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

林安飞听徐言青说那中间的是组织部的协办大臣李甘州,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虽然新成立的中华帝国内阁里,有着九大部,但是这九大部里根据权责轻重,里头的各部大臣和协办大臣权势大小自然也是不同的。

其中掌管财政大权的财务部自然是重中之重,由于目前中华帝国初立,很多事务都没有走上正轨,而且整个政府都在为军事而服务,所以其中收税管钱的财务部自然是内阁诸部中的重中之重。而掌管人事权力的组织部也不容忽视,毕竟任何时候,人事权力都是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因此这两个部乃是内阁中最为权重的部门。

而工商部,民政部的重要性要次一些,至于教育部、司法部、农林部的还要更次一些。

这个李甘州既然是组织部的协办大臣,这换成了明清朝代里的称呼,那就是吏部侍郎啊,属于最为权重的部堂高官,如此高官自己竟然没见过,这有些不太合理啊!

“这个李甘州什么来头?怎么我以前没见过啊?”反正等候的时间里闲着也是闲着,林安飞干脆是和徐言青扯起了八卦。

不过徐言青却也是摇了摇头:“我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在登基大典的时候见过一次呢,接触的并不多!”

林安飞和徐言青对李甘州不太熟知也是正常的,中华帝国里以前一直都是以军事为主,真正的核心大佬基本都是军事将领,哪怕是内阁总理大臣毕余同的权势也是没有徐言青、林安飞和施清瑄三人的。

要知道目前中华帝国授出去的爵位中,绝大部分都是给将领导。尤其是十个可以减等世袭的伯爵,子爵里除了毕余同外,其他九个都是清一色的将领。

毕余同这个内阁总理大臣,文官的一把手都只是一个子爵而已,其他的文官们的地位自然是要更低一些了。这些文官和高级武将们的身份地位不在一个层次,这自然就交集不到一起。

再者,林哲对麾下的文武之防还是比较看重的,你从内阁里没有陆军部、海军部这种机构就可以看得出来,林哲是把文武分的非常清楚,这军方的将领平常时候和内阁官员打交道的机会实在不多。

再加上中华帝国新立。这内阁九大部设立后,官员都是新近一两个月内爬起来的,林安飞认不全也是正常的。

不过既然聊起了八卦,徐言青也是继续道:“不过我听说,这个李甘州以前是林氏商行的人!”

“哦。难怪了!”

此时,里面凉亭内的李甘州自然不知道外头的徐言青和林安飞这两个大将无聊之余,聊起了自己的八卦,此时他正恭恭敬敬的向林哲汇报最新一期的官员任命。

“太平府那边新纳入帝国版图,新任知府的人选我们组织部初选了六人,具体用谁还需陛下圣裁!”

“哦,都说一说!”

李甘州当即道:“目前可以胜任该职的有太仓州知州齐瑄边,该员自去年主动举旗效忠帝国后。先委其太仓知州一职,任上于稳定民生,鼓励农桑上颇有成效。此人在资质和能力上足以胜任一府知府!”

“又有松江府同知石桐……”

李甘州继续说着,身为组织部的协办大臣,他对如今中华帝国内的中高级官员履历几乎是倒背如流,随口就是说出来五六个有足够资历,能力也勉强过得去的人来。

不过林哲听了一边后,却是道:“还有吗?”

李甘州一听。心中就是暗道不好,难道上述的六个人陛下他都无法满意吗?如果这六个人都不满意的话。李甘州一下子也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太好的人选了。

受限于中华帝国根基浅薄的影响,其文官系统。尤其是具有主政一方经验的中高级官员只有前清投诚官员,原商贸区等官员,总数其实相当有限,而要从这些人里头挑选出来具有培养价值的人继续晋升委任,这难度可不畏不大,这能够挑出六个人来就已经让组织部那边翻遍了所有官员的履历了,现在再去找其他的人,那里找得到啊!

林哲看着这个李甘州一脸的愁容,心中也是一阵叹息,这个李甘州的心胸和眼光到底还是狭窄了些啊,自己把他调到组织部担任协办大臣,恐怕是有些勉强了。

这个李甘州以往是林氏商行的大掌柜之一,而随着林哲麾下的军政势力越来越大,对人才,尤其是可以保证忠诚的人才是非常急需的,所以他时不时就对自家商行动手挖角,调一些管事、掌柜来帮自己。

