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先斩后奏

翌日,顾云霁垂着头,一言不发地听着梅峰的训斥。

梅峰气得脸色涨红,简直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好,喋喋不休骂道:“这会儿知道来找我了?早干嘛去了!人都已经被你抓到牢里头去了,还假模假样地来问我如何处置,你不都先斩后奏了吗,还来问我做什么!”

“你小子动作也是真快,从玉景明说绍兴府内有通倭之人到今日,不过才过去了三四天时间,你不仅把案情查清楚了,居然还把犯人给抓住了,我都还没反应过来呢,你就差把人送上刑场了!”

梅峰的斥骂劈头盖脸一般打下来,此刻的顾云霁精神恹恹,一副做错事的样子,忍不住小声接道:“……毕竟我当日是下了保证的,不抓住罪魁祸首,我没法和大家交代……”

梅峰被气笑了:“那我还得夸你?”

顾云霁立刻低下头去:“不敢。”

梅峰深吸一口气,尽量和缓了语气道:“你要是抓别人也就算了,关键那是徐家,徐书常是老师的亲侄子!你要抓他,是不是应该跟老师商量一下,再不济是不是应该跟我打声招呼?”

公理归公理,人情归人情,顾云霁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事先跟梅峰说一声,事情确实会好办一些,和徐家的关系也不会变得这么僵。但那样一来,徐书常八成也就不能被按照国法严肃处理了。

朝廷与高世殊的对抗陷入僵局,徐书常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顾云霁不能容忍这样的人逍遥法外,更不能容忍因为两家的姻亲关系,让百姓觉得他徇私枉法,官绅相护。

见顾云霁不说话,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梅峰气不打一处来:“先不说老师知道了会怎么想,那书华呢?徐书常是她的堂兄,你有顾及过你娘子的感受吗?”

听到这里,顾云霁抬头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

看着顾云霁的表情,梅峰瞬间想起了什么,恍然大悟,咬牙道:“哦——我差点忘了,抓徐书常是你们夫妻俩一起去的。据说昨日徐家长房大小姐在祠堂好生威风,拿着剑把犯人逼出来的,是不是?”

顾云霁沉默不语,算是默认。

昨日现场人多,才一天的时间,徐书华大义灭亲的事就在城里传开了。其中大部分是赞美之声,有人说她不愧是徐文正公的后人,身为女子,却拥有超越男子的气魄和度量。

还有人连带着夸上了顾云霁,说他们夫唱妇随,天生一对。今日清晨顾云霁来找梅峰时,就听见路边茶馆里的说书人已经把他们的事迹编成了抗倭故事新篇章,开始讲给百姓们听了。

毫无疑问,徐书常甚至是徐家,在故事里是反派形象。故而昨日以后与满城赞颂之声相对的,是徐家对顾云霁二人敌意到近乎仇视的态度。

思及此,顾云霁有些无力:要是放在从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和徐家闹成这种局面。

关键这样一来,他们夫妻俩令徐承裕陷入了极为两难的境地,一面是家族和侄子,一面是女儿女婿,手心手背都是肉,选哪一方都如剜肉之痛。

顾云霁不后悔抓徐书常,也打心底里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可扪心自问,他多少还是觉得愧对徐承裕,故而今日面对梅峰的训斥,他没有一句反驳。

徐书华和徐家是真正的血脉相连,相比起顾云霁,徐书华能站在大义一边,必然做出了比他更艰难的割舍。梅峰虽然还生着气,可还是忍不住担忧,语气生硬道:“书华呢?她怎么样了?”“书华昨日在徐家动了武,今日一早便回徐氏宗祠自请罚跪了。”

见梅峰一瞬变了脸,顾云霁又忙补充道:“我派人跟着她的,徐家人不敢对她怎么样,今日去罚跪也只是为了全了双方的面子,并不是真正给徐家人伏低认错。”

毕竟顾云霁和徐书华都认为抓捕徐书常这件事,他们做得并无过错。

梅峰闻言神色稍缓,得知徐书华无碍,随即心底的火气又窜起来:“感情你们两个昨日才威风凛凛地抓了人,今日便一个回徐家认错,一个来我这请罪,你们……你们真不愧是两口子!”

