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谎报和扩军

和林哲预料的一样,当黄宗汉接到来之余姚县勇营的捷报时,把信件反复看了好几遍,最后还是面带疑惑道:“确定这是余姚营那边送过来的?”

由不得黄宗汉不疑惑,太平军和清军之间的战斗中,清军败多胜少是家喻户晓的,而在浙北地区,由黄宗汉统帅的浙江清军在和太平军的多次小规模交战中,也是被打的节节败退。

但是现在突然说自己麾下有一支团练竟然能够在兵力对等的情况下击溃敌军斩首两百不说,而且自身伤亡竟然只有区区二十多人,这让黄宗汉如何能够相信啊!

“难道那个林哲也和其他人一样,谎报了战果?”黄宗汉的第一反应就是林哲谎报战果,谎报战果这种事情从古至今都不算什么稀奇事,如今清军也是多有谎报战果的,如果林哲这样做了黄宗汉并不会觉得奇怪。

但问题是,林哲的捷报上说的可是斩首近两百,还有数十人的俘虏,并且言明斩杀的都是老贼,并不是粤逆里挟裹的普通百姓或者新匪。

那些打了几年仗的老太平军士兵和挟裹来的普通百姓的尸体尽管外观上区别不算太大,但是经验老道的人依旧能够一眼就分辨的出来。

更何况,林哲还说俘虏了数十个太平军,尸体你好作假,但是俘虏你怎么作假,难不成把普通百姓抓过来冒充啊,到时候那些来检验战果的人一看还不得立马就发现。

如今清军的军界里虽然谎报战果是比较普遍的事情,但是这种谎报一般都是采用夸大式的谎报,也就是说斩杀了十个人就说斩杀的二十,甚至三十。上官看这些战报的时候也会自觉的压缩水分,你报上来说斩杀了一百个,上官就直接压一般,当成五十来看。

然而却是没有人和林哲这样,上报战果的时候不仅仅有详细的数字,甚至连俘虏的名单都有一份,另外还列出了缴获的单子,比如说缴获大小旗帜六面,火枪二十七杆,弓箭十七把,箭支、弹药若干,刀剑长枪各数十,战马十五匹。

黄宗汉还是头一回接到如此详细的战报,而这也是让他疑惑的原因,难道说林哲的余姚县勇营真的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

不过黄宗汉心中虽然疑惑余姚县勇营的战报有夸大的嫌疑,但是有一点他也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林哲的确是在长兴打了一场胜仗,也许实际战果并没有林哲战报上说的那么夸张,但是应该还是打赢了的。

毕竟虽然当代的官员虽然都喜欢谎报战果,但是还是没有什么人敢把打输的仗说成大胜的,顶多就是小胜说成大捷,惨败说成小败而已。

所以甭管林哲的战报有没有夸大的嫌疑,但是林哲在长兴打了胜仗却是事实,对此黄宗汉还是觉得颇为欣慰的。

在目前清军和太平军的作战中一败再败的情况下,哪怕是小胜也颇为不易,君不见在皖南、苏南、河南等地,面对太平军的攻势,各地清军是连接战败,似乎是看不到任何战胜太平军的希望。

在这种大环境下,林哲的这一场胜利足以耀眼。

林哲的胜利也就是黄宗汉的胜利,要知道林哲的部队可是浙江省的团练,换句话说也就是他黄宗汉手下的部队,他手下的部队打了胜仗,自然也会让他脸上有光。

于是乎,黄宗汉大笔一挥,就是亲自手书一封发往长兴,信中大大赞赏了余姚县勇营的勇武,林哲的领兵才华,同时说他必定亲自上折子为林哲请功。

不过这些对于长兴的林哲而言都是虚言,更重要的是,黄宗汉在信中说林哲办的余姚营颇有成效,初战既取得大胜,希望林哲尽快再编练多几个营,扩大余姚营的规模了,用于保护浙江士绅民众安全云云。

最后,还表示,浙江巡抚衙门可以每月再拔给余姚县勇营千两银子,用于军资,同时他还要求湖州府衙门每月酌情拔给余姚县勇营千两军资。

接黄宗汉的信后,林哲自然是大喜过望,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场初战胜利就让黄宗汉如此重视,竟然把供给自己部队的军费直接翻了一倍。

增加了军费代表了什么?代表着可以编练更多的部队,这对于费劲了心思都想要扩张部队的林哲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好消息。

尽管黄宗汉给他增加了军费,这官方拔给的每月军费也不过三千多两银子,还不够目前余姚县勇营的实际花费,但是余姚县勇营的军费来源并不止官方拔给,大部分还是靠自筹的。

官府拔给的军费再加上余姚县勇营在地方上自筹的军费,已经足以让余姚县勇营再扩编一个营的规模。

“安飞,你准备一下,明天快马加鞭返余姚招兵!”林哲一边说着一边写了一封书信。

“之前的募兵你也是跟着我一起做的,该怎么做你也知道,多的我也就不多说了,只说两点,第一就是募兵必须严格按照募兵章程进行,不要什么人都找来。第二,如果在我们余姚招募不到足够的兵员,那么可以到临近的几个县去招募!”

