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

在中国的传统王朝里,除了宋朝比较特殊一些外,其他王朝的财政收入无一例外都是依赖农业税,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王朝都极端重视农业税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种传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时期却是得到了改变,起因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进而造成清廷财政困难,为了筹集军费,清廷开始大规模推行厘金制度。

由此开启了大规模征收商税的时期,在余胜军时代里,林哲维持军队的主要收入也是依赖厘金以及商贸区的收入。

等到了林哲建立中华帝国,那么工商税更是供养军队的大头,当初林哲能够凭借苏南以及浙北这弹丸之地起家并横扫天下,进而统一中国,来之于浙北以及苏南地区的工商税可谓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统一中国后,虽然因为财政收入总额快速膨胀,工商税的比例从绝对位置上开始下降,但是依旧占据了主要地位。

同时考虑到从农业里征收的税收是属于一种比较固定,很难短时间内有较大涨幅的税种,农业税收在1857年到1860年之间有较大的涨幅,不过这种涨幅是因为中华军陆续扩大地盘,并最终统一了中国。

等统一中国后,基本上能够收取的农业税就已经是确定了下来,虽然后续还有部分涨幅,但是总体规模并不大,而等进入1864年以后,农业税基本已经是稳定下来,每年的涨幅有限。

但是帝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为什么依旧能够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的涨幅呢!

这是因为帝国的财政收入涨幅主要来之于工商税、关税的涨幅!

这些年来,随着帝国进一步扶持发展工商业,帝国国内的工业以生丝、棉纺两大产业为龙头产业,进而拉动钢铁、煤炭、化工、机械、造船等产业,再辅以传统的茶叶出口,瓷器出口等。

帝国的工商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其中的龙头产业,即纺织产业,1864年。中国的机器工厂所产的生丝总量达三十万包之多,其中超过二十五万包被用于出口,按照出口均价四百圆一包计算,仅仅是生丝一项就创造了一亿圆的出口额。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土丝并没有计算进去。

机器棉纺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是翻天覆地,1864年,国内生产的机织布约两千万匹。至于棉纱就更多了,因为国内很多纱厂生产的棉纱都是直接销往内陆地区,由当地妇女购买后自行织布的。

作为棉纺产业迅速发展的另外一个明证就是。1860年的时候,帝国进口棉花的数量只有四十万担,然而到了1864年的时候,进口棉花数量急剧增加到了一百八十万担。

而进口的棉织包括棉纱、棉布的数字却是连年下降,从1858年左右的数十万担降低到1864年代两万担。

棉纺产业的兴起,也是带动了国内棉花种植规模的扩大,按照农林部的推测,1864年国内的棉花产量已经是突破一千万担,棉花集中产区的棉农数量约有五百万户。而兼种棉花的农户高达三千万户。

和生丝产业的强大吸进能力,每年都能够为帝国赚取上亿甚至更多的黄金等贵金属外汇不同,棉纺产业的发展表面看起来没有生丝行业那么高大上,但是对于经济的带动能力却是要远远超过生丝行业的。

除了纺织产业这种能够快速拉动经济发展的轻工业外,一些重工业产业虽然说在产值,贡献税收方面不如轻工业,但是依旧是帝国工业的重要组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而代表着十九世纪工业发展指标的钢铁和煤炭这两项,帝国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快速无比!

1864年,帝国现有的三大钢铁厂以及若干小规模的钢铁厂加起来。原钢产量约三万吨,生铁产量约五十万吨。

煤炭虽然发展也很迅速,但是受限于时间因素,所以1864年的煤炭产量只有约六百万吨。这个煤炭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帝国的对煤炭的庞大需求,每年都还需要大量进口煤炭,尤其是优质煤炭,主要是从越南、澳大利亚进口煤炭,1864年,帝国向越南进口了约五十万吨的煤炭。而且大多都是优质无烟煤。

作为对比,英国的原钢产量约为三十万吨,生铁产量约为五百万吨,煤炭产量约为一亿吨,帝国的钢铁煤炭产量和英国比起来,那差距大到让人足以窒息。

不和英国比的啊,和其他国家相比,比如法国,他们的原钢产量约为六万吨,生铁产量约为一百万吨,煤炭产量约为一千万吨,这法国人的产量大约就是帝国的两倍。

而普鲁士方面,他们的原钢产量约为八万吨,生铁产量约为百万吨,煤炭产量约为三千万吨。

和诸多列强们比起来,和英国自然是没法比的,和法国、普鲁士也有较大的差距,而和奥地利、沙俄、意大利比起来的话,虽然有些还比不上,但是勉强不会差太多。

由此可见帝国通过将近十年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勉强算是挤进了三流工业国家的行列,当然了这距离彻底完成工业化革命还略有欠缺。

主要是现在帝国的发展很多都是属于表面发展,工业产值比较依赖于轻工业,也就是农产初级加工。

而一些高端制造业上,尤其是机械设备则是还有非常大的空白,虽然国内出了一个隆丰机械公司,但是目前帝国国内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每年依旧需要大量购入机械设备。

这几年帝国进口最多的不是棉花,也不是呢绒,而是建设各类工厂所需要的机械设备!

而造成帝国国内的高端制造业不足的最大因素不是因为没钱投资,而是没有大量的高端人才。

帝国的新式教育体系才推行十年不到,而早期几年都是属于试行阶段,只有这两年才较为普及一些,不过高端院校依旧比较少,这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并不多。

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帝国进军高端制造业的根本障碍,这从帝国这些年来每年都从外国大量招募高端人才,甚至是欢迎并鼓励拥有高端技能的洋人加入帝国国籍就可以看得出来,帝国对于高端人才的缺乏是非常严重的。

然而这人才培养是需要时间的,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夫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出来大量的高端人才,所以现在即便是缺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当然了,高端制造业的缺乏并不是说帝国的工业发展就缓慢并落后了!

依靠纺织业为龙头,帝国的工业产值是连年上涨,而工业的发展自然也就带来了更多的商税。

等到了1865年的今天,工商行业贡献的税收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一大税种,几乎是占据了中央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而这种情况下,财务部试图对工商税进行改革,可谓是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剧烈的动荡,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官员希望财务部谨慎再谨慎,甚至是缓行工商税改革的原因所在。。

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441章 铁甲舰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67章 协防上海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18章 黎明危机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779章 立储第36章 追击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1章 余姚林家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636章 风波起第31章 谨慎东进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54章 兵指青浦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442章 女蜗号铁甲舰第25章 广德激战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394章 饿狼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48章 对策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76章 乱世重典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78章 各方利弊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48章 厘金初显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181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