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武装倒幕

除了1858年型林德步枪外,陆军还很干脆的退役了一批前装线膛炮,其中理由和退役1858年型林德步枪相似,一方面是日`本人要货太急,等不及工厂新生产的新产品。

其实这些火炮也都是五六年前的货色了,早期国内的兵工厂在基础技术水平上相当有限,造出来的火炮早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时间一久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了,所以干脆也就陆续退役一些前期装备的前装线膛炮。

此外,这也是陆军方面打算着装备后装线膛炮,这才开始逐步把前装线膛炮给退役出售。

后装线膛炮,这对于帝国,对于全世界来说都不是什么陌生的话题了,帝国海军早在1857年就开始使用后装线膛炮,英国海军也是迅速跟进。

如今中英两国海军,甚至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海军都已经是普遍服役后装线膛炮。

但是现在的后装线膛炮虽然已经在海军大规模服役,但是依旧无法摆脱制造困难,成本昂贵的问题。

如果说海军为了一艘价值数十万的战舰配属几千圆甚至上万元的舰炮并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陆军来说,一门火炮好几千圆明显是很难接受的,要知道早期的同样十二磅的火炮,早期的青铜滑膛炮的炮管不过几百圆,铁铸的更便宜。而后期的前装线膛炮,价格也不会超过千圆。

然而到了后装炮时代,这火炮的价格就已经是急速攀升到数千元。

这几年里,帝国陆军一直在寻找一种廉价的,可大量装备的后装火炮,各类设计是层出不穷,各种试验用的样炮也是造了不少。

不过这个过程里负责火炮研发的三大武器公司很悲剧的发现。后装火炮的技术问题是单靠他们无法解决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技术,那就是钢铁技术。准确的说是钢材技术。

目前国内提供钢材的厂家有两家,一个是江南矿务公司。他们下属的马鞍山钢铁厂以及大冶钢铁厂都能够提供钢材,然后就是北方煤铁公司下属的天津北方钢铁厂,也能够提供钢材。

不过他们提供的钢材在质量上在当代虽然已经算是顶尖了,但是依旧难以满足现代火炮的严苛要求。

目前不管是江南矿务公司下属的钢铁厂还是北方煤铁公司的钢铁厂,他们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的主流炼钢技术,即从法国引进的低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而这种炼钢技术直接推动了钢材的大量使用。

不过这种炼钢法也存在一些弊端,除了对生铁要求高意外。而且除去硫和磷,因此导致生产出来的钢材所制造的炮管容易碎裂。

钢铁技术的不过关,是直接导致中华帝国,嗯,包括全球范围内的后装线膛炮无法大规模服役的主要因素。

至于火炮设计,别说现在了,十几年前就有一大票的后装炮设计,但问题是造不出来啊。

对于一款武器,嗯,同样的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而言。其实工业产品的设计并不是什么难题,真正的难题是你设计出来了你造不出来。

很多人随便都能够设计一款十六英寸,恩。还是五十五倍口径的舰炮来,而且设计会很完美很优秀,但是历史上能够造出来五十五倍身管的十六英尺巨炮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现在对于帝国的后装火炮也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设计方案一大堆,随便挑出来哪一个都可以,但问题是没有合格的钢材,这造不出来啊!

不过这种问题已经有望得到解决,江南矿务公司作为帝国。恩,同样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虽然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不咋地,但是却始终把目光盯紧全球范围。一旦有其他国家研发出来更先进的炼钢技术,他们立即就会跟进,能够购买技术专利就买,买不到专利就直接抄袭,有本事你来中国告它侵犯专利。

由于酸性转炉炼钢法无法提供一些优质钢材,所以江南矿务公司已经是把目光投向了平炉炼钢法,不过一开始他们接触的依旧是酸性炉衬,但是他们很快就是发现法国人已经是开始试验碱性平炉炼钢法,所以他们很干脆的也是直接效仿碱性平炉炼钢法。

当然了,他们求购专利的时候遭到了法国人的拒绝,人家这技术刚发明出来,自己都还没有投入大规模应用呢,怎么可能直接就出售专利了。

但是买不到专利也不碍事,反正大体的原理法国人是瞒不住的,大不了自己多试验几次。

如今江南矿务公司已经是在当涂的钢铁基地建造了一座采用碱性平炉炼钢法的试验厂房,规模不大,就单纯的试验和研发,一旦能够的话,那么就有希望为帝国提供性能更加先进的钢材,而采用碱性平炉炼钢法生产出来的钢材,是足以制造后装线膛炮的炮管的。

