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

山东青州府的某个村庄里,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看着自家破破烂烂的房屋,抽着旱烟的他一动不动。

房屋是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他的老婆正在一旁的灶台上忙碌着,但是赵大黑却是知道,他的婆娘煮着的米饭只有小小的一把米,他家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吃光了粮食,过去一个月里,全靠他婆娘的娘家接济的一点米粮。

今夏的一场洪涝,把他家仅有的一亩地和向村里的一个小地主租界的两亩地都给淹了,种下的粮食还没有成长就彻底毁了,不仅仅是他家,这一片整个村子里的人家的田地都是被水淹了。

等洪水退去后虽说抢种了其他杂粮,但是依旧让他们无法撑过这个冬天。

虽说发生洪涝后,官府也是进行了救济,但是官府的救济无疑是杯水车薪,要知道发生洪涝的不仅仅是他一条村子,据说附近好几个县都是发生了不小的洪涝,整个山东省甚至中央财政都是拨款进行救灾,但是平分到每个人的头上,却是没有多少。

这几年山东这边算不上风调雨顺,每年不是洪涝就是干旱,粮食产量是大幅度减少,以至于原本人多地少的山东更加雪上加霜了。

而农民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是非常低下的,如果一年两年还能承受,但是连续几年都这样,那么就会导致了大量的农民破产,进而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尽管新生的中华帝国对赈灾救济一事上算得上是颇有作为,但是也只能是让灾民勉强活下去而已。但是这日子一年比一年坏却是不争的事实。

赵大黑前些年积攒下来的些许家当,都在这几年里一一耗了进去。

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眼巴巴的看着灶台。赵大黑心里很不好受,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赵大黑没有什么见识,也没有读过书懂得不多,但是他却是知道继续这么下去的话,自家的未来肯定好不到那里去。

一杆旱烟抽到一般,赵大黑不由得想起了前几天在村头听见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说什么闯关东的事⊥⌒,。

那几个年轻人前些时候跑到了府里,听说了官府正在组织移民去辽阳。

听说只要去了辽阳,那么每人至少能够分十亩以上的土地,半大的孩子就能够分五亩的土地,如果自家也去的话。至少能够分到三十亩的土地,这些土地虽然也要钱,但是可以以后用种地所出的粮食来偿还,而且价格非常的便宜。

以前赵大黑虽然也听过这些,但是以前的时候他自家好歹也有一亩薄田,再租种几亩地,平日里赵大黑还会去给几个大户人家里当长工,这一年下来也是能够吃得上饭,还能略微存下一些积蓄。

但是现在。情况却是变了。

而且赵大黑的两个孩子也不小了,十二岁的老大估计是没有什么读书的指望了,但是赵大黑却是想要让八岁的老二去读书,但是这读书的花销不小。现在自家吃都吃不饱了,谈何供应老二读书?

也许,自家也去辽阳搏一把。其他的不敢奢求,只要官府说的土地能够分到手。那么赵大黑就不怕辛苦,有了这土地他就能够养活家人。

抽完旱烟后。赵大黑深吸了口气,然后转身就出了门,他要去找那几个去过府里的年轻人再问问。

他婆娘看见他出去,喊了两声,不过赵大黑走的快,一时间却是没有听见了。

赵大黑一直到午后时分才回来,他婆娘看见他回来后,上前问:“去那了?馒头锅里热着呢!”

赵大黑拿起了依旧冒着热气的粗粮馒头,咬了一口后道:“孩子他娘,我们去辽阳!”

“辽阳?去那地方做什么?”

当下赵大黑就是把听说的事说给了妻子听。

他的妻子同样是一个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村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的农妇,连辽阳在那里都不知道。

自然是免不了担心的:“如果我们去了,官府不给我们土地一样?”

“那我就去挖矿,修路,听说那边缺人的厉害,只要有一把力气,就不愁找不到工做!”赵大黑虽然是和他妻子商量,但是内心里却是早已经决定了,老家这地方是过不下去了,他要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去辽阳搏一把。

如果能够分到土地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分不到土地,那么就去做工,总之要让一家人吃饱饭。

赵大黑的妻子虽然心中有着对未来的恐惧,但是依旧听从了丈夫的话!

