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二)

一个孩子跑到截坝上,站在八元面前,指着八元说:“你欺负人!”说完,提了一提裤子。

八元低头一看,一个小孩站在他面前,用带泥的小手指着他。这个小孩,看个头八元估计能有十岁,长的壮实,黑红的娃娃脸,圆眼睛使劲瞪着,嘟嘟着小嘴;头上一片瓦,脑后一撮狗臭,狗臭中间几根长发参着红线辫了一根毛线粗的细长的小辫子,辫尾哪儿扎了一个寸宽的红se蝴蝶结,搭在后腰上,非常显眼;脖子上戴着一个金项圈,金光闪闪;沾着泥的两个手脖子上戴着银镯子;穿一身黑色裤褂,光着双脚,脚上沾满了泥,脚脖上戴着银色的脚镯子,被泥土掩盖了光泽。

这个孩子的出现,八元感到有个台阶可下了。

八元偷换主题:“小孩,你的小辫子的好。“

小孩:“当然了,这是小姐姐给我编的。“

八元:“你的小姐姐的好。“

小孩:“你有姐姐吗?“

八元:“我的姐姐的没有,妹妹的有。“

小孩:“妹妹不好,又哭又闹;姐姐好,洗手洗脚,亲亲抱抱;我有两个媳妇,都是姐姐。“

众人笑出了声。

八元笑了。

八元:“你的几岁了?两个媳妇的干活。“

小孩第二次提了一下裤子,说:“俺七岁了,属大耗子的,八字:庚子戊子庚子戊子,你给我算算命吧。“

八元:“你的七岁,娶两个女人,欺负人。“

小孩:“你赖猫子。“

八元:“我的怎么赖猫子?“

小孩:“是你欺负人,你赖我欺负人,这就是赖猫子。“

八元:“我的那里欺负人了?“

小孩:“你手里拿着刀,他空手,这不是欺负人吗?“

八元:“他的骂我八嘎的。“

小孩:“你半潮啊,赶海人扒蚬子叫扒蛤,不是骂人的八嘎,你不讲理!”

八元:“我讲的是大日本的理,不讲你们的理。”

小孩:“大日本在哪里?”

八元用手指着东方:“很远很远”

小孩:“得走好几天吧?”

八元:“坐大轮船得好几天的走。”

小孩:“那么远哪,你妈妈不想你吗?”

八元:“妈妈的想我。”八元目光柔和了。

小孩:“你妈妈没教你不要欺负人吗?”

八元恶眉又竖起来了。

小孩第三次提了一下裤子,说:“你不服啊,不服咱俩比画比画。”

八元哈哈大笑,问:“小孩,你的报上名来。”

小孩:“俺大名郭正人,小名正儿,姐姐哥哥叫我小弟,叔叔大爷婶子叫我大力娃娃,滩外的小朋友给我起的外号叫小盐驴子。”

八元又一个哈哈大笑。

正儿:“你也报上名来。”

八元:“我的八元雄郎。”

正儿:“你的外号向俺报上来。”

八元:“外号的,我的没有。”

正儿:“你的外号叫小鼻子老告。”

八元:“老告的,什么的干活?”

正儿:“咳,真笨,去问大人。”

八元第三次哈哈大笑,童心上来了,杀气消了。

八元:“小孩,怎么的比画?”

正儿:“文比,武比管你挑。“

八元:“文比怎么比?武比怎么比?”

正儿:文比,俺让你后腰,武比,我拿铁锨你拿刀。

八元奸笑一声,说:“文比。”

正儿:“俺有个条件。”

八元:“说。”

正儿:“你输了,以后不准杀人。”

八元:“哈哈——”

正儿:“不准赖猫,拉勾。”

八元:“哈哈——”

正儿伸出右手小指,八元伸出右手小指,两个小指勾在一起,正儿说:“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准变。”说完,正儿把上衣脱了,露出了胸前戴着的红肚兜,兜上绣的大鲤鱼像活的一样,他把褂子简单地叠了一下,放在截坝南的地上,站了起来,第四次提了一下裤子,走到八元面前,把后背转给八元,双手抱头说:“老告先生,你搂住俺的腰,俺说开始就开始。”

八元蹲下来,双手抱住正儿。

正儿喊:‘‘开始。’’

