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

数以万计的太平军持续出城,这些太平军没有和上次一样一出城就一窝蜂的冲上来,而是在持续整队。

而余胜军那边士兵们也是抓紧时间做着最后的准备,把炮弹、火药放置到预定地点,军中伙夫们抬着大大的饭桶、肉桶前往各处胸墙、炮位上,把白花花的米饭以及肉汤都送到了士兵面前。

之前看到太平军大举出城的时候,林哲就知道此战不是大胜就是大败,敌军倾巢而出就绝对不是一轮两轮炮击和齐射能够打退的,必须做好持续战斗一个小时甚至数个小时的准备。

所以太平军刚出城的时候,林哲就已经让军中的伙夫提前准备午饭,然后分发到已经进入战斗岗位的士兵手中。

此外林哲还特地吩咐下去,今日加餐,往日管饱的白米饭就不说了,还特地准备了大量猪肉、鸡鸭等肉食,让士兵们敞开了吃。

在外人看来,此举可以说是林哲爱兵如子,也可以说是让士兵们战死之前最后吃一顿好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林哲这么做的理由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只是为了让士兵在等下的持续战斗中保持充足的体能。

而体能靠什么保持?自然是靠吃饭所获得的能量,饿着肚子可打不了仗。

林哲不可能给这些士兵们发放巧克力以及糖果之类高热量的食物,他只能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来保证士兵战斗期间所需要的能力,保证米饭供应的同时加大肉食的供应!

不仅仅余胜军的士兵们能够敞开了吃肉,就连那些协防团的战俘士兵们都是获得了部分肉食的供应,让很多已经数年未尝肉味的战俘士兵们吃完了还不敢相信,刚才吃下去的竟然是肥得滴油的猪肉。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太阳已经逐渐升高到头顶,而远方磨磨蹭蹭了至少一个多小时的太平军终于是开始行动了。

和上次出击不同,上一次的出击完全没有阵型可言,基本上就是几万人一窝蜂的向前冲,但是这一次这粗略数过去大约五万人的太平军却是细微了好几个阵型,大体上以三千到四千人之间组成一个方阵,然后密密麻麻十几个方阵分散到了宽达数里的正面。

前方的依旧是那些连像样武器都没有的炮灰士兵,他们排列着松松垮垮的阵型,在太平军的将领们催促下踏步前进。

见他们终于开始行动,并且其前锋已经靠近到千米距离内,林哲也终于是下达了大规模炮击的命令。

之前为了避免己方的大规模炮击使得这些太平军刚出城就逃回去,所以林哲一直忍着没让炮兵部队大规模炮击,只是偶尔打几发,用以测定射击诸元,而现在这些太平军已经该出城的都出城,并且已经排成完整队形,就算是想要转身就跑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跑进城内。

这样一来,自己也就不用担心他们还没打过来就主动撤回去,可以放心的进行大规模炮击了。

随着林哲的命令下达,炮兵阵地上的十二门十二磅火炮,两门二十四磅臼炮,六门八百斤的旧式火炮开始持续射击。

一时间,数十发的炮弹持续落入太平军的人群中,并且给太平军带去一定伤亡。

不过现在距离还远,炮弹打出去威力有限,十二磅的炮弹都无法有限贯穿太平军方阵,往往是滚动一段距离后就是没有了动能,所以余胜军炮兵们发射更多的是榴弹,利用榴弹爆炸的威力来杀伤敌军。

余胜军的远距离炮击并没能阻挡高达五万太平军的持续靠近,很快他们的前方就从一千米靠近到八百米最后到五百米。

当到了五百米的距离后,那些太平军的速度明显加快,前头的几个方阵的士兵已经是跑动了起来,并且有数个方阵向左右迂回,很明显是打算靠近后从四面八方后进行围攻。

当他们的距离进一步靠近时,抵达四百米的时候,胸墙上的余胜军步兵以及那些布置在胸墙上的中口径火炮也是开火了。

不仅仅是他们,实际上炮台上的那些大口径火炮也是放弃使用实心炮弹以及榴弹,而是选择使用近距离杀伤力更大的散弹。

步兵们开始齐射,尽管这个距离的命中率相当低下,但是数千发步枪打出去的齐射依旧能够造成一定的伤亡率。

单支米尼步枪实战中很难命中三百米以外的人体大小的目标,但是余胜军的步兵们暂时还没过渡后散兵时代,他们依旧用着线列步兵的战术,所谓的命中率并不以某个士兵能不能击中单个敌人为标准,而是以集体的齐射能打中多少敌人为标准。

米尼的五百码有效射程是指对敌军集团目标的有效命中,如此几千支步枪打毫无遮拦的敌军方阵,尽管距离过远导致不少子弹落空,但是依旧能够造成相当的杀伤。

米尼步枪的杀伤可观,但实际上杀伤更加恐怖的是数十门火炮发射散弹的时候。

三四百米这个距离几乎是火炮发射散弹的最佳作战距离,能够保证足够的射程和威力,而且散弹内的钢珠,弹片散布面积也足够大,能够笼罩更大范围内的敌军。

所以二三十门火炮一起用散弹射击的时候,其情形是相当恐怖的,其杀伤力比余胜军的步兵们用米尼步枪齐射更加骇人。

仅仅是挨了一轮步枪齐射和一轮散弹射击后,前方一个方阵的太平军士兵就是死伤惨重,没有任何意外的立马崩溃掉,数以千计的士兵开始转身就逃。

但是很显然吴汝孝对于这种情况是早有预料,只见他身居中军果断下令:“让他们回去!”