林哲既然想要扩军,那么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招募更多的兵员的。

而招募兵员的事情也许对于其他军队而言非常简单,直接就地征兵甚至拉壮丁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余姚县勇营来说却是难度不小。

首先是地域性问题,作为一支典型的地方士绅武装,余姚县勇营实际上地域限制非常大,目前该营的全部兵员和军官都是来自余姚县,而且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更是林家的细户、护院等依附林家过日子的子弟。

这种性质实际上和曾国藩的湘军非常类似,保持部队的忠诚以及战斗力都比较依赖乡土观念、亲朋同窗等关系。

除了这一点外,也和余姚县勇营的募兵章程有关,余姚县勇营招募新兵的条条框框实际上非常多,首先那些对士兵身体上的高素质要求就不说了,同样还需要士兵具有地方上的担保,此外士兵军饷的发放也会有一部分直接发放到士兵家人手中。

这些诸多要求就极大的限制了余姚县勇营可以招兵的区域,必须在余姚县勇营拥有极大影响力,和当地官府有良好关系的地方才可以顺利招兵,要不然的话别说招募不到合格的兵员,到时候连给士兵家属发放军饷都是个大问题。

所以林哲才会派人直接回余姚招兵,同时考虑到余姚县勇营的高素质兵员也是有限的,林哲也是打算到余姚临近的几个县去募兵。

林安飞听到林哲的安排后,按捺住心中的欣喜当即道:“职部必定不负大人重托!”

林哲点了点头,把刚写好的信封好交给林安飞道:“此行返回余姚募兵,可能也会需要县衙那边的协助,如果遇事到时候可以手持我的信去找黄县令!”

要扩军,只有兵员自然是不行的,还得有武器,而对于武器的采购,林哲并没有劳烦余姚营内部的人,而是直接委托了自家商行的人在上海采购。

负责此事的乃是林家商行的上海商行大掌柜潘立宣,该人年约五十,和林家的其他大掌柜以及高层管事们一样,他也是在林家商行做了几十年的老人了。

从十几岁开始他就在林家商行当学徒,然后当伙计、低层管事、县镇货栈的掌柜再到大城市商行的大掌柜,最后出任林家商行在上海的大掌柜,成为林家商行里数个最有权势的大掌柜。

因为林家的主要生意乃是生丝,其生丝生意出了近半是销往国内外,实际上林家还有近半的生丝都是直接出口的,而随着上海和宁波这两个条约港口的开通,这两个地方的林氏商行的大掌柜地位也是一日千里,越来越重要。

此前,余姚县勇营所用的那一批六百支米尼步`枪就是他负责牵头购入的。

这一次当他接到林哲的信件,说扩军在即急需米尼步`枪千支的时候,至少六门十二磅口径以上的火炮时,他就是皱紧了眉头。

这份清单上的武器可不怎么好采购啊!

火炮还好说,问题不算大,毕竟火炮这东西在远东还能找到不少的,只要肯给出高价,采购到这六门火炮,并组建一个炮兵连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是米尼步`枪就是不好解决了,其中的理由不是价格,也不是那些名义上说着中立的洋人不肯出售军火。

而是现在在上海这地方实在很难再找到大批量的米尼步`枪了!

米尼步`枪,这玩意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务,法军四十年代就开始小规模装备并运用在战场上,英军也是在1851年前后开始把老旧的褐贝斯击发款滑膛枪改装为线膛步`枪以发射米尼子弹,改造后的步`枪也就是‘恩菲尔德P1851式步枪’,之前余姚县勇营采购并装备的米尼步`枪就是这一款步`枪。

1853年也就是今年英军更是开始正式装备在后世里大名鼎鼎的‘恩菲尔德P1853式步枪’。

只是对于英国陆军而言米尼步`枪虽然不算什么新鲜事务,但是在现在的远东地区,米尼步`枪依旧算是高大上的东西,就连英国驻扎在香港、上海等地的部队都没装备米尼步`枪呢,还是用的老旧的褐贝斯P1842击发滑膛枪。

之前余姚县勇营采购并装备的六百支恩菲尔德P1851式步枪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他们并不是从英军官方手中购入的,而是直接从一个洋行里购入的,而这一批P8151步`枪能够出现在远东,也是属于单独的偶然事件,毕竟人家洋行的船长把P1851步`枪运输到远东来贩卖,并不属于常态。

如今他潘立宣要再想大规模的采购P1851步`枪,整个上海里根本就找不到那么多的存货,而这正是让他为难的地方。

如果说现在订货,那些洋行从欧洲运输过来,这来回的时间最少也得大半年,而这么长的时间是林哲绝对不能人忍受的。

对此,潘立宣很为难,要想采购到洋枪不算什么难事,远东地区里的老旧滑膛击发步`枪多的是,关键的是他想要的米尼步`枪没有啊。

该怎么办?

这是摆在潘立宣面前的现实问题!

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41章 三冲敌阵第27章 刺刀肉搏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109章 四千对四万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635章 李平桐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94章 狂傲第80章 扶持军工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624章 婆罗洲第414章 方德嫔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302章 联军登陆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318章 面圣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74章 上任设衙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60章 久则生变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471章 穷教育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343章 侯客室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438章 电报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441章 铁甲舰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10章 出征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274章 应对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67章 协防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