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铁路通车

北方局势略微稳定之后,帝国的精力已经是再一次放到了国内方向,至于俄国人也是可能觉得和中国人在浩罕地区继续进行战争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现在中亚地区还有着其他地方等着他们征服呢,所以很干脆的掉头对布哈拉汗国以及希瓦汉国发起了进攻,试图征服中亚三国里剩下的这两个国家。

看家俄国人掉头西进,中华军也没闲着,也是派兵抢占并控制了浩罕靠近阿富汗、印度的南部地区,并尝试着派遣了骑兵等机动性比较强的部队继续西进,陆续控制了部分原浩罕汗国的中部地区领土,抢在俄国人前头控制了洽扎克、撒马尔罕等重要城镇。

不过很可惜的是,西进兵力太少,远远没有俄国人那么多,所以在遭到当地一些土著的抵抗后,就是失去了继续西进的能力。

倒是俄国人一路西进杀了过去,很快就是攻占了布哈拉。

由此宣告了布哈拉汗国就此成为俄国人的保护国,其国土被俄国和中国算得上是平分掉了。

中国控制了靠近浩罕省的布哈拉汗国的东部地区,而俄国人则是控制了其中部以及西部。

历史上,中亚三国面临俄国的入侵,还勉强抵抗到了七十年代,但现在又加起来了一个中国,去覆灭的时间要更早一些,尤其是浩罕汗国以及布哈拉汗国的覆灭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年。

不过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这两个汗国的覆灭,中国和俄国在中亚方向的冲突和争端也就告一段落了,中亚三国里,希瓦汗国对于中国而言太远,而且中间还有着俄国人挡道,没有什么机会插手,而其他的两个汗国都已经是被俄国、中华帝国瓜分掉了。

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抢的了,接下来不管是中国还是俄国人,在中亚方向的重心都是消化已经占领的果实。毕竟抢占下来的国土如果不好好经营一番的话,是不可能彻底的融入版图的。

但是一旦双方都完成了对已经占领的地区的消化,那么接下来中俄两国必然会掀起更大规模的冲突,届时就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而根据薛焕的意见就是。帝国要在未来和俄国爆发大规模战争之前,把通往中亚方向的铁路给修起来。

为此,内阁那边是制定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铁路修筑计划。

这份铁路修筑计划的核心是修筑一条东起沿海港口,西至新疆伊犁的东西大动脉铁路。

同时修筑一条从南至北,然后延伸到乌台省的南北大动脉铁路。

第三。则是修筑一条抵达黑龙江的东北铁路。

由于这三条铁路除了固有的带动经济价值外,还有着庞大的国防作用,军方那边已经承诺,未来这三条铁路的修筑,尤其是铁路线脱离了繁华地区后,延伸到边地的路段,军方会适当的提供部分资金以及人力上支持。

内阁那边既然已经是提出了这三大铁路线规划,那么肯定是要把这三大铁路线整合到全国铁路网建设当中去的。

为此,交通部铁路司那边是提交了一份初步的全国铁路修筑规划!

首先是东西大动脉,东西铁路将会从江苏海州港开始。然后经过徐州、开封、郑州,兰州、凉州、哈密、迪化,基本上和后世的陇海铁路相似。

然后是南北大动脉,南北铁路将会从广东的广州为起点,然后途经湖南、湖北、进入河南、山东、直隶。

到了直隶天津后,向北延伸一条直线,途经北平、张家口、包头、最后直抵乌台省的库伦。

东北支线则是从天津继续向东延伸,途经唐山、山海关、锦州、沈阳、然后一直抵达黑龙江省。

然后是西南铁路,该铁路计划从浙江杭州开始,然后进入江西南昌、湖南长沙。和南北铁路交汇后继续向西延伸抵达贵州,在贵州分道,一部延伸进入西川重庆、成都、一部分向西南延伸进入云南昆明。

同时这份规划还特地注明了,以后如果可以的话。则是修建一条昆明到越南河内的铁路。

又比如宁沪铁路也会继续向西延伸,然后沿着长江一路西进抵达武昌,连接南北铁路。

同时南起南京,然后向北延伸,途径滁州、蚌埠、徐州、然后到济南、再北上天津的第二条南北铁路。

这份全国规划里都是一些大动脉性质的铁路,除了这些外当然还会有大量的支线铁路。

比如山东青岛开始。然后一路向西延伸连接南北铁路的山东支线。

同时东部省份,尤其是江苏、浙江这些重要省份,则是会规划诸多的支线铁路。

其他地区的一些重要矿区,也会相应的修筑一些支线铁路。

这份庞大的全国铁路建设规划,基本上是涵括了全国范围,如此庞大的计划涉及的资金可不是简单的几千万或者几个亿,而是高达几十个亿的投资,建设时间可能长达三十年以上。

因此这份计划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幻想计划,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大规模施行的,尤其是一些施工难度非常高的铁路段,比如东西铁路西北段,比如西南铁路的湖南到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都是施工难度非常高的。