第二天,赵大黑就是走了十几里的路去到了县城,然后问了好几个人后,才是找到了一个叫什么移民办的官员。

赵大黑虽然人高马大,但是在这个只有二十一二岁,长的皮白脸嫩的移民办官员面前却是连大话都不敢说。

看见赵大黑畏畏缩缩,苏贤光却是没有和那些地方政府里的那些官员们一样摆什么架子,反而是很详细的向赵大黑解说了辽阳省的移民政策。

苏贤光之所以客气,自然不是因为他性格好,而是因为身为一名辽阳省移民办派驻到山东这边的办事员,他最主要的工作和政绩,就是招募移民。

而且作为一名官场新丁,自然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对未来保持了一定的期待,希望着这一趟出差能够招募到足够的新移民,这样才能够在上官面前落下好印象,说不准就能够被上官赏识,进而晋升为正式的科员呢。

帝国的国家雇员制度里,尽管没有明确的官员级别之类的东西,但是有两个群体是比较明确的,首先一个是各级办事员,这种办事员广泛存在各级政府甚至中央各机构当中。主要从事一些最基础的工作,这些办事员一般不需要参加国家雇员考试。而是采取的雇佣模式。

办事员之上,则是科员以上的国家雇员。虽然都是同属于国家雇员,但是科员以上的国家雇员却是需要参加国家雇员考试,考上了才能够成为科员,当然了也有不少是从办事员里晋升上来的。

只有科员以上,才能够算得上是迈入了仕途,进入官场。

这说的是普通的国家雇员,此外巡警,城市里的清洁人员之类的也算国家雇员,巡警则是军人专业居多。或者参加巡警考试得以通过的,其他的普通人员则是直接雇佣。

如果套用后世的说法,那就是科员级别以上的有编制,办事员是无编制的合同工,两者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苏贤光就是属于办事员,分配到辽阳省移民办工作,详细工作就是跟随一名移民办的两名科员来到山东省招募移民。

虽然只是一名办事员,但是苏贤光自然也是想着能够更进一步的,所以对平日里的工作是非常的用心。

他很清楚。自己招募的那些移民都是一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对遥远的辽阳是充满了怀疑,甚至很多人都不相信去到了辽阳后,真的能够获得土地。

而自己这些人则是要打消他们的疑虑!

赵大黑听了苏贤光的介绍后。咬了咬牙很快就是直接报名,他一家人要去辽阳。

画押后,他拿着一个一张自己看不懂的文书就是回了家。回到家后,他直接把自家的那一亩薄田卖给了自己的二叔。拿着沉甸甸的银圆,然后带上了仅有的衣服甚至碗盘这些家当。就是带着妻儿到了县城。

到了县城,他发现去辽阳的不仅仅只有自己,他发现要去辽阳的还有好几百号人呢。

他们在苏贤光的带领下,拖家带口前往青州府。

到了青州府后,又是汇集了其他各县招募的移民,加起来足足有两千多人。

然后就是浩浩荡荡的朝着海边的登州府而去,并在那里上了一艘海船,渡海而过后,他们在营口下了船,然后继续朝着辽阳内陆进发。

这一路上虽然走路坐船幸苦的很,而这路上,他的妻子因为没有做过船都晕船了,但是让他值得庆幸的是,这一路上都有人供应吃喝,虽说吃的并不算太好,但是对于一群很久没有吃过饱饭的人来说也算是难得了。

看见他们和来之前说的那样供应饭,这让赵大黑放心了不少,看样子官府应该不会诓骗他们,兴许到了地头上后,真的有土地分给他们呢。

在营口下船后,他们继续一路北上,走了多天以后才是在一个山脚下停下。

随后,就有人把赵大黑一家带到一栋简易的木板房,并告诉他,这房子就是政府免费分给他们的家了,然后还给了一份文书,这文书的详细内容他看不懂,但是那官府的人却是告诉他,这就是分给他们家的三十亩土地的田锲。

看着这文书,赵大黑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然后他是跟着那官府的人一起去了山脚下的外头,然后那人就是指着一大片荒地对他说:“这片以后就是你们家的地了,虽然要开荒辛苦了些,但是不用担心,头一年里每个月都可以申请口粮贷款,其他的种子和农具也能够贷款!”

