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448章 雨滴空阶

“天下第一高手?”刁邑阳吸了一口气。道:“是谁?”

杜闻秀略停了一下才道:“中原江湖传言,天下第一高手,乃丐帮帮主言寿风和师父二人并列。我派仰仗师父神威,早已威震中原,实非弟子此次会试之功也。”

“有这等事。”刁邑阳吃了一惊,转向席大猷道:“师兄,敝派与丐帮,莫非有上代留下的过节?”

“绝对不是丐帮。”窦均邦道:“那丐帮身处中原,焉有自封第一高手之理。依小弟之见,定是有人想挑起敝派和丐帮之争,要坐山观虎斗。”

麦水吉道:“休要多虑。言寿风,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呢,那儿顾得上找我派的晦气。”

“不说这些,喝酒,喝酒。”席大猷止住众人话头。众人纷纷举酒碰杯。然后,席大猷问道:“此次会试,徒儿可曾遇见扎手的后生?”

杜闻秀道:“只有一位。是西夏冰原派的弟子,名叫万临山。说来也有些侥幸,这万临山在复试的时候,失手伤人性命,被抓之后又越狱逃走。故此没有和弟子过招。后来。弟子亡命四川之时,承蒙万临山内功疗伤。他的内功,的确是非同小可。若弟子与他动手,非输不可。”

“冰原派?早些年听说有个班道宏。”席大猷思索了一下,叹道:“这万临山一出手便断送了自家前程,徒儿当引以为鉴。”

杜闻秀只得答道:“是。”

“四川的温玉华,没有去参加会试?”席大猷又问。

“没有。”杜闻秀道:“不过,在弟子看来,她的武功定然不及万临山。”

席大猷道:“非也。想那‘七绝手’柏树英、‘三星剑’龚鼎森等人,武功绝非泛泛,却败在她的手下,她的武功定然不差。”

杜闻秀道:“她一个女子能有多大作为,力气也不会比男人大的。江湖传言,她惯会学人招式,故常人轻易不敢与她动手。但徒具招式,到头来终是无用。”

席大猷道:“江湖各派招式,皆以各派相应内功驱使,方才有用。为师却听说温玉华不仅现学能用,而且常胜各派,必具超乎寻常之内功,方才能够。徒儿断不可小觑。”

杜闻秀道:“师父对丐帮言寿风尚且不惧,为何单单对温玉华耿耿于怀?”

席大猷道:“这还不是因为她是四川的嘛。”

杜闻秀道:“说到四川,弟子此番倒已探得他们的重大机密。”

“什么机密?”席大猷等三人同声问道。

杜闻秀道:“西夏早在我国征收高额关税半年之前就闭了关,并且还在成县、望子关一带集结了重兵,随时准备引兵入川。此外,四川与天朝体统不合,不遵法令。天朝太后大为震怒,已令兵部调集大批粮草运往剑南。看来天朝大军也即将自长江三峡攻入。我军若再发难,四川将三面受敌,必然不保。”

席大猷不由大声说道:“如此说来,四川并不难攻取?”

“大致如此。”杜闻秀道:“不过,也有点问题。四川方面虽然眼下危机重重,但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定然多方方翰旋。或派遣使节与西夏和我国周旋甚至纳贡,取分化两国将士、离间两国权贵之效;或上表天朝推诿塞责,行拖延之实,借机壮大其羽翼。并且,西夏国重兵压境却止步不前,想必是妄想我大理先行出兵,然后好坐收渔人之利。如果我大理也这样想,此不动彼亦不动,必将坐失良机,授四川以喘息之机。”

席大猷道:“若我国先行出兵,岂不正中西夏的下怀?”

杜闻秀道:“兵贵神速,形势对我国有利,就应该当机立断。日后谁与川军主力消耗,谁能坐收渔利。其实并不在于出兵的先后。”

刁邑阳道:“行军打仗,变换无常。杜师侄说的有理。”

席大猷沉吟半晌,道:“且莫声张,你们继续饮酒。刁师弟,你和我去一趟皇宫。”

席大猷这一去,直至次日傍晚方归。所请未准。

当年席大猷临危受命,平定杜闻秀之后,却又无心做官,依旧返回点苍。大理皇室感其德高望隆,钦赐其“显德公”爵位,并授予随意见驾的资格。

杜闻秀因造反而受招安,大理皇室虚封虎威元帅之职,却以其拜席大猷学艺为由,不授实权,连个亲兵也没委派。故杜闻秀整日郁闷寡欢,悠忧难遣。

宾川一役,对席大猷单挑之战,杜闻秀此时回想依然无悔。当时席大猷提出以二人之斗代替千万人的性命厮杀,自己一方面是爱惜义军,另一方面是未逢敌手,应约是理所当然。后来武功不敌,只能说是天意。

