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九三 老问题新解决

其实,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并不是适合大规模的发展农业,其主要是荒漠和半荒漠的地形,但其本身也有其地方优势,那就是这条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是典型的平原河流,落差很小,尤其适合航运,而镇北城往南的下游地区,河水流速尤其缓慢,沙洲、浅滩分布,经过改造之后,就是良田,其生产的粮食沿着河流运到镇北城,通过津乌铁路,运到帝国西北边疆区最大的两个城市。

而镇北城现在也着力发展罐头产业,也是利用其独特的优势,罐头所需的镀锡铁是乌城生产的,而技术支持来自西津,运河和铁路把周围的牲畜和粮食送达,同时加工罐头所需要的燃料由乌城出产的煤炭来提供,而伏尔加河本身就是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的河流,其出产的淡水鱼也是周围市场畅销的消费品。

李君威参观了镇北城下游地区的诸多农场,这些农场多是外地来的投资,主要来自帝国海内诸行省,其本地最大的优势其实还是政策优势。

其农田改造规划是直接和伏尔加河堤坝建设直接挂钩的,农场使用的人力则与远疆安置、培训土尔扈特人的规划息息相关,就连其使用的机械化也是由西津提供的技术支持,所有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也都是西津派人来负责。

而更大的政策动力则是来自‘草原铁路’的建设,从镇北城分出一条支线,跨越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后,向东南而去,深入哈萨克大草原,最后抵达河中绥靖区。

这条铁路正在修筑之中,因为资金投入主要由远疆区承担,申京给的资金时断时续,所以修筑的速度并不快,主要是其经济效益也有限,但只要开通,对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农业发展也是一大助力。

原因就在铁路开通所在地,农牧业的生产模式都会发生改变,畜牧业也不再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了。牲畜会因为铁路的开通会变成经济商品,养殖的牛羊也开始向肉用和出皮毛两个方向转换,而只要是变成经济商品,就不能只吃草,就需要饲料。

实际上,这些靠近伏尔加河的农场,出产的农作物里,小麦只是一个方面,玉米、大豆和高粱等饲料作物也占据了相当的规模。

一开始,沈长河陪着李君威视察,李君威有意让他去做自己的工作,但沈长河总是不放心,但是很快,沈长河就主动请求回了镇北城,因为他实在是陪不动了,裕王是一边视察一边游玩,眼见伏尔加河上的荷花极好,风景也不错,扛着照相机四处游玩,还让人买来鱼竿,就地变成了钓鱼佬。

眼见裕王是如此兴致,怕是几个月都未必会走,沈长河还有公务在身,只能返回镇北城。

“王爷,王爷.......。”在伏尔加河河口的河口城,李君威头戴着斗笠,正在钓鱼,就听到远处有马匹奔行而至,一个粗豪的大嗓门嗷嗷叫唤,阿塔来到了李君威的身边。

李君威丧气着脸,说道:“阿塔,我的鱼都让你这憨子吓跑了。”

“那可真是我的罪过呀。”阿塔歉意满脸。

他是一个耿直老实的人,悔的直挠头,李君威倒也不真怪他而是说道:“你风尘仆仆,是从哈萨克一路赶回来的吗?”

“这马上要入秋了,怕来晚了,就见不着您,好些年没见,见一次实在是不容易。”阿塔动情说道。

李君威笑了笑:“你见我做什么,我又不是什么漂亮女人,倒是你儿子永忠,本来还想带来见你,他离开你也有几年了,可是昭承实在是离不开他,二人此时还在敖德萨忙活呢。”

“永忠能侍奉二公子,是他的福气。我就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能有机会在海外锻炼,为国效力,我高兴的很呐。”阿塔兴奋说道。

李君威看着那张被风霜摧残的脸说:“阿塔,咱们都老了,西征的时候,我还是个游戏人间,没心没肺的少年郎,你也是个小伙子,想不到时间过的这么快。”

“自从没在王爷身前效力,我就没那么畅快过。”阿塔也是怀念当年的日子。

李君威让阿塔用河水清洗了一下,休息了一会,坐车前往了河口城,这座小城位于伏尔加的河口,原名是阿斯特拉罕,是阿斯特拉罕汗国的首都,后来被俄国所灭,一度成为俄国与奥斯曼争夺的焦点,现在已经是帝国疆域深处的一个小城市。

城市规模不大,生活也很安静,在这夏末时节,整个城市都充斥着一种清闲,李君威很喜欢这种感觉。两个人回到了李君威住的旅馆,叫来了酒菜,聊了许久,但终究不只是老友相见,聊着聊着也就聊到了工作上。

