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

自古以来,不管是海军陆军,都是相当保守的,而这种保守又以海军为甚。

铁甲舰都已经发展二十几年里,但是现在依旧有诸多人抱着木制战舰不放,蒸汽机都已经应用这么多年了,纯蒸汽动力的战舰都已经服役很久了,但是之前除了那些小型炮舰外,其他的主力战舰清一色依旧还有着风帆。

这一点就算是在帝国海军里也不例外。

哪怕是有着林哲的存在,帝国海军的铁甲舰发展前期,也只是在近海和内河铁甲舰上试验纯蒸汽动力,而在远洋铁甲舰上依旧配属风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年珠江口海战后,海军内部才对是否在主力远洋战舰上配属风帆进行反思,最后才下决心拆除风帆,使用纯蒸汽动力。

而这还是帝国海军。

帝国海军从建军开始,就是一直弱小的海军,整天都是想着如何追赶列强海军,因此敢冒着风险采用一些先进但是不成熟的技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后装火炮。

中国的后装火炮技术来源于英国阿姆斯特朗炮,虽然后期的技术改进是自己进行的,但严格上来说,帝国海军配属的后装火炮和英国人的后装火炮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大家该有的缺陷都有。

比如阿姆斯特朗炮的造价昂贵,产量低下,火炮过于笨重,锁栓强度不足等问题实际上一直存在。

但是两家面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却是不同。

英国人认为阿姆斯特朗炮固然性能先进,但是过于笨重,造价昂贵产量低。而且故障频发,对此英国人是相当不满意。并且也没有说去进行改进,而是采取了直接退役。然后换装技术成熟的前装线膛炮的做法。

但是帝国海军面对这些问题,却是采用积极改进,其中最严重的锁栓问题更是先后改进了数次,并通过采用新式钢材制造锁栓,以加强强度,降低故障率,同时还是特地准备了备用的锁栓,限定射速以及最大装药量还有射击次数。

这些都是有效降低了后装火炮的故障率,同时多年的持续改进也是让帝国海军的后装火炮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

不客气的说。通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帝国海军在后装火炮的技术上,某种程度已经是反超了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炮。

两国面对后装火炮的态度不同,也和两国的模式不同有关,英国是典型的商业国家,制造舰炮的都是商业工厂,并没有什么国家背景,对于他们而言制造新式舰炮是商业行为。

但是帝国这边的三大兵工厂都是皇室企业,研发大口径后装舰炮是并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一种关乎国防安全的政治任务。

皇家武器公司为了研发后装舰炮所投入的经费是庞大的,如果以商业层面来考虑,实际上还是亏本的那种。

两种体制的不同,甚至对海军未来技术的展望角度不同。也就导致了两家海军对未来的铁甲舰的发展上有所不同。

英国海军下决心全面撤装后装舰炮,并以前装线膛炮代替。

而帝国海军却是不惜花费巨资,再一次装备口径更大的后装舰炮。即两百五十毫米的后装舰炮。

这种发展道路上的差距,也是帝国海军为数几个不多。可以缩短并追赶和列强海军差距的机会。

得知英国人设计新式炮塔,纯蒸汽动力。但是却准备装备前装线膛炮的情报后,帝国海军也是迅速做出了反应。

1866年的八月份,即蚩尤号铁甲舰在青岛海军造船厂的四号船坞正式动工以后,帝国海军提交了第二艘万吨铁甲舰的建造计划。

第二艘万吨铁甲舰乃是蚩尤级铁甲舰的二号舰,基本设计相当,不过排水量有所下降,只有九千八百吨,其他方面变化不大。

吨位之所以降低了,是因为该舰是准备在青岛海军造船厂的三号船坞建造,而这个三号船坞的设计标准并不是说和四号船坞一样是一万五千吨,而是只有一万吨,也就是说,超过一万吨的战舰就没办法建造。

该舰被命名为颛顼号,依旧是一艘具有明显中华帝国海军特色的‘低干舷全重炮铁甲舰’,采用四座双联装八门两百五十毫米主炮,全封闭式炮塔,呈菱形布局,战斗时可以集中六门主炮向一侧射击。

另外配属若干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以及八十毫米副炮。

采用纯蒸汽动力,设计航速十四点五节。

该舰将预计在九月份在青岛海军造船厂的三号船坞动工,因为已经建造好几年的八年甲舰,即天吴号预计在九月份正式下水,尽管下水后还需要进行舾装工程,不过已经不用占据宝贵的船坞了。

天吴号的舾装预计要比较久,估计要到明年才能舾装完毕,然后一系列的试航也会持续比较久一段时间,真正要服役的话,估计要到1868年以后。

到了九月份,天吴号顺利下水,不用多久颛顼号就是正式动工,如此也标志着帝国海军已经有两艘万吨级的铁甲舰在船台上施工,等进入七十年代后,帝国海军就会有两艘万吨巨舰进入现役。

