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

当你以为自己已经走上了康庄大道的时候,命运就会在你一帆风顺的时候在你前进的道路上默默地挖了个坑。

林哲一开始就是防着日`本会和历史上那样完成明治维新,所以早两年开始就插手日`本事务,甚至不惜亲自上阵,联合了英国人发动了一场中英联军和萨摩藩之间的战争,也成功的逼萨摩藩签下了城下条约。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违背历史插手了日`本事务,却是直接导致了日`本局势的变化已经完全脱离了历史。

在中英两国的支持下,日`本幕府没有向那些攘夷尊王改革派屈服,甚至是做了战争的准备。

然而日`本幕府的态度也是直接引爆了日`本国内的反对冷嘲,长洲藩和萨摩藩正式举起了武装推翻幕府的旗帜。

如果是按照正常走向,获得中英两国支持的幕府应该是会把长洲藩的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从而把这一次叛乱镇压下来,一直等数年后长洲藩和萨摩藩再一次联合起来,并最终进行武装倒幕。

然而这个时候,法国人没有和历史上一直和列强等国站在一起支持幕府,反而是支持起长洲藩、萨摩藩等改革派来。

其中最大的目的并不是说法国为了在日`本获得多大的利益,而纯粹就是报复和拆台!

法国在东南亚地区和英国、中国可谓是积怨颇深,英国和法国在泰国有着极大的矛盾,双方都在争取把泰国纳入自己的殖民地,由此引发了英国和法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全面冲突。

同时法国入侵越南,并和越南持续了多年的战争,这也是造成了和中国的严重冲突。

抛开全球范围局势。只说东亚地区的局势,那么法国和英国、中国都是有着极大的利益冲突的。

而这种情况下,法国人在日本拆中国和英国的台也就成为了自然。

法国人给长洲藩等倒幕派出售了大量军械。尤其是出售了大量的后装步枪,这让日`本幕府的军队在过去两个月里遭到了较大的顺势。

幕府军队非但没能和历史上一样连战连捷杀进长洲藩。迫使长洲藩屈服,反而是损兵折将,丢城失土。

根据日`本幕府传出来的消息,过去的两个月里,幕府军队已经是先后折损三千多人!

这个消息传回到南京后,让林哲相当不爽!

这事情怎么就不按照自己预定的方向发展啊!

“如今日`本幕府既然势弱,那么就给他适当的支持,帝国需要德川幕府继续存在下去!”林哲心中虽然不爽。更对日`本幕府军队的战斗力羸弱而充满了不满。

但扶持德川幕府,阻止日`本进行工业化改革是林哲对日`本的既定政策,哪怕是出现了意外也是需要坚持下去的。

一旁的外务部大臣宋关前有些不解!

在宋关前的眼里,这德川幕府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啊,没看见人家长洲藩都大量征用普通平民作为新军士兵来源了吗,你们还继续坚持所谓的武士传统,所有士兵都是清一色的武士阶层,不招募普通士兵进入军队,这样长久下去,人家长洲藩随随便便都能征用数万甚至更多的军队。损失了也不心痛,而你们幕府呢,损失了几千上万武士阶层的话。还不得伤筋动骨啊。

这德川幕府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但是陛下为何执意要扶持德川幕府?

仅仅是为了在日`本的几个租界还有些许商业利益?这根本就不算什么,如果帝国愿意,长洲藩就算击败了幕府,但是他们也是不敢把租界收回去,更不敢全面断绝外贸。

要不然萨摩藩就是前例!

所以他不明白林哲为什么对日`本改革派抱有这么大的戒心,甚至是不惜让帝国出兵日`本萨摩藩,也要扶持德川幕府。

当然了,他不理解归不理解。但这既然是林哲的决定,那么他要做的就不是质疑林哲的决定。而是把这事做好。

稍候数日,帝国外务部大臣宋关前召见了英国驻华公使。商讨了日`本事务,不过这个时候英国方面显然对插手日`本事务已经没有多大兴趣了,之前在萨摩藩的胜利已经是让英国人找回了场子,至于说现在日`本国内的内战,到底是谁胜谁负,关英国人屁事啊,他们生意照做,商业利润半点都不会少。

尽管英国人口头上表示会支持帝国在日`本的一系列行动,但是也明确表示,英国已经无意向日`本派遣大规模的兵力,更不要说发动战争了。

如此一来,帝国就只能只身上阵了!