八元蹲着使不上劲,立即抱着正儿站了起来。八元左摔右摔摔不倒正儿,他要把正儿扔出去,可是正儿两条小胳膊紧紧缠住他的双臂,怎么也挣脱不掉,在撕把中,八元发现,这孩子的力量比大人还大。他吃惊的愣在那里,停止了一切动作。这时,正儿伸出食指和中指,向上轻轻一撮,两个小手指插进八元的鼻孔里,八元哇的一声大叫,双臂松开,正儿一个转身,闪在八元身后,双手一推八元后背,八元一个狗抢屎,脸朝下哈爬在地上。

正儿对八元说:“小鼻子老告,回家不准告诉大人,告诉大人俺揍你!”

四周响起了震天的掌声。

正儿第五次提了一下裤子,走到褂子旁边,看见截坝下潮水涨了上来,水中翻着大水花,他喊:“沟里上来大梭鱼了。”边喊边脱裤子,摘了肚兜,闪出红色的小裤头,纵身一跳,钻进水里,不一会儿头钻出水面,手里抓起一条大梭鱼,有十多斤重。他一甩手,扔到八元跟前;一个转身,又抓住一条大鱼,一甩手,又扔给了八元,说:“小鼻子老告 ,别不高兴,我给你两条鱼鲜鲜锅,欢喜欢喜。’’

八元爬起来,坐在地上,看着那两条鱼又蹦又跳,心有点晃忽。

正儿在水里耍起欢了,一条接一条地往孩子们脚下扔鱼,扔了三十多条,一大群鱼叫他抓完了,他从截坝爬上来,拣起裤、褂、肚兜,把它们搭在小胳膊上,迈着大步,小腚一扭一扭,小辫梢上的蝴蝶结一摆一摆,特牛!要知道,这是阴历四月中旬,水温很低很低。

四周又响起了震天的掌声。

八元爬起来,鼻子流着血,嘴里是碱泥,大口地向外吐。他胸前烂泥和血混在一起,再加上用手去摸脸,那脸成了个花脸狼。这时的八元,看看身边只有高云祥在身边,为失面而恼怒,为无人出气而沮丧。他喘了口粗气说:“兄弟,开路。”他走到马身旁,翻身上了马。

高云祥叫武士拣起那两条鱼。

八元捂着鼻子问高云祥:“那个小孩的谁家?”

高云祥回答:“十家滩十个姓,只有一个姓郭的,他就是分舵舵主郭振天的孩子。”

八元说:“这孩子的力气大大的,比我的大的多多。”

高云祥:“有那么玄吗?”

正儿是盐帮老沟分舵舵主郭振天的三小子,夹心子人有句话,这小子苍蝇㞎㞎——有点。

盐帮的功夫是盐祖庙的祖师传下来的奇门功。此功分内外双功,盐帮众家儿女从小习练。正儿四岁开始,哥哥姐姐教他习练,小姐姐郭红看着他练功,他最乐意盘腿打坐。他双盘五心朝天,一坐就是半宿,有时,一宿坐到天亮,所以他练的内劲大,拳脚利索。他对红儿说:“小姐姐,我睁开眼睛就觉得能飞起来。”

他五岁那年的秋天,他妈妈领他到他姥姥家住 。他姥姥家在貔子窝西山李弄子,姓李。

有一天,外地戏班子到貔子窝大戏院唱大戏,这对于长年住在滩里,与山村、城镇基本上隔绝,没有什么热闹可赶的,睁开眼就是干活的正儿妈妈来说,虽然人老了,但心还没老,怎么能让它错过呢?正好,在这里住娘家的还有他们十家滩里邻居潘二婶。她们都姓李,是远房的堂姐妹,正儿妈为大姐,正儿妈妈找潘二婶,二人打伴去看戏。

正儿的妈妈领着五岁的正儿,潘二婶领着七岁的两个双生的女儿灵凤和巧凤,走进戏院,并排坐在凳子上,听着戏院里的吵杂声。

突然,正儿大哭起来,一手拽着妈妈,一手拽着潘二婶,拖着她们离开座位,哭喊着:“走啊,走啊,走啊……

正儿的妈妈和潘二婶就使劲后迫,正儿的妈妈责问儿子,说:“正儿,你犯什么疯,找打是不是?“

正儿根本不理他的妈妈 ,拖着她们不松手,一个劲地哭,边哭边喊:“走啊,走啊,走啊……”