因为去年雪灾冻死了人,阿塔今年藩军春训结束后就前往哈萨克大草原视察冬储工作,主要是看各地备灾用的仓库,因为储存的粮食、被服、燃料和药品,阿塔可是一个很直接的人,视察也没有规律,每到一地,直奔官仓,掏出自己的靖远将军大令,按照账册清查物资数量,官面上的那一套程序完全不管。

阿塔也不是第一天当靖远将军,各地旗佐都知道他的脾气,早早有所准备,虽说冬储工作多少是有疏忽的,但大体上还是令人满意,阿塔之所以没有直接回来,主要是发现了草原上一些其他的问题,引起了他的重视。

“外藩改制之后,出现了天方藩民和天竺藩民不按规划集中的事,各地都有,尤其是一些大一些的城镇,尤其的明显,现在已经有些不少祸端,若是不解决,日后怕是问题更为严重。”阿塔忧心忡忡的说道。

李君威问:“具体呢?”

在帝国的边疆区里,所有的旗佐分为生产旗佐和藩属旗佐,生产旗佐与各行省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交税纳粮,无有不同,而藩属旗佐则本质上是军户,不用交税,但要承担军事义务,为藩军提供兵源。

藩属旗佐又分为内藩和外藩两种旗佐,外藩旗佐是那些因为军功拥有封建特权的旗佐,只不过在外藩改制后,这些旗佐全都从贵族们的私产变成了帝国直辖,都成了内藩旗佐。

随着外藩改制,与邻国划定边界等政策的推行,实际上边疆区的军事职能降低了很多,也就不需要那么的内藩旗佐来承担军事义务了,因为在外藩改制之后,相继有大量的内藩旗佐变成了生产旗佐,而为了解除外藩的兵权,解除奴隶、属民在改制后对其的依赖,大部分的外藩旗佐改为了生产旗佐。

但问题随之就出现了,本质上在于外藩旗佐的构成非常复杂。

远疆区的生产旗佐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内疆区、西疆区迁移来的,以蒙古族裔为主,喀尔喀、卫拉特各部都有,还有海内各行省的国族移民。第二就是外藩改制之中,土尔扈特部的部落民转化来的。

这些倒是没有多大问题,关键是外藩旗佐,这些旗佐的属民骨干还是内疆区、西疆区迁移来的蒙古族裔,但在西征过程中,得到了大量领民封赏,这些领民却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哈萨克、塔吉克、鞑靼等部落的部落民,这些民族中的男人都被送往了印度斯坦汗国,留下的都是女人孩子,但在西征之后的长期统治中,分布在草原各地小部落小群落也逐渐找到,为外藩旗佐吞并。

而在西征中,李君威还与兄长李君度进行了人口交换,从印度换来的人口编列了十姓奴部,充实了远疆区的人口,这些大部分也被分赏众人,形成了外藩旗佐。

所以在外藩旗佐中,蒙古族裔被大规模的稀释,这些信仰其他宗教的族裔成为了主流,在外藩统治时期,这不算什么,毕竟什么信仰,什么血脉都没有刀把子硬,对待自己的奴隶,自然是奴隶主说了算。

而现在,外藩改制,所有的奴隶和领民都恢复了自由,这些已经被遏制二十多年的信仰开始抬头,而在外藩改制后,为了方便管理,负责改制的官员草率的按照族裔把他们聚拢在一起,使得大量的少数族裔聚集,其中主要的就是信仰天方教的哈萨克人、鞑靼人族裔,称之为天方藩民,来自印度地区的则被称之为天竺藩民。

原本这些人因为黄教和蒙古贵族的统治,已经放弃了宗教,或者开始信仰黄教,但是因为恢复自由,又得以聚居,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恢复了原有的信仰。在阿塔看来,这是帝国边疆区统治的极大退步。

“阿塔,你说的没错,这就是极大的退步,非常大的退步。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一定要解决。”李君威听完了阿塔的汇报,感觉这个家伙一点也不笨,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所在,虽然现在两大藩民群体聚集还未引发什么大的问题,但防患于未然总归是没有错的。

阿塔也连连点头,他说道:“在哈萨克的时候,我看到那些人撅着屁股在路边,搞那些宗教仪式,我就觉得不对劲,实在是太缺乏管理了,但是我又不知道怎么做,我的手下说,应该把领头的杀死,把他们驱散,但是我认为这样是完全不对的。”

“你为什么认为这不对呢?”李君威笑着问道,他想知道阿塔的逻辑。

阿塔挠挠头说:“因为卑职以前跟着王爷的时候,见到的情况比这严重的多,那个时候王爷也没有这样做。而且那个时候,王爷做什么都百无禁忌,如此都不屑去做,现在卑职就不能做这种违法的事,让王爷抹黑了。”