下一瞬间,第二排的两个太平军方阵中的弓箭手,火枪手就是开火了,他们的目标自然不是还在数百米外的余胜军,而是那个已经崩溃的太平军方阵的数千名士兵。

崩溃方阵中的几个太平军将领也是及时大喊大叫着,试图重新整队并让士兵们继续向前冲击。

但是这只是徒劳的,那些好不容易停止了后退,发起第二次冲锋的太平军士兵这一次冲上去三百米,但是面对余胜军的火力,他们根本就冲不过去,于是乎第二次崩溃就来了,这一次哪怕是后方的督战队也没能阻挡他们的崩溃

仅仅崩溃掉一个方阵,这并不足以打消吴汝孝的决心,这一次他是打定注意哪怕把这些炮灰全部拼光也要冲上去的。

于是乎,前面几排的多个太平军方阵一个接着一个崩溃,然后整队再冲,不可避免的再一次崩溃。

眼见着前方死伤的炮灰士兵越来愈多,吴汝孝已经是按耐不住了,继续这么耗下去可不行,哪怕全部炮灰一个接着一个上去耗,但是也耗不过对面的余胜军的猛烈火力啊,而且持续严重的死伤会严重打击士气,到时候那些炮灰士兵们就不肯继续冲了。

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一鼓作气,直接全军冲锋,他还就不信了,四五万人一拥而上他们还能挡得住!

深吸一口气后,吴汝孝终于是下达了他的命令:“全军冲锋!”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宽大数里,十几个方阵的太平军士兵们,不管是炮灰还是那些骨干士兵都是一股脑的向前发起了冲锋!

而在他们的前方,余胜军的胸墙、炮兵阵地上早已经是硝烟弥漫,由于硝烟阻挡视线,迫使指挥作战的军官们不得不直接爬的更高位置,以获得良好的视线。

此时林哲就是直接站立在位于胸墙后方数米的一个木制高台上,四米多高的高台足以让下面胸墙上的众多硝烟无法遮挡他的视线,他一边观察一边是持续下达作战命令。

“让付林阳的火炮对准右前方急速射!”

“调辎重营第一连前往协防团支援!”

“让第一骑兵连转移到第五营后方,支援第五营,他们那边压力有点大!”

实际上战斗进行到了现在,林哲以及其他的高级将领们已经很难左右战局的发展,各方面的战斗已经进入最激烈的时刻,太平军源源不断的冲上来,余胜军的炮兵和步兵们则是全力开火。

此时此刻,余胜军的那些基层军官们的命令比林哲的命令都要有用的多,因为基层军官们要指挥士兵进行一轮又一轮的齐射,打退一次又一次的敌军冲锋!

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太平军已经从四百米冲到三百米甚至两百米,部分地方已经冲动百米之内。

“快装填,都稳住,不要擅自开枪!”第五营驻防的阵地上,其中的第六连连长宋阳青高声大喊着。

面对敌军逐步靠近,四十米,三十米,宋阳青知道自己只有最后一次齐射的机会了,打完齐射后就会进入肉搏战斗,所以他必须选择最好的时机。

他深呼吸着,彷佛隆隆炮声和呐喊声已经消失不见,他眼中只有那些正在冲过来的太平军士兵,他们更近了,时间一秒一滴的过去,他们已经冲到了距离己方胸墙不足二十米的距离。

这个时候,他把手中的指挥刀高高举起,口中大声喝道:“瞄准!”

胸墙上,已经完成装填的第六连士兵们齐刷刷的把枪支放下,从胸墙上伸出去,枪口前的刺刀在阳光上闪闪发光,从外面看去,只见胸墙上的是一片晃眼的刺刀林。

下一秒,宋阳青猛然挥下了自己的指挥刀,同时大喝:“开火!”

第528章 冲突升级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47章 入城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46章 他敢打吗第68章 十万两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67章 协防上海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264章 十二月调整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318章 面圣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91章 攻城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62章 破城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341章 办学难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528章 冲突升级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5章 轻松胜利第150章 劝进表第414章 方德嫔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397章 史荣椿的抉择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617章 出巡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394章 饿狼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14章 自筹军费第48章 厘金初显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456章 立嫡立贤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521章 裕祥号事件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200章 福建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