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内的政治两极

“老臣参见太后”

一道身影伏倒在地,珠帘后的隆裕赶紧冲两边的太监使唤道,听她的话可没有半点乏累的感觉。

“老庆王,快快请起,小德子,给王爷看座!”

“谢太后恩典!”

虽然眼前这新太后比自己小了三十多岁,可奕-劻该说的话还是说了,一套礼数做下来没有半点纰漏,全然没有因为自己是皇族重臣而偷工减料,或者倚老卖老,为官几十年来,他就是靠着这种官场中庸之道,从一个没落的闲散宗室走了到今天这个地步,对于形如慈禧这样的封建王朝决策者来说,奕劻也许无用,但是放心。

“庆王是大清重臣,又是皇族老臣,不必多礼,今后你见了哀家,不必行跪拜礼。”隆裕满脸微笑的说道。

“臣就是岁数再大,也不敢胡乱僭越,更不敢乱了尊分。”奕-劻当即回应道,也不知道脸上的诚惶诚恐是刻意还是心中所想。

“庆王不光是重臣,还是忠臣。”奕-劻的话让隆裕忍不住的拍手叫好,话到这里,她脸上却突然浮现出一丝忧虑神色,“庆王是忠臣,对哀家,对皇上,对咱们大清忠心耿耿,可眼下却有人天天做那不臣之事,哼!他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王爷。”

奕-劻人老成精,他当然知道隆裕口中的人说的是谁,不过说出来跟心里知道根本是两码事,凝思片刻,奕-劻含含糊糊地说道:“有这样的事?这人是谁?”

“还能有谁?当然是他载小五!”

自从载沣当了摄政王,这个儿时的称谓可再也没有人敢提起来,不过,这是在自己寝宫,隆裕没必要躲躲藏藏,当即了断的说道。

“庆王,哀家眼里可就只有你一个忠臣,这里没有旁人,庆王无须提防。”

隆裕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了,奕-劻在装糊涂下去就大不合适了,这对皇家叔嫂之间的嫌隙有多么大,整个紫禁城恐怕无人不知,所以来之前他就猜到隆裕的心思。

“载沣虽然是摄政王,但终究是臣子,主上生辰,哪有臣子不来拜见的,庆王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接着这次的生日宴会,隆裕再次数落了一番载沣。

“太后说的是,载沣这事做得有些过头了。”奕-劻终于明确的表达了意见。

有了奕-劻的支持,隆裕心里稍稍安慰一些,片刻后,她接着愤愤不平地说道:“我脸上折损一些还是小事,可是咱们江山社稷不能有失,我看啊,他载沣八成早就有了不臣之心,这样的人怎么能把国家大权交付给他?”

如果刚才的指责还只是发牢骚的话,那么隆裕这次的话就更为露骨了,她直截了当的表明对载沣的不满,以及对他手中权力的垂涎。

隆裕和小德张小心翼翼的探察着奕-劻的脸色,想要找到一点点反映心中所想的蛛丝马迹,只要有了后者的支持,她的计划就不是无稽之谈,成功率将提高一大截。

“太后所言极是,载沣年轻气盛,不过弱冠出头,当政百余日来,屡屡排挤能臣,听信晦言,结交私党,江山委实社稷所托非人啊...”

奕-劻这话等于亮明了态度,其实他根本也没有选择,当政不足一个月,心腹重臣袁世凯就被罢免,如断一臂,他本身也是打压的对象,只不过因为皇族的身份,载沣不愿弄得沸沸扬扬,再者,奕-劻作为帝国内的一颗特大号钉子,如果暂时没有什么危险的话,没有人会费着劲拔掉他,一旦载沣大权独揽,想要换掉整面墙壁的时候,即使是冒着坍塌的危险,奕-劻也会被清除掉。

“庆王真是慧眼如炬!”

隆裕抑制不住激动的神色,身子微微颤抖着,筹码了这么久,奕-劻终于倒向了她这一边,一想到当年慈禧和奕欣这一对政治组合,隆裕的心情就兴奋不止,现在也如法炮制的用在了自己身上。

“庆王有什么办法能夺了载沣的权?”隆裕前倾着身子,急不可耐的问道。

“太后莫急,听老臣慢慢讲。”

也知道自己刚才有些不太雅观,隆裕坐正身子,尽量压着激荡的心情,缓缓说道:“哀家不急,庆王慢慢说,来人,给庆王上茶。”

“欲去载沣,必先去其爪牙,老虎没了牙那也威武不了,所以老臣要说的第一步,就是除去载涛,载洵,毓朗,善耆等人,此乃一也。”

奕-劻接过茶杯,不慌不忙一步一步的道来,“再有,老臣身位军机处首席大臣,按照规制,摄政王所发上谕须有军机处副署,否则不得私发,老夫在军机处交友甚广,定会极力阻挠,让他载沣左右为难,这样以来摄政二字也是有名无实,此乃二也。”

奕-劻说到这里,喝了一口茶水,并不着急接着讲,而反观隆裕则深深的进入到一种权力漩涡,庆-亲-王在军机处有多大的影响力,整个大清官场怕没有人不知道的,如果说朝廷是他载沣的,那军机处就可以说是奕-劻一家独有。

“哀家记住了,庆王接着说。”

“最后一步,就要靠太后了。”

“哀家?”隆裕有些诧异的看着奕-劻,“庆王直讲”

“太后还记得大行皇太后的遗诏么,上面曾书,若遇大事者,摄政王须请皇太后定夺?”奕-劻说道。

“不错,是有这句话,但...”

