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

“你说,给我们的女儿取个什么名字好?”林哲从一旁的奶娘手中接过了小女儿,这个女儿和她的母亲一样,都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眼睛又大又亮,而且半天都不带眨眼的。

方德嫔坐了下来,然后重新拿上一旁的刺绣,继续着那副产前就开始绣,但是一直到现在也没完成的刺绣,那刺绣的花纹是龙纹,是准备给小皇子用的,可惜现在哪怕是完成了也用不上了,公主不能用龙纹服饰。

听到林哲的问话,她也没抬头,只是低着头道:“你觉得好就好!”

林哲听罢有些无语,这好歹是给女儿取名呢,你这个做母亲的咋半点意见都没有呢!

林哲的女儿和儿子的取名不同,儿子的话刚出生呢,林哲就和几个大臣商讨了名字,这名字不能乱取,得考虑来考虑去,而一旦确定了后立即登记在册,并广布天下,至于封号方面更是严格,尽管目前宫务厅尚无皇子封号方面的条例,但是外头以江道泉为首的保守派大臣们也是睁大了眼睛盯着呢,这皇子的封号是什么,什么时候正式册封都是麻烦事。

而女儿的话就没有那么麻烦了,甚至宫务厅里就没有关于皇女起名的一些条例,而且也没什么人关注在个。

比如说林哲的长女,其乳名是丫丫,正名是芝璇,封号是淑纯公主,但是哪怕是朝臣高官有些人都只知道淑纯公主,而不知道林芝璇为何人的。

这外界不关注,不代表林哲不关注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呢,女儿也得疼啊!

陈静那边的生的第二胎女儿的名字是芝凝,这名字是陈静自己想的,林哲也没反对,而方德嫔这边的女儿,也就是林哲的三女却是一直没取名字,本来林哲是让她决定的。但是方德嫔一直迟迟不说。

听到方德嫔的话,林哲略微皱了皱眉,但是再看看方德嫔那张稍显消瘦的脸庞,他就是叹了口气然后上前:“你看。依容二字如何?”

方德嫔略没有抬头,只是传来一声:“好!”

这让林哲很无语,感觉方德嫔就是随口应付,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啊。

把孩子重新交给奶娘,林哲再一次走到方德嫔身边:“看你这些时候在宫内呆着也烦了吧。明天我要出宫一趟,你一起去吧,散散心!”

方德嫔听罢略微抬头,露出惊讶的表情:“出宫?和你一起?”

虽然说中华帝国是搞什么传统旧制的帝制国家,也事实上存在着诸多后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陋习,一入宫门深似海这种事也有,但是林哲也不会限制这些女人的人生自由,只要安排妥当,宫务厅的皇室预算充足,那么他也不介意让自己的女人们外出看看散散心。

方德嫔乃是林哲最宠爱的嫔妃。她要想出宫去看望已经住在南京的父母,甚至想要出城踏踏青散散心之类的并不算多困难,找林哲撒撒娇基本也就成了。

但是让方德嫔惊讶的是,林哲说是带着她一起出宫散心。

在宫内两个人独处,和林哲带着她外出,这是两码事。

而迄今为止,就算是陈静这个皇后,也没能让林哲专门抽出时间来配她出宫闲逛散心。

这惊讶过后,方德嫔抬着头看着林哲的眼睛里却是泪花若隐若现,说着她这个年纪不该有的话:“你对我这么好。我怕!”

林哲自然知道她怕什么,不外乎就是林哲对她越好,宫内的女人们对她就越排斥!

宫内的其他女人兴许都是孤独而寂寞的,但是只有方德嫔一个是被诸多嫔妃统一排斥而孤立的。而林哲每每想到方德嫔会遭到如此待遇是因为自己对她的好,这心里总是感觉不太舒服。

第二天,林哲坐上了马车出了宫,而四周则是宫务厅的护卫们,外围更是第一近卫师的士兵们,马车上除了林哲外。还有抱着小女儿的方德嫔。

看着方德嫔从半开的窗帘用满是好奇和兴奋的表情看向窗外,林哲露出了笑容,这个时候的她仿佛又回到了去年刚入宫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她也是对宫内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

现在的方德嫔才像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该有的一面。

听着马车上偶尔传来的女子说话声,一旁随驾的几个文武要员都是面色各异,有些是面露尴尬之色,而有些则是露出沉思的表情,而有些则是故作听不见的样子。

江道泉略微扭头看了眼队伍中间的车驾,不禁地摇了摇头,陛下难不成要堕落了不成,今天去帝国大学视察这么重要的事竟然还带上了嫔妃。

这如果流传了出去可怎么好?难道得让人说圣上流连女色,处理军国要务也不忘记带上女人享乐?

