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赶早不赶晚的事情,和宋文静见过面之后只隔了一天连翘就拜访了三吴报馆。一切都很顺利,只除了对方的总主编似乎很不相信她就是乔琏这一点。

她倒不会玻璃心地埋怨这个时代对女子,特别是年轻女子的不信任,或者说歧视,在时代大背景之下埋怨是最没有用处的行为。只不过该有的郁闷和尴尬总不会少的,幸亏她早有准备,不然弄不好签订合约都会出现波折。

这类文契的签订一般来说需要用到保人和户籍文书,这就相当于后世的担保人和身份证了。保人担保这份文书,在保证文书内容的同时也担保了甲方乙方的真实性,户籍文书则是方便追责。

连翘没有直接带保人过来,但是她有嘉定第一报馆的担保信,以及自己完整的户籍资料。拿出这两样东西,特别是前者,就已经很清楚了。因为担保信中很明确地说明了‘乔琏’真人的户籍信息,对比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是证明了这就是乔琏没错,但唐思远依旧非常震惊!他比宋文静还长了十几岁,若说宋文静没有现在的年轻人那么开放,那么唐思远只会更加老派。想想乔琏写的那些小说本子,接受‘乔琏’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儿家这是很难的。

即便他用‘江山代有人才出’,或者自古有生而知之者这样的理由说服自己,这一切都是正常的。那也是想得通想不开——理智上相信了这件事,然而感性上依旧没能接受。

当然,这一转换的未完成并不耽搁完成文书的签订。最后确定了文契的内容,的确和之前说好的没有什么区别,连翘和唐思远、宋文静三人都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按下了手印。

最后一式三份,连翘一份、宋文静一份,最后一份留存在报馆的文书管理中。

连翘小心地收好文契便告辞了,宋文静则是赶紧追了上去。送到报馆门口对她道:“连小姐你等一等我,我回去告个假,咱们一起走。”

见连翘不解,便解释道:“新来苏州签订的作者总要告知一些业内的事情的,虽说连小姐你已经写了不少小说了,可是苏州行内还是个新鲜人呢!”

哦...上岗前业务培训,连翘表示清楚。

当上副主编之后的宋文静并不见得工作少了多少,但是时间确实灵活了很多。轻易告假出来便带着连翘去到了一家兼卖饭菜的戏园子,这时候还没到中午,戏园子才开业,零零散散的来了几个人。

戏园子的行当往往是做下午场和晚间场,上午没什么生意,不做还比较划得来,所以都是中午之前才开业。

这家名为‘暖园’的戏园子如今租给了一个名叫‘双喜班’的徽剧班子,双喜班的班主眼明心亮,正在门口拱手招呼。能在这个时间就火山孝子一样赶过来看戏的必定都是核心戏迷,这种戏迷是戏班的重要客人,所以班主一惯这个时候恭敬招呼。

见到宋文静之后还小跑过来:“哎呀哎呀!才说今日见了好几个好兆头呢,不知道应在哪里,原来是在这里!宋主编人过来怎么不提前使人捎个信儿,我好照您的喜好重新安排席面和戏折呀!”

这话里固然有客气的成分,但戏班子对宋文静这种人很是奉承却是真的。

现在早就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遍地开花的各种戏班子简直在苏州扎堆儿!想要混下去,这些戏班都需要在报纸上登广告!每天的戏单和场次只不过是必要的内容,关键是捧角儿!这个干系就大了!

一般来说,只要是有自己地盘的戏班子,他们的每日戏单都会有报馆免费登载。因为报纸的很多读者本身就对这个感兴趣,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信息,这既是一个广告,同时也是一个消息。

但是若是想要捧戏或者捧角儿,这就不同了!具体操作有点像后世的软文,又或者营销号...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大家都知道的,请人写软文也好,买营销号的文章也好,都是要钱的。

这个时候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个事情上戏班子是求着报馆的,姿态自然不一样。

许文华凭借自己卖安利的好本事,整个苏州的戏班子都随便他逛看,极尽奉承讨好。那不就是希望他在他的评论赏鉴文章里说说好话,登出去给自家扬名?

换成是宋文静这等大报馆的中高层也一样,宋文静算是在报馆内比较有权力的那种中高层了,平常三吴报馆也和‘双喜班’有合作。这样一来,讨好他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宋文静带着连翘去到平常自己爱用的包厢,笑着道:“这家戏园子离着多家报馆近,许多编辑、作者平常都来这里消遣,稍迟一些就可以见到不少只能在报纸上听闻的人。”

宋文静没有说的是,很多迟迟没有打开局面的作者偶尔也会来这边想办法,直接向编辑递稿件,再不然也有可能奉承勾搭出名的作者。这话没有必要和连翘说,反正连翘又不用做这些事。

见连翘点头,便吩咐旁边等着伺候的跑堂的:“你们这里的招牌下饭上几样,再有点心也捡好的来——对了,今日上什么戏?”