两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和小正儿在拔河,小正儿天生力大,两个女人已经被他拽走了几步。

潘二婶的两个小姑娘吓哭了。

周围看戏的人七嘴八舌的呶呶起来。

甲说:“这是个大力娃娃,好大的劝呀,你把两个老东西拖散架了,你就没有妈妈了。”

正儿放开两个女人的手,坐在地上,蹬蹬着双脚,大声地哭,他的哭声压过了戏院内的吵闹声。

乙说:“好个大力娃娃,原来是个倔驴,你在地上打个滚给我看看。”

正儿真的在地上打个滚,滚的满身泥土,逗的大家一阵哄笑。

他坐起来后再哭。

丙说:“你把凳子拽起来,摔断它,两个老东西就不能看戏了。”

正儿唿地站起来,哈腰咔的一声把凳子拽起来,举起凳子要摔。要知道,那凳子是钉在地上的。

正儿妈妈急了,骂道:“小死鬼,你耍什么飚,把凳子给我放下!”

正儿把凳子放下,哭喊着:“走啊,走啊,走啊……”

台上的锣鼓响了,戏要开场 了。

周围看戏的人着急了,都指责正儿妈妈和潘二婶,说:“你们两个女人,连个孩子都哄不好,赶快把孩子领到外面去,哄好了再回来。”

正儿的妈妈没有办法 。只好拉正儿起来,极不情愿的和潘二婶娘儿三个,走出戏院大门。

正儿走出戏院大门,像大人一样往后望望。

他右手拉着妈妈 ,左手拉着潘二婶,往前跑了十几步才停下,拽的两个小脚女人差一点摔倒。

正儿妈妈责问:“小正儿,你发什么疯啊,不让好好看戏。”

正儿说:“那里面的人没有头,吓死人啦。”

两个女人听了这话,像两根木杆竖在那里,老些时间不放声。

呆了一会儿,正儿妈妈无奈地说:“老妹子,叫正儿闹的戏也不能看了,回家吧。”

她们刚走到西山还没进弄子,就听后面有人喊:“戏院起火啦。”

她们一望 ,戏院那儿浓烟冲天。

人们都往戏院跑。她们也好事,不往家走,反而跟着人流往戏院方向走去。

戏院周围人山人海。

有人问,有人答。

情况是貔子窝戏院四个门,门往里开,当有人喊起火了,四个门边的人转身跑出门,后面的人往外挤把门关死了。每一个门口只跑出来四五个人,共二十来个人,其余四百多人全烧死了。演员从后门逃出去,幸免遇难。

正儿妈妈说:“真玄哪,好儿子。”

潘二婶已经是个五十出头的女人啦,生了五个姑娘,自己就觉得落威,这两个小凤也盼小弟弟,有一天晚间点着油灯,全家人坐在炕上说话。突然小巧凤说:“妈妈,咱家一窝小姑娘,就俺爹自己是个小小。”潘二婶一想起这话 就心酸,她给两个姑娘算过命,两个姑娘要嫁一个男人,分开嫁必死一个。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她今天看看小正儿的表现,就想推销自己的产品。

潘二婶对正儿妈妈说:“小正儿这么大点就有点玩意儿,长大了一定不能讴演了,今天又救了我们娘儿三个的命,这是大恩哪!我看中小正儿了,把这两个小凤给他做媳妇怎样?”

正儿妈:“真的?”

潘二婶:“儿女婚姻大事是说着玩的吗?”

正儿妈:“咱们回家和老头商量,他们同意,咱们就互换八字。”

潘二婶:“就这么办!”

正儿妈:“便宜这个小子了。”

正儿:“二婶妈。”

潘二婶哈哈大笑:“古怪人叫的古怪。”

正儿嘻嘻笑,说:“二婶妈,两个媳妇。”

潘二婶一本正经地说:“小正儿,这两个姐姐是你的媳妇,谁要欺负她们 ,你就揍他!”

正儿瞪着眼睛:“揍他!”又把脖子一挺说:“揍他,一定揍他!”