想到历史上的无数荒淫著称的君主,江道泉就是感到头皮发麻,心中暗道得找机会劝谏陛下,让陛下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即便是喜好女色,但是也不能带出来和政务掺杂到一块啊。

不过,在这之前,还得让周围的几个人都把嘴巴闭紧了,谁要是敢乱嚼舌头,他江道泉就会让谁后悔出生在这个世界上。

可怜的江道泉并不知道,林哲之所以打算来帝国大学视察,其中固然是想要看一看帝国大学的发展情况,但是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带着方德嫔出来散散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严格说起来,江道泉还得感谢方德嫔,如果不是因为她,林哲怎么会特地空出一天时间来去视察帝国大学呢。

有着近卫第一师的将士们开道和护送,路上自然不可能出现什么意外,道路两旁几乎已经是提前清空,一些前来瞻仰圣颜的百姓则是在车驾经过的时候跪拜在道路两旁,可惜他们啥也看不见,因为人墙里的林哲躲在马车里呢,而马车又不是敞篷的。

这年头的中国的君主们可不流行抛头露面,在马车上挥手接见百姓之类的事。

一路顺利抵达帝国大学的正门,此时帝国大学那边已经是做好了完善的准备,帝国大学的校长徐寿已经是带着教职工以及学生们在校门口早早等候着了。

等林哲的车驾抵达了帝国大学正门后。林哲吩咐了方德嫔:“你先在车上呆着,她们会带着到处逛一逛,我随后再来找你!”

林哲虽然说主要目的是带着方德嫔来散心的,但是表面的视察还得做。而且这种事也不能带上方德嫔,只能他自己来。

下了马车后,林哲在群臣们的陪同下向里走去,而帝国大学的校长徐寿也是走近林哲的身边,得到了江道泉的许可后向林哲介绍起帝国大学来。

“现今我们学校已经招募了三届学生。现有在读学子五百三十七人,分别就读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地理、国文、外文等科!”徐寿这个已经四十岁的中年人说起自己的大学,语气里充满了骄傲。

“为了培育学生成才,所有新式科目都聘请了资深的外籍讲师,也有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留校任教,目前共有外籍教员二十七人,本国教员三十六人,另有辅助教员六十四人,开设的科目都是传授当代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今年我们还开设了电学、光学、医科等学科!”

听着徐寿简单的介绍。林哲不时的点头,实际上这些东西不用徐寿来说他也知道,这帝国大学自创办以来就是林哲的重点关注项目,基本上有关该校的报告他都看过。

帝国大学一开始设立的目标就是为帝国培养最精英的人才,这从起招生标准就可以看得出来,今年招生只录取三百名考生,但是今年的会试却是录取了一千名学子,简单说,报考帝国大学比中会试还要更难。

优秀的生员还得需要优秀的教师,帝国大学的主要近代科学学科的主要教授基本清一色是外籍教员。很多都是直接从国外高薪聘请的讲师,甚至有几个真正的国外大学教授。

同时还从海陆军军官学校那边借调了一部分教员过来任教,当然了,这些海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官们都是人家海陆军这几年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自然不可能被帝国大学挖角,最后是江道泉和军方扯皮了不少时间才借调了一部分人过来,这些借调过来的教员依旧是属于现役军人,人家过来帮忙教学一段时间后就会回去的。

但是不管如何,能够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把帝国大学初步办起来,这就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江道泉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而作为校长的徐寿也是不容易。

徐寿,这个人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知名人士了,只是林哲不知道而已!

徐寿是1854年到上海求学的时候,为了学习先进的近代科学知识,他也是报考过余胜军随营学堂,不过人家志不在从军,而且年纪偏大,所以他没能报名成功,但是人家不甘心啊,找了相熟的关系说情愣是让他混进了随营学堂里进行旁听,后来学有所成干脆就是被随营学堂聘请为教员,主讲化学等科。

后来1856年的时候辞去了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员职务,曾在上海造船厂那边担任过工程师,也担任过林德机器厂的工程顾问,参与过绍兴级战舰以及后装火炮的研发工作,乃是极少数参与了实际研发工作的华人工程师之一,后来帝国成立,被江道泉拉倒了教育部任职。

不过他实在无心从政,所以听闻要筹办帝国大学的时候,他就是自荐进入了帝国大学,先是担任教务处主任,参与帝国大学的筹办工作,等到帝国大学走上正轨后,江道泉也就不再兼任帝国大学的校长一职,徐寿就被举荐为帝国大学的校长。

严格上来说,徐寿并不算是政治家,也不是教育家之类的,他个人更擅长科学,算的是上一个科研型的人才,不过当代中国能够有资格担任帝国大学校长的人还真找不出几个来,所以徐寿就勉为其难当上校长了。

他觉得自己当校长总比来一个行政官僚来当校长好的多,至少他知道学生要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知道该怎么培养学生。

在徐寿等人的陪同下,林哲大致浏览了帝国大学的校园一番,而后就是没有继续闲逛,而是找到了方德嫔,继而两个人带着小女儿在帝国大学校舍后方的园林里散起步来,这情形让后头的那些大臣们相当无语。。

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61章 爆破攻城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232章 奏折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471章 穷教育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232章 奏折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57章 一路横扫第610章 订单争夺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13章 见黄宗汉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38章 身陷危机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85章 大婚第19章 主动追击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45章 南撤湖州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60章 久则生变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54章 火药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635章 李平桐第32章 大战前夕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463章 编修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