随后,帝国外务部就是通过电报指示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要求他加强和日`本幕府之间的联络,并加强对日`本幕府政权的扶持力度。

李博仓得到电报后,立即就是求见了德川庆喜这个德川幕府的实权派,紧接着又是见到了当代德川幕府将军,即德川家茂。

李博仓在面见这两人的时候表示,帝国对日`本幕府的未来状况表示担忧,同时也是直接表示,帝国希望日`本保持目前现状,乐于看见日`本继续以德川幕府为政治中心继续领导日`本各藩。

为了表示帝国和幕府的友好,帝国愿意向幕府方面提供一笔贷款,用于德川幕府维持统治。

有人送上来给钱,德川幕府自然是不会不要的,要知道现在的德川幕府差不多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过去一年德川幕府也采购了不少武器弹药,编练了一支七八千人的新军,但是这支新军使用的是米尼步枪,和使用后装步枪的长洲藩新军的作战中连接失利。

当即,德川幕府就是和帝国签订了借贷合同,帝国将会提供八百万圆的贷款。

当然了,帝国肯定是不会直接提供财政资金的。这笔资金将会由帝国财政提供担保,由皇家银行发行债券,债券九折发售。扣除五个百分点的发行手续费,即实收百分之八十五。日`本幕府方面可以拿到手的钱为六百八十万圆。

这笔贷款年息六厘,分十二年偿付,前六年只偿还利息,第六年开始开始偿付本金。

日`本幕府方面为了获得贷款,会用海关关税收入作为抵押,为了保证这一笔贷款的顺利偿还,帝国方面将会派遣部分财务监管人员入住日`本海关,帮助日`本建立新式海关。

而这笔贷款也是规定了用途。那就是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必须用于向帝国采购产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可由幕府方面自行调用。

这最后一个条件是必须的,帝国给日`本提供贷款,为的就是让日`本人购买自己的武器,武装军队,然后和长洲藩等改革派进行战争,如果说这笔贷款不限定用途,被日`本幕府乱花掉了,或者干脆人家日`本人转头就拿着钱向英国人购买武器怎么办?

日`本人对这条件到没有抵触,因为德川幕府和李博仓是先谈的武器采购。然后幕府拿不出钱来,这让有了这么一条贷款。

贷款合同签订后,日`本方面就是迅速向帝国采购了上万支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然后还订购了将近三十门前装线膛炮。

这还不算,由于现在日`本国内的长洲藩和萨摩藩已经是公开联盟,尽管萨摩藩的海上力量之前遭到了中英联军的打击,但是拥有的海上力量依旧是日`本国内最强大的。

所以幕府方面是向帝国订购了多艘军舰,用以充实海上力量!

枪支大炮和战舰,然后还有炮弹,子弹,甚至是一些日常军用品等物资,这一揽子的采购计划将会极大的充实日`本幕府的军事力量。

为了尽快向日`本发货。而日`本幕府方向也是局势危机,急需新式武器来装备部队。等中华帝国的工厂生产新式武器是来不及了,所以这些采购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帝国现役武器或者库存武器。

而这些二手武器也肯定比新武器便宜。而且性能上也不差,并不会那些全新的武器差多少,所以日`本人也乐意接受帝国的现役武器。

于是乎,帝国陆军那边直接腾出来了一万支1858年型林德步枪,这一批步枪都是早几年生产并服役的,虽然服役了好几年,不过状况还比较完好,而部队把这些1858年型林德步枪转手出去后,刚好就可以换装更新式的1864年型林德步枪。

由此,也算是开创了中华帝国大规模出售二手1858年型步枪的先例,泰国和越南以及林成庭甚至朝鲜那边都是找了上来,想要求购便宜的二手步枪,帝国陆军也不反对,只要能够拿出钱来,那么就买。

反正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性能已经不算顶尖的,各国陆军都已经装备了更加新式的小口径后装步枪,而且各国,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可不会藏着掖着,他们是能卖就卖,只不过价格比较昂贵罢了。

所以趁着时间还早,这1858年型林德步枪是能卖出去一支算一支!

不过除了美国那边外,帝国的军火外贸市场还是太小,顶天了也就卖出去几万支步枪而已,然而帝国陆军现在已经服役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高达五十万支以上,而这些步枪虽然依旧会继续服役,但是现在也已经是开始退役,等到1870年代的时候估计就会全部从一线部队退役,因为按照1864年型林德步枪的产量来计算,到时候1864年林德步枪已经是能够完全代替1858年型林德步枪了。

到时候这些退役的步枪的命运和早年的米尼步枪一样,一个是外贸,不过估计也卖不出去多少,第二个就是给巡警、部分二线的地方守备部队装备。

毕竟现在国内的巡警普遍还在使用米尼步枪呢!(。)

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130章 打到镇江去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302章 联军登陆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78章 各方利弊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94章 狂傲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84章 水师初成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779章 立储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647章 皇子所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78章 各方利弊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7章 募兵买枪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48章 厘金初显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617章 出巡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471章 穷教育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36章 追击第308章 胜了吗?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44章 伤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