潘二婶:“好样的,像个男人。”

正儿:“嘻嘻……两个媳妇,嘻嘻……两个媳妇。嘻嘻……两个媳妇……”

正儿嘻嘻了一溜道,弄的两个妈妈笑了一留道。

两个妈妈回到滩里,和老头子一商量,两个老头子也同意,两家互换了八字。

正儿的爹爹郭振天,把两个小凤的八字放在灶王的供板上。三天里,家里没有一人吵嘴,伙计没有一个出事,碗碟子没有打碎一个,筷子没有一根掉在地上,家里一切平平安安。

郭振天乐了,说:“这两个凤凰,是个发婆家的女人!”

正儿六岁时,抗寒能力增强,冬天穿个小假袄,早晨光着脚去滑冰。

阴历四月初,活汛时,老沟里随着潮水上来一群一群的大梭鱼,一般都是十斤以上的。

貔子窝地区,阴历四月天,水温很低,没有人敢下水,可是小正儿一头钻进水里抓大梭鱼,十家滩里,家家在活汛时,都吃正儿在老沟里抓的活蹦的大梭鱼。

这年春季,郭振天家来了一个木匠,姓孙,都叫他孙木匠,他给正儿做了个小弩,又教他怎么玩。

正儿把弩拿在手,在海滩上玩疯了,饭都不知道回家吃。

三个月之后,一天中午,他背了四个水鸭子,三个肉鹳回家,大人们愣神了。

正儿对大师傅说:“你们大人都说水鸭子鲜,肉鹳香,我弄这么老些,大师傅给弄弄,给孙木匠一大碗,其他人俺不管。”

大师傅哈哈大笑。

从此,十家滩的孩子跟着他疯,差不多每天每个孩子都能背着一只水鸭子,或者背一只肉鹳回家。

十家滩里,家家都吃过正儿抓的大梭鱼,打的水鸭子,肉鹳。潘二婶家最多。

正儿七岁过年那天,请完年之后,全家人坐在炕上吃饺子。郭振天又开始念叨那些老话,他说:“请年就是请老祖宗来家过年,挂上老宗谱,摆上供,那是给老祖宗吃的,院子里放的那些木杆子,那是给老祖拴马用的,老祖宗是骑马来家的;院子里放了一些谷草在地上,那是喂马用的。

“老祖宗来家过年,各家有各家规矩……”

正儿插话:“咱看见啦,外地满地都是人,都穿新衣裳,有些人穿的是唱戏的衣裳,又说又笑。院子里那么些大马,都在低头吃草……”

郭振天厉声说:“瞎说些什么?”

正儿瞪大眼睛说:“真的,爹,不信你往供桌上看看,往院子里看看。”

郭振天瞪起眼睛,说:“什么真的假的,过年小孩不准乱说话,乱说不给押腰钱!”

正儿嘻嘻一笑,从炕上跳下地,提了一下裤子,说:“不信拉倒!把手伸进盘子里,抓了几个饺子,跑出去玩了。

过年嘛,鬼神也放三天假,每一家的大人和孩子,穿新衣服,吃好东西,尽兴地玩。

十家滩的人,青年一帮,壮年一帮,姑娘一帮,媳妇一帮,老太太一帮,坐在一起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三教九流,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所不讲,有一些人看牌取乐,数苞米粒。孩子们小鞭拿在手中,乒乓放响。老年人在家看门,给祖宗上香。

正儿和小朋友们把手中的小鞭放完了,也跑累了,九点钟的时候进了家门,一看供桌上冒烟,他立即掀开东屋的门帘。屋里的大男人们一帮在看牌,一帮在推牌九,玩的不亦乐呼。

正儿对他们说:“咱不说呀,太可怕了!咱不说呀,太可怕啦!!咱不说呀,太可怕啦!!!’’

在门边的一个人说:“去,去,去!少来捣乱!”

他转身掀起门帘,穿过外地,跑到西间掀起门帘钻进西屋,西屋的女人们听一个老太太在讲瞎话(故事)。

正儿说:“咱不说呀,太可怕了!咱不说呀,太可怕啦!!咱不说呀,太可怕啦!!!”

红儿说:“小弟,你不好老实点吗?”

正儿转身又到东间,掀起门帘说:“咱不说呀,太可怕啦!”