不过限制陆军大规模应用后装线膛炮的除了炮管技术限制外,还和闭气方面的技术有关,现在主流的后装炮闭气技术,也就是英国那边率先研发的阿姆斯特朗火炮采用的闭气技术。

由垂直式锁栓以及螺旋式尾栓共同组成,虽然闭气效果还算不错,但对锁栓以及尾栓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制造工业复杂,直接推高了制造成本,并且由于基础技术的限制,导致锁栓以及尾栓的安全性不过关,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在中国的服役过程中,都经常可以发现这种后装火炮的炮栓断裂的情况,而使用最多,最频繁的中华帝国海军,甚至已经是出现了不止一次的事故。

但是尽管这种后装火炮缺点多多,但是帝国海军依旧没放弃它们,毕竟帝国海军刚起步,还很弱小,安全性什么的并不是重点,能够和强大的帝国相抗衡。甚至取得一定的战术优势才是重点,所以皇家武器公司生产的一系列1857年型后装舰炮的安全性实在堪忧,但是帝国海军也是继续硬着头皮继续使用。不过却已经是颁布了诸多条令,比如限制装药量。限制一定时间内的射击次数,到了预定射击次数后就必须更换炮栓,以避免发生事故。

倒是英国那边要谨慎的多,他们认为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缺陷实在太严重了,英国海军内部已经有撤销后装炮,并大规模列装前装线膛炮的浪潮。

帝国海军的则是没有回头装备前装线膛炮的打算,他们的打算是持续改进1857年型系列后装炮,另外也是开发新式的后装炮。

不过这又会涉及到钢铁产业的技术问题。

没有高质量的钢材。是不可能解决目前后装火炮的应用问题的。

军事的发展是由新式武器推动的,而武器技术的发展又是由钢铁,化工等基础技术推动的,由此可见,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民生经济的发展,同样也是带动国防实力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因此受限于国内钢铁技术的不足,帝国陆军要想大规模的服役新式后装线膛炮还很困难,海军要想换装新式的后装线膛炮也比较困难。

不过这也不仅仅是帝国一家的问题,目前这种技术难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现在帝国的国防工业界,还有军方那边。都是把希望放在了江南矿务公司的新式炼钢法上。

希望着江南矿务公司能够尽早的研发并生产出质量更为优秀的钢材,这样帝国才能够生产并装备更加先进的武器。

只是这种希望短时间内没可能看到,因此最近几年里。帝国的火炮依旧还是以前的产品,海军用阿姆斯特朗式的舰炮,陆军用前装线膛炮。

而这两款产品也都出口过,1857年型系列舰炮,之前曾搭配在华盛顿号上出售给美国南方联邦,此外美国北方政府以及南方联邦也是单独采购了若干1857年型系列火炮,用于配属在他们新购或者自行建造的铁甲舰上,不过数量都不多,只卖出去十几门而已。毕竟现在除了帝国的1857年型系列后装炮外,还有一个原版的阿姆斯特朗火炮呢。人家的才是原版货!

不过前装线膛炮倒是出口了不少,现在中华帝国的铁铸前装线膛炮已经和1858年型林德步枪一起。成为了中华帝国军械出口的搭配产品。

一般来说购买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都是搭配购买一批前装线膛炮。

这是因为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有效射程已经非常高了,传统的滑膛炮在射程和精度上已经无法跟上后装步枪的步伐,使用线膛火炮才能够有效的配合作战。

线膛火炮里的后装线膛野战炮现在还没有多少人用呢,所以前装线膛炮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美国,越南、宁王朝甚至泰国都是购买过中国生产的前装线膛野战炮。

如今日`本人大量采购前装线膛炮也是理所当然的。

日`本人从帝国手中得到了大量枪炮后,一部分用于换装现有的军队,而另外一部分则是用于组建新军。

这组建的新军以及以武士阶层为主,但是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幕府方面已经是小规模的尝试直接从普通农民里招募士兵,不过这种尝试的规模还太小,远远不如长洲藩等改革派的军队里已经是拥有大量的平民子弟了。

幕府得到了帝国的军械援助,帝国甚至还临时派出了少量教官帮幕府训练军队,于此同时长洲藩和萨摩藩等倒幕派也没闲着,正在用一切办法加强军力,就等着和幕府决一死战。

组建军队,打仗,然后再组建军队,再打仗,这就是目前日`本国内幕府和倒幕派之间的基本步调了。

而经过长达两个月的休整后,长洲藩和萨摩藩以及其他若干中小大名的联军再一次出兵,举旗了进攻江户的大旗。

此时,虽然训练还严重不足,士兵们甚至都没有经过完整的三个月新兵训练期,但是幕府的军队也是不得不迎战,从而开上了战场。

而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幕府军队里有了多名来自帝国的军事顾问!(。)

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348章 对策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91章 攻城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25章 广德激战第6章 办团练捐道员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625章 阴谋在行动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17章 长兴初战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181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668章 布拉镇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91章 攻城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32章 大战前夕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514章 快速发展的1865年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289章 惨胜第44章 伤亡名单第84章 水师初成第316章 国宴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208章 残酷肉搏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343章 侯客室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71章 扩军五千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