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视察江阴

绍兴号是海军订购的千吨蒸汽暗轮战舰的首舰,去年下半年下水并在年底才完成舾装,经过匆匆海试后就是开始正式服役,而按照首舰名即级别名的惯例,这一系列海军订购的千吨战舰也会被统称为绍兴级。

之所以首舰用绍兴为舰名,理由自然是简单的,因为林哲的老家就是在绍兴余姚县啊,用传统的话来说绍兴就是龙兴之地。

绍兴号由于是第一首自主建造的千吨战舰,所有参数上都比较保守,为,全长为两百一十尺,宽二十七尺,排水量为一千零八十吨,配属了两台从法国进口的蒸汽机,共可提供一千零二十匹马力。

但是在海试中发现单纯靠蒸汽动力的航速过慢,无风时的最高航速才只有九节,而且纯蒸汽动力的话航程也是非常短,而作为对比,国外,尤其是英国人的蒸汽风帆混合动力的千吨左右的巡洋舰都会采用蒸汽风帆混合动力,如果是使用风帆并且还是顺风的话,航速可以轻易超过十二节,甚至达到十五节以上。

因此经过一番挣扎后,海军又是给已经建成的绍兴号重新加装了风帆,如此一来至少在航速上不会比国外的同等级战舰差了。

而后续舰也是放弃了纯蒸汽动力的打算,重新恢复到了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传统布局,这也是中华军在试图全面采用纯蒸汽动力舰队的一次失败尝试了。

武备方面,由于绍兴号服役之初,林德机器厂的后装线膛炮产量还比较小,一开始舾装的时候是用的前装滑膛炮,但是随着林德机器厂的后装线膛炮开始小规模量产后,就是直接改用了后装线膛炮,其主炮为一门1857年型180毫米舰炮位于前甲板,另外还有四门120毫米的副炮位于两舷。

这款战舰也是中华海军第一首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专业战舰了,除了所用的蒸汽机还是进口的外,其他的船体以及舰炮以及帆具等都是自行建造的。

目前该级舰已经服役两艘。尚有一艘在舾装中,还有三艘正在建造中。

本来绍兴级这种战舰是作为纯粹的远洋战舰设计的,其吃水比较深是不适合在长江航行的,但是自从英法和中华帝国发生军事冲突后。中华海军已经全面退守长江,所属的战舰除了两艘炮舰还活动在闽江外,其余的已经是全部退入长江,加上长江的下游,也就是南京到上海段的扬子江流域水深良好。那些数千吨的战舰都能航行其中,这千吨的绍兴号自然也能顺利活动。

绍兴号一路南下,由于是顺流而下所以速度是相当快,不用一天时间林哲等人就已经是驶入了江阴的海军基地。

江阴虽然不是什么深水的沿海港口,但是自从海军在江阴修筑炮台,用以控制长江航道控卫京畿以来,就是在江阴炮台的上游的沿江修筑码头,用以临时停泊海军战舰。

如今海军的战舰基本已经撤回到了长江内,其中除了部分在上海以及南京外,剩下的中大型战舰基本都在江阴了。

还没有进入港口呢。站在甲板上的林哲就是看到了沿江码头停泊的一整排战舰,而一旁的海军部总长林达标也是向林哲及时解说着:

“虽然受限于地形限制无法开阔渗水港口,但是我军规模现在还太小,目前的港口虽然小一些但是也足以停泊我军的战舰了!

前面的那一排战舰乃是我军应用最广泛,在多次战斗中都表现不俗的兴吴级炮舰,他们靠后一些的两艘战舰乃是我军前两年大力建造并服役的大型内河近海炮舰镇沪号以及镇苏号。”

顺着林达标遥指的方向看去,林哲就是看见了码头的上游位置,停泊着五六艘个子不大的小炮舰,林哲对这种兴吴级炮舰也不陌生,知道这种炮舰虽然个头小。火力也不算强,但是却是目前中华军海军的主力炮舰,广泛活跃长江、京杭大运河,淮河等各大内河水系。有利地支援了陆军作战。

至于那几艘内河炮舰自己也知道,乃是前几年中华军海军的扩军中所建造,不过船型虽然大很多,但是由于有着四五百吨重,吃水较深导致很多内陆的中小河流都不能去,而且又不适合远洋航行。只能是在沿海或者在长江中下游这些有着足够水深的地方航行,从作用来说其实还是不如八十吨的小炮舰兴吴级的。

放眼整个码头,只见江边的码头上拍着密密麻麻的诸多船只,有数百吨乃至千吨的战舰,也有着普遍数百吨的纯风帆,或者蒸汽风帆混着明轮等动力的运输船,而一些几十吨甚至只有几吨的小舢板也有不少。

而在码头的下方大约一公里外,就是可以看见江边的那座小山头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原有的树木之类的全都不见了,进而出现的是一个高大的要塞建筑,哪怕是隔得有些远,但是依稀可以看见临江的那一面有着若隐若现的大口径火炮身影。

