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447章 光阴轻弃

“张永道:‘你们争执数年。沈章始终不服。到底谁多谁少,难道叫我来给你们两家一一查点?现在我下命令,哥哥的一家人,全部到弟弟家里去住;弟弟的一家人,全部到哥哥家里去住。立即对换。从此时起,哥哥的财产全部是弟弟的,弟弟的财产全部是哥哥的。双方家人谁也不许到对家去。哥哥既说两家财产完全相等,那么对换并不吃亏。弟弟说本来分得不公平,这样总公平了罢?’”

“智断。这张永原本机智过人。”太后称赞之后,又道:“不过,这个案子,尚不足以说明张永的为人。”

葛清苑伏地拜道:“请太后责罚。”

“适才所说的案子,值得倡导百官。爱卿时常宣之于口,本职责所在。卿本无罪,责罚什么?”太后道:“下面,还请葛爱卿说说那些不方便提倡的事情。”

“遵旨。”葛清苑站起身来,重新说道:“据文书记载,张永在杭州审案时,有个青年和姐夫打官司争产业。那姐夫呈上岳父的遗嘱,说:‘岳父逝世时,我小舅子还只三岁。岳父命我打理财产。遗嘱上写明。等小舅子成人后分家产,我得七成,小舅子得三成。遗嘱上写得明明白白。又写小舅子将来如果不服,可呈官公断。’说着呈上岳父的遗嘱。张永看后大为惊叹,叫人取酒浇在地下祭他岳父,连赞:‘聪明,聪明。’转向那人道:‘你岳父真是明智。他死时儿子只有三岁,托你照料。如果遗嘱不写明分财产的办法,又或者写明将来你得三成,他得七成,这小孩子只怕早给你害死了,哪里还能长成?’当下判家产七成归子,三成归婿。”

太后点头道:“我泱泱中华,素有传子不传婿的习俗。但婿孝子不孝也屡见不鲜。此案推翻证据,只凭对死者心意的揣测下判,着实大胆。有些像张永了。”

葛清苑得到嘉许,挺直了腰板,又道:“有一件事,不见记载,微臣也只是听说。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太后道。

葛清苑道:“微臣听说张永在河南做官的时候,一次有个小吏冒犯了他,张永罚他戴枷示众。那小吏十分嚣张,声称:‘有种你杀我头。你若是没种,我这枷就戴一辈子,永远不除下来。’张永大怒,即刻便斩了他的头。”

太后唏嘘了一下,道:“这等事。只有张永能做,定是真的。”

皇帝忽然开口说道:“依寡人看来,既是罚小吏戴枷,必然不够死罪。只凭口出不逊就取人性命,这张永未免有些过分。”又道:“若是寡人遇此情形,当顺水推舟,就让那个小吏戴着枷,天长日久的且看他自己是否除下。”

太后赞道:“皇儿有此见识,着实难得。”

群臣轰然道:“太后训导有方,皇上英明神武,实乃万民之福也。”

户部尚书赵安国乘兴说道:“启禀太后,微臣听说过张永还没做官之前的一件事情。当时有个小官亏空公款,受到恶仆挟制。那恶仆说,若不将长女相嫁,便要去出首告发。小官合家无计可施,深夜聚哭。正好让张永听到了哭声,拍门相询,那小官只说无事。问之再三,方以实情相告。张永次日便将那恶仆诱到山谷之中杀了,然后告知小官,说仆人不再回来。并告诫他以后再不可贪污犯法。”

刑部尚书严永福道:“启禀太后,微臣认为张永此事不妥。就事而论,这张永虽无大错,然惩恶锄奸之举,只能由官府出面。张永此举,实有越俎代庖之嫌。”

太师罗忠信亦道:“启禀太后,这张永想必认为官府互相推诿,办事拖沓,又有贪赃枉法者,制造冤狱,故以正义自居,实乃江湖草莽之作为。”

“行了。”太后止住众人后,又道:“下面,请宰相说一说张永入川的经过。”

宰相丘政原起身拱手道:“臣遵旨。”然后,似乎一边回忆,一边说道:“子虚六年,四川大旱。时有彭县县令齐元辰挪用救灾粮款,中饱私囊。灾民不堪忍受,拥王小菠为首,起而作乱。

“王小菠带领灾民,杀公差,抢官粮,不日便攻破县城,杀了齐元辰。

“这齐元辰平时贪求无厌,剥削到的金钱极多。造反的百姓将他的肚子剖开来,塞满了金钱,人心大快。

“后来王小菠被官兵所杀,事态稍有平息。谁知又出了个李舜。

“这个李舜,通晓三韬六略。他收编了王小菠的余孽。又乘势招兵买马,攻掠州县,盛极一时。

“川军与之数番交战,屡战屡败。朝庭派兵增援,亦是损兵折将。最后,还是派出太监总管王济恩公公统率大军,这才击败了李舜,平定了乱势。”

丘政原面露神往之色,继续回忆道:“当时,王公公率大军已将成都团团围住,眼看那成都旦夕可破,那李舜突然大做法事,施舍僧众。把成都各处庙宇中的数千名和尚都叫来领取财物。李舜数千亲随同时剔度为僧,改穿僧服。到得傍晚,东门西门两处城门大开,万余名和尚一齐冲出。李舜早已易服为僧,混杂其中,就此不知去向,再也捉他不到。官军后来捉到一个和李舜相貌很像的长须大汉,将他斩了,说已杀了李舜,呈报朝庭冒功。”

“冒功?有这样的事?”皇帝奇道:“既然你们已经知道王公公是冒功,他又怎么能够领赏呢?”

