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 宁古塔

永宁城的工坊区就位于黑龙江边,占据了大片的土地,这里拥有奴儿干都司最多的匠人,除了从大本营来的少数移民,大部分是朝鲜俘虏,而在关岛海战之后,李明勋只给船厂留了一些造船匠人,其余工匠一股脑的送到了永宁城,极大的增强了这里的实力。

船厂占据工坊区最核心的位置,这里一开始是为远航永宁的海船提供维修的船坞和资源,在崇明海贼抵达之后,也拥有造船的能力,只是现在只能制造渔船和划桨船。

永宁船厂能制造的军用船就是快蟹,这是从元朝时候就兴起在中国沿海的一种划桨船,又叫做蜈蚣船,一般的快蟹十八米左右,宽三米,左右各二十根木桨,每根木浆用两名浆手,中后部各有一根桅杆,使用中式平衡纵帆,竹竿为骨。

实际上,为了驱逐海盗和缉拿走私,香港的分舰队已经拥有了八艘快蟹,在珠江航道和伶仃洋海面上表现非常突出,但是永宁城制造的快蟹更大,长度达到了二十四米,宽达四米五,依旧是二十根木浆,多出来的面积用于载货,普通的快蟹载货不足六百石,而社团的快蟹可以载货千石,在对宁古塔的战争计划里,从三姓滩到宁古塔的航道,大型快蟹就是主要的补给船。虽然顺风顺水只能达到七节的航速,但是极大的扩展了社团的活动和贸易范围。

除了快蟹,另一种就是内河战船,这是一种缩小版的快蟹,只有十二米长,三米宽,一侧配备九名持有短桨的士兵,还有可以折叠的船帆,挂起之后,采用的是阿拉伯式的三角帆,可以更好的利用各个方向的风力,这种被命名为长龙的划桨船在两侧各有一门回旋炮,稍微经过改装就可以在船艏中央加装一门四磅炮,长龙与快蟹不同,长龙的浆手也是士兵,以火绳枪或者弓箭作战,船舷也可以加挂藤牌防箭,而快蟹的浆手则全部是奴隶。

在不习水战的清军面前,快蟹和长龙组成的桨帆船便是无敌的,如今社团拥有长龙八条,快蟹六艘,配合沙船和单桅纵帆船以及各类渔船,基本可以支撑对宁古塔的战争,而西班牙和菲律宾工匠已经到达,建设速度加快了许多,而桨帆船也没有过于复杂的工艺,弯曲的肋材可以使用大明传统的弯木地牛技术,把木料烤软就能制造。

永宁城的冬季运输一直依赖雪橇,运输量并不大,在去年的时候,工匠把导轨安置在了小船的船底,使用风力做动力,在冰封的水面上行驶,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大笔的财政支持,因为第一艘冰舟是以船为基础改造的,所以这种工具就命名为冰舟。

现在的冰舟已经发展的极为完善,其主体就是用木材打造的实木架子,上面可以绑缚各种货物,还有桅杆和船帆,桅杆是可拆卸式的,风帆也非海船所有的材料,而是用大大小小的薄木板拼接起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寒冬腊月使用。

冰舟有两种,大的长六七米,宽两米多,载货量最多达四十石,顺风以风帆为动力,无风或者逆风多以马骡拉动,而另外一种只有前一种的三分之一大小,没有风帆,一般是加挂在后面的,例如毛皮、棉花这类货物,体积大重量轻,便是需要加挂了。

李明勋心中估量了一下,这冰舟货物、人和自身重量加起来怕是要有五吨以上,怎么就能让四匹骡子就能拉动呢?只是如今正值夏季,不得亲眼见识一下。

宋老七似乎是察觉了李明勋的疑惑,对身边人说了几句,两人扛了一根导轨来,这导轨冰舟之下,代替轮子,大冰舟有四条,由橡木打造,前后翘起弯曲,待翻过来之后,李明勋发现了猫腻,这导轨可不是直接与冰面接触的,而是有两条冰刀嵌入其中,冰刀看起来甚为锋利,导致冰舟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极小。

“这是一个朝鲜匠人发明的,为此宋大人还赏了他一百两银子,一个索伦女人,摆脱了奴籍。”李德灿小心翼翼的说道。

宋老七说:“这冰刀着实好用,同样大小的冰舟,用不用这冰舟,载货量相差三四倍,许多乞列迷人看到冰舟在冰面上飞快行驶,还以为是神仙显灵呢。”

李明勋哈哈一笑,他当然知道冰刀的原理,有冰刀在不仅降低和导轨和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摩擦,最关键的是,在货物重量的作用下,冰刀与冰面之间的压强极大,只要动起来,接触面的冰就会融化成水,在水不曾结冰的情况下,就起的润滑作用,进一步降低摩擦力,所以载货巨大的冰舟不仅可以让马匹拉着跑,风向合适的时候,只接触风力也可以前进。

