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定都大典

宫务厅,这个机构一开始是商贸区衙门督办秘书室,后来就是演变为大元帅府秘书室,林哲称帝后正式改称宫务厅。

这个宫务厅的职权相比较广泛,基本上和皇室有关的都能插一手。

内务处,主要负责管理宫廷事务,也就是负责管理皇室的生活事务。

侍从室,负责皇室的安保事务,这个和军方将领的一等侍从武官、二等侍从武官不同,林哲的侍从武官一般是一种名誉头衔,大体和军事顾问差不多,主要负责伴随在林哲身边提供各种军事问题的答案,一般由在京的高级将领担任,最低等的三等侍从武官都是少`将。而宫务厅的侍从室,只是负责皇室的安保事宜。

宗内室,自然是负责皇族以及各种皇室亲戚的乱七八糟的事务。

医务处,从这名义就能够看得出来是向皇室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

财务室,打理皇室产业,提供皇室生活经费的机构,政府那边每年拔给皇室的生活经费也是交由财务室安排。

此外还有其他几个乱七八糟的机构,不过上述机构的职权都只限于在皇室宫廷内部,说重要也重要,但也上不来帝国政治权利的台面。

但是宫务厅之所以被一群人睁大了眼睛盯着,其实还是因为其他两个机构。

第一个就是秘书处,这个机构可就不是什么管理皇室生活之类的机构了,而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政治性机构,协同处理皇帝的各种文书。林哲下发的正式诏令大多都是由秘书处起草,和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极为类似。表面上看没啥权利,但实际上任何人都无法忽视这些秘书们。

再有就是刚成立的情报处了。作为中华帝国里第一个情报机构,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不过秘书处和情报处虽然名属宫务厅,但实际上是由皇帝亲自垂直管理,只是在宫务厅挂个名而已。

成立情报处也不是一早一夕可以办到的,林哲虽然提前制定了各项章程,但是他还是告诫了赵东栅和徐岩令,不管是现在筹办期间还是以后工作期间,都务必谨遵两个字:低调!

林哲可不愿意让下面的那些军政大员们把自己弄的这个情报处当成了明朝的锦衣卫或者东厂西厂来对待,并引起极大的反感。

所以低调是非常重要的!

赵东栅和徐岩令告退出去后。林安飞和徐言青才是在宫务厅秘书处的秘书引领下进来。

“两位爱卿一路上辛苦了,来,赐座!”林哲看着两位爱将,一脸和气的让他们各自坐下。

虽然林哲已经废除了跪拜礼,但是下面这些人却也是没有资格和林哲同坐的,除非林哲主动开口赐座,不然在林哲的面前就得乖乖的站着。

徐言青和林安飞虽然已经算是位高权重,但是越是这个时候他们就越是谨慎,虽然君赐不敢辞。但是也是没敢直接大大咧咧的一屁股坐下,而只是只坐了点椅子边而已,一脸的惶恐模样。

接下来,林哲自然是按照惯例。听了这两人的各自简短的口述报告,算得上是一个述职了,听林安飞说派出渡江进入皖北的部队遭到了太平天国陈玉成部的顽强抵抗。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

林哲开口道:“如今我们已经算是初步奠定了根基,下一步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要放在部队整顿。补充上,短时间内是不会发起大规模攻势的。所以你的第二师在皖北、皖南那边以谨慎为上,能打就打,但是也不用勉强。”

说道这里,他也是对徐言青道:“你的第四师也是一样,近期内以巩固现有果实为主,不宜提前发动大规模攻势!”

林安飞听到这话,当即道:“陛下,如今我们已经拿下了皖南东部地区,下一步是不是该加把劲,再增兵皖南,好把皖南彻底拿下来?”

林哲却是略微摇头:“皖南,尤其是靠近赣北九江等地,现在是林成庭、曾国藩和石达开三家龙争虎斗,一时间恐怕是分不出胜负来,现在我们根基未稳,需要时间来消化新占领区,部队也需要休整扩充,而且扬州那边的李鸿章还在,不得不防!”

林哲这话,虽然没有说的很明白,但是其中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那就是现在中华军要以提高自身力量为要,对于皖南、赣北等地的石达开、曾国藩、林成庭三人以旁观为主,而下一步等中华军整顿后内务,发起新一轮大规模攻势的时候,也要把主要目标放在扬州的李鸿章上头。

徐言青也是道:“陛下所言极是,扬州和镇江只有一江之隔,只要扬州一天在清军手里,我们的镇江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而且长江航运也是时刻面临威胁,要想彻底解除江南之地的战略威胁,就必须先把扬州等江淮之地给拿下来!”

林哲这番接见徐言青和林安飞,花费的时间要比见李甘州、赵东栅等人要多的多,这番接见除了听这两人的述职外,也是商讨了诸多未来的战略问题。

毕竟林安飞和徐言青是中华军的少数几个领军一方的大将,林哲必须要让他们和自己保持同一步调,别搞得和太平天国的诸王一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当林安飞和徐言青告退出去后,时间已经是临近傍晚了,林哲又是接见了几个内阁大臣后,这一下午的接见总算是完成了。

当即,他就是返回行宫的后院,刚进去呢,就是看见陈静正抱着长女淑纯公主!