因此帝国的全国铁路规划虽然是做出来的,但是前面执行的还是一些施工难度比较简单,同时能够带来丰厚铁路运营利润的铁路线。

比如宁沪线以及向西继续延伸的路线,在一些平原地区的铁路线也是可以先行修筑,比如南京到天津的津浦线,还有天津到湖北武昌的南北铁路北段。

太过遥远的先不去说,目前帝国铁路司和中华帝国铁路公司预期等宁沪线修建完毕后,如果运营成功,嗯,这个成功的意思就是运营不亏本,至于盈利嘛,虽然预期会有,但是哪怕没有盈利也无妨。

只要铁路运营不亏本,那么中华帝国铁路公司就会立即开始津浦线的修建。之前中华帝国铁路公司已经对津浦线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前期勘察,已经是基本确定了沿途路线,现在就等着正式破土动工了。

而万众瞩目的宁沪线在经过漫长的施工期后,又完工施工后又是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各种检查和测试后。九月二十号,终于是迎来了首次全线通车的日子。

为了彰显自己对铁路的重视,林哲在这一天亲自为宁沪线的京师火车站举行揭幕运营仪式,并会在后续试乘宁沪线的第一趟正式运营的客运列车。

当林哲携带着多名皇室成员抵达火车站台的时候,看到站台上已经是停着一辆崭新的蒸汽火车。

“这种火车被称之为二型客车。从火车车头到车厢,都是由我们铁路公司自行制造,其中火车头的蒸汽机采用的是林德机械公司的产品,提供的动力并不会比进口产品差多少,我们自行制造的客车以及货车在性能和质量上已经足以满足国内的铁路运营需求!”

站台上,站在林哲身后两步的中华帝国铁路公司总经理马龚文小心翼翼,但同时还带着一丝自豪的语气向林哲介绍着:“我们此前在徐州铁路还有株萍铁路、唐津铁路已经是先后运行过我们自行制造的火车,其中的货运型号已经是先后改进三次,客运型号的火车也是改良了一次。

目前我们的二型客车在速度上还有安全性上已经不亚于当年我们从英国进口的那一批列车!”

虽然说着自豪,但是马龚文还是没有完整的说明了自造火车的一些优劣势。优势嘛是显而易见的,纯自造的火车比进口便宜多了,价格上至少可以便宜百分之三十以上,而且这还是帝国铁路公司下属子公司的产品,基本上就是左手倒右手,综合上来看,采用自造的火车在成本比进口要少一半以上。

不过缺点也有,一个就是速度和安全性,虽然这两项和早年进口的英国火车已经差不多了,但是早年进口的英国火车本来就是人家的二手货。说起来都是五十年代初期的水平了,而现在都是1864年了,各国的的新式火车在技术上肯定要进步不少。

除了性能有所差距外,运营成本也是有着较大的缺点。由于火车头采用的国产蒸汽机效率比较低,这后续使用的煤炭肯定要更多。

而且这火车对于帝国来说还是新玩具,平时的故障率肯定低不到那里去,到时候维修起来也是麻烦事。

如果把全寿命成本算进去的话,其实采用自造的火车比直接用进口的火车还要更贵一些。

但有时候用什么东西斌不是单纯的利润问题,还会被其他问题影响到。

这就好比帝国海军一直坚持采用国产的舰载蒸汽机动力一样。他们不是不知道林德机械公司的蒸汽机动力不如进口货,而且价格还很贵,但是海军依旧这么做,这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扶持国内的蒸汽机发展。

反正对于帝国海军来说,多浪费点钱并不算什么,动力小一些就小一些,只要能够扶持国内的蒸汽机产业发展起来,以后还怕没有好蒸汽机用?

如果不扶持一直进口的话,以后还不得受制于人啊,万一某一天英法等国不向帝国出口舰载蒸汽机了,那么帝国海军还要不要造军舰了?

火车制造产业也是处于同样的考虑,如果说仿制不出来也就算了,但是既然仿制了出来,而且勉强还能用那么就用国产的呗。

未来中国的铁路市场那么大,对火车的需求是非常高的,有了充足的订单和利润,不愁火车制造业发展不起来。

看着这辆还散发着油漆的光泽,浑身都充满了蒸汽朋克的狰狞气息的火车,林哲也是大感兴趣,前后两辈子,他还是头一次坐蒸汽火车了。

待马龚文介绍完毕后,他就是率先登上了火车。(。)

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53章 东进上海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19章 主动追击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604章 北海国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11章 山阴陈家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37章 遭袭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71章 扩军五千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6章 贼军来袭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97章 城头激战第582章 新舰招标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348章 对策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47章 入城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74章 上任设衙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92章 抽十杀一第594章 海军修正案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47章 入城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149章 董离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233章 中华门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85章 大婚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7章 募兵买枪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150章 劝进表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02章 联军登陆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198章 帝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