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

伏羲号上,李炳龙已经是没有继续待在指挥塔上,如今俄国人的岸防火力已经无法给他的舰队带来什么威胁,现在他的舰队要做的事很简单,那就是持续给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而这种事自然是不用他一直盯着,自然有下面的诸多海军军官们负责。

回到舰长室内,李炳龙开始书写今天的部分战斗记录。

身为一个海军指挥官,每天记录航行和战斗记录已经是成为一种习惯,这种记录看上去虽然只是军官的日记,但实际上并不是,舰长以及舰队指挥官的战斗记录,乃是海军研究海战战术,乃至研究未来战舰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信息。

在今天的记录里,李炳龙先是中规中矩的如实记录了今天的战斗,包括之前炮击炮台,以及摧毁港口设施,掩护登陆部队等事项。

而在记录的结尾,他是按照惯例写下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纵然我军的炮火在炮击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是建立在敌军岸防火力低下的前提下,如果敌军拥有大量的大口径岸防炮,那么以我军舰炮的射程和精度而言,恐怕难以占到太大的优势,如能采用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火炮,那么将会给我军带来重大的战术优势。”

“在频繁的持续射击中,我军现有的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其炮栓等过于沉重,对士兵体力的消耗非常庞大,以至于难以保持高速射击的状态!”

这一次作战,由于并没有舰队交战,李炳龙自然是无法提及一些舰队交战的事,他的舰队抵达碧德港后。主要干的事就是对陆地进行炮击,所以他关注的重点也是在炮术方面。

而他所提高的关于一百五十毫米的整体过于沉重,操作困难。士兵们难以持续保持高强度的装填也是帝国海军的一大老难题了。

前文提过,帝国海军的后装火炮技术来源于英国人的阿姆斯特朗炮。而这种火炮有着诸多的缺点,其中就有火炮沉重,操作困难的缺陷。

只不过这种缺陷在帝国海军内部一直没能引起太大的重视,因为在后装火炮的精度和射程优势勉强,火炮的其他缺点都是勉强能够接收的。

但是如今已经是57年了,距离帝国服役第一门后装火炮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之久,国内的工业技术也是有了极大的发展,而且他听闻正在研发重点新式大口径舰炮。采用的设计结构和老旧的57年型舰炮有所不同。

如果可能的话,李炳龙是希望海军内部自身能够六英寸以下级别的火炮也能够采取新式的技术。

虽然说这年头大家的目光都盯着那些大口径舰炮,海军上下现在要把十英寸级别的舰炮搞出来,甚至连七英寸级别甚至英寸级别的舰炮都暂时搁置了,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十英寸级别的舰炮上,据说皇家武器公司的舰炮研发部门,百分之十的人员都是为了这款火炮而工作着,至于其他的舰炮研发基本已经是被停滞了下来。

李炳龙也是理解其他海军同僚的想法,受到珠江口海战和利萨海战的影响,如今全球海军都已经刮起了一片铁甲无敌论。

七英寸级别以下的舰炮无法对现有的铁甲舰的厚重装甲造成实际伤害已经成为了共识。如此也就迫使了各国海军一股脑研发并服役更大口径的舰炮,比如英国人服役的九英寸前装线膛炮,中国研发的十英寸后装炮。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炳龙却是想到了其他一个问题,这海军打仗也不可能全靠大口径的主炮啊,这大口径的主炮难以装备太多,而且射速普遍偏慢,同时也不可能所有战舰都能够装备这些大口径的舰炮。

一些五千吨以下的舰炮,要装备十英寸的舰炮是非常勉强的,就算能够装备一些也很少,主力恐怕还得依靠大量的六寸甚至五寸火炮。

比如夸父级铁甲舰,五千多吨的排水量。只能装备四门十英寸主炮而已,而且即便是这样。都已经是严重影响了该舰的适航性,航程以及其他性能。这也好在是在帝国海军里,目前主要是以防御英国海军为核心战略目标,对航程,适航性什么的都不关注,只要火力够猛,防护够强,其他的都是可以牺牲的。

而实战中,大量的六英寸级别以下的火炮依旧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帝国虽然持续对57年系列舰炮进行改进,但实际上一直都没有研发新款的六寸舰炮,而从技术上来说,脱胎于五十年代技术水平的57年型系列舰炮,已经是无法跟上这个时代了。

李炳龙作为战斗在前线的舰队指挥官,有必要让南京的那些海军大佬们知道,海军不可能只让一款十寸舰炮就包打天下,大口径主炮虽然重要,但是六寸级别的副炮同样重要。

写完今天的作战记录,并简单的写下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后,李炳龙就是放下了笔,如何推动海军的舰炮技术改革,这是以后的事,等回头以后再谈也不迟,现在的还是如何攻克碧德港重要一些。

不过是否能够攻克碧德港,现在李炳龙已经是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了,因为到现在来说,李炳龙带领的舰队已经是差不多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事,打掉了炮台,提供火力支援掩护了陆军登陆,而剩下的事就得靠登陆部队自己解决了,他李炳龙的舰队总不能长两只脚上岸打仗不是。

“希望陈兄那边打的顺利一些吧!”

