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

尽管陈月川不懂俄语,但是却也

受降的基本礼仪,他接过了这名俄国军官的指挥刀,宣布正式接受碧德港俄军的投降。

的十多天战斗力,俄国人的抵抗是相当的顽强的,他们依靠原有的工事甚至城市的废墟,和中华军争夺每一寸土地,一直打到弹尽粮绝,人员也是死伤大半后才是不得不投降。

此战中,参战的两千一百多名俄军以及两百多名俄国民兵里,有半数人阵亡,其余的人,包括伤者在内都是当了俘虏。

而陈月川的部队也是损失不小,这一场巷战虽然有着己方舰炮火力的支援,但是死伤依旧惨重,超过两百五十名士兵阵亡,另外有将近四百人受伤,总的伤亡人数虽然比俄国人少,但是也算是不少了。

幸运的是,尽管伤亡有些大,但是这彼得港总归是拿了下来,而拿下碧德港这个位于北太平洋?无?错?小说 沿岸的不冻港,对于帝国海军后续掌控北太平洋,进军阿留申海域,登陆阿拉斯加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而碧德港战役,对于已经持续了多年的中俄边境战争而言,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甚至可以算的上战场多年战争的一个重大阶段性胜利。

碧德港的战役虽然规模不大,双方惨重的兵力各自有两三千人,但是中俄两国的边境冲突规模一向来都不算太大。

前几年也就在中亚那边打了几场规模数千人的战役,而等中亚三国完蛋以后,中俄两国在中亚方向也是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大家都忙着消化胜利果实呢。

至于外蒙古方向,双方本来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斗。前几年是通过付出当地的蒙古王公叛乱,后来这些王公叛乱被镇压了以后。双方就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斗,偶尔就是一些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几十人或者几百人之类的。

远东方向的冲突则是要更加频繁一些,基本上每年都会打几场,但是受限于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因素,双方的兵力基本都是分开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战场上,双方的战斗主要也是围绕着一些军事或者殖民据点,战役的规模以数百人为主,除了当年中华军攻打庙街的时候动员了将近三千名士兵外。双方就没有在远东打过数千人规模的战役了。

因此,这一场碧德港战役,对于这几年中俄边境冲突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少有大规模战役了。

而更悲剧的是,由于碧德港位于远东,而且是孤城一座,俄国国内直到碧德港失陷以后,都没能得到相关消息。

最后还是俄国人的驻华外交官从中国这边得到了相关消息,并紧急汇报给俄国国内后。才是得知了这个消息。

后来有小道消息说,俄国国内对碧德港的失陷大为震动!

因为碧德港的战略对于俄国远东地区来说,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乃是数大据点之一。而现在碧德港失陷以后,俄国人已经是可以想象出来后续阿杨等沿海据点被逐一攻占的场景了。

俄国的国内

反应暂不去说,却说帝国国内。尽管现在帝国的舰队尚未从碧德港返回,只是派遣了通讯快船从碧德港返回日`本的稚内港。然后通过电报向国内传递了相关的战况。

因此南京方面很快就是得到了相关的消息,林哲看到军方的战报后。虽然对伤亡有些大而有些皱眉,但是总体而言,对军方的动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出海远征,能够一击而下夺取碧德港,这对帝国的未来战略而言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为此,林哲后续又是召见陆军和海军高层,并亲自做出了指示,要求军方利用目前的大好继续,继续发挥英勇奋战之精神,尽早攻克阿杨等俄国在北太平洋的其他据点,彻底把俄国人赶回西伯利亚内陆地区,不让俄国人有一片舢板进入太平洋。

等待海陆军的高层将领们离去以后,林哲回头看着办公室内的那副巨大世界地图,地图上的西伯利亚地区虽然还是属于俄国的,但是兴许不远的将来,这片广阔的区域就会彻底属于帝国。

想到这里,林哲的心情就会舒爽的很。

身为帝国的统治者,林哲现在追求的事并不多,除了巩固权力这一项毕生追求以外,其他的不外乎就是开疆扩土,有机会就收拾几个西方列强了。

不过林哲也

,即便是帝国军方在碧德港取得了胜利,并在利用海军优势在北海沿岸地区也有着较大的战略优势,但是这很难彻底迫使俄国人屈服。

帝国和俄国的领土冲突,是根深蒂固,并且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现在的碧德港战役在中俄两国多年的边境冲突中,其实并不算