“赏的好,凡是对社团有功的都要赏。”李明勋大笑着拍手。

八月中旬,三姓滩。

博和托坐在牛皮垫子上,靠着一根桦树,静静思考着,冷冽的空气从树林中划过,发出嗡嗡的声音,博和托裹紧了身上的皮裘,当他一个月前到达宁古塔的时候,就已经后悔了。

如果在盛京,自己应该躺在热炕上,享受着女人递上来的温酒,然后擦亮钢刀,收拾铠甲,准备入关抢掠,一趟下来,可得金银上万,奴隶上百,就算依旧是个爵位没有变化,也是过的自在,总好过在这冷风野地之中搏杀吧。

有时候,博和托感觉一切就是出身决定的,同样是老汗的儿子,嫡出的可以当皇上、亲王,庶出的父亲立下那么高战功,也不过是个贝勒,同样是老汗的孙子,杜度即便是罪人之后,也是郡王,自己却连个贝子都不是,为什么自己要在这里挨冻,杜度就能在宁古塔享受美酒呢?

正想着,博洛走了过来,他身后跟着三个人,手中还提着一个脑袋,那死人一看就是北山的野人,满脸自残来的刀痕,还有黢黑的刺青,活脱脱的恶鬼。

“去,把这袋子米煮了,今儿换换口味。”博洛对身边的甲兵喊道。

七八天没见过粮食的博和托原地滚了起来,扯开袋子,看到了李明勋白花花的大米,又探出脑袋,看向牡丹江河滩地上那大大小小的仓房,问:“博洛,这是从那里弄来的?”

博洛点点头,说道:“没错二哥,我看到了堆积成山的大米和棉衣,安平郡王猜错了,岛夷根本不是把这里当成走私忠心,而是意图建立一个补给基地,你看到那艘大船了吗,上面足足有几千石粮食,这样的沙船,我们已经看到两艘了。”

“那我们要是把这地方打下来,岂不是大功一件!”博和托瞪大眼睛说道。

“当然,如果是那样,我们在宁古塔就不怕挨饿受冻,可以招募成千上万的蛮子,明年就可以把岛夷在海边的堡垒打下来了。”博洛说道。

“我们有三百人,敌人呢?”博和托问。

“这里的敌人有上千,但是大部分是水手和奴隶,他们的营寨很简单,有两门小炮,还有鸟铳,估摸着战兵有两百左右,恩......,甲兵也有一百。”在营地附近潜伏了三四天的博洛已经弄清楚了一切。

博和托说:“也只有三百人,我们可以打,咱们手下这三百人都是阿玛从他的自管牛录里精挑细选来的好兵,都是白甲兵,只是我们没船,若趟冰水过去,怕是不美。”

博洛嘿嘿一笑,跺了跺坚硬的地面,说道:“这段时日,水面越来越低,那艘大沙船都搁浅了,天也越来越冷,二哥你看那条河沟,也就三五日就没水了,咱们等一等,待退了水,地面冻硬,便是能直接冲进敌人的大营,那道木栅栏可挡不住咱们这三百甲兵。”

博和托抬起头,看了看灰沉沉的天气,说道:“那就再等几日吧,不过我听曾跟着阿玛进剿东海的奴才说,八月底,这里就会下雪的。”

这个时候,甲兵捧来煮好的米饭,博和托哈哈一笑:“我得多吃些,顺顺我那油腻的肠子,哎呀,博洛啊,你我没少打仗,但是何曾遭过这种罪啊。”

博洛脸上生出一些厌恶,心道:“老汗和阿玛当年出战,连盐巴都很少,还不是一样打胜仗嘛,现在的宗室子弟,越发吃不了苦了。”

二人正吃着,一匹好马疾驰而来,立在了二人面前,溅起的土石弄脏了博和托碗里的米饭,博和托一脸大怒,抄起鞭子站起来,发现马上那厮竟然是准塔,这厮凭借对岛夷的理解和对宁古塔的熟悉,如今颇受安平郡王赏识,博洛连忙拉住了博和托,无论在什么军队,得罪主帅总归不是不智。

“大人,安平郡王有令,让二位立刻率军返回宁古塔!”准塔正声说道。

“返回?这不可能!”博和托跳了起来,他指着河中央的营地说道:“你知道里面有多少粮食,多少人马,这明摆着就是东番岛夷准备进攻的基地,若不趁着敌军主力不曾到位,如何杀败他们!”

准塔当即说道:“两位,斥候回报,敌军数千兵马,已经越过绥芬,扑向了宁古塔,怕是再有三五日就能到了!”

“敌人从何处而来?”博洛诧异问道。

“兴凯湖!”

博洛道:“岛夷缺乏马骡,从兴凯湖到宁古塔,七百里山路,艰难险阻,马上要大雪封山,岛夷如何补给,依我之见,还是仰仗于此地,若不捣毁此地营寨,怕是宁古塔再难安宁!”

