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商业中心

两千多吨级的船在这个时代是巨舰了,郑和宝船甚至有可能达到五千官料,也就是两千五百吨级左右。当然后世也有一些洋奴怀疑,宝船只有两千料,但李国栋就多次在网上和他们进行争论,认为绝对不能才两千料。陈于阶说的四千料,应该是可靠的数据。他的舅舅什么人啊?徐光启啊!那可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

对于陈于阶和王臣缙的疑问:上海需要四千料的码头吗?李国栋很肯定的回答:“需要!不仅需要四千到五千料的码头,将来还需要用到能停泊一万料,甚至两万料巨船的码头!”

陈于阶说道:“武威伯,学生向舅舅学过,船只不可能造得太大了,一万料的巨船,木板厚度就要非常厚了,造如此巨大的船并不划算;两万料的船,那就根本无法下水,到了水里直接就断成两截了。”

万料巨舰,五千吨级,差不多就是木船的极限了,再大的话,那就需要铁甲舰才能承受得住如此强渡了。

李国栋当然知道这些问题,前世里的他是一名工兵,对各种材料强渡问题都有研究。不过现在造不出万吨级巨舰,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不可能。于是他回答道:“仲台啊,凡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现在造不出那么大的船,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不可能。以后造船,可能不需要木料造船壳了,可以用铁来造船壳。”

“铁造船壳?那船不就沉了?”王臣缙奇怪的问了句。

“不会沉,只要不漏水就不会沉,漏水的话,木船也一样会沉。王县尊若是不信,我们可以试一下,我弄个铁皮做个脸盆,放入水中,看会不会沉下去。”

陈于阶笑道:“王县尊,武威伯说得对,铁盆子只要不漏水,放入水中也能浮起来。”

上海的规划图被李国栋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画好了,在上海的远景规划图上,上海县的规模被扩大了一百倍都不止。北面到吴淞口,都是港口区和工业区,吴淞江以南是到上海老县城是商业区,西面是住宅区,各种马路纵横交错,看得令人眼花缭乱。其实这副规划图是李国栋根据他记忆中后世的上海地图修改画成的。

规划图上,以颜色标注出发展时间,即将投入的发展城区,以淡黄颜料绘制;近期发展城区,以褐色颜料绘制;中期发展城区,以绿色颜料绘制;中远期发展城区,以淡红颜料绘制;远期发展城区,以绿色颜料绘制;长远发展城区,以淡蓝颜料绘制。各种颜料的时间备注,在左下角的图例上都标注出来,令人一目了然。

“啊?这上海县,要建得多大啊?不仅比松江府大,还比京师都大了?”王臣缙惊道。

陈于阶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那么大的一座城,竟然没有考虑城门的问题?武威伯不是说鞑子以后会打过来?万一长江防线没守住,被打到江南,这座没有城墙的城,岂不是被鞑子抢得高兴了?”

“两位,这两个问题不需要我们担心,比京城还大又如何?今后京城是大明的政治中心,上海却是经济中心,地位不输给京城。本来不是有北京和南京两个京城吗?不妨再增加一个上海。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至于陈先生说的,鞑子的问题,那就不成问题。守江必守淮,李某定然会守住两淮防线。即便是让鞑子冲到长江边,李某还有一支水师,加上郑芝龙的水师,守住长江不成问题。”

陈于阶道:“守江必守淮,若是两淮之地丢了,虽有水师守江,却陷入被动了!如此之长的长江,我们不可能处处设防,鞑子水师虽然不是我们对手,可是长江是运输线,他们的水师随时可以威胁我们的运输线,那样仗就不好打了。”

“陈先生放心吧,两淮之地必能守住!即便是丢掉扬州,也要守住两淮之地。”李国栋其实早就有了在扬州歼灭清军主力的计划,只是目前这个计划还不能说出来。

两日后,李国栋由陈于阶、徐骥和当地著名士绅张肇林陪同,一起前往松江府,登门拜访知府钱肃乐。

张肇林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现已告老还乡,著名的豫园就是他的私人园林。

武威伯登门拜访,钱肃乐自然不敢怠慢,在府中设下酒宴。

中国人就喜欢在酒桌上谈事,什么时候都不例外,除了做生意、谈合作等友好的事情之外,当然还有杀人的事情,也喜欢在酒桌上做,譬如说鸿门宴,又譬如说摔杯为号。当然了,李国栋和江南士绅关系那么好,钱肃乐不可能布下鸿门宴,更不可能埋伏刀斧手。

“听说伯爷在苏州联合了诸多名士,办了一家江南银号?”酒宴上,钱肃乐问及此事。

松江知府钱肃乐是满门忠烈,可是满门忠烈也不影响他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吧?银号这个东西,谁都知道操作好了是赚大钱的,钱肃乐也希望能够从中获取一杯羹。