赵大黑之前就听那些官员们说过,说是刚到的新移民,可以分到一座免费的房子和土地,房子是真正的免费,不过就是非常简陋的木板房,基本上和茅草屋没啥区别,而土地虽然是官府分的,但是依旧要计价,不过非常便宜,而且还可以分几年分别偿还。

其他的种子甚至其他都可以先借用,次年偿还,耕牛可以向官府租用,价格也便宜。

第一年的话还可以申请口粮贷款。

虽说真正免费的就只有那一栋简陋的茅草房,其他的实际上都是以贷款的方式发放,以后需要还钱,但是整体上的价格却是非常的便宜,李啊大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也能够算得出来,这以后要偿还的贷款其实并不多。

甚至这些土地贷款李啊大都能够不需要,他手里头还有着家里卖掉那一亩地的钱,这些钱足以让他支付那三十亩地的费用,不过李啊大却是想的更多一些,他想要让家里的老二去读书,手里头的这些钱是预备给孩子进学用的。

所以他还是办了一系列的贷款!

等那领着他来的官员走了后,赵大黑看着眼前偌大一片的荒地,然后是蹲下了身子,扒开了荒野,抓了两把泥,然后脸上就是露出了喜色,这地虽然都是荒地,但是这地却是肥的很,只要开荒出来,不用施多少的肥就能够直接种了,不用两年就是熟地。

于是乎,已经很久没有笑过的赵大黑笑了,露出了一口发黄的牙。

然后他就是兴冲冲的喊了两声,招来了还在那木板房里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看,以后这么大一片的地都是咱们家的了!”赵大黑如同中了五百万彩票的爆发富一样,指着前方的一大片荒地。

和赵大黑同样兴奋的还有和他一起来的其他几十户人家,他们和赵大黑一样,都是刚到了这新移民村庄,同样是分到了数十亩不等的土地。

有些人激动的更是痛哭了起来。

这从一无所有,再到一下子有了这好几十亩的土地,让这些人激动无比。

哪怕这些土地现在还是荒地,但是依旧挡不住他们的激动。

当天下午,就有人拿着锄头等开始开荒,而赵大黑一家则是等到了第二天才开始,不过赵大黑昨天下午的时候,却是跑了一趟附近的村子,请教了一些比他早些时候抵达的人家,毕竟这地方是人生地不熟,这以后怎么生活,怎么耕种都是个问题。

官府那边虽然有人指导新移民的开荒工作,但是官府的官员就那么几个,自然不可能所有地方都能够照顾的过来,所以等别人来教,还不如自己主动去找别人问。

第二天,赵大黑一家就是全家上阵进行开荒。

尽管开荒累得很,但是这一家人却是带着笑容。

于此同时,苏贤光也是跟着自己的上司,移民办的一名科员回到了沈阳,他这趟出差已经有差不多两个月了,这一次去山东招募移民的人一共有十个人,除了两名科员外就是八个办事员。

两名科员自然是负责统筹大局,比如和当地官府的官员进行联系,办事员们则是下到各县里招募移民。

这些办事员里,苏贤光的成绩是最好的,他招募了有差不多五百人,而且多数都是家庭为担心的移民。

这刚回到沈阳呢,苏贤光就是被移民办的一名科长接见,说是已经举荐他为移民办的科员,等过一段时间,上头就会下发正式的任命。

果然,不用多久他就是收到了正式的组织任命,这份来自于辽阳省组织部的任命,正式任命他为辽阳省移民办第二科下属的科员。

这个任命就是和办事员的最大不同,普通办事员只有一纸雇佣合同,但是科员级别以上却是能够得到组织部的正式任命。

很快,他就是接到了新任务,第二科的科长让他带几个办事员再去山东展开移民招募工作,并且告诉他,这一次招募的话,除了农业移民外,也要适当招募一些工人移民,现在辽阳省内的几家公司急需大量的工人,尤其是矿工,此外因为要修筑铁路,所以也是急需大量的铁路工人。

带着晋升的喜悦,苏贤光再一次踏上了前往山东招募移民的旅途。

而当苏贤光离开沈阳的时候,沈阳的西郊已经是有大量的工人开始了东北铁路的首次施工。(。)

第78章 各方利弊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97章 城头激战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45章 南撤湖州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19章 主动追击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67章 协防上海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16章 贼军来袭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37章 遭袭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16章 贼军来袭第79章 主政一方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150章 劝进表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79章 主政一方第41章 三冲敌阵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31章 谨慎东进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5章 县令相邀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16章 贼军来袭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426章 昆明激战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85章 大婚第394章 饿狼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150章 劝进表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618章 阅舰式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181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319章 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