顾云霁默默低着头,任由梅峰训斥。

半晌,梅峰缓缓吐出一口气,平复了下情绪道:“老师那边呢,你怎么说的?”

顾云霁静了一瞬,把头埋得更低,嗫喏道:“还没说……”

“什么?还没说!”

梅峰震惊地瞪大眼睛,气血一下子直冲脑门,深觉这个小师弟是来克自己的,不可置信地看着他:“出了这样大的事,你不第一时间给老师写信解释,是等着徐家在你前头告状,好让老师对你心生误会吗!”

顾云霁被吼得缩了缩脖子,小声道:“昨日我忙着审徐书常的案子,还没来得及……”

其实这是借口,顾云霁再忙也不至于连写封信的时间都没有,他是怕了。

顾云霁怕徐承裕耿耿于怀他抓了徐书常,对他失望透顶;他怕徐承裕从此心有芥蒂,逐渐厌弃了他;他更怕徐承裕什么都不说,谁也不怪罪,看似宽容大度,却让他心里更难受。

归根结底,是顾云霁没把握徐承裕在这件事里一定能理解他,并站在他这一边。

毕竟徐书常是徐承裕亡弟留下的唯一血脉,他曾亲眼看到徐承裕是如何在意和重视徐书常,盼着他安乐顺遂一生。

如今顾云霁却亲手将徐书常关进大牢,断送了他安乐的下半生,顾云霁不敢想象徐承裕知道后会作何反应。

看着小师弟面色发苦,梅峰知道他心里也不好受,缓了缓道:“徐书常你准备怎么判?”

顾云霁喉头哽涩,艰难道:“……几月前陛下已经将高世殊列为反贼,徐书常与其勾结,按理当同罪论处……但念其只是进行粮食买卖,并没有与朝廷对抗的主观意愿。”

“他又是被书华逼着走出祠堂的,勉强算得上投案自首,而且他被捕后认错态度尚可,故而可从轻判罚,目前……暂定流放。”

第482章 挖人墙角第353章 生意火爆第497章 背信弃义第307章 叙州码头第201章 终身大事第311章 状告薛浏第40章 堂叔第455章 找上徐家第280章 会试阅卷第488章 最后一票第135章 转运如意第1章 穿成世家分支小庶子第143章 兑现承诺第65章 不安第316章 证据确凿第78章 诉情第131章 锦衣何来第335章 吃的方法第363章 更大作用第334章 观赏辣椒第463章 书华赶到第511章 暗器刺杀第524章 秋狩出游第149章 乡试在即第84章 本心易失第28章 拜师条件第526章 人为之事第152章 相谈甚欢第332章 范黎捐钱第533章 早做准备第148章 教子无方第319章 心照不宣第517章 群起攻伐第397章 沾上赌瘾第97章 施粥波折第339章 分红几成第277章 小道消息第35章 清明聚会第154章 相谈甚欢第505章 微服出访第289章 四处奔走第483章 抛橄榄枝第4章 顾云霄中举第275章 三个爹疼第364章 旱情终解第221章 经筵讲学第506章 三人重聚第249章 书华难产第492章 撤离计划第398章 养得精心第237章 冷遇第89章 生辰第166章 见到顾明宣第138章 如意丢失第539章 乱臣贼子第175章 捉错了第375章 打探消息第530章 虚伪君子第97章 施粥波折第338章 经营策略第347章 好好磨炼第27章 少年不可欺第231章 为妻撑腰第116章 去留选择第479章 参观战船第141章 不可避免第77章 克制第268章 我愿意嫁第20章 逛青楼第219章 猜灯谜第527章 怀疑指向第182章 声名鹊起第339章 分红几成第470章 舆论向好第49章 别具一格第29章 月考在即第462章 徐氏宗祠第329章 全土豆宴第367章 明年不租第282章 榜有问题第10章 前往府城第472章 双方会面第51章 嫉妒第227章 朝堂斗殴第209章 洞房花烛第191章 打马游街第42章 回家第135章 转运如意第379章 印象改观第85章 方子归离开第125章 危局得解第105章 流民去向第476章 做个交易第123章 半夜急谕第385章 继续加租第419章 抗倭阵型第300章 往好处想第254章 胡须稀少第320章 一腔热血第350章 责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