准塔原本只以为这是社团的一个走私点,看到如此规模,已经赞同博洛的意见,但是将令如山,如何违反。准塔道:“博洛大人,贼军势大,还是守备宁古塔要紧,若是宁古塔有失,怕是一切都是完了。”

二人正说着,只听牡丹江面上传来阵阵海螺声音,接着又是齐声号子,几个人看去,宽阔的江面上出现了几艘大船,数十根桨叶拍打着水面,船上的风帆被北风鼓荡,正向着上游驶去,船体中央堆砌着木箱和货包,甚是沉重。

“岛夷开始往宁古塔方向运送补给了,想来贼军定然到了,二位大人,请速速回归。”准塔说道。

博洛叹息一声,一拳砸在了桦树上。

宁古塔,营地。

李明勋骑在马上,裹紧了身上的貂皮斗篷,但冷冽的寒风还是像刀子一样割在他的脖颈里,天气越发寒冷了,四周一片死寂,通往营地的两侧都是崎岖山路,偶尔还能看到一片断壁残垣,举目四望,广袤的草甸上已经落满雪花,白茫茫的一片。

打量四周的李明勋忽然看到了身后的乌穆,这厮裹着一件六斤棉服,好像马上堆满了旧衣服,他伸长脖子,戒备着四方,一点没有寒冷的样子,李明勋问:“乌穆,你久居塞外,是不是见惯了这等寒冷?”

乌穆咧嘴一笑:“当然,主人,这不是最冷的时候,最冷的时候鼻子都能冻掉了,嘿嘿,不过这衣服着实好,丑是丑了点,但是暖和。”

李明勋看了一眼那件破旧棉服,终究还是缩了缩脖子,打马进了营地。

下马的时候,冻僵的双腿不听使唤,李明勋差点摔在地上,他看了看营地,问:“巴海呢,他在哪里?”

“他在帅帐里等您呢。”一个乞列迷士兵说道。

看到巴海为自己准备的帅帐,李明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里,这哪里是帅帐,简直就是一个破窝棚,几根木杆撑起树枝,然后把杂草、芦苇和泥巴糊在上面,大半位于地下,没有窗户,连接内外的出来厚重的布帘,就是那根从顶部钻出来的铁皮烟筒了。

李明勋腹诽着走下阶梯,掀开布帘的时候,立刻就是一股热浪袭来,在寒风中被冻的瑟瑟发抖的李明勋发出了舒适的呻吟,这窝棚里空间不小,足能站开二三十人,中央有一大铁皮炉子,里面的柴火撩的很旺,烟通过铁皮筒子通往外面,这种炉子在永宁还算是稀罕物什。

巴海扭着屁股走了过来,接过李明勋手里的披风,抖搂了一下上面的雪,说道:“来,大掌柜先上这火炕暖和,我让人弄些吃食来。”

章七五 孩子章一七七 日本使团章三八五 突袭章一零八 孩子们章二六七 行动起来章一七四 内迁之路章四四七 一步一个坑章一四七 重逢章四四 郑芝龙的阴招章八一 粮食海章三五八 刺杀章五六 多尔衮的狗见识还真准章二一一 收买章一百零一 各玩各的章四九 战象章二零六 禅位计划章二五六 猛兽出笼章四零四 会费章四六八 父亲的提点章十七 事态章五八 赏乌林章三五四 部署章九三 裁定台南章四三六 一种热情章八十 勤王章八五 粤西防线章七八 备胎们章三八六 工事章二三七 说白了,还是钱章一四四 棘手的问题章一一零 水雷章三七九 海战章三九六 林君弘章二八 碎敌军胆章二六 抵抗不足章六九 爱耍手段的英国佬章三三 不得不战的理由章一九六 意外章三四 悲惨往事章三三四 识时务章七八 宗族改革章四六零 吾家有女章二六七 行动起来章六七 灭清限明章三四四 突袭章四八 西南章四九三 反奥斯曼联盟章一七五 布里亚特章六五 对英宣战章八一 铜钱章五六 多尔衮的狗见识还真准章五三 吴三桂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十三 侦查鸡笼港章一四五 要有榜样章四五七 大魔王回京章一五一 即刻进军章一七八 一群疯子章二十 无耻的读书人章二六 抵抗不足章九 捕鱼和盐场章一二五 明帝的价值章四 光荣中立章一八七 瑞典章二三三 第二次光荣革命章一七九 父亲的烦恼章十九 烘干窑章三七七 招募章一二一 大胜章一九四 无为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二四五 各方实力章四四八 白教章三九 钱谦益的橄榄枝章一零八 所谓皇帝章四一 银行章二二九 苏卫华章二一九 三皇之战 右翼章八 华人的自强章三六 八百万银子章六零 注定挨抢的朝鲜章十七 同归于尽章四五 打动李君威的法宝章九一 倒幕联盟章五零一 改朝换代章五五 献女章一 新生章一八一 有识之士章十五 众生相 下章二 香港危机章八七 加征公投章一四五 要有榜样章二五五 第三等级的奋起章四五 突然袭击章二四六 撞击 !撞击!章四四七 女人的手段章四八四 达成一致章四四六 李家传承章八八 学堂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