丘政原道:“启禀皇上:为政者当以大势为重。王公公击败李舜乃大势。是否真的抓住李舜乃小事。大势之下,小事就不必追究了。”

“嗯,丘宰相说得有理。只要大面上过得去,些许小节不必认真,这就是难得糊涂。”太后道:“丘宰相这就要说到张永了。皇儿请听仔细。”

“恕为臣年迈昏庸,说话不得要领。”丘政原闻听太后之言,似有责怪自己说话不着边际之意,忙称惶恐,然后干咳了两声,续道:“王公公平定四川之后,一时之间。竟无官员愿意到四川就职,朝庭就委以王公公节度使之职,让四川军政一统。谁知王公公统军有方,却治世无术,搞得四川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子虚八年,四川又逢大旱,朝庭这才派张永挂知州之职,前往巴蜀。

“张永知州之职,本在王公公节度使之下。但王公公想必听过张永的大名,待张永一到,立即捉了许多乱党来交给张永治罪,想要讨好张永,谁知张永却尽数将乱党给放了。

“王公公大惊,怒斥张永。张永却道:‘前日李舜胁民为贼。今日永与公化贼为民,有何不可哉?’顿使王公公无话可说。

“王公公部下士卒不守军纪,掠夺民财,张永派人捉到,也不向王公公说,径自将这些士兵绑了,投入井中淹死。王公公心知说不过张永,就装作不知。士兵见张永手段厉害,就规矩多了。

“打那以后,四川虽以王公公节制,但王公公胸无点墨,实乃张永当家。”

“宰相请坐。”太后环顾左右,道:“张永治蜀五年,应该说六年以来,四川安然无事。哀家深感欣慰。

“去年春天,关内巡抚状告四川,说西夏因四川低价物资大量涌入,强征高额关税,影响了关内的贸易。秋季,岭南巡抚奏本,说大理国因为同样原因,也开始征收高额关税。此外,江南、淮南、河南等各地巡抚也纷纷上奏。状告四川低价倾销大量物资,扰乱了各地的集市。

“不知众爱卿注意到没有,所有这一切,都是四川物资大量低价外销所致?”

群臣轰然道:“太后一语中的,臣所不及。”

太后续道:“四川,乃边陲蛮荒之地。短短五年,就能有这么多的物资低价外销,张永功不可没……”

“呃……臣启奏太后──”丘政原忽然起身,却又闪烁其辞。

“宰相何事?”太后问道。

丘政原道:“臣启禀太后,对四川张永是褒是贬,望太后明确。”

“宰相请坐。”太后道:“四川各业兴旺,税贡猛增,应予嘉勉。然张永擅自改换贡物,阻止八府巡按司职,却又应予严惩。大褒大贬,难以定夺。故哀家才准备让皇帝御驾亲往,酌情处理。同时,也是让皇帝最后历练一番的意思。”

兵部尚书方留誉道:“启禀太后。四川原驻军马十万之众。据细作探报,最近两年,四川广征乡勇,操练兵马,已私下扩兵五万。既有如此大不讳之事,皇上入川恐有不测之险。望太后三思。”

太后微笑道:“事先没有料到,方称不测之险。既然已经知道,只要善加准备,所遇之险就不会是不测的了。”

方留誉道:“臣愚顿,谢太后指点。依臣之见,川军占地利人和之便;皇上入川,当从禁军和山南、剑南、江南驻军之中抽调十万之众随驾前往,方保无虞。”

“抽调军马,准备粮草辎重,需时几何?”

“需时半月。”

太后最后问:“诸爱卿有何高见?”

礼部侍郎尤惠安上前道:“太后容禀。微臣闻听四川张永早就料到皇上即将入川,正在巴州修建一座朝天门,预计要在二月初才能完工。”

“好,那就先行调集粮草辎重。皇上入川之期,二月再议。”太后想了想,又道:“随行辅佐之臣,今日倒可确定。吏部,准备推荐何人前往?”

