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

中华军之第一军所属的第二骑兵团以及两个师属骑兵连组成的骑兵方阵大约千骑,如今这千名骑兵就是挥舞着骑刀朝着对面的江淮新军骑兵发起了冲锋!

双股骑兵如同激浪一样对冲在一起,然后引发了爆炸一样掀起阵阵波浪,双方冲在最前面的那些骑兵在刚接触的那一瞬间,就是哗啦啦的倒下了一大片。

双方骑兵的训练体制是一样的,用马刀也都是仿效法军骠骑兵的制式马刀,用的战马也都是蒙古马为主,除了实际战斗经验以及军官水平不一样外,实际上这两个骑兵的作战模式比较相似。

这从他们都选择了密集队形,并直接用马刀发起冲锋就可以看得出来。

然而当这看似半斤八两的骑兵冲撞到一起后,一开始双方还是用马刀对砍,但是很快陷入混战后这些骑兵中间就是响起了密集的轻声,混战的骑兵中飘起了阵阵白烟。

而随着枪声响起后,大量穿着浅蓝色军服的江淮新军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

看到这一切,后方的李鸿章闭上了眼睛,他知道上午的那一幕现在又重演了,上午的时候,中华军的骑兵追击而来,他不得不派出己方骑兵进行拦截,原本他对己方的骑兵拦截还有着一定自信的,但是双方骑兵的接战最初阶段还好,但是等进入混战阶段后,对面的中华军骑兵却是舍弃了马刀,然后一个个掏出了手枪,这手枪也不算什么新鲜货色了,但是李鸿章知道的都是单发的手枪。

然而那些中华军骑兵的手枪却都是可以连接发射六响的手枪!

中华军的骑兵早在去年就开始大规模装备左`轮六响手枪,不过中华军的骑兵却是很少把手枪直接运用到战场上,以往作战的时候都是依靠马刀冲锋或者下马用步枪射击取得胜利的。

这种传统的近代骑兵战术也是让中华军骑兵面对太平军以及清军骑兵的时候频繁取胜,从未失手过。

但是自从今年下半年和江淮新军的骑兵频繁交手后,这种传统战术虽然依旧可以发挥一定的作战,但是面对训练模式和冷兵器都一模一样的江淮新军骑兵,根本就很难占据绝对的战略优势。

而后在多次的小规模交战中。骑兵们发现左`轮手枪在混战中,比马刀还要更好用一些!

这种情况迅速被反应了上去,如此才有了今天上午王吕云所属的骑兵冲击江淮新军的时候,首次在混战之中大规模运用手枪。并一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以往和江淮新军的小规模骑兵交战中,虽然也是胜多败少,战损比往往有一比二,但是今天上午的一战里,战损比却是出身了大幅度上升。达到了一比五以上。

这个数据就让王吕云更加重视左`轮手枪的作用了!

今天出战之前,他甚至还特地请求了施清瑄配合,把那些配属给军官们的1855年型军官手枪都是临时集合了起来,好让自家的骑兵做到一人双枪。

目前中华军的骑兵里,标准准备是一柄弯式马刀,这种马刀一开始是法军骠骑兵的制式马刀,不过这几年也是根据实战进行了细微的改进,以便更适合中华军骑兵的使用,其中的刀身弯度变小了,重量也有所减轻。由此形成了带有西式骑刀痕迹,但是却是富有中华军骑兵特色的骑刀。

这款被称之为1856年式骑刀的马刀,规定制式为全长九十六厘米,把手有护手,重一点七千克,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军刀就和其他冷兵器一样,并不是由林德机器厂或者金陵兵工厂机制生产的,而是军方指定规格和工艺后,下订单由民间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作坊手工或者小型的机器厂打造。

由于生产比较分散。这质量自然是有坏有差,质量最好的乃是镇江的一家私人打铁作坊生产出来的,利用机械动力辅助,加上他们自行锻炼钢材精益求精。所以打造出来的各种军刀质量非常不错,不过质量好的同时也就代表着产量低价格高,从他们这些购买的军刀往往是配属给军官的,普通士兵一般用不上。

大部分骑兵用的还是普通铁匠们打造出来的骑刀!

除了1856年式骑刀外,骑兵还有一杆短枪管的骑兵专用的米尼步枪,然后就是每人还会配属一柄1855年型骑兵专用左`轮手枪。

而在上午一战尝到了左`轮手枪的甜头后。王吕云就是觉得自家骑兵的手枪不够用了,这一场混战下来往往六法子弹打出去还不够用,所以就把配属其他兵种的军官们以及炮兵们的手枪也给抽调了过来,虽然这些配属给军官的手枪在威力上要略逊一些,但好歹也能让骑兵多上六发子弹可以用呢。

这不,现在这些手枪就是体现出来了他们的价值,只见第二骑兵团的骑兵们挥舞着军刀发起冲锋,并用军刀进行第一轮乱战后,一个个就是用另外一只手掏出了挂在马背并,并早已经装填好的手枪。

然后枪口对准了敌军骑兵后就是叩响扳机,枪声响起后,大量的江淮新军的骑兵开始倒下!

看到这一切,李鸿章心中充满了无奈!

上午一战的失败他就已经察觉到了不妥,也是知道己方的骑兵很难打过敌军骑兵,但是现在面对敌军骑兵的突袭,他哪怕是知道自家骑兵不敌,但是也必须把他们派上去?

为何?

因为要想拦截敌军骑兵的冲击,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出自家的骑兵去拦截!

如果李鸿章不派出骑兵去拦截,那么这一千多骑兵就会直接冲击己方的步兵纵队,到时候李鸿章就必须让大军停下步伐来,然后列出紧密的空心方阵或者其他队形来防备中华军骑兵的冲击。

到时候这些中华军肯定不会傻乎乎的直接来冲击准备妥当的己方步兵方阵,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已经不需要这么做了。

这些中华军骑兵的战略任务是什么?是拖延江淮新军的逃跑步伐,他只需要让你走不了那么就是胜利了。

一旦自己停下来,那么身后的中华军主力步兵就会追上来,不用多久,也许就一个多小时到时候不管自己愿不愿意,都必须和中华军展开一场对决。

而这种对决是李鸿章一直所极力避免的!

基于这些考虑,哪怕是李鸿章明明知道己方的骑兵可能不敌,但是依旧把他们派了上去主动迎敌。

他没有指望自家的骑兵能够大获全胜,他只希望着己方的骑兵能够拖住他们,最好是能够己方骑兵彻底崩溃之前,重创中华军的骑兵部队。

只要己方的骑兵能够把中华军的骑兵重创,哪怕是全军覆没都是李鸿章所能接受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己方的骑兵就算是拼着全军覆没去作战,但是他们能够重创王吕云的骑兵吗?。

第295章 炮台和火炮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98章 都是疯子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441章 铁甲舰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654章 火药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73章 设卡收税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130章 打到镇江去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316章 国宴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2章 土匪危机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51章 团练大臣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6章 追击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509章 中英宁上海条约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82章 组建水师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85章 大婚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82章 组建水师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161章 镇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