大哥郭正义说:“小弟,你捣什么乱?”

正儿继续说“咱不说呀,太可怕啦!”

老二郭正永说:“大哥,不对劲儿,有烟味。”

老大掀起门帘到外地一看,喊:“不好了,供桌起火了。”他一步窜到水缸跟 前,舀了一盆水,把供桌的火浇灭了。

讲故事的也不能讲了,打牌的也不能打了,都瞅着老大救火。

火灭了,老大对正儿说:“小弟呀小弟,起火了你不说吗?”

正儿理直气壮地说:“过年不让小孩说话,咱不说呀,不给押腰钱。”

人们被他弄的哭笑不得。……

正儿在老沟截坝上得胜归来,家里这帮盐伙计对他兴趣大了。其中有一个叫方块石的中年人,甲字脸,对他另眼看了。

平常,每天晚上吃完饭后,正儿就跑到盐伙计的宿舍里,听他们讲故事,耍玩意儿。

往往方块石手里拿个铜钱,往正儿头上按一下,手中铜钱没了,再从正儿脖子上拿出来,逗的正儿吵吵地要跟他学,方不理正儿。

当天吃完晚饭,正儿一进伙计宿舍的门,方块石对正儿说:“大力娃娃,过来。”

正儿走到方块石跟前。

方块石说:“你想学戏法?”

正儿说:“是真想!”

方块石说:“你拜我为师。”

正儿跪地磕头叫“师父”

方块石说“徒儿,去见你爹爹。”

他拉着正儿的手,来到郭振天的房间,说明收正儿为徒的事。

郭振天高兴地说:“石兄弟,谢谢你看得起小儿,从明天头晌开始,你就不用下滩干活了,在议事厅教正儿功夫。”

当天上午,方块石和正儿在议事厅里。

方块石问正儿:“孙悟空的师父是谁?”

正儿答:“菩提老祖啊,叔叔们讲的。”

方块石说:“菩提祖师教徒弟只教功夫,不教怎么做人,弄的孙悟空到处惹乱子。我教徒弟,首先教你怎么做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心眼的好人,做一个有骨气的好人。今天给你讲一个好人有好报的故事。”

唐朝时有一个宰相,名叫裴度,年青时是个穷教书先生,虽然很有学问,但考功名老是考不上。

有一天,他路遇一位相面的,看见他,对他说:“你天生穷相,要饭的命,弄不好要饿死街头。你考功名是考不上的,算了吧。”

裴度听后既伤心又沮丧,一天到黑无精打采,连放屁都懒得放。

正儿问:“你们大人都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他怎么懒得放屁啊?”

方块石说:“毛病。”

正儿说:“这叫毛病?”

方块石继续讲:‘‘几天后裴度上午到庙里去散步,看见大殿供桌上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是翠玉带和两个犀带。他没有留下这个包袱,就坐在院子里等失主。

‘‘下午,一个妇人满头大汗,关公脸似跑进大殿的门,一看桌上没有了她的包袱,放声大哭。

‘‘裴度上前,问她为何而哭,那妇人哭着说:‘家中老公公病重,我当尽家产,请医治病,昨天请到名医,略有好转,所以,今天起个早到娘家拿了一条玉带,准备去典当押以做药费。我路过此庙,顺便拜佛,谁知心忙生乱,忘了拿包袱,等我到当铺,才发现没拿包袱。没有钱,老公公就没命了,家中的老婆婆和弟妹也养活不了,我也没法活了。’’’

正儿跟着哭了。

‘‘裴度把包袱给那妇人,妇人打开一看,里面东西一样不少,跪地拜谢。

‘‘在回家途中,裴度又遇到那位相面的,相面的把他叫住,对他说:“你一定做了一件积阴德的事,看你的面貌,蛇纹入口变为玉带纹,由要饭饿死的命,变为富而贵的命,你呀,以后有无量的福报,很可能出将入相。”

裴度问:“你说的怎么前后不一样呢?”

相面的笑了笑说:“七尺长的身躯不如一尺长的脸,一尺长的脸不如三寸长的鼻子,三寸长的鼻子不如一点真心!”

裴度敬重的问:“人心怎么看?”