陈静这个中华帝国的皇后,此时穿着带有浓厚晚明风格的汉服裙装,整个人看起来比以往穿大襟长裙要好看的多。

不得不说,自从满清入关后。不管是对男性的强制易服还是说对女性服饰的逐渐改变,到了清末时期。其汉人的服饰变的已经难看无比,男性的马褂长袍其实还算好的了。但是女性的着装更是难以入目。

满清入关后,虽然不曾强令让女人也该穿满足服饰,使得汉族女性在清初时期得以保持汉服的风格,但是满清中后期后慢慢受到了严重的满族旗袍的影响,以至于到了清末时期,汉族女子的穿着也是和满族女性无异。

称帝建制后,被封为皇后的陈静身为国母,这穿着是全国女性的表率,所以率先在衣着上复古。穿起了传统的汉服,诸多带有晚明风格,同时又改良后的裙装充斥了整个宫廷以及帝国上层。

而不得不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汉服对女性的颜值具有极大的加成作用,这从清朝妇女的大襟换成了了明式群装后,原本傻乎乎的村姑立马就能够变成窈窕淑女。

林哲回来后,陈静不等宫女的上前,她自己就是上前了两步,接过了林哲脱下的外套。然后再转递给一旁的宫女,同时口中还说着:“今天怎么早了!”

陈静是前几天就带着淑纯公主以及林哲的母亲,也就是新封的皇太后林老太太离开上海,由第七混成旅、海军部联合派出的战舰护送到南京的。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两家的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亲戚。

如此算是把整个皇室都搬到了南京来,不过陈静到了南京后的这几天,林哲由于事务繁忙。基本上天天都是华灯初上的时候才能返回后宅,而今天的这个时候虽然已经算是傍晚了。但是距离天黑还有一两个小时呢,所以陈静才有怎么一问。

“今天的事处理的快一些。再说明天也是个大日子,今天得早早休息养足精神,不然明白怕是撑不下去!”

陈静听罢,脸上也是露出一丝的无奈之色。

明天可是定都大典啊,根据教育部的那群官员们的尿性,规模是恨不得越大越好,这些教育部的官员挂着教育部的名头,但是一个个都是以传统的礼部官员自居,教育正务不干,反而是天天琢磨着礼仪这些虚无的东西,早知道林哲就不把典礼、礼制的则能划归到教育部了。

当初在上海搞登基大典的时候,这规模都已经算大的,但是教育部的那些官员们还不满足,说什么按照古制太过简陋了,完全配不上我大中华帝国的显赫功勋,所以趁着这一次的定都大典,他们准备是大搞特搞,规模甚至要弄的比当初的登基大典都要大。

什么皇帝亲自祭天啊,皇帝亲自到太庙献表啊,皇帝接受朝臣礼宾恭贺啊,能搞的全给搞上了,誓要弥补当初登基大典过于简陋的遗憾!

面对这种礼仪性的活动,林哲也只能是任由教育部为主的那些官员们折腾了,反正他是把一整天的时间都空出来了,就等着当个傀儡让那些官员们摆弄。

次日,也就是四月十六号,中华帝国正式举行定都大典,整个过程参与的不仅仅有林哲以及帝国的高官们,驻扎南京的大量军队也是一同参与了这场庆典。

林哲亲自指示筹办典礼的官员们,要办一场规模浩大的阅兵式!

所以以第一师、第五师诸位驻防南京的主要两支部队,是全体参与了阅兵式,阅兵式上,林哲没有穿那身臃肿的龙袍,而是换上了一身戎装。

一身龙纹为基调的军装礼服,也没有乘坐什么轿子或者马车,而是直接骑上一匹肩高高达一米六五,全身枣红色的英国纯血马,带着身后的一群同样骑着高头大马的高级将领纵马掠过受阅部队。

只见他骑着马高速疾驰着,手中高举着的指挥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口中高声喊着“中华帝国,战无不胜!”

身后的高级将领们同样高举着指挥刀,同样高喊着中华帝国、战无不胜,彷佛要追随林哲向敌人发起冲锋!

于此同时那些受阅部队的士兵和军官们也是应声喊出中华帝国、战无不胜!

阵阵声浪几乎让那些观礼的文官们吓破了胆,这些不管是前清官员还是跟着林哲一起崛起的文官们,虽然知道自家的中华军很能打,更知道林哲这个皇帝乃是军事统帅出身,但是真正看到林哲骑上高头大马,带着将领们在受阅部队前高速疾驰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惊讶的。

至于那些无数士兵们喊着战无不胜或者万岁之类的口号更是让他们感到心惊胆颤。

他们可以清晰的看见下面的那些士兵看向林哲时,露出的那种狂热神情!

林哲,他不仅仅是这个帝国的皇帝,他更是这支军队的统帅!

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80章 扶持军工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第44章 伤亡名单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91章 攻城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159章 王疯子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83章 添船够炮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348章 对策第158章 王吕云遇敌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130章 打到镇江去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80章 扶持军工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441章 铁甲舰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52章 上海乱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37章 遭袭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173章 冯宝才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391章 进城第414章 方德嫔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8章 营制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130章 打到镇江去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308章 胜了吗?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