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

“目前东北铁路已经同时在唐山和沈阳两地同时开始初期工程,等到年底的时候,就会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整个津沈线预计在三年内就能够完成建设,等到宣武十年的时候就能够正式运营通车!”

“津沈线的建设,不但在建成通车后可以极大的带动辽阳省的经济,同时也能够为天津,唐山一带的北方工业区带来发展的助力!”

刚上任不久的交通部大臣翟辽成还是第一次单独面圣,并向林哲汇报工作,整个人显的有些紧张。

他略微抬头看了看,见林哲的神情依旧,也没有开口说话的迹象,所以他是继续道:“津沈线的建设所需的大量钢铁和木材等原料,为国内的钢铁行业提供了充足的订单,尤其是北方部分钢铁企业的订单,进一步支撑了北方地区钢铁行业的发展!”

铁路和钢铁,这两者在当代是相互相成的,因为这年头的铁路,就是最大的钢铁消耗户,建设铁路是需要大量铁轨的,别看偌大的一条铁路,只有鼓励的两条铁轨,但是如果把这个基数放大到数百甚至数千公里,那么铁轨的数量就是非常庞大的。

当代中国的几家钢铁产,基本上都是依靠铁轨的订单而获得高速发展的。

比如江南矿务公司的马鞍山钢铁厂还有刚建成,大规模投产的大冶钢铁厂,其生产的钢铁除了供应国防工业、民间市场外,其实相当多一部分的产能都是供应给了铁路。

此外,北方煤铁公司下属的天津北方钢铁厂,最初是的钢铁订单也是来之于唐山铁路,而现在的东北铁路津沈线、津浦线、陇海铁路东段,这些铁路都是需要大量的铁轨。

而这些铁轨订单。足以让国内的几家大型钢铁厂的产能充分释放,并获得不菲的利润。

抛开铁路后续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只是在建设阶段。铁路就足以为当代帝国的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毕竟在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钢铁等基础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在这年头建设铁路,和后世搞房地产差不多,都是足以支撑起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翟辽成又是独自解说了十多分钟后,这前后说了这么久,基本上是把现阶段国内的铁路建设情况都是一一道来,这不知道是说久了,还是因为紧张。这会的他都感觉到有些口干舌燥了。

不过让他大松一口气的是,坐在上面的林哲并没有一直沉默着,在翟辽成做简报的时候,实际上林哲也是翻看着手中的报告书。

“今年的铁路建设进度还可以,可见翟爱卿是下了功夫的!”林哲说话的语速有些慢,说话几乎都是一字一顿的。

林哲说话的速度向来不快,尤其是和臣子们说话的时候,很少开口的同时,说话的速度也特别的慢,这倒不是林哲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而是因为身处高位的他说出的任何一个字,都是足以造成重大的影响。

所谓三思而后行,到了林哲这里三思而后行还不够。还得三思而后言。

平日里说话都是仔细斟酌词汇,这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语速非常慢的习惯。

而且说话慢其实也有个好处,那就是会对臣下们无形中制造一种压力,身为上者,林哲可以说是几乎每时每刻都是注意保持威严,给臣下们制造来自于自己的压力。

翟辽成虽然是新上任的交通部大臣,但是他之前乃是铁路司的司长,后来直接以交通部协办大臣的身份继续署理铁路司事务,所以这几年中国的铁路发展。实际上都是处于他的领导之下。

铁路业务在交通部这边乃是最大的业务,铁路司也是交通部内最大的司级机构。所以长期主管铁路司的他升任交通部大臣也就是顺利当然的。

尽管翟辽成是传统官员出身,并没有和很多年轻官员们一样。有着留学经验或者是从帝国大学出来的,不过传统的出身并没有限制他的仕途发展。

因为他好学。

实际上帝国的政坛高层里,翟辽成并不是特例,而是属于普遍存在。

帝国的高层官员里,大部分都是传统官员出身,少数则是半路出道,这些人和近几年快速崛起的那些年轻官员不一样,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新式教育,但是他们之所以依旧能够主政帝国,甚至主导帝国尽心工业化改革,自然也是有着他们的过人之处。

不懂什么物理,化学的原理不要紧,但是只需要帝国需要工业,需要铁路就可以了,甚至有时候官员都没有必要说要去懂得工业,如何去办工业。

他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那些懂得的人去办工业。

这些高级官员们和林哲其实差不多,对于他们而言,用人是首要。

只要用对了人,诸多事务自然有下面的那些人去办,因此他们不懂一些具体的新式工业并不重要。

比如翟辽成,虽然现在说起建设铁路来头头是道,但是严格上说起来,他可是不懂怎么建设铁路,不懂怎么建造火车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知道铁路对于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并不妨碍他大力推动并支持铁路的建设。