相面的说:“要知上天意,须在民中取,要知内心事,须辨眼中神,你积了阴德,目光不浮,紫气贯睛,口角纹长过陂池,胡须变均匀而美了。做了积阴德的事,相必有改变。你好了,会享极贵的福禄!’’

从此后,裴度考取了进士,十年后升“大学士”,又升为宰相,侍俸四位皇帝遇凶险而不死,有五个儿子,都封有爵位。

讲完这个故事,方块石问正儿:“记住啦?“

正儿答:“我能记住,他们讲的故事我都能记住!“

方块石从这天下午开始,一连跟了正儿三、四年,把正儿培养成一个高级赌手。正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手快、眼快、神耳,过目不忘的神功,对读书的帮助如顺风扬帆。

话又说回来了,郭振天在老沟左边的坝上,边走边看着八元和高云祥,有时仰脸看看天,心里一个大的计划随天而生。他伴着他们走到老沟桥,,孙玉云迎面而来,对他说:“舵主,天要下雨了。”

郭振天说:“看天的样子,今晚就能下,而且是特大的雨,听老人说过这个雨。”

孙玉云问:“能有多大?”

郭振天答:“满滩都是水。”

孙玉云说:“淹了,毁了,这一春白忙活了。”

郭振天说:“我想了一个借水淹鬼的办法。”

孙玉云说:“诸葛亮借东风,你借水,讲讲是什么办法?”

郭振天说:“今晚大雨,山洪从老沟下来,咱把老沟石坝撅开,把山洪引进西滩,不是把八元灌死,也能叫八元发个昏。”

孙玉云说:“八元的几百万元大洋流进大海,龙王还不领情,是够窝火的。真解恨!”

当晚,大雨直堆,一个小时后,老沟洪水翻滚而下。

在大雨中,老沟分舵的十个武士,撅开老沟右边顺水坝,洪水翻滚着冲进八元刚修起的新盐滩,把新滩里的沟沟坝坝大小池子,大小圈及一切设备全部冲毁冲跑,老沟到占子河边是一片汪洋。

大雨下了一宿。

第二天早晨,雨过天晴,万里无云。

八元醒来,脸顾不得洗就跑到小白楼四楼天台上,用望远镜往东、南、西南三个方向一望,一腚坐在天台上,像个丧鸡。

八元在天台上坐了一个小时,满嘴起了一些大水泡,有气无力地站起来,摇摇晃晃地下了楼,双腿好似灌了铅似的走进办公室,坐在他的椅子上发了一会呆,拿起笔来,向关东州宪兵司令部打了一份调貔子窝宪兵镇压盐帮的报告。这份报告 ,八元夸大了盐帮对修建大盐场的破坏力,夸大了工程的损失达上千万。修建大盐场是小日本国家项目,而且是几千万的大项目,所以关东州宪兵司令部批准了八元的报告。调貔子窝宪兵一个大队由大佐安吾率领镇压盐帮。

八元根据中国人的习惯,决定端午节偷袭盐帮三个分舵。东老滩分舵一个中队,碧流河分舵一个中队,老沟分舵二个中队。然后,四个中队合击盐帮总舵。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

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八元没有和高云祥商量,连过个话都没有,给高云祥留下了心病。

端午节,在中国是个大节,凡是雇有伙计干活的大小家,都放假,盐家更是如此。

中午,喝完了酒,吃完了饭,大人们要睡午觉,孩子们在院子里玩闹。

十家滩的十五、六个孩子 ,跑到大海滩南面,离家有十多里远的海滩上玩。

这群孩子年龄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七岁。

这群孩子头是年龄最大的小姑娘张金彩。她长的是苹果脸,杏仁眼,一条小辫子在身后,像个大人似的,左手掐着腰,右手摆了摆说:“玩个什么呢?”

孩子们摇摇头。

她说:“玩娶媳妇吧。”

孩子们乐了,又跳又喊:“好。好。好。”

她说:“谁娶谁呀?”

孩子们站住了,大眼瞅小眼。

她说:“正儿娶双凤。”

孩子们围着正儿和双凤又跳又拍手地转着圈。

正儿今天上身带着一个红肚兜,下身穿一条过膝盖的长裤头,裂着嘴在笑。

双凤是潘德良滩主的两个小女儿,孪生姐妹,圆脸,眉目清秀,脑后一条长辫子,身穿白底蓝花的裤褂,都瞪着大眼睛听她们的张大姐摆布。

她说:“连福小子,去盖五间新房。”

连福是副舵主孙玉云的小儿子,虚岁七岁,长的瘦小,穿的和正儿一样。

他双手抱拳,说:“得令!”