这个李甘州一开始被林哲找过来,先是到商贸区的总务处任职,然后也是辗转了多个部门,算是积累了不少经验,乃是林哲幕府中少数十几个具有多部门管理经验的人。

所以成立组织部,负责文官系统的人事权力后,他就是被林哲提起来担任组织部协办大臣,这要是放在明清里,那就是吏部侍郎,正儿八经的部堂高官。

但是林哲看这个李甘州,却是觉得此人的才华实在是有限,眼光太过狭窄,而且政治觉悟也略微差了些。

太平府作为中华帝国最新打下来的一个地盘,也算得上是中华军大举西进后,唯一一个全新控制地区域,在这个地方实行的任何政策都会对后续政策带来极大的仿效影响,尤其是太平府知府的人选必须慎重再慎重,要考虑到诸多方面,而不是说那个人有才华就可以调过去当知府了。

中华军西进之前,虽然中华帝国还没有彻底控制镇江府、江宁府,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华帝国已经控制了上述两府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镇江和天京两个孤城被太平天国占据而已,所以在中华军西进之前。

这两个府的知府以及各重要的县令都已经有了,甚至连常镇宁道的道员都已经有了,所以说中华军西进之后,并不需要对这两个府进行大规模的改动。

然而太平府却是不同,这个府乃是中华军西进后首个实际控制的府,对于这个全新打下来的府一系列的行政措施,都将会影响到中华帝国对后续新占领区的施政。

所以一切都是需要谨慎,而按照林哲的打算,后续打下来的占领区只要当地官员愿意投诚,那么就尽量继续沿用这些前清官员。这主要是为了解决麾下无人可用的局面,虽然说中国人多,想要当官的人更多,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当这个官的,要在战乱时期稳定统制,那么对地方政府的主政官员要求就要高的多。

虽然满清朝廷各种不是,虽然满清官员贪腐众多,但是如果能够把这些满清的官员收复为己所用的话,那么林哲就不用头痛无人可用的局面。

毕竟他不能一下子就变出来几万个中高级官员啊!

同时重用投诚官员,那么就会带来另外一个附属效果,那就是让其他的清廷官员们看到,中华帝国和太平天国是不同的,只要你愿意投诚不仅仅没有生命危险,而且我林哲绝对不会吝啬高官厚禄,后续如果军事打的顺利的话,传檄而定这种事也就能够发生了。

所以林哲要在太平府竖一个大大的招牌,是打算用前清投诚官员为太平知府的!

只是这个李甘州似乎察觉不到这种政治需要,这举荐新任太平府知府的人选时,都是优先从苏松太地区,商贸区等地区的官员里挑选,并没有考虑过那些投诚的前清官员。

尽管心中已经有了预定的人选,但是身为这个帝国的皇帝,林哲总不能什么都自己主动提,他需要保持身为皇帝的神秘和矜持。

所以很多事情需要这些下属们主动提出来,然后他再顺水推舟许可他们去做!

而李甘州估计一时半会还是揣摩不到林哲的圣意,所以这太平府知府一事还得先放下!

李甘州退去后,剩下的那两个同样身穿中华装的中年人也是陆续上前和林哲一一谈话,这两个人一个名为赵东栅,一个名为徐岩令。

赵东栅和中华帝国里的其他诸多高官一样,乃是林哲的幕僚出身,一开始只是余胜军里的总务处的一名普通文案,后转入宪兵系统,但是他很快就是退出军队从政,被调往商贸区巡警处担任副处长,后升任苏松太道巡警处处长,在警务事务上的才华相当出色。

不过这一次林哲把他调到中央来,却不是让他给林成甲当助手,去当巡警部的协办大臣,而是打算让他单独负责一个部门,那就是还刚刚成立的情报机构:宫务厅情报处。

而徐岩令却不是宪兵,巡警系统出身,他之前长期在商贸区司法处任职,一度出任商贸区司法处处长一职,现在被林哲调来,准备委任为宫务厅情报处的副处长,担任赵东栅的副手。

一直以来,林哲的军政体系里都没有一个专职的情报机构,军方那边的联合参谋部虽然有下设的特别军务处负责军事情报事务,但是范围及其有限,只局限在军事情报方面。

而随着中华帝国的成立,逐渐壮大,专门的对内对外的非军事情报机构也需要成立了。

不过情报机构历来比较敏感,如果光明正大的在内阁设立情报机构,说不准会被内阁把控,这对于想要全权掌控情报机构的林哲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就干脆直接在宫务厅里成立情报处,绕过了内阁那边。()

第44章 伤亡名单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0章 伤亡悬殊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37章 遭袭第17章 长兴初战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27章 刺刀肉搏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604章 北海国第16章 贼军来袭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438章 电报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391章 进城第46章 他敢打吗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25章 广德激战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