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了不得呀!”

露露头戴草帽,长衣长袖,在大热天也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这时候一个人正靠着树干,半躺在树荫下休息。

见到小毛过来,头也不抬,讥笑道:“怎么,大老板亲自过来背棒冰箱子了?”

小毛笑笑不作声,径直走过去拿起来棒冰箱子就走。

露露吐吐舌头,只好不太情愿地站起来,跟在后面。

这次出来和小毛一起卖棒冰,从内心来说,露露是一千个不愿意的。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

太阳正毒,地上的土块被晒得滚烫滚烫。闷热的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空气稠乎乎的们好像都凝住了。但凡有条件,有谁会欢喜在这样的天气下出去辛苦劳作?

另外,怎么说也是一项体力活,这对于一向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她来说,出去抛头露面,大声吆喝卖棒冰还是很有挑战的。

但是因为有奶奶和爷爷的吩咐,加之自己的父母也同意去社会上实践。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好是跟着小毛出来卖棒冰了。

这次卖棒冰,一开始,露露是并没有参与进来的。

刚开始的时候,小毛因为要教会张国庆和秋生熟悉卖棒冰的程序和其中的一些小技巧,所以是他们三人在一起走街窜巷的。

等到过了一个礼拜,张国庆他俩基本上熟悉情况,小毛和他们就分开了,剩下来他一个人继续卖棒冰。

这个暑假很长。因为成天呆在供销社,在爸爸妈妈的强制要求下,最后也只好把自己全副武装装备好,出来和小毛搭伴卖棒冰了。

露露之所以最终同意出来,还有一个因素。

今年的中考,考试结束后露露心里就已经有了主意。她知道这一次自己成绩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考上高中的机会很少,所以一直在央求自己的爷爷和姆妈,给自己想办法去读供销社的技校。

因为有求于人,所以尽管心里一千个不乐意,也只好听从吩咐。

但是,就因为出去卖棒冰的主意是因为小毛而挑起来的,所以她只好把自己满腔的不满,甚至是怒火,最后就全部责怪到了小毛的头上。

实际上,小毛对于露露参与进来卖棒冰,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在心上,觉得她参与进来与否,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甚至于,他还觉得,要是露露她不参与进来,说不定效果还要更好一些的,至少自己不要总平白无故的受气。

这样一来,小毛对露露能否真正帮忙卖棒冰这件事情,心里持无所谓的态度: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任由她去了。

不过,也是他俩运气好,碰上生产队丈量田土。外公觉得这是一次好好实践的机会,所以就要求小毛暂时放下棒冰生意,也一起参与进来。

一人发一只棒冰。

李队长对小毛笑笑,说道,“这样,小毛你去其他的分田小组看看,每个人发一只棒冰,账就算在生产队好了。”

“好了。”小毛答应一声,就收拾好棒冰箱子,背着走开了。

露露手里拿着一只棒冰,看着小毛她走得飞快地身影,笑话道:“还真是一只财谜。以前只听说我们乡下人赚钱不要命,看来,有些城里人也是好不到那里去的。”

“你不出力,还这样笑话小毛?”爷爷笑笑,鼓励道,“你不能拖后腿,晓得伐?”

李队长和外公继续刚才的话题。

他说,上次我们去嘉定考察,听当地的介绍,当年那些试点的大队,农业生产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丰产高产年,早晚稻都获得了丰收,多数农户早稻单季都超《纲要》了。我当然知道,以前我们上海全市早稻产量亩产很少有超六百斤的。

外公想了想,说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阶级斗*为纲”不提了,四类分子摘了帽,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

他说:“从嘉定那边考察的状况,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多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践,解决所有权、经营权可以分离的理论和认识,调动了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人民公社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干活再也不要队长分配了,大家起早摸黑,用心用力干农活。每家都把田间管理得最精细。大家忙着准备早稻良种,忙着学习农科技术。没有运动,不搞阶级斗争了,上上下下都把一门心思放在生产上,农民象关心自己儿女一样关心田里的作物。夏收夏种到了,再也不用开誓师大会,等上面的指示安排生产,而是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互相合作配合。

李队长接过话头,说,是的啊。一样的田,一样的人。过去生产队干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一切都与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虽然农活还是累,但都是心甘情愿的。

他长叹一口气,又说道:“我就想起来69年,家中连份像样的订婚礼都拿不出,我和隔壁大队的另一位小伙子经过大队的同意,相约去南翔修铁路,累死累活干了两年后,两人回来,除开上交的部分,才分别拿着辛苦钱娶妻生子的。”

“回来后,我就跟着社员们一起劳动,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挣工分,犁田、挑粪、收割……别人每天拼命挣10分,而我是拼死挣12分,成为村里的挣分能手。”

但是从73年老大出生到80年,每三年一个孩子,一张张嘴在增加着李队长肩头的重量。“每年工分只能换500公斤稻谷,家中老人孩子都节约着吃,虽然基本够,但仍旧穷得丁当响。”

聊到最后,李建国队长的眼睛闪烁出激动的光芒,连声说道:“现在的政策了不得呀!”

外公笑笑,说道:“老人家曾经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沉默了一会,李队长问:“老陈,你提出来的保留一部分集体资产的想法,那现在养猪场这个烂摊子,又该如何处理?”

第307章 泪眼婆娑第220章 乖乖, 抓到宝了的第109章 波光粼粼(新)第74章 雨中的黄鱼车第192章 拜祭先祖第16章 剃头摊第27章 白斩鸡第17章 公共厕所第286章 外婆家的葡萄架第67章 借宿敬老院第140章 找原因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188章 试桩第116章 “三转一响”第34章 芦苇根第316章 “四眼”找到第81章 苦日子何时才是个头?第37章 危险第34章 芦苇根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337章 罪过的啊第72章 三林塘肉皮汤第103章 意外第63章 星期日工程师第311章 竹园新村题外第156章 一言难尽第216章 下海潮第366章 跟喝一点点白酒第282章 文登路商业街第269章 有事call我第66章 回不去了第17章 公共厕所第315章 触目惊心第364章 值班安排第226章 “忐忑”中的准备第239章 主敬涵养第266章 从地下到地上第257章 小花从东北回来第161章 老胡的两个感慨第113章 清晨的黄浦江第12章 外婆家第118章 第一号工程第278章 比特区还特第60章 视察第76章 鲜活的大桥第316章 “四眼”找到第156章 一言难尽第32章 多多学习第128章 两个担心第201章 小爷爷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303章 有一说一第51章 老何第95章 两条标语第11章 高强螺栓第292章 没有来由第82章 会有好日子的第289章 美则美矣第208章 盾构机第43章 菱角第232章 好茶第51章 老何第246章 三林老街第327章 王家年夜饭第355章 门当户对第279章 丰收在望第93章 惶恐第104章 新课题第276章 心里很不爽第230章 川沙干部分流安置第153章 控制爆破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85章第332章 红包第131章 “花样年华”第340章 胡晓辉父母做客第212章 告诫和交代第69章 夜谈第220章 乖乖, 抓到宝了的第357章 恻隐第346章 恻隐第111章 委屈与隐忍第257章 小花从东北回来第278章 比特区还特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205章 打牌的体会第59章 阳阳第167章 老小孩第286章 外婆家的葡萄架第128章 两个担心第57章 轻舞飞扬第156章 一言难尽第293章 临江中学学生第113章 清晨的黄浦江第85章第224章 外滩“情人墙”第266章 从地下到地上第1章 陆家嘴小巷第225章 葱油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