说完,找了一根浮柴木棍,在一块没长草的地方,画了一个大长方形,中间画了五个方格子,画完了,他抬起头来,对张金彩说:“大舵主,房子盖好了。”

她说:“姜大成,李万金,你们二人做抬轿,抬大凤。”

二个孩子回答:“得令!”

她说:“高贵,乔富,你们二个做抬轿,抬二凤。”

二个孩子回答:“得令!”

姜大成,李万金,高贵,乔富,都是十家滩滩主的儿子,虚岁都是七岁,长的壮实,有劲,都是老儿子,父母宠着,穿戴和正儿差不多。

姜大成,李万金对面双手结成吉祥结,喊:“抬轿好了。”

高贵,乔富喊:“抬轿好了。”

孙连福喊:“大房盖好了。”

张金彩喊:“新娘上轿哩。”

突然小巧凤说:“俺不给正儿当媳妇!”

张金彩:“怎么啦?”

小巧凤:“他是个小飚子。”

张金彩:“哪儿块飚?”

小巧凤:“他弄点东西,自己不留着,送给别人,长大了不会过日子,得受穷。”

张金彩哈哈大笑,说:“小巧凤,你知道什么叫过日子 ?”

小巧凤:“不知道.”

张金彩:“不知道,不知道你瞎嚷嚷。”

小巧凤:“大娘大婶她们说的,谁给她当媳妇,得拐筐要饭。”

张金彩怒说:“臭嘴放臭 屁!”

小巧凤:“你骂俺也不干!”

张金彩:“小灵凤,你干不干?”

小灵凤:“干!”

张金彩:“小巧凤,干不干?”

小巧凤:“不干!”

张金彩把腰一掐,说:“弟弟妹妹们,你们听我的吧。”

众:“听。”

张金彩:“我叫你们往东——”

众:“不往西。”

张金彩:“我叫你们打狗——”

众:“不撵鸡。”

张金彩:“咱们一起臭小巧凤,你们干不干?”

众:“干!”

张金彩把右手一挥,说:“一、不准和小巧凤说话,二、不准和小巧凤一起走道,三、不准和小巧凤一起玩,记住了?”

众:“记住了!”

张金彩:“咱们拌菜玩,好不好?”

众:“好”

张金彩:“小子们去拣雀蛋,正儿去打肉鹳,姑娘们去拣草、抠菜、做饭。’’

小灵凤拉着小巧凤对张金彩说:“大姐,巧凤愿意给正儿当媳妇。”

小巧凤点点头。

张金彩重新喊:“新娘上轿哩。”

灵凤坐在姜大成,李万金的手结上。

巧凤坐在高贵,乔富的手结上。

张金彩喊:“起轿。”

双凤被四个小子用双手抬起,迈步慢走。

孩子们有的 在跳着,喊着,有的用口技吹喇叭,打鼓,敲锣,场景真是热闹。

双轿在场地转了三圈,走到新房门前。

张金彩喊 :“落轿。”

四个小子把双凤放在地上。

张金彩喊:“新郎迎新娘。”

正儿笑呵呵走到双凤面前。

张金彩喊 :“新郎新娘拜天地。”

正儿和双凤面向南一字排好。

张金彩喊:“一拜天地。”

正儿和双凤跪地连磕三个头,之后站立起来。

张金彩喊:“二拜高堂。”

正儿和双凤转过身来,朝家的方向跪在地上连磕三个头,之后站起来。

张金彩喊:“夫妻对拜。”

正儿和双凤变为对面而站,跪在地上,相对连磕三个头之后,站立起来。

张金彩喊:“新郎新娘亲嘴。”

众:“亲嘴。亲嘴。亲嘴……”

巧凤说:“妈妈说,正儿要亲嘴,就打他屁股!”