当时杜闻秀的义军,打着“各民族和睦共处”的大旗,故响应者众多。“各民族和睦共处”固然是杜闻秀的心愿,但如何才能使各民族真正和睦共处,杜闻秀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调整农耕,杜闻秀更不知道。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杜闻秀的心头。后来,随着战事的演进,义军所向披靡。取大姚,夺武定,占马街,直逼宾川,问题愈来愈近地摆在杜闻秀眼前。杜闻秀无法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痛苦异常。夜深人静之时,杜闻秀每每被噩梦所惊醒。应席大猷单打独斗之约,在杜闻秀潜意识里,却是因为这个原因。

恨只恨自己输了之后,未立即自尽。苟延残喘不说,还去拜席大猷为师,到头来受这份窝囊气。

当时为何会心仪席大猷的武功?真是鬼迷心窍了,还要拜他为师。自己与他有血海深仇,他又怎会真正将武功传授给自己。而且,点沧一派后辈弟子被义军杀死二十三人,师叔一辈的阵亡四人,怎能叫剩下的人不恨自己。

难道就这样行尸走肉般活着?

从来就没有出过头的人,一辈子不出头也不会觉得有多难过。但杜闻秀曾经辉煌过,曾经风光过,正所谓英雄落难,就特别难过。

好在时间不是很长,六年之后,杜闻秀终于等来了机会。

一般的叛军、土匪受到招安。日后的命运有好有坏,并无一定之规。杜闻秀却不同,杜闻秀是帅才,也就意味着注定要变成废才。

哪一个朝庭能够容忍一个曾经反叛过自己的人去独当一面?没有。照此推论,无论是剿匪平乱,还是抵御外族侵略,大理都不会启用自己。剩下的,便只有一种情况了。

这种情况就是侵略别的国家。

大理,位置相当特殊。它的东面接壤天朝的岭南,北偏东一带接壤天朝的四川。此外,周围均是荒芜的无人统治地区。东北黔地千里之外。是天朝的江南;西北横断山以远有吐蕃;正西遥远的他乡是天竺;正北昆仑山余脉巴颜喀拉山附近,吐谷浑偶尔会经过那里。

要侵略,就只能侵略天朝。

然而天朝与大理素来交好,且大理与天朝相比只是弹丸小国,侵略天朝,好似以卵击石,大理皇室断然不作此想。杜闻秀也没有寄托丝毫希望。但是,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四川居然自行脱离天朝,隐隐然扩张起来。

这是此生的最后一次机会。杜闻秀这样告诫自己。

于是,杜闻秀自通商的异常、四川马帮绕道逃避关税等事件开始,不断怂恿席大猷接受进军四川的观念。此次武术会试之行,杜闻秀以身犯险,刺探机密,终于使席大猷首肯进攻四川。目的,终于达到了。然而,皇室却不同意。

皇室不同意,想必是对未来的胜利信心不足。于是,杜闻秀向席大猷说明之后,至下关逗留三日,找到自己的三弟,让三弟北上,设法联络吐谷浑和吐蕃。

两个月之后,杜闻秀的三弟带回了吐谷浑国王的国书。国书写明,四月十五,吐谷浑将牧马四川,请大理互为策应。

杜闻秀的三弟虽然没有得到吐蕃赞普的国书,但据他所言,在吐蕃赞普所在的上万间房屋的大镇通麦,百姓早被疏散,驻扎的全是军队。照此推论,吐蕃也肯定不会坐视。

谁知,席大猷再次向大理皇室进言起兵,皇室依然不允。

“他们到底在顾忌些什么?”杜闻秀十分不解。

三弟道:“十分明显,就是顾忌哥哥你呀。”

“唉!”杜闻秀没有办法了。

一晃就到了三月。这一日,席大猷忽然遣人唤杜闻秀相商。杜闻秀马上前往。双方见礼之后,席大猷摒退他人,道:“徒儿呀,为师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徒儿能够答应。”

杜闻秀道:“有事弟子当服其劳。只是,连师父都不能办到的事,弟子恐怕力所不及。却不知师父所指何事?”

席大猷道:“为师想借徒儿的帅印一用。”

“这帅印,根本就没什么用处。师父既要,拿去便是。”杜闻秀暗道,师父此言到底是什么意思?

席大猷道:“我还要向皇上进言,废除你的元帅之职,保你做监军,你可愿意?”

杜闻秀立即醒悟,口称“谢师父成全”,立即拜倒在地。

若杜闻秀领大军在外,大理皇室实在放心不下。但是,若由席大猷挂帅,杜闻秀只做监军,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席大猷的忠心及其对名利的淡泊,大理皇室素来深知,有他节制杜闻秀,就可以放心出兵了。

果然,席大猷再次向皇室进言之后,皇帝立即首肯。

三月初十,大理兵发四川。

送走吐谷浑使者之后的次日,又送走了大理使者。

释迦溢协不解地问道:“师尊为何不答允大理杜元帅之邀?”

吐蕃赞普谷卡巴答道:“我为何要答应他?他只是个元帅。而且,还没有大理的皇命。”

释迦溢协道:“这次连吐谷浑都加盟了,真是大好良机。师尊常说,要借用天地万物一切可以借用之力,现在却又不允所邀,莫非是另有什么妙计?”

