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六安总攻

九月二十九号,已经接近中秋时节的六安已经是逐渐转凉,昨夜的一场秋风过后,第二天尽管艳阳高照,但是却不似盛夏那般炎热了,阵阵秋风反而让人感到了阵阵凉爽。

这一次,围困了六安多时中华军终于是放弃了以往的围困战略,而是大军尽出摆开了架势要发动大规模的总攻。

从城外中华军摆开的架势来看,细心的人就可以发现城外的中华军和以往有些不同。

以前中华军也不是没打过六安城,但都是只有协防军上阵,那些穿着深蓝色军服的皇家陆军们大多都是在后面掠阵,充当火力掩护以及督战队的角色。

但是现在,列在最前面的却不是以往的协防军士兵,而是一个个穿着深蓝色军服的皇家陆军。

城头上的陈玉成也是发现了城外中华军的异样,面色有些疑重。

陈玉成自从年初率领纵横皖北后,可谓是一番风顺,一路从清军手中攻城略地,挟裹沿途的青壮百姓,短短数月内就是汇集了超过二十万人的大军。

但是自从中华军主力之第一军拿下扬州后掉头西进,他那数十万人的大军在只有数万人的中华军第一军面前如同纸糊一样,迅速溃败。

在合肥那边就是损兵折将,前后损失至少有三四万人,当时陈玉成见合肥守无可守,果断的率领大军西撤。

但是中华军却是紧跟其后,一路上为了断后又是和中华军打了几次,而让陈玉成感到绝望的是,前后数次战斗,他手底下的大军就没有胜过哪怕一次。

最后不得不依托大别山脉的六安、霍山互为犄角,汇集大军拼死抵抗,不是陈玉成想要坐困六安和霍山一带,是因为他已经退无可退,这在西边的话可就是湖北了,而现在的湖北自从被石达开拿下后。已经成为了太平天国仅有的一块地盘。

石达开给陈玉成的命令是,无论如何也要把中华军的西进攻势给挡下来。

实际上,石达开不仅仅给皖北西部的陈玉成下了这种命令,同样还给安庆、九江的守军下了同样的命令。

如此也就导致了安庆那边的太平军已经是被彻底包围,但是依旧顽守孤城,九江那边面临镇胡军和中华军的双重威胁,守的非常艰苦,但是也依旧没有退却。

陈玉成当初为了把中华军的西进攻势挡下来。把手中所有的兵力一共超过十五万人尽数部署在六安、霍山一带,前后交战两个月是死伤惨重。

一个月前霍山被攻破,失去了霍山后六安就成为了一个孤城,甚至有被中华军隐约包围的态势。

困守孤城的陈玉成也不像这样,他也是想过率军主动撤离,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他这么做,所以哪怕是再困难,他也得咬着牙守下去。

只是还能守多久呢?

陈玉成不知道!

看着城外不过万人规模的中华军,陈玉成长叹一声!

自己之前有大军二十余万,当初在合肥面对第一军三万人打不过。现在在六安这边,自己手中还有十万大军,但是依旧被中华军上万人压着打。

和中华军作战,自己引以为傲的兵力优势竟然半点用处都没有!

按照陈玉成和中华军多次交手的经验来说,自己手底下的那些挟裹而来的青壮流民是半点用处都没有,反而还会连累自己麾下的少量精锐部队。

之前陈玉成还不死心,尝试过以己方的绝对兵力优势击败中华军,在中华军进军六安的之前,在六安以东二十里外的林家庄汇集了将近十万大军,试图伏击进军的中华军。

但是现在想起来当日一战。依旧让陈玉成不堪回首,当时他统帅十万大军,声势可不谓不大,但是当日一战还没等自己摆开阵势呢。就是被人家全军的突进击溃了左翼,继而掉头就直奔中军而来,迫使自己狼狈而逃带残兵退守六安城。

对于当日一战,陈玉成对于中华军的最大感受并不是他们的火器犀利,而是他们那种整体如一的阵型。

上万人分成个巨大的方阵,而每一个方阵或成纵队。或成横队。随着军旗号令或进或退,或右转或左转,丝毫不乱。

双方临阵之际,对面的中华军那些身穿深蓝色军服的士兵仅仅有十分钟不到就是完成了进攻阵型的转变,然后直接朝着自己的左翼发动进攻,而当时陈玉成的部队甚至连列队都没能完成,很多部队都还在后头准备进入战场呢。

整齐划一的队形,再配合中华军犀利无比的米尼步枪,仅仅是让人家冲上来打了数轮排枪后,左翼的三万大军就已经是彻底崩溃了。

仅此一战,陈玉成是彻底放弃了和中华军打野战的想法,转而依托六安和霍山坚守。

而事实也证明了陈玉成的想法是对的,仅从武器、士兵的训练程度上来说,国内尚无其他部队可以在开阔的平地里和中华军进行堂堂正正的野战。

林成庭的镇胡军不行,当初李秀成和吴汝孝等人率领的太平军精锐老兵不行,张国梁的绿营旧军不行,李鸿章的江淮新军同样也不行。

他们要想阻挡中华军的前进步伐,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依托坚城死守,用城墙来抵消中华军那令人窒息的整齐队形和米尼步枪的射程。

林成庭当初在常州如此做,吴汝孝在镇江也是这么干,李鸿章在扬州还是这么做,现在的六安、安庆方向的太平军同样还是这么做。

只是对手越来越喜欢龟缩不出,这也就迫使了中华军逐渐改变战术,比如说大量收编协防军,又比如说研发装备针对城墙、壕沟敌人的大口径野战炮、重型臼炮,以及九磅轻型臼炮甚至手榴弹。