,也不可能根本上解决中俄两国之间的冲突。

要想彻底获得北方边境的和平,至少短

内是看不到

希望,顶多就是让俄国人有所忌惮而已。

毕竟不管对于帝国还是对于俄国来说,其实双方的边境冲突说严重也严重,但是说不重要也不重要,边境那边打的再凶,也无法损害两国的根本。

俄国的统治核心是在欧洲,中亚地区也算是一重要区域,至于西伯利亚嘛,其实地方虽然对啊,但是俄国人的重心一直都没有放在这里。

同样的,帝国的统治核心也是在国内地区,中亚,西伯利亚还有远东等地打得厉害,但是不管赢了还是输了,其实都无法对帝国产生

根本性的影响。

这就是两国领土庞大的国家进行边境冲突的必然后果,这打来打去都很难让对方遭到实际损害,哪怕是一场战役全输,损失了好几万的兵力,但是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不算

,不用几个月功夫就能够抽调更多的兵力增援上来,

要想彻底解决北方边境问题,迫使俄国人屈服,仅仅依靠目前的军事行动是不现实的,真正行之有效的手段还得依靠

,先把铁路修

,然后就可以支持更多的军队,再移民

,如此才是解决北方边患的根本方法,现在的军事行动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只是现在国内的铁路修筑还是太慢了,尤其是通往边境的铁路,还不

时候才能修完呢。

帝国修筑铁路的

也不短了,从最造的徐州铁路开始,然后又是修建了唐山铁路,株萍铁路,上述三条铁路都是最早期的铁路,而且都是矿区铁路,主要是为了煤炭外运服务,带有浓厚的试验性质。

第一条商业化,客运和货运相结合的大规模铁路,还是属于宁沪铁路,这条铁路南起上海,通过镇江、南京,然后一路到当涂,连接了当涂这个重要钢铁重工业基地以及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中途还经过南京这个首都,途径的苏南各县也都是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

正式通车并运营后,宁沪铁路的盈利超乎了外人的想象,以至于让国内掀起了一番修筑铁路的高潮。

可惜的是,帝国目前为止并没有开放民间修筑铁路的权限,能够修筑铁路的只有帝国铁路公司一家。

不过为了降低资金压力,帝国铁路公司在后续的津浦铁路等铁路的修筑上,也是广泛吸引民资,使得民间的资金有机会参与到铁路事业上来。

这几年,中华帝国铁路公司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宁沪铁路的延长段以及津浦线的修筑上来。

宁沪线的延长段,一部分是从上海向杭州延伸,最后一路延伸到宁波,主要是为了联通上海、杭州、宁波这三大城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带动沿途各府县的经济发展。

这一片地区,乃是目前国内经济最发达之地区,对铁路交通的寻求非常庞大,铁路的建设将会极大的缓解这一地区的交通问题,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更好的发展。

该段铁路在宁沪铁路通车以后就是开始建设,目前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已经完成了部分铁路线的建设,现在还在紧张施工中,而且是分段施工,不过由于受到钱塘江和曹娥江的阻拦,现在帝国铁路公司正在头痛

解决桥梁问题。

同样属于宁沪铁路的延长段,即当涂到武昌的铁路线,不过这条铁路线暂时只计划修筑到九江,这一段铁路进度就比较慢了。

除了在宁沪线的相关铁路外,这两年帝国铁路的主要资金都是投入到了津浦线的修筑上,这是一条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的巨大南北动脉铁路。

除了这条主干线外,还将计划有山东铁路支线,张家口铁路支线,东北铁路支线等。

目前津浦线正在从多个地点同时开工,超过数万名帝国铁路公司的工人,以及铁路沿途上大量临时聘请的农工等在进行修筑,最高峰时期,有超过十万人在这条铁路线上施工。

同时帝国铁路公司已经正在对连接津浦线的诸多支线进行前期勘测,预计到明年,海州到徐州再开封这一段的支线将会率先进行前期施工,用以沟通中原腹地,并为中原等地的产品提供一个新的出海口,那就是海洲。

如果津浦线和陇海线的开封到海州一段能够建设成功,那么一个巨大的十字交叉铁路网就会出现在长江以北的中国大地上,所带来经济以及军事价值是相当巨大的。

而按照铁路司的规划,未来陇海线将会进一步向西延伸,津浦线的山东支线,东北支线,蒙古支线也会继续修筑,再加上宁沪线为代表的长江沿线铁路,以及还在规划中的广州到武昌的铁路,到南昌的铁路线等。

这些铁路网一旦建设完成,将会给帝国带来经济腾飞的交通基础!(。)

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84章 水师初成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2章 大战前夕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343章 侯客室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97章 城头激战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632章 帝大系第233章 中华门第624章 婆罗洲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108章 主动出击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150章 劝进表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636章 风波起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24章 婆罗洲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43章 惨胜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208章 残酷肉搏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606章 中岛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