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东土

汉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9~前126),张骞出使西域期间,曾在大夏见到从鳊贩运去的蜀布、邛竹杖,说明当时中印之间已有民间往来,可能佛教也随之传入汉地。汉武帝还开辟了海上航道与印度东海岸的黄支等地建立联系。

汉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9~前126),张骞出使西域期间,曾在大夏见到从鳊贩运去的蜀布、邛竹杖,说明当时中印之间已有民间往来,可能佛教也随之传入汉地。汉武帝还开辟了海上航道与印度东海岸的黄支等地建立联系。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驾崩,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有一次,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刘庄正要开口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后来他有个博学的大臣说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并于洛阳(当时称雒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浮屠教。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入则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因此佛像艺术的发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兴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佛教传入了中国,中国的伦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杀生这一方面,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万物皆生命,认为杀生不仅是一件不人道的事情,更是神所不允许的事。在佛教的经文上留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佛陀遇见老鹰猎食,因不忍老鹰吃掉兔子而从自己身上割肉喂鹰,以致身死,而终不悔。要这样的一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是宁可牺牲自我,也不愿看到其它生命的流失,由此可见,佛的教义是怜惜生命的。

在建筑雕刻方面,佛教的影响特别显著。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出现了完全源自印度的宝塔,并且随处可见。在佛教未传入之前,我们是从来都没有这东西的,它是由印度的圆顶宝塔略加修改而成。这一种建筑形式,大大的增加了我们山川景色的自然之美。如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栖霞;三大石窟艺术:云冈、敦煌、龙门三处规模最大的石窟。

另外,在雕刻方面,中国古代只有石刻,在佛教未传入中国之前是没有立体的雕刻的,而佛教在这一方面却带来了立方体的雕刻。这一种立方体的雕刻首先出现在宗庙之中,随后出现在人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如桥上的浮雕,生活饰品的雕刻等等。

在语言文学方面,中国文字没有字母,而是属于象形性,在某一些方面造成非常的不便。当佛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他们设法以他们自己的文字来解决我们的困难,从而发明了一种应用字母的方法。虽然它是很粗率而并未产生十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他们藉所谓起首字母和末尾字母所作的语音分析,其后成为中国的语言文学的一部份,它并为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另外,佛教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用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如“一尘不染”,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事不登三宝殿“、“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庙小菩萨大”、“临时抱佛脚”、“不见真佛不烧香”等等。

在生活方面,宽大的僧衣、精美的素食和各种各样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佛教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捉到其中的影子。

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中国的信仰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上更添一分色彩。

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与儒家思想融合,同时也更加深了中华名族的偶像崇拜,上主及不喜悦,所以汉朝统治逐步衰落。

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汉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马温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鸡岭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九十四章秦王扫六合第二百二十一章汤若望第八章菩提现世第一百章项羽(二)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二百一十五章马可·波罗第四章盘古第八十四章孙膑与庞涓(二)第九十九章项羽第六十一章大卫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达摩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马懿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三章天使叛乱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传道(八)第一百七十八章八戒探井第二百零九章教会分裂第三十张弃朝歌渭水垂钓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师第五十九章白龙马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一百四十五章兰陵王第九十二章长平之战(二)第十六章少康复国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九十五章秦王扫六合(二)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九十九章项羽第三十四章飞熊入梦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楼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四十八章大会万仙阵(二)第八十七章合纵连横第七十四章孔子第六十九章内门弟子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二十四章哪吒闹东海(二)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二百零九章教会分裂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九十二章长平之战(二)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五十章大会万仙阵(四)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园第八十五章商鞅变法第四十八章大会万仙阵(二)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二百一十七章刘伯温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三十六章子牙为相第一百九十五章终成正果第一百六十章禅院失袈裟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一百零九章大圣战小圣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八十三章孙膑与庞涓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传道(二)第六十九章内门弟子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九十九章项羽第五十章大会万仙阵(四)第十八章成汤亡夏第一百四十五章兰陵王第五十九章白龙马第二百零八章方腊第一百章项羽(二)第一百六十九章五庄观(二)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发展第五十三章兵临朝歌(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儿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赵佶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将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庄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传道(二)第八十五章商鞅变法第二百一十二章丘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