而扬州战役时,中华军再一次更改了以往的攻城战术,把皇家陆军首次派上了最前线,承担首波攻城的任务,虽然当时导致攻城的第三师受到不小的损失,但是却顺利的攻克了扬州。

而现在。施清瑄是准备再来一次,抛开那些战斗力羸弱的协防师,直接动用精锐的皇家陆军承担最艰巨的任务。

二十九号这天,大量的中华军准备妥当后。施清瑄并没有和以往那样在后方坐视战局,而是带着一群高级军官亲自前往第三师第七步兵团所在。

这一次担任前锋作战任务的就是这个第七步兵团,相对于已经规模膨胀到十八个师的协防军来说,如今只有五个满编师,两个尚不满编。一个正在筹建中的皇家陆军人数虽然少,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帝国支柱。

为了积攒这好几万皇家陆军士兵,林哲历时数年花费了以千万计的军费。

对于那些协防军部队,死伤个几千人施清瑄都不带眨眼的,但是如果第三师的这些士兵如果死伤几百个却是足以让施清瑄心痛无比。

当初第三师抵达六安后不久,因为遭到了大规模的疾病困守,导致数百人因病死亡,上千人躺在病榻上可是让施清瑄心痛不已,当时的第三师算得上是受到了重创,直接影响了六安方向的中华军进攻六安受挫。

如今好不容易等军训部那边补充了近千名新兵过来。把第三师恢复到了满编制,这才有了今日总攻之举。

为了鼓舞士气,为了体现自己对这一次作战任务的重视,施清瑄带着大量将领亲自到第七步兵团前。

他对第七步兵团的团长梁丘石中校道:“今日一战关乎帝国皖北大计,其中的重要性是不用我多说你也是知道的!”说着,他扫视了第七步兵团的其他三个步兵营营长以及各连的连长们继续道:

“诸君都是帝国的娇子,陆军的优秀人才,自然能够明白此战之意义,所以多的话我也不说了,只说一句!”

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声调道:“今天,是我们为吾皇效忠死战的时候了!”

“中华帝国,战无不胜!”

下方的诸多军官们一个个奋力高喊着:“中华帝国,战无不胜!”

随着口号的喊起。就连普通士兵们也是跟着喊起了中华帝国战无不胜的口号时,场面一些激昂无比。

看着将士们士气高昂,施清瑄对身旁的参谋官点了点头:“开始吧!”

随着施清瑄的命令传达,不多时远方的六安城墙下突然传来了两声巨响,随着整天巨响,只看一眼就可以知道。这中华军又用上了挖地道炸城墙的办法。

不过硝烟中,用单通望远镜观察爆破情况的施清瑄却是皱了皱眉头,刚才的爆破声势虽然很大,其中的一处爆破点不知道为何却是没能炸毁城墙,反而是把城墙外头的空地给掀了一个大洞出来,很明显,炸药的放置不够准确,没能放置在城墙下方。

另外一处爆破点,虽然是在城墙下方爆破,但是显然威力估算的不准确,虽然造成了上头的城墙塌毁,但是只有小小的一段,距离预料中的数十米大的缺口有着极大的距离。

这个时候,身旁的一个上校也是靠近低声问着施清瑄道:“将军,爆破没能取得预计效果,是不是让第七步兵团退回来?”

施清瑄看着已经踏着正步出发的第七步兵团,深吸了口气后却是摇头:“不用,各部按照预定计划继续行动!”

旁边的上校听罢面露迟疑,但是也没继续说话了!

于此同时,前方的第七步兵团的士兵们一个个都是端着已经提前上好了子弹的步枪,以每一个营为单位,各自排着传统的三排横队前进。

而在他们的中间,还有大量扛着长梯的协防军士兵!

后头还有十几辆攻城高台轮车,被诸多协防军士兵的推动下艰难前进!

进攻部队的正后方,数十门十二磅野战炮、大口径臼炮正在在炮兵的操作下,发射着一颗又一颗的炮弹。

和之前为了打击城墙发射的诸多实心弹不同,这一次不管是十二磅的野战炮还是那些臼炮,发射的都是榴弹和榴散弹。

因此现在看向六安城头,不时可以看见城头上腾起一团烟尘,而在城头上空不时可以看见爆炸的火光以及白色的烟草,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半空中爆炸的榴散弹一阵爆炸火光后,会有一大片密集的弹珠呈斜向飞向城头而去,大部分铁珠打在了城头的石头上,但是也有部分弹珠射入了躲避不及的太平军士兵身上。

一时间,六安城头上的太平军是死伤惨重,但是这些太平军却是没有退,因为他们还要阻挡城外中华军的进攻。

再者,被炮击的多了,这些太平军也是学聪明了,比如说要躲在城墙雉堞下,这样理论上可以躲避一半的榴散弹,至于另外一半嘛,只能看老天给不给面子了。

此外,他们还在城头上构筑了诸多藏兵洞,准确的是说非常原始的防炮洞,在城头用砖木支撑,然后上头铺设厚木板或者干脆是土石,足以有效榴散弹的铁珠杀伤。

而中华军的炮兵们对六安城进行猛烈炮击的时候,那些负责登城的部队已经是跨越了三百米,两百米的距离上,不用多久他们就能够和城头守军短兵相接。

一场关系到皖北西部地区归属的战役已经是进行了最关键的时刻!。

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4章 危机!第159章 王疯子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43章 惨胜第8章 营制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700章 战争,起!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32章 大战前夕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446章 庞大订单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624章 婆罗洲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413章 巡视当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