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财政预算

面对诸多弹劾督察院以及军方的折子,天子林哲虽然说在次日就再一次召见了沈敬山,对沈敬山说督察院要注意工作方式。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是对这些弹劾折子皆留中不发,这也代表着林哲是支持并默认了督察院的近期举动。

纵然他们都说整顿吏治是需要长时间来进行,不可急躁,免得破坏稳定大局云云。

但是对林哲来说,所谓的稳定绝对不是官场上的稳定,更加不需要官场上是稳定!

中华帝国并不是什么成熟运转多年的统治机构,它还非常的年轻,不成熟,不完善,而这也就代表着林哲可以在现在的这种状态下随意对行政机构进行任何必要的调整,至于出现不稳定的后果?

林哲可以说不在乎,只要有军队在,他就可以确保统治的安全,些许官场上的动乱不足为虑!

也就是说,在内阁诸多部臣们看来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对于林哲而言,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好也罢,坏也罢都无法影响大局。

所以督察院的吏治整顿必须继续下去,他所求的并不是抓捕多少贪腐官员之类的,而是想要把前清遗留下来的官场清理一遍,然后为以后的吏治工作建立一个标准,告诉广大官员:前清的那套在中华帝国里不管用了,要想升官发财,就必须按照我林哲定下的规矩来。

林哲在这个时代,所作的事情就是打破各种旧规矩,然后竖立一条条新规矩,而不是循规蹈矩。按照旧式规矩来行动。

简单说,林哲是让这个世界适应他,而不是他去适应这个世界!

继续支持沈敬山的吏治整顿工作,而对于内阁那边要怎么解决吏治整顿后的诸多困难,比如说基层官员不足等。这些都是内阁的部臣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林哲要看的就是他们的具体工作成效。

如果毕余同等人无法解决官员紧缺的时候依旧维持帝国行政体系的运转,那么林哲不介意把内阁的人换一遍,让那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来做。

对于帝国来说,优秀的高级将领是稀缺人才,但是部臣文官的话。偌大帝国里随手一抓,都能抓到几百个出来。

比如说这个毕余同,如果不是因为他是最早追随林哲的幕僚,就凭他的出身和能力,如果能够在和平时代里混上一个内阁总理。那么天下士子就得集体跳海鸣不公。

而帝国里,才华能力比毕余同更出色的数以万计!

所以林哲放下了内阁和督察院的争端,继续让他们闹着去,甚至最近几天他都不在关注这些事情,最近他关注的事情有二,一个是苏北方面的第一军和第五军什么才能够彻底肃清桃源以及淮安之敌,奠定苏北大局。

另外一方面,最近财务部开始统计今年第四季度的财政收支。并开始做明年的财政预算。

林哲要清楚的了解帝国的财政情况,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充足的资源维持军方的征战!

“军方的第四季度的最后一笔六百万圆的军费已经全数拔给完毕,加上今年之前拔给的军费。今年已经累计支出军费三千万圆!”

财务部大臣齐宣浩说着军费的时候,满脸都是肉疼神色,要知道今年的已统计财政收入一共才四千多万而已。

而军费开支就是占据了足足七成!

几乎整个帝国财政都是为了供养军方的二十余万大军而努力!

而用到其他方面的则是被挤了又挤,比如说被视为强国富民根本的教育,只分到了区区百分之二的经费,只有百万圆不到的经费。

其经费甚至还不如刚成立不久的海关总务司。这个从财务部独立出来,然后直属内阁的司级机构今年的经费大约有三百万圆。占据总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七,其经费仅次于军方、财务部。

其经费之所以说。是因为新成立的海关总务司不仅仅管辖如今的诸多海关,同时还负责海关缉私,原来的商贸区江海巡警处中的大部分警员和船只都被调入海关总务司,以后稽查走私任务将会由海关总务司自行负责。

由于需要购买船只,维持一直规模庞大的稽查走私的船队,同时各海关的职员们普遍素质较高,洋人也非常多,所以薪资开销比较大!

军费百分之七十,财务经费百分之十二,海关经费百分之七,剩下的百分之十一则是被民政、外交、教育、工商等部门瓜分。

而原本属于较大开支的营造部分,也就是营建皇宫、各部办公大楼以及南京城市的维修经费,因为这些开支都是属于非常规开支,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单独支出经费,由营造事务处统一负责。

其经费来源比较多种多样,其主要经费来源于中华军攻克南京时缴获的战利品,包括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同时还包括大量的不动产!