吏部葛清苑道:“禀太后,臣推举兵部侍郎武潜阳大人、礼部侍郎尤惠安大人同往。”

太后点了点头,道:“不错。罗太师和刑部严大人也去吧。”

太师罗忠信、刑部尚书严永福齐道:“臣遵旨。”

太后道:“哀家再让大内侍卫派出十大高手随驾,皇儿定可无忧。皇儿呀,记住,大势要紧,不要在秭归、虎牙两镇自剑南易手四川之类的小事上面过于纠缠。”

一再延期之后,三月初三,皇帝终于启驾。

杜闻秀逃回大理点沧山,求见师父席大猷。而席大猷亦正在翘首盼望,故听见禀报,立即传见。

灰头垢面、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杜闻秀进到房中,单膝点地,埋首抱拳道:“徒儿杜闻秀见过师父。”

“快快请起。”席大猷抢上一步,扶起杜闻秀,“师徒如父子,徒儿勿须多礼。”上下一打量,又道:“闻秀啊,你怎么被弄成这番模样?”

杜闻秀退开一步,拱手道:“恭喜师父,此次天朝武术会试,弟子幸不辱命,夺得第一名。”

“第一名!”席大猷大喜,“好,好,好。”连说三个好字,才逐渐平息了情绪,道:“点沧一派,振兴有望了。”随即对侍立一旁的弟子:“快,叫你刁师叔、麦师叔、窦师叔过来,马上摆酒设宴,为你杜师兄庆功。”又道:“闻秀快随我来。我有一套新衣服,从未穿过。你快换上了。”杜闻秀道:“那是准备给师父过年的时候穿的,弟子怎敢?”席大猷道:“敢的,敢的。你立了这么大的功,你若不敢,还有谁敢?至于过年么,我再做一套就是了。”

武林中人,办事通常利索。但摆酒设宴却是精细功夫,半点马虎不得,故点沧派还是很花了一番功夫,才设下了酒宴。

杜闻秀因立了大功,被请到上席上位,紧挨着席大猷。两位师叔刁邑阳、麦水吉打横而坐,另一位师叔窦均邦坐在了下首。其余九名师兄弟则另摆了一席。

歌颂,互夸,酒过三巡。

刁邑阳继续道:“想不到我边陲小派竟能扬威中原,杜师侄功莫大焉。”

“刁师叔折杀弟子了,弟子愧不敢当。”杜闻秀也有些喝多了,故放胆说道:“弟子此次中原之行,闻听江湖人士普遍传颂天下第一高手之名。师叔可知是谁?”

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78章 关前混战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724章 初坼桃花第二卷 第444章 暖律潜催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楼台第二卷 第297章 占领岛国第二卷 第361章 醉馀临望第一卷 第2章 终于吃饱第二卷 第727章 日月天远第二卷 第755章 兰心百媚第二卷 第297章 占领岛国第二卷 第244章 七嘴八舌第二卷 第478章 南望亭丘第二卷 第261章 刘备中计第二卷 第408章 水影横池第一卷 第7章 首战顺利第二卷 第333章 征鸿凝睇第二卷 第831章 双妹碰头第二卷 第731章 韶光明媚第二卷 第813章 今生夕宴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处第二卷 第516章 瑶图缵庆第二卷 第132章 正面交战第二卷 第233章 杀六杀戮第二卷 第624章 此恨殷勤第二卷 第191章 对穿范阳第二卷 第370章 家声接武第二卷 第289章 海峡激战第二卷 第578章 怜才深意第二卷 第58章 杀死督邮第二卷 第183章 轻松壮举第二卷 第259章 长城关外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188章 趁火打劫第二卷 第734章 急桨凌波第二卷 第466章 羞容易变第二卷 第832章 三姝团聚第二卷 第644章 夜寒手冷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787章 关莺语近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远第二卷 第434章 宿粉栖香第二卷 第201章 进驻范阳第二卷 第631章 梦破南窗第二卷 第795章 酒朋诗侣第二卷 第461章 苹风入坐第二卷 第605章 疏篁一径第二卷 第791章 曲水临流第二卷 第639章 梅花粉面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215章 无谓损兵第二卷 第344章 宸心虔洁第一卷 第13章 招降高顺第二卷 第82章 孙坚返回第二卷 第224章 饿了就抢第二卷 第557章 听竹窗风第二卷 第471章 清霜暗菊第二卷 第540章 旋呼佳丽第二卷 第660章 当时留住第二卷 第406章 蹙破眉峰第二卷 第154章 强骑出击第一卷 第23章 挟持董卓第二卷 第360章 雪添蕊佩第二卷 第414章 照影摘花第二卷 第272章 水军出征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盘雕第二卷 第133章 乐安北海第二卷 第325章 甘露登歌第二卷 第255章 飞箭救人第二卷 第819章 絮软丝轻第二卷 第546章 纸书难足第二卷 第86章 公孙瓒军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686章 轻云时度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635章 寒生冰箸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499章 一朵云袖第二卷 第114章 出兵冀州第二卷 第750章 几声啼鸟第二卷 第246章 对等分兵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569章 叶翦红绡第二卷 第117章 损兵郏县第二卷 第677章 鹭点烟汀第二卷 第562章 天际征鸿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541章 愁闷朝夕第二卷 第456章 尊前眼底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养第二卷 第588章 闺中今夜第二卷 第237章 降与不降第二卷 第421章 雕梁别燕第二卷 第68章 公共安全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542章 白苹香散第二卷 第581章 平生丹素第一卷 第37章 大侠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