当然了,尽管目前最受重视的是这两艘万吨铁甲舰,但帝国海军的扩张并不局限在万吨铁甲舰上。

还有更多的战舰在船台上进行施工。

今年里,帝国海军还开工了一艘夸父号铁甲舰,该舰乃是天吴号的后继舰,排水量为五千五百吨,目前已经在上海造船厂建造。

此外,广州造船厂还动工了一艘帝喾号近海铁甲舰,排水量为两千五百吨。

然后一千六百吨的昆明级铁甲快速侦查舰也分别在上海造船厂、天津造船厂动工。

至于镇广级小型铁甲舰、济宁级炮舰更是在国内多个船厂进行建造。

受到上半年的紧张局势影响。1866年,帝国海军一共新动工了两艘万吨铁甲舰。一艘大型铁甲舰,一艘近海铁甲舰。两艘快速侦察舰以及一批小型铁甲舰和炮舰。

而这还没有算上之前动工,目前还在施工中的铁甲舰,比如盘古级的五号舰句芒号,炎帝级的三号舰黄帝号,这两艘战舰目前都在进行舾装,预计明年就能够进入海军正式服役。

1866年,乃是帝国海军跨越发展的一年,海军同时动工了这么多战舰,再加上之前在夏威夷和珠江口进行的海战。让海军的军费是连接上涨。

尽管之前帝国就已经制定了海军的军费预算,但实际上在今年的四月份和七月份,帝国是相继给海军拨付了额外的战争以及造舰经费一共四百万圆。

而这五百万可支撑不起海军的扩张计划,到明年乃至后续几年,海军的军费依旧会大幅度增加。

不过这也是海军的军费总额度比较小,毕竟帝国里陆军才是老大,每年的军费都是陆军拿去了大头,海军只拿了一小半,至于近卫军更是只拿了个零头而已。

如今纵然海军的军费看上去增加了许多。但是和陆军一年上亿军费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为此,在1866年刚结束。进入1867年的时候,海军那边就是未雨绸缪开始争取更多的军费了,而且他们的争取并不是说直接在军费总额里争取。而是提出了专门的海军建设计划,试图让中央财政直接拨付造舰资金。

毕竟这年头的战舰是越来越贵了。以往的盘古级不过六十万圆一艘,而后面的炎帝级就已经攀升到了九十万之巨。至于后面的八年甲舰更是达到了一百四十万。蚩尤级万吨铁甲舰则是恐怖的两百二十万。

其他的几款昆明级快速侦察舰的报价是五十万,不比盘古级便宜多少。

帝喾号近海铁甲舰虽然便宜一些,但是也要四十五万一艘。

至于夸父级铁甲舰,其造价虽然不如万吨铁甲舰,但是也要一百一十万。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年头吨位稍微大一些的铁甲舰,基本造价都要差不多五十万,而要充当主力舰的话,即五千吨以上的铁甲舰,那都是百万起步,至于万吨铁甲舰,都是两百万起步。

这些战舰造出来了还不算,这一艘万吨巨舰至少要配属八百名官兵,要建造专门的深水泊位,相配套的修护体系,这些都是花费巨大的。

而海军的军费一向来都不算多,如果从海军的现有经费里支付,估计海军都要直接跪了。

所以才会提出了专门的造舰拨款计划!

也就是说,海军那群人并不想把这些扩张计划当成海军自己的负担,而是要转嫁到中央财政中里。

这倒不是海军的将领们聪明之类的,而是实在没有办法。

其实也不只有帝国海军这么做,近代国家里要扩张海军,其实都是中央财政特别拔出款项,甚至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进行的,不然的话单靠海军自身是无法完成的。

如此,海军是正式向林哲递交了帝国海军第一期五年发展计划,详细阐述了现在以及未来帝国海军可能面临的威胁,以及应对这种威胁要如何建设海军。

该发展计划的大片论述性的内容没什么人关心,但是造舰数量却是让一大群人看了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按照这个发展计划,海军在未来五年内要动工至少六艘万吨以上的一等铁甲舰,动工八艘二等铁甲舰,十二艘三等铁甲舰,十艘快速巡洋舰。

其目的是维持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权,保障日`本沿海,南海等海域的安全。

同时要对现有的海军基地进行整修和扩张,修建深水泊位,建造上海,青岛、广州三大海军核心大型军港,建造湛江港、台湾鸡笼港、舟山港等二等级军港,在越南金兰湾、夏威夷珍珠港建造海外殖民地军港等。

一系列林林总总的计划后,就是一个足以让陆军还有内阁的大佬们吐血的经费数字。

海军的把这计划的各项花费去掉了零头,表示只要两亿圆的额外经费,嗯,这一亿圆并不包含海军的每年的日常经费。

而帝国的每年中央财政收入也就四五个亿而已,海军竟然一张口就要两个亿!

不管是陆军还是内阁的那些大佬们,要是不反对才是怪事了,就连一直支持海军发展的林哲,看到这份计划后也是不得不惊叹,要是有了这两个亿,我还要海军干毛,直接拿钱砸死英国人算了。(。)

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90章 骑兵出击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603章 倾销地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343章 侯客室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20章 伤亡悬殊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8章 营制第73章 设卡收税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7章 募兵买枪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45章 南撤湖州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478章 密室会谈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55章 轻松胜利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91章 攻城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45章 南撤湖州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36章 追击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426章 昆明激战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686章 陆军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