“很对,你做的很对。”李君威抚掌而笑,对着阿塔竖起了大拇指。

阿塔继续说道:“我觉得,首先要把宗教局弄来,先把这些藩民聚集地的那些宗教人士给管制起来,卑职在轮台呆了那么多年,那里和叶尔羌地区都有很多的天方教民,但随着宗教局的改良,其实已经和各族百姓相处的很好,很多有的没的规矩早就被废了,英王爷还在轮台办了女子学校,连叶尔羌各族的女孩都来上学了。”

“是,宗教局的管控非常重要,但是阿塔,你一定要重视一点,特别要交代你的手下。”李君威说道。

“您说,卑职这就去做。”

李君威往楼下看了看,在旅馆一层吃饭的区域,有不少身着白袍的商人,这些商人多来自奥斯曼和波斯。因为铁路和河运,奥斯曼的商人能从西津方向来到这里,而河口城距离波斯也只有一个里海,这座叫海的内陆湖泊,因为处于河中之地和北高加索之间,河运也变的相当发达。

河中之地通过里海,从西津方向获得工业产品,而起本地出产的棉花则通过里海输入到帝国在西北边疆地区,面向整个欧洲的纺织业重镇西津。

内河航运的发达带来了很多的外国商人,李君威指了指那些波斯商人,说道:“你要小心他们。”

“他们怎么了?”阿塔问道。

李君威说:“其实天方教在中原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已经相当的世俗化,叶尔羌地区原本也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一百多年前,有一批人前往波斯、奥斯曼等地朝圣,那里是天方教的发源地,他们把那里的思想带到了叶尔羌,才改变了当地的宗教环境。”

“你是说,那些圣裔,那些骗人的老神棍?”阿塔问道。

“是的。就是那些人,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天方藩民的聚居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本来就是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环境,但如果他们与这些中东人联络上,宗教环境就会完全的改变,那个时候,再想让他们转变过来,就难了。”

阿塔想了想:“这好办,我先派兵,控制商道,不让这些中东人东进,等宗教局接管之后,就放开。”

章二二二 三皇之战 优势章四九 早做准备章二四一 新法兰西章三九四 请赐教章四三一 经济章五五 金币的碰撞章八八 民心所向即为真理章一四七 求人章二一二 侠义章一七四 你大爷章三九五 条款章一九六 三思而行章四六 战与和章二五四 修正案章三零八章 贝都因人章六零 吴三桂之死章八四 炼铁与铸炮章十七 事态章六 招募章五四 铁锁横江章一九五 太上皇亲自出马章三五 赎城银章三九五 条款章五九 最佳局面章二一七 三皇之战 正名章三 草原章五八 澳洲开拓计划章一一零 爪哇海战 五章一零一 巴达维亚的选择章四四九 共同章四零六 蒸汽动力战列舰章一零二 各怀鬼胎的协议章一四八 老父亲的爱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章三四二 要和亲大家一起来章一四零 撒煤章九四 所谓武士第一九八 英雄的落寞章十九 横生枝节的郑成功章九十 幕府的善意章八三 困惑章一三一 侄子与儿子章四零五 目标章一一七 新总督的阴招章三五七 储位章一六五 斗智也斗勇章二八二 平衡章一八三 清理商屯章五 蠹虫章三六三 费尔干纳章二零五 勾结章四二四 莫斯科条约章一七七 日本使团章四三七 复冰章三六一 情商章一一八 突击 突击章八一 铜钱章三五 满清计议章一五八 对奥国策章五 蠹虫章四零九 三个臭皮匠章一七一 登陆章一六四 转守为攻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九一 呼伦贝尔章三六 八百万银子章一一零 城墙章九八 让战争解决问题章九六 倒霉章五三 吴三桂章三一八 路遇佳友章三 安全章一零一 分封章七四 满清应对——分藩章二九四 还是谈判吧章四九四 操纵章五六 多尔衮的狗见识还真准章一八八 新王章一一三 清廷之议章四五 广东生变章三三 光明磊落章二零三 渐行章三四八 政治的逻辑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一一三 君度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二一九 三皇之战 右翼章三六九 长子的缺憾章三五八 旧事章五零一 改朝换代章二九 荣耀堡的意义章三四 兵行险招章十 结论——社团是个怪物章三三五 归乡章六九 分锅章一六八 劝降宁古塔章五零九 讨厌就是讨厌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团章三二 布局江南章三七 飓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