隆裕怎么会忘记,正是这句不清不楚的话害苦了她,载沣就是仗着这句话,公然对前者插手政事的行为予以驳斥,谓言称朝堂之事算不得大事,只有祭祖祭天这样的冠冕堂皇的才算得上大事,大事一词本来就十分含糊。

“大事,什么是大事?”奕劻缓缓把头扭向了隆裕,问了一个颇具玩味的问题,“免去摄政王监国之权算不算大事?”

隆裕一下子愣住了,这句话在她的脑中反复回味。

“等到载沣无权无势,没人替他说话的时候,太后说什么是大事什么就是大事!”

奕-劻的一句话让隆裕茅塞顿开,对啊,既然这个词本身就模糊,有为何硬要弄清呢,只要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就行了。

奕-劻不愧是官场老手,他的几步棋堪称老辣,同时也让隆裕一下子找到了曙光。

“老庆王真是安国首臣,哀家听了茅塞顿开!”

“太后谬赞了,犬子载振前年因“杨翠喜”案罢了官,若是太后大权在握,看在老臣精心谋划的份上,还望准其为国效力。”

光绪三十一年,时任农工商部尚书的载振卷入了卖官案,那件案子闹得沸沸扬扬,满城皆闻,迫于压力,清廷宣布革去载振的官职,永不叙用,这也就意味着这位权势赫赫的庆王独子,政治生涯从此终结。

“自是当然!”隆裕当即答应,等她掌了大权,谁上谁下,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老臣年事已高,特请太后,准许老臣先行告退。”奕-劻俯身叩首。

“好,庆王退下吧,小德子,送庆王回府。”

.....

一场生日宴会就此落幕,奕-劻走后不久,众人就纷纷散去,在权力这瓶辣味剂的催化下,宴会本身早就变了味,一个新的政治集团的轮廓隐隐浮现。

不过,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究竟是谁倒向了谁这一边,奕劻和隆裕想的截然不同,不过至少在现阶段,两人的轨迹还是一致的。

第二百九十章 南洋三校第七十九章 节流第二百三十八章 救济之争第十章 云幕始开第一百七十五章 风雨欲来第十三章 中国版的最高参谋部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宁“上任”第五十二章 俄国人的动态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三百四十章 江宁城下的枪声第二百一十七章 晋见隆裕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声枪响第三百二十四章 历史由我来书写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法可依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时雨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国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二百三十章 华界和租界第一百七十一章 抢班夺权第二百七十六章 梁良密话第三百零三章 叶开式办案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转第一百一十八章 狮子大张口(求收藏啊)第五十五章 汝为何而战第一百零四章 罢免第二百一十七章 晋见隆裕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时雨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密布第三章 凛冬将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偷拍事件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宁“上任”第一百八十七章 召集第二十八章 金钱谈判第三十三章 两个生意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敲打第九章 不请自来的间谍男爵第一百五十章 英国“妈”还是日本“爹”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宪国肇始。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缉令第二百二十九章 双喜第二十章 立宪狂潮上的危险冲浪者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五十二章 俄国人的动态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揽与行动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贼刘邦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试教育改革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动第一百五十四章 拉锯战第二十一章 经略陆军部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并与拆分第六十一章 绝密情报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如蒿草第二十一章 经略陆军部第一百九十三章 此夜不消停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内的政治两极第二百三十章 华界和租界第六十三章 密文第三百三十章 英国调停第一百六十一章 祸起边陲第一百六十章 筹建武备厅第二百一十七章 晋见隆裕第一百二十七章 阴谋阳策第一百九十四章 “良”禽择木而栖第八十五更 演习进行时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国,绝不允许分裂!第一百一十二章 对质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闲第三章 凛冬将至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闹大第一百四十章 载沣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辩解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吗?第二百章 皇族内阁第二百三十一章 浦东设想第五十一章 大阴谋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紧逼第六十七章 钦差大臣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废南北洋大臣第十四章 军机处暗流第一百一十二章 对质第五章 御前会议第二百七十七章 弥天大谎第十一章 鹰犬与马鞍第二百七十六章 梁良密话第四十五章 毕业生们第十五章 肢解权力的三个建议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二十五章 穷途末路的最后一咬第三百四十二章 快宣良卿来第一百八十六章 刺杀第一百二十五章 夺权第一百八十三章 推波助澜第二百四十三章 银商联合会第一百零一章 庆那公司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