李炳龙如此期望的时候。

陈月川也是刚乘坐小艇,然后踏上了堪察加半岛的土地,此时的他心情还是不错的,从之前的得知的战报来看,已经登陆的两个步兵营已经是彻底控制了周边区域,并驱逐了前来连接的俄军数百人。

现在他的部队正在继续登陆当中。尽管受限于登陆环境,这年头也没有什么登陆舰之间的可以把火炮等重武器给直接送上岸来,登陆的部队是清一色的步兵。

不过陈月川也没有太大的担心。尽管炮兵部队的野战炮无法送上来,但是步兵部队配属的那些四磅步兵炮却是可以带上岸来。这些四磅步兵炮虽然威力不咋地,但是在近距离上对敌军步兵的杀伤还是比较客观的。

更关键的是,现在陈月川的部队还可以得到舰队的舰炮支援,和舰炮支援比起来,第一混成旅自家的那几个炮兵连的野战炮就不算什么了。

整个登陆行动里,陈月川并没有让部队一登陆就发动进攻,而是一边掩护一边继续进行登陆,要知道他的部队可是有三千多号人呢。都得依靠来往小艇输送,这登陆起来也是挺麻烦的。

而且碧德港内的俄军兵力不少,估计得有两千之众,在自己没有准备好之前就贸然进攻,怕是要吃亏。

反正也不急这一天两天的,而且自己是进攻者,主动权在自己手上,所以陈月川自然是希望部队全部登陆以后,做好全部准备才开始对碧德港发起全面的进攻。

在舰队的掩护下,陈月川的部队足足花了两天才完成登陆。甚至还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把十几门陆军的野战炮都从船上卸了下来,为此还付出了一艘五百多吨的蒸汽运输舰搁浅在沙滩上的代价。

登陆完毕后。陈月川才是指挥着部队朝着碧德港发起正式的进攻。

而在这之前,碧德港已经是成为了李炳龙的舰队长达两天的炮击,码头附近的建筑大多已经是被摧毁,整个小城都是被瓦砾和硝烟所笼罩,虽然还无法判断俄军以及城内平民的具体伤亡,但是任谁看到这个场景,都不会觉得俄国人会好过。

实际上,碧德港内的俄国人的死伤比李炳龙和陈月川预计的还要严重的多,这倒不是说俄军死伤惨重。而居住在港口内的俄国平民死伤惨重。

碧德港内有俄军两千人,之前在出海口炮台那里部署有数百人。但是后来被炮击死伤惨重,扔下的尸体就有七十多具。其他受伤的也不少。

后来又是遭到帝国海军的密集炮击,陆陆续续也是死伤了一两百人。

不过即便如此,俄军凭借之前的一些防御工事依旧保留了大约一千百人左右的兵力。

倒是城内的一些普通俄国人,他们面临帝国海军的炮击根本就没有防备的能力,这座城市本来就是小城市,舰队的炮火差不多能够覆盖大半个城区,以至于居住在城内的俄国人死伤惨重,剩下的人都是一股脑的跑出城,以躲避战争去了。

所以现在的碧德港,除了双方军队以外,就只有两三百具平民的尸体了。

当陈月川的部队发起进攻后,双方就是围绕着这座小城市进行了反复争夺。

俄军和中华军交战多年,对彼此的战术都是相当熟悉,因此大家没有出现什么线列对射,然后几分钟的交战就决定胜负的情况。

双方是躲躲藏藏,然后躲在废墟的掩体里开枪,这种战术和当代的其他战术是明显不同的。

而双方的这种交战模式,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巷战。

只不过这种巷战还非常原始,没有机枪,手榴弹也很少使用,基本上都是用步枪进行射击,偶尔会进行刺刀之间的肉搏。

其血腥程度和后世一战,二战的那种巷战没法比。

不过对于当代的战争来说,却也是足够血腥了。

进攻的第一天,陈月川的部队就是死伤超过百人,五天内,进攻部队死伤将近五百人,尽管陈月川的部队也是给俄国人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并控制了大部分的城区。

但是巨大的伤亡依旧让陈月川皱眉不已,这么大的伤亡可不是什么好事。

后续陈月川是被迫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战术继续进攻,同时也是向李炳龙开始求援,让李炳龙开始动员水兵,然后上岸作战。

对于陈月川的请求,李炳龙是有些不愿意的,他麾下的水手可不是那些普通的陆军士兵,可不是用来当炮灰的。

海军的水手,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水手,可都是技术人才,这死伤多了,对海军的影响会非常大。

但是陈月川既然提出了请求增援的要求,李炳龙也不能视而不见,把技术岗位的水兵派到岸上去当炮灰,他自然是不会这么做的,当即就是动员了一些非技术骨干的水兵,比如运输舰上的一些水兵,还有一些辅助部门的水兵。

最后拼凑出了差不多两百人上岸支援第一混成旅作战。

不过在两百多水兵打陆战自然是不精通的,很多人连枪都打不准,所以陈月川也没有为难他们直接送上战场当炮灰,而是让他们承担一些次要战线的任务,比如守卫一些已经攻克下来的阵地,保护补给点之类的,以便可以让他抽调更多的兵力奔赴前线作战。

碧德港城内的枪炮声断断续续,一直响了十几天之久。

而当枪炮声停下来的时候,穿着依旧光鲜,但是却一脸疲惫之色的陈月川看到了眼前的这个大胡子俄军军。

只听他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然后向陈月川递上了自己的指挥刀。。

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59章 炮击上海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4章 扩张护院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4章 扩张护院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442章 女蜗号铁甲舰第288章 崩溃和反冲锋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54章 火药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391章 进城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426章 昆明激战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274章 应对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73章 设卡收税第441章 铁甲舰第84章 水师初成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67章 协防上海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394章 饿狼第159章 王疯子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592章 作秀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83章 添船够炮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779章 立储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16章 贼军来袭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438章 电报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403章 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