李国栋回道:“江南银行的总号目前是在苏州,不过将来会搬到上海县。”

“上海县?为何要搬到上海县?”钱肃乐惊喜的问道。银号若是搬到上海县,这对于松江府来讲可是一个业绩,除了可以增加松江府的税收之外,还能解决不少人的生活出路问题,也有利于繁荣松江经济发展。

东林党人嘴巴上说看不起商人,商人地位低贱,还说什么重农轻商,其实东林党最重视商人,拼命的想着给商人减少商税。所谓的重农轻商,重的是农业税,轻的是商税。东林党人甚至商业对经济繁荣的重要意义,商业才是最赚钱的行业,明朝各种官商勾结,在明面上,皇帝看不起商人,暗地里,商人却同各级官员是一家人。

李国栋之所以能够进入东林党的商业核心圈子,除了他救了卢象升,为东林党立下一大功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他卖给江南的新式纺织机,让江南士绅赚到大钱,以及帮助江南修建水利工程,让江南士绅逃过了崇祯十四年的大水灾,再加上他给江南士绅出了赚钱的金点子,所以他伸手东林党欢迎,让东林党人愿意同他合作。

现在李国栋也支持东林党对皇帝说的,不得加收商税,皇帝陛下不与民争利。大明朝廷税收少了有什么关系?反正他又不会救大明。他在投资商业方面获得的利益,最终也是投入到军队之中,用来抵御清军所用。而且李国栋在加大力度,让东林党早日变成资产阶级政党。

当然也会有些东林党墨守成规,死抱着土地不放手,以压榨农民来赚钱的东林党士绅,对于那些顽固的家伙,将来李国栋会借助崇祯皇帝的招牌来收拾他们,就和收拾盐商、粮商一样给收拾了。

李国栋回答钱肃乐:“钱府尊,上海是好地方啊,李某可以预料,将来这里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此地是水上十字路口,又靠近繁荣的江南腹地。以上海为中心,前往南京、杭州都不远,都有水上交通的便利,渡江可以到扬州。往外面出海,可以横渡大洋,可去南洋。这样一块风水宝地,不繁荣起来都不可能。”

第738章 吴三桂的选择第228章 商队和内应第387章 孔有德第671章 炮击城门洞第857章 生擒多铎第87章 宣旨封赏第784章 渡江之战(下)第615章 松山突围(中)第464章 多铎来了第19章 情报换牧奴第682章 南下长沙第278章 岳托计取城第719章 路遇灾民(下)第785章 谋取南京第79章 送俘虏给林丹汗第48章 逃难灾民第30章 悲惨的民壮第839章 水骑配合(六)第464章 多铎来了第879章 打土豪分田地(二)第514章 募捐救济南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435章 卢象升来访第749章 高邮王家第692章 湖广争夺战(四)第785章 谋取南京第380章 清军西征第383章 乌真超哈兵(二)第355章 皮岛第233章 借来的水师第1014章 凯旋归来第763章 刘泽清之死第672章 沈云英第178章 智取河曲第849章 城头激战第1015章 兵临北直隶第16章 国不是你想报就能报的第499章 被困贾庄第189章 击伤王自用第363章 夜袭水师大营(上)第638章 张书恒的场子第230章 复社第260章 后金出兵第645章 去江南银号存钱第706章 轻骑赴京第490章 清军要攻济南第693章 湖广争夺战(五)第1017章 逃离京城第1019章 收复京师第50章 引开金兵第897章 广东钢铁公司第911章 郑家军大胜第95章 哨骑战和军情第197章 千里奔袭(二)第659章 湖广告急第623章 战贼骑(四)第1012章 一战撅四王第119章 通州之战(五)第422章 分功第654章 贼将军围城第159章 探贼窝第416章 蒙八旗汉八旗第17章 为何改走西口第713章 逃离京城第796章 南京内应(上)第672章 沈云英第575章 大灾过后第908章 郑家军入珠江第775章 崇祯遇刺(中)第842章 铁骑夹击第767章 将计就计第188章 骑兵冲贼阵第890章 鑫源堂广东分号第694章 湖广争夺战(六)第57章 杀俘第514章 募捐救济南第169章 崇祯四年新年第470章 高阳之战(上)第926章 出使四川(上)第498章 诡异的村子(下)第800章 抓住朱由崧第188章 骑兵冲贼阵第503章 蒿水桥之战(一)第283章 后金撤军第774章 崇祯遇刺(上)第864章 赣江水战(下)第540章 武威伯第662章 献军破武昌第146章 密谋逃亡第76章 阿济格第223章 郑家铁匠铺第608章 上海县第706章 轻骑赴京第602章 东林江南银号(中)第499章 被困贾庄第644 安置房第873章 三大银号第254章 杨嗣昌的亲信第113章 铲除后金细作第775章 崇祯遇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