而这一点,也是他以往主导铁路司,乃至现在担任交通部大臣的最重要因素。

而和翟辽成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说内阁总理大臣薛焕,此人就更是典型的传统官员出身,但是一眼能够被林哲委以重任主持内阁工作。

翟辽成离去了后,林哲又是翻看了近段时间交通部的工作报告,这交通部的工作还是让他感到满意的。

交通部目前的工作重心虽然是铁路,但是航运同样也是交通部的重要工作

当代的大宗货物运输,主要以铁路、河运、海运这种为主,这三大运输模式也是支撑起工业发展的大动脉。

纵观帝国目前的工业布局,基本上就是围绕着这三大运输模式进行的,为什么上海能够成为帝国的第一大工业城市,就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因为是沿海港口,所以海运方便,通过海云不仅仅和国内的其他沿海港口城市进行交流,同时还能够直接参与国际贸易。

同时长江这条中国的最大内河也是让上海的工业产品可以销往长江流域,产自上海的工业产品,甚至可以一路运输到四川重庆去贩卖,同样道理,来自长江上游的工业原料也能够快速的流向上海。

而后的宁沪铁路开通,更是进一步提高了这种交通的便利性。

这种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是国内的其他城市难以具备的,要知道帝国近些年来逐渐开放沿海通商港口,基本上比较大的沿海港口城市都已经开辟为通商港口。

但是同样是通商港口,发展速度却是天差地别的,除了上海外,发展比较好的也就只有广州还有天津了,这两个城市,广州是传统的国际贸易港口城市,而且还有着珠江的内河便利,如此尽管广州周边并没有独特的特产,暂时也没有铁路,但是依旧发展迅速,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经济重地。

天津的话,其地理位置过于独特,后方不仅仅是直隶一省,同时还是蒙古,乌台,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份的主要对外进出口港口,则是依托北方的广阔市场还有唐山附近的煤炭资源等发展起来的。

至于国内的其他沿海通商城市,则是要比较差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也就是宁波、福州,而都带有浓厚的特产因素,比如宁波就是依赖生丝产业,浙江是生丝大省,尽管国内的生丝贸易是被上海所主导,但是宁波依靠地理优势还是能喝一口汤的,此外浙江的茶叶也是很出名,并且产量不小,西湖龙井可是名茶。

而福建的福州能够发展起来,只靠了一样,那就是茶叶!

近代的福建乃是中国出口茶叶的第一大省,每年出口的茶叶可是相当庞大的,而福州就是福建茶叶的主要出口基地,并建设后少量的茶砖厂等工业。

不过和宁波比起来,福州的发展后劲并不足,而且局限性也比较大,只能是依靠茶叶出口为主,其他的则是难以发展,甚至连充当转口贸易城市都是很难。

同时,自从东印度公司把英国人的茶叶消费培养起来后,固然英国每年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茶叶,但是英国人也在印度积极种植茶叶,等到英国人在印度的茶叶种植规模大了以后,那么将会对中国的茶叶出口造成重创。

历史上的福建的几个通商港口就是如此,早几十年的时候红红火火,但是进入十九世纪末期后就是彻底没落,等到了二十世纪后就更是不值一提了。

相对而言,同样是以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生丝则是要比茶叶良好的多,生丝这玩意不是其他地方想要种植就能够种植的出来的,世界上的生丝产地本来就没有多少,主要是集中在东亚这一快,现在中国的生丝产量占据世界产量的绝对主导地位。

同时后续生丝的消耗量是越来越多,甚至生丝还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呢。

舰炮的药包就是生丝包裹的,在钢铁巨舰时代,这舰炮每发射一炮,就得消耗不少的生丝。

同时,生丝还是一项重要产品的原料,至少在几十年内里是唯一的原料,这项产品是什么呢?

丝袜!(。)

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43章 惨胜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84章 水师初成第83章 添船够炮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55章 轻松胜利第90章 骑兵出击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400章 元宵佳节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604章 北海国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668章 布拉镇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36章 追击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4章 扩张护院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20章 伤亡悬殊第625章 阴谋在行动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636章 风波起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89章 湖州之危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57章 一路横扫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