太平军占据南京时期,南京的人口从七八十万锐减到十五万,而且城内的诸多建筑也是被太平军征收,而无主的地产就更多了,中华军入城后,基本上把以前太平军占据以及无主的房屋全部抄没。

这些地产除了被当成办公机构外,也少极少数被林哲赏赐给了军方的中高级将领,要么是被赐给了文官的一些高管居住。

而剩下的诸多住宅,商铺等各种地产,有少数被宫务厅财务处接管,成为皇室产业的一部分,不过大多数还是被内阁财务部接管并进行处理。

而内阁财务部怎么处理呢?自然是一一变卖,毕竟接管的地产实在太多,基本上南京城内的三分之一多的地产都被当初的中华军接管了,这大多数又到了财务部这边,财务部总不能对着地皮和房子吃饭不是,所以除了留下极少一部分外,其余的陆续发卖,以回笼资金!

而这部分资金到那里去了?基本上都用于中华宫以及各部的办公大楼上,还有南京的市政建设上,营造事务处的主要经费就是来源于这一部分资金。

算得上是专项资金了,不过这也远远不足,为此财务部那边还经常向宫务厅财务处伸手,今天要几千,明天要几万,这半年下来,宫务厅财务处已经是向营造事务处累积拨款十万圆。

不过这些钱也是有着专属用途的,皇太后林老太太特地吩咐过,这些钱必须用于皇宫营造,不得挪用于营造其他部门的办公大楼,更不能挪用到其他部门里。

这些钱可都是皇室的私产,而林哲制定一系列皇室规章中,虽然有说每年都能从国库中获得一定数量的皇室维持费,比如说今年的定额是五百万圆,但实际上宫务厅财务处只拿了二十几万而已,而财务处又是拿回了十万给营造事务处,也就是说,这一年里,皇室从国库拿到手的维持费也就十万而已。

这点钱,连给皇室雇员发薪资都不够!

现在的皇室生活费用,基本都是靠着皇室产业的收入支撑着!

虽说当了帝国的皇帝,但是林哲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帝国给他的物质供给,相反还经常自掏腰包!

现在是困难时期,林哲可不想和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一样,这刚拿下南京呢,就大肆享乐,然后落得一个城破人逃的局面。

如此听起来兴许觉得挺苦逼的,但是实际上也不然,皇室产业那么多钱,这皇室产业按照传统说法,那就是内库了,财务部的人一个个都盯着,恨不得从潘立宣身上咬下几块肉来,填补国库开支的漏洞。

“今年的确是苦了些,不过我们在皖南还有苏北以及福建那边已经初步稳住阵脚,派过去的财务官员已经差不多把当地的税收体系理顺了,等到明年的时候这些地方就能够为帝国贡献一定数量的收入,虽然数量上依旧无法和苏南以及浙北相比,但是总归不会和现在一样要中央财政来填补地方的漏洞!”

林哲放下今年的财政报告,然后问到:“明年的财政预算做的怎么样?能够有多少?能够为军方提供多大的支持?”

听到林哲问明年的财政预算,齐宣浩定力定神,然后才道:“详细预算还没有出现,些许细节还有待商榷,不过大体上已经做出来了!”

齐宣浩道:“明年的财政收入预算,是按照我们的现有实际控制区来统计的,首先是海关方面,预计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四大关可以收取大约两千万圆的进出口关税。

然后各地方的农工商以及盐茶等税收,商贸区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至少一千六百万以上的税收。除了商贸区外的江苏一省,大约可提供约两千五百万的税收。而浙江应该也有一千五百万,福建那边少一些,但是五百万还是有的。安徽的话,主要还是靠皖南地区,皖北相当少,两者加起来应该也有六百万左右。

前述相加,应该有八千八百万圆的财政收入!”

“不过财政收入虽然比今年成倍增加,但是增加了控制区,军方的兵力也是一加再加,这开支方面也会翻一番!”

齐宣浩说这些的时候,也是连声叹气,自己的财务部虽然收起来的税收越来越多,但是奈何花钱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这八千多万依旧不够分啊!(。)

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438章 电报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3章 东进上海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94章 狂傲第82章 组建水师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647章 皇子所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68章 十万两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10章 出征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232章 奏折第509章 中英宁上海条约第84章 水师初成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11章 山阴陈家第208章 残酷肉搏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83章 添船够炮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343章 侯客室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27章 刺刀肉搏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32章 大战前夕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90章 骑兵出击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653章 新式步枪选型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97章 城头激战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653章 新式步枪选型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341章 办学难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