跑堂的照实道:“已经连演了五天的《金銮折桂》,这戏才出来正好评如潮哩!班主说了,请宋主编多多美言!”

宋文静实在忍不住便笑了起来,见跑堂的不解,强忍着道:“不关你的事,你先去叫菜罢!”

等人走了这才对同样疑惑的连翘解释道:“《金銮折桂》是新戏,戏里说的是《文魁》最后几回的内容。”

连翘这才明白过来,敢情是遇上巧合了!宋文静请她吃饭,吃饭的戏园子正在上演的戏是她的小说改的!苏州那么多戏园子,每个戏园子又有许多戏,想要正巧遇上也是不容易。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乔琏在苏州也是很火的,不然不会有人用她的小说改戏剧。

果然,等到饭菜上来,宋文静连忙举杯道:“恭喜连小姐了,如今您在苏州也是花开正红,不然也不会到处有您的小说本子改戏的事儿。不只是《金銮折桂》,还有许多别的,我也是听说过的!”

大概是为了照顾连翘是个年轻姑娘,送来的并不是酒水,而是一种蜜水——虽然连翘酒量不错,并不需要这种照顾就是了。

连翘笑着也斟满之后一饮而尽:“承您吉言了!日后还要多多仰仗您呢!”

花花轿子众人抬,连翘又不是一个反社交。就算她不是一个很依赖编辑的新人,也是以‘与人为善’为行为准则的,多个朋友多条路不好吗?为什么要怼天怼地怼空气,到处和人结怨?

连翘这个在她自己看来很正常的举动却让宋文静感慨万千...要知道大部分有才华的作者性格与其说坏,不如说难搞定。好相处的作者都是一样的好相处,麻烦的作者各有各的麻烦,这是行内一直有流传的话。

一流的才气常常就有三流的性格,虽然是调侃之语,但是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乔琏’的才华足够惊人了,见到真人年纪还这样小。说实话,就算之前在信件里觉得对方性格再好,这时候宋文静心里也开始打鼓了。年纪小或者才华高,任何一点就足够一个作者‘熊’起来了,两者兼而有之简直就是灾难!

然而连翘却是如此‘社会’的老到表现,这不仅不会让宋文静嫌弃不够真性格,反而会感动的热泪盈眶——正常情况下只会在小说里才有人对那些难搞定的真性情喜欢的不得了,生活已经很累了,还是不要自找麻烦比较舒服。

连翘这般上道,宋文静有一半的业内科普就不用做了,这一部分其实就是教做人。现在的小说作者虽说也有只埋头写小说的,但是在苏州这个大都市里能这样的已经很少了。业内社交成为小说作者生活的一部分,这方面当然要有些常识。

不过小说作者相当于艺术工作者,对于这类人大家的容忍度都是比较高的。所以才说有连翘这样上道的,基本上就不用教什么了。就算偶尔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会想:大才女么,没注意到这种事情不也是寻常?

所以这方面的事情宋文静只是提了一两句,就进入另一方面了。关于业内的一些明面上找不到,却又真实存在的潜规则,以及禁忌。

“咱们苏州就在行会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很多事情就不如下面县里面的报馆来的便宜。这些事情是不能顶风作案的...”宋文静说的仔细,连翘甚至翻出了小册子和随身炭笔记录,这本来是用来随时记下灵感的。

正说着,双喜班的班主却来了,相当恭敬地道:“宋主编,柳老爷子来了,您看要不要去问候一番。”

柳老爷子是报业的一位老前辈,资历深的很,大半个苏州报业的从业人员都能给他当徒子徒孙。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那自然是要去拜访的。想了想便道:“连小姐,咱们一道去吧,这位柳老爷子是位老前辈了。就算没得干系,一起打个招呼也是应当的。”

这位柳老爷子虽然辈分高,当年也是个正经大佬,但是如今早就没什么能量握在手里了,空担着一个大佬的虚名而已。或许在报业还能说几句话,影响影响宋文静,可对于写小说早就已经出名的连翘,几乎是没有干系的。

宋文静想要带着连翘一起过去真的只是顺路,另外也是看看连翘交际上的表现是不是真的合格,算是一个实践检验。

“但凭宋编辑做主。”连翘没有拒绝的理由,当然是从善如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