待绍兴号在码头挺稳后,林哲并没有让岸边的军政官员们等候太久,而是在随行的属下们准备了好后,就在众人的拥簇中下了船。

当穿着一身军装常服,披着呢绒外套的林哲走下船后,岸边的几个军政要员也是及时的迎了上来,为首的一文一武,武将自然是驻防在江阴的第六军军长施清瑄,而文官则是江苏巡抚薛焕。

这两个人里的施清瑄穿着将官冬装礼服,佩戴着金穗指挥刀,佩戴者中将军衔再加上礼服的勋带配饰之类的,显得隆中无比,倒是薛焕身上穿的要简洁的多。

这倒不是薛焕不想穿的花枝招展,而是这中华装的设计本来就是以简洁为主,衣服上除了有爵位的贵族可以加勋带配饰外,普通文官浑身上下都是没什么装饰的,纯黑色的中华装再加上一双同样是黑色的皮鞋,这就是中华军高级官员们的全身行头了。

不会和那些洋人们一样,还会戴个礼帽,拿个文明杖,胸前还别个小手绢之类的……

“臣等恭迎皇上!”说着,这些人就是开始鞠躬敬礼。

“嗯。诸位爱卿辛苦了!”说是这么说,但是他也只是略微点头而已,甚至连手虚抬都没有虚抬,更加不会跑上去说你们太客气了之类的话。

林哲的这个神态也没有让诸多人不满。在他们看来,林哲这个模样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态度。

薛焕此时也是上前了道:“皇上,车驾和行宫等已经准备妥当了!”

林哲显然是没有把兴趣放在行宫或者马车上,他大老远跑到江阴来又不是来度假的,他是来检阅军队。来视察江阴炮台的,所以只听他道:“时间还早,不着急,我们先去看看炮台!”

听到林哲这么说薛焕虽然有些意外,不过他也是跟着林哲好几年了,对林哲的脾气多少有些了解,这位皇上可不是什么和平年代里混吃等死的庸君,而是一个从头到有,空手建立偌大帝国的人,这刚抵达江阴就要视察炮台也是在预料当中。

不过他却没有说话。因为行宫以及其他事务虽然是他薛焕负责,但是炮台以及检阅军队之类的事情可是军方负责的,他没权利管。

当即是施清瑄就是上前道:“谨遵陛下旨意!”

当即就是退了两步,向身旁的一个上校轻声交代了两句,紧接着这个上校就是小跑了出去,不用多久就是看见外围迎接的士兵就已经是相继开动了起来,他们这是要提前出发开道。

而林哲此时也是上了准备好的四轮马车,其余的武将们都是各自骑马跟上,那些文官们自诩身体可以的也是骑马跟上,而一些岁数大或者不会骑马的也不会傻乎乎的步行跟随。也是上了后面的几辆马车,几个人挤在一辆马车随行。

大道的两旁则是间隔数米就有一名士兵站岗,这倒不是为了保障安全之类的,因为军方早就已经驱赶了附近的所有民众。如今江阴要塞以及海军码头附近就是一个纯粹的军营,没啥老百姓,之所以列队还是因为礼制规矩这些。

要知道教育部的官员们可是在林哲出行之前,专门派官员过来制定相关的礼仪规格,包括林哲坐的马车是什么颜色的,内饰如何。要多少匹马来拉,这些马匹得是什么颜色的,然后一路上要多少人迎接,临时行宫是什么规格,饮食上面的规格都是有详细规定,可不能乱来。

随着中华帝国建立的时间越来越久,这些表面的程序化东西也是让这些官员们越来越在乎,教育部的那些负责礼仪事务的官员们比林哲更加在乎这些东西。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受到了传统思维的影响,基本上六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尊古制,依旧典’,力争中华帝国这个王朝以及林哲这个皇帝在礼法上是无可挑剔的。

很多东西并不是说你不想要就能丢掉的,很多东西不是说你想要就能得到的,比如去年林哲纳九嫔,为什么不是六个八个,也不是十个二十个,非得是九个,而且连纳妃之前,连九嫔的封号都已经制定了呢,就是因为九嫔制度是古制,《礼记?昏仪》记载的就是九嫔,而不是八嫔、十嫔。

又比如说皇宫,尽管皇宫是林哲亲自设计的,其整体中华宫的设计风格是参考了当代流行的西方的巴洛克以及洛可可风格,同时也有国内传统的江南园林风格,当然了最多的还是后世现代的那种简单流畅的简洁风格,这栋皇宫的设计不管从那个角度来看,都和中华的传统皇宫没啥关系。

但是在命名上以及其他一些细节上依旧可以看到浓厚的传统,最明显的就是新华殿前面的华表了,华表可是传统的皇宫装饰,皇权的经典象征,然后其正大门的门楼名字为什么不是其他,非得是中华门这三个字呢,因为这也是传统,国号即为皇宫正门的名字。

在诸多军政要员们的陪同下,林哲刚抵达江阴呢,就是登上了刚完成主体建筑的江阴要塞。。

第528章 冲突升级第425章 提亲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625章 阴谋在行动第90章 骑兵出击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108章 主动出击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341章 办学难第159章 王疯子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31章 谨慎东进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53章 东进上海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604章 北海国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668章 布拉镇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509章 中英宁上海条约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308章 胜了吗?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636章 风波起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85章 大婚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67章 协防上海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582章 新舰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