“妙计是没有的。不管有没有眼下这茬事儿,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谷卡巴道:“他的使者既然已经来了,我也接见了,那个什么杜元帅如果是真正的统帅之才,凭着使者的描述,也该猜到我将要些干什么。答不答应他的使者,都是一样的。”

释迦溢协略加思索,幡然醒悟。

三十多年前,谷卡巴率领吐番部落大军,在消灭羊国,逼降苏毗之后,建立了吐蕃国。当时,就面临着军队向何处去的问题。

有道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战争已经结束,军队理应削减。但吐蕃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人民饥寒交迫,缺衣少食。削减军队就显得十分困难。

一是大多数士兵都不愿返乡,都不愿意吃回头苦,受二茬罪。若强行削减军队,势必动摇军心,变生肘腋。二是士兵返乡之后将在乡亲父老的锅中吃食,挤兑老弱妇孺,动摇国之根本。故军队暂时不宜削减。

中原一带有屯军肃边之法,即让军队自行开荒种地,出则为兵,入则为农,自给自足。但此法在吐蕃不行,雪域高原的土地,养不起集中起来的军队;放牧就更不用想了。

靠什么来维持军队的给养?

谷卡巴首先下令,解除国内一切村落武装,将其原来向村民抽取的维持费减少三成,收归宗庙,补给军队。另一方面,立即开始了对多弥、白兰等残余小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与原来对苏毗、羊国的战争完全不同。原来与苏毗、羊国打仗的时候,目的是征服,是占领;现在,目的却是掠夺。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近二十年。吐蕃军队每次攻到对方的村落、城池之后,都只是抢了东西就立即撤退,把烂摊子交给敌国去收拾。

多弥、白兰等国的国君及贵族们最先还拼命组织民众进行抵抗,后来他们发觉,除了极少数因为来不及逃跑也被抢劫之外,他们自身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于是,慢慢的就疏于抵抗,最后完全不抵抗了。

第二卷 第166章 拿下上庸第二卷 第223章 连兵释放第二卷 第495章 红笺着意第二卷 第525章 舞鸾翻镜第二卷 第59章 冒充卫士第二卷 第283章 合法存在第二卷 第253章 对峙对耗第二卷 第701章 徒有荒丘第二卷 第274章 数字名字第二卷 第668章 复暖前香第二卷 第480章 细拈轻拢第二卷 第140章 地道深意第二卷 第238章 建业逛街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从第二卷 第66章 跟班田兰第二卷 第773章 食薄田赋第一卷 第44章 绕道渑池第二卷 第608章 烟光淡荡第二卷 第279章 一言不合第二卷 第749章 帘卷霜晓第二卷 第459章 粉匀无迹第二卷 第428章 旋翻红袖第二卷 第87章 井栏油罐第二卷 第136章 终于上路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833章 心灰意冷第二卷 第780章 片帆高举第二卷 第668章 复暖前香第二卷 第697章 兰堂夜烛第二卷 第140章 地道深意第二卷 第769章 尽凭音耗第二卷 第634章 惹住朝云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80章 诸侯异心第二卷 第345章 群后葵倾第二卷 第577章 阿娇金屋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无影第二卷 第614章 粉金裁雪第二卷 第516章 瑶图缵庆第二卷 第494章 啼破晓妆第二卷 第822章 风慢落花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169章 部落内战第二卷 第87章 井栏油罐第二卷 第747章 几尺湘波第二卷 第104章 阴谋阳谋第二卷 第482章 江阁烟鸿第二卷 第99章 登墙肉搏第二卷 第678章 共占春风第二卷 第777章 霓旌瑞雾第二卷 第367章 萧然巾岸第二卷 第823章 丽云流色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频倾第二卷 第272章 水军出征第二卷 第686章 轻云时度第二卷 第637章 乐尽天真第二卷 第84章 鼓励攻关第二卷 第718章 云静如归第二卷 第569章 叶翦红绡第二卷 第799章 避乐分行第二卷 第496章 红药阑边第二卷 第743章 弄妆试巧第二卷 第94章 圈地找人第二卷 第421章 雕梁别燕第二卷 第188章 趁火打劫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二卷 第643章 廊庙当时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桥第二卷 第349章 贶福千龄第二卷 第298章 信仰强兵第二卷 第453章 紫骝花步第二卷 第813章 今生夕宴第二卷 第536章 屈指寻思第二卷 第471章 清霜暗菊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333章 征鸿凝睇第二卷 第746章 微雨红妆第二卷 第719章 雨迹云踪第二卷 第575章 金笼鹦鹉第二卷 第275章 找到位置第二卷 第105章 冀州易手第二卷 第475章 溪风漾流第二卷 第477章 玉绳低转第二卷 第154章 强骑出击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392章 天遥云黯第二卷 第753章 寒禽偷眼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272章 水军出征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380章 绣幄低飞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亲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174章 对等而败第二卷 第335章 湿雨穿花第二卷 第551章 羽轮飙驾第二卷 第456章 尊前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