众孩子哈哈大笑。

张金彩喊:“送入洞房。”

“冒烟啦。”一个小姑娘手指北方喊。

大家扭头向北望去,分舵大烟囱黑烟冲天。那是信烟,当分舵遭到外侵时,向总舵点烟报警。

张金彩喊:“打起来了,快往家跑。”

她这一声令下,众孩子撒腿就往家跑,场地上只剩下正儿和双凤。

三个孩子互相看看,大凤说:“跑啊!”

正儿说:“别急,我背一个抱一个,保证跑的比他们快。”

正儿蹲下,说:“大凤姐,背你。”

大凤爬在正儿的背上。

正儿站起来,说:“二凤姐,抱你。”

二凤站到正儿面前,被正儿横抱在怀中。

正儿说:“二位姐姐抱紧了,小弟开跑了。”

正儿边说边跑起来。

七岁小儿,抱着背着两个九岁的小姑娘,跑起来轻飘飘的,不一会赶上先头那帮孩子,并超过他们跑在前头。

迎面跑来一个大姑娘,喊:“小弟,站住。”

正儿站住了,一看是自己的小姐姐郭红,立即停了下来,双凤也从他的身上下来,站在地上。

郭红对迎面来的张金彩说:“彩妹子,叫他们都停下来吧。”

张金彩喊:“都别跑了,都过来,听红儿姐姐说。”

郭红说:“小鬼子来抢滩,大人们和小鬼子在打仗,大人说,枪炮无眼,不让你们回家,等总舵来人把小鬼子打跑了再回家。咱们就在这儿草里爬着吧。”

孩子们像小羊似的爬在蒿草里,听着家的方向传来枪声、炮声……

第六章 正儿和灵凤奇遇第十二章 冲冠一怒第十六章 冤魂剑出鞘第八章 涮独臂修罗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二)第八章 涮独臂修罗第十二章 冲冠一怒第十三 章 灵凤当掌柜第九章 气耗眼付校长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一)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二)第十八章 笑闹上海滩第三章 暗线救帮第三章 暗线救帮第九章 气耗眼付校长第五章 高云祥借势第十二章 冲冠一怒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二)第四章 暗线育孤第八章 涮独臂修罗第十一章 盐工苦歌第八章 涮独臂修罗第十章 禅歌出世(二)第四章 暗线育孤第五章 高云祥借势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一)第五章 高云祥借势第十二章 冲冠一怒第十五章 立誓报血仇第八章 涮独臂修罗第十六章 冤魂剑出鞘第一章 劣人高云祥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一)第八章 涮独臂修罗第十六章 冤魂剑出鞘第七章 耍斜眼西施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二)第六章 正儿和灵凤奇遇第十五章 立誓报血仇第十六章 冤魂剑出鞘第十五章 立誓报血仇第十二章 冲冠一怒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二)第七章 耍斜眼西施第十八章 笑闹上海滩第五章 高云祥借势第五章 高云祥借势第十三 章 灵凤当掌柜第十章 禅歌出世(一)第一章 劣人高云祥第六章 正儿和灵凤奇遇第九章 气耗眼付校长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一)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一)第十章 禅歌出世(二)第十三 章 灵凤当掌柜第十三 章 灵凤当掌柜第九章 气耗眼付校长第九章 气耗眼付校长第三章 暗线救帮第一章 劣人高云祥第十章 禅歌出世(二)第十二章 冲冠一怒第七章 耍斜眼西施第十章 禅歌出世(一)第十三 章 灵凤当掌柜第十一章 盐工苦歌第七章 耍斜眼西施第十章 禅歌出世(一)第八章 涮独臂修罗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二)第四章 暗线育孤第十一章 盐工苦歌第七章 耍斜眼西施第十六章 冤魂剑出鞘第十六章 冤魂剑出鞘第四章 暗线育孤第十章 禅歌出世(一)第十八章 笑闹上海滩第十八章 笑闹上海滩第十八章 笑闹上海滩第十二章 冲冠一怒第三章 暗线救帮第十八章 笑闹上海滩第十八章 笑闹上海滩第五章 高云祥借势第十六章 冤魂剑出鞘第八章 涮独臂修罗第八章 涮独臂修罗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一)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一)第三章 暗线救帮第十一章 盐工苦歌第一章 劣人高云祥第二章 劣凶,鬼子,盐邦(二)第九章 气耗眼付校长第一章 劣人高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