郑芝龙哈哈大笑,随即他脸色又沉了下来,又提出了两个疑问,“可是我们的船最多只能去交趾、占城,恐怕去不了暹罗。要过了占城再往南,那是红毛夷的航线,只怕他们不让我们插手这条航线。另外,南洋一到夏季,台风肆虐,我们的船队比不上红夷大船,只要碰到一次台风,就血本无归了。”

李国栋对郑芝龙解释道:“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其实解决办法非常简单,我们可以在交趾、占城建造港口和仓库,雇佣当地人来做事。每到夏季台风季节,也是他们早稻收成的季节,收来的粮食先存入仓库,等到深秋,晚稻成熟,台风季节过去,我们的船再过去运回粮食。而且建造了港口和仓库之后,暹罗的船只可以把粮食送到占城,存放在占城仓库内,过了台风季节,我们的船去把粮食运回来,而我们要卖给暹罗的货物,也在占城交易。”

“好办法啊!”郑芝龙大喜。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雇佣当地人看管仓库,我们能放心吗?”水太凉问道。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占城、交趾两地的仓库驻扎有我们的管理人员,也需要有卫队驻扎。一旦发现他们的人搞手脚的,贪墨我们的货物,那就必须给予严惩!对于表现好的,我们可以给他们嘉奖。”

“驻扎管理人员,驻扎卫队?我们去哪里找那么多人?”郑芝龙问道。

“还怕人手不够的问题吗?我们大明,其实最不缺的就是人了。”李国栋哈哈大笑。

第415章 回援救大明第286章 前往西宁第343章 排练第672章 水师炮击贼军第14章 大安口守军第49章 金兵追杀难民第233章 借来的水师第159章 探贼窝第552章 抹黑士绅的宣传第509章 地道地雷第570章 攻寨攻城第525章 拦截清军(三)第649章 军民情深第98章 烟幕火雷加内应第132章 京畿局势第391章 忽悠罗刹人第861章 明清暂时停战第479章 救援高阳(一)第75章 救大明百姓(六)第220章 大汗见大汗第394章 火烧草原(一)第746章 抄家发大财第314章 古禄格大汗第372章 山林贼窝第503章 蒿水桥之战(一)第607章 闸港走私船第1018章 福临失踪了第554章 钱家农庄(上)第670章 平定湖广第418章 投奔卢象升第782章 联虏平寇第17章 为何改走西口第535章 献俘仪式第336章 再访漠西第299章 出使漠北第848章 扬州攻防战第637章 给王辅臣设套第292章 金军劫营第253章 车阵被破第358章 江华岛第299章 出使漠北第236章 替天行道?第664章 张献忠弃武昌第450章 攘外安内第52章 全力一击第384章 乌真超哈兵(三)第683章 收复岳州第79章 送俘虏给林丹汗第181章 难民队伍第122章 壕沟陷阱(下)第881章 打土豪分田地(四)第249章 岳托毒计第125章 蒙古炮灰(下)第304章 联军哨骑第923章 吴三桂西征第597章 开封之战(下)第28章 击杀范家掌柜第257章 铜和炮第627章 助周王守城第115章 通州之战(一)第738章 吴三桂的选择第725章 大小公主第508章 蒿水桥之战(六)第842章 铁骑夹击第779章 洪承畴献计第495章 先除卢象升第521章 夜袭岳托(五)第527章 生擒罗洛宏第41章 降卒攻城第31章 后金大营第880章 打土豪分田地(三)第254章 杨嗣昌的亲信第350章 登船出海第774章 崇祯遇刺(上)第62章 惨胜如败第519章 夜袭岳托(三)第827章 收编高杰部第177章 三边总督洪承畴第43章 转攻大安口第205章 女真战察哈尔第730章 轻敌遭败第318章 岳托惨败第204章 伏击科尔沁人第640章 收服王辅臣第910章 郑家军战粤军第197章 千里奔袭(二)第327章 固守待援第741章 别让昏君南下第672章 沈云英第766章 资本主义国家第244章 被疯狗咬了第376章 水匪劫船第603章 东林江南银号(下)第393章 蒙八旗渡河第69章 抄小路行军第610章 商业中心第592章 碰钉子(下)第830章 何腾蛟抗旨第99章 大败多尔衮第182章 破贼战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