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绝望之战

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不可否认诸多的战役里会充满奇迹,但实际上奇迹之所以被称呼为奇迹,那就意味着出现的几率可以忽略不计。

而李鸿章的运气并没有好到足以让奇迹的出现,所以江淮新军的骑兵毫无意外的战败了!

从双方的骑兵发起正面冲锋的那一刻起,很多人包括李鸿章在内都已经知道,这一场骑兵对决己方胜利的机会无限接近于零!

但哪怕是知道会战败,但是他也必须把骑兵派遣出去,因为如果不把骑兵派出去,中华军的骑兵就会肆无忌惮的直接冲击李鸿章的步兵纵队,到时候他甚至连下行军的步伐,组建步兵方阵迎敌都是不可能的。

只有把骑兵派出去,才有机会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重创中华军骑兵,从而解决掉中华军骑兵的威胁。

哪怕是不能解决骑兵的威胁,己方骑兵的拦截,也能够让前方的步兵们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组建方正,进而迎战获胜后的中华军骑兵。

看着己方的江淮新军骑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然后出现崩溃,最后只剩下数百骑狼狈而逃的时候,李鸿章此时此刻的感觉是复杂无比的。

但是他没有和都兴阿或者僧格林沁那样,瞬间就变得绝望甚至逃出战场,他而是在骑兵还在交战的时候就是传令前方的步兵列阵,以空心方阵这种防守阵型来抵御后续可能的骑兵冲击。

而当己方骑兵彻底溃败后,李鸿章再一次传令,全军停止行军。列阵迎战!

他知道,己方骑兵崩溃,而中华军骑兵又没有被重创的那一刻起,自己和中华军的大决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继续逃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有着中华军骑兵的阻挠。根本就无法顺利逃走,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原地备战,然后和后面的中华军步兵主力决一死战,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北方吹来的风继续刮着,衣着单薄的江淮新军士兵们顾不上寒冷,而是一个个都在军官们的命令下开始列队。

上万人备战。其阵型自然是复杂无比的,除了靠近北方的两千多人组成了多个空心方阵,用以防备中华军的骑兵突袭外,其余步兵已经是靠近部署,在一些低矮的山坡上列出一个个三排横队。

那些六磅或者十二磅的火炮也已经是紧急被部署到临时选定的阵地上。炮兵们把战马拉开来,然后开始把一箱箱的火药以及炮弹堆积在火炮旁边。

不得不说,江淮新军的整体训练素质是要远远超过寻常的清军,同样也超过了清军里的京畿练军以及直隶练军等新军,这从他们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从行军状态,转化为迎战状态就可以看得出来。

甚至在这个人人都知道大战将近,而己方很有可能会惨败的时间里,江淮新军的伙夫们还在就地埋锅造饭。然后把肉汤以及米饭送到了各部队当中。

在这个时间里,王吕云率领的骑兵部队并没有对江淮新军的步兵方阵发起冲击,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无数战例已经说明了,骑兵冲击线列步兵的方阵,哪怕是勉强冲进去了,也是得不偿失,而且更多的可能性是非但没能冲破敌人的步兵方阵,反倒是把自家骑兵给搭了进去。

对于王吕云的骑兵部队来说。击溃了江淮新军的骑兵部队,迫使江淮新军的步兵主力部队停止行军。展开防御阵型就已经是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接下来的战事和他们骑兵关系已经不大了。要么是己方步兵方阵大败,然后王吕云的骑兵不得不担当断后重任,发起誓死冲锋掩护步兵的撤退,要么就是己方步兵方阵大胜,然后他的骑兵对江淮新军的溃兵进行追击,以获得更大的战果。

但是不管是哪一个结果,他的骑兵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已经是无法影响战略局势,真正能够决定双方胜败的,是那是拍着紧密队形的步兵!

如果说要想击败敌军的骑兵,最好的方式是用自家的骑兵,那么要想击败敌军的步兵方阵,最佳办法就是用己方的步兵方阵去击败他们。

除了战略因素外,让王吕云无法发起冲锋的还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刚才那场只持续了二十多分钟的骑兵对决中,以第二骑兵团为主的中华军骑兵虽然击溃了江淮新军的骑兵,当场就至少击毙了三百名以上的敌军骑兵,其余受伤以及俘虏的敌军骑兵达到了三四百人,只有三百多名江淮新军的骑兵溃散而逃。

但是自身的损失也是极大的,刚才一战里,至少有两百名中华军骑兵伤亡,其中超过百骑当场阵亡,其余受伤的多数也是重伤。

也就是说,刚才的骑兵对决里,王吕云麾下的骑兵伤亡率已经是超过了百分之二十,这个伤亡率如果是放在古代军队或者太平军以及清军的旧军里,早就已经自行崩溃了。即便是放在近代部队里,如此高的伤亡率也是足以让他们伤筋动骨,继续强行发起冲锋的话,很有可能让部队发生崩溃。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王吕云是不愿意继续带着麾下的骑兵发起下一轮的大规模冲锋!

除了自身损失大外,也和江淮新军的骑兵溃逃有关,江淮新军的骑兵可不是散兵游勇,虽然溃逃了,但也是有组织的溃逃,那溃逃出去的几百骑也不能不管,必须派人进行追击,免的让他们杀一个回马枪。

多方面考虑下来,就使得王吕云已经无力对做好了战备的江淮新军步兵们发起冲击了。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等,等着施清瑄带着步兵主力上来!

而他也并没有等待多久,仅仅是他击败江淮新军骑兵的半个小时后,南方的一道低矮山坡上,就是出现了一排排穿着深蓝色军服的中华军士兵,他们排着可以随时进行战斗的三派横队,在军乐队的鼓点声中一步一步向前踏来。

在这些士兵之间,还有诸多骑着战马的军官不时的下达各种命令。

这些步兵们大多以营为单位,组成了一个个步兵方阵,然后在长达将近一公里的宽度上同时向北前进,这些步兵方阵之间,一个个传令兵们飞驰着,把各种命令传达开来。

看着漫山遍野过来的中华军步兵,已经从战马上下来的李鸿章嘴角略微抽搐,仅仅是看这一眼,他就估算出对面的中华军至少有一万五千多人,比己方万人多了足足三千多人。

不过虽然心中已经有着绝望的心理,但是他依旧神情平静,然后用着镇定的语气道:“让炮队打准点,先把他们左翼的方阵打掉!”

他的话音落下不久,江淮新军的十余门十二磅洋炮就是开始了射击,沉重的实心弹划过天际,然后落入了一千米外的中华军第一师的步兵方阵中。()

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159章 王疯子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16章 贼军来袭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9章 训练再训练第10章 出征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30章 救援长兴第30章 救援长兴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302章 联军登陆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150章 劝进表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78章 各方利弊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14章 自筹军费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91章 攻城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84章 水师初成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13章 见黄宗汉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414章 方德嫔第604章 北海国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37章 遭袭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316章 国宴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463章 编修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