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

“林成庭死了?”林哲看着手中的电文,嘴里喃喃自语着,脑海里闪过很多东西,林成庭这个名字他已经听过无数次了,但是可笑的是,林哲和林成庭这两个人还从来没见过面,一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去年的时候,林哲就是获知了消息说林成庭身患重病,根本就撑不了多久了,甚至从去年开始,各方势力就开始角逐宁朝新任国王的宝座了。

其由英国人以及大量朝中大臣支持的宁朝和有着帝国支持以及部分军方势力支持的二王子,尽管这两个当事人还都是小屁孩,自身并不什么影响力,但是他们背后的各大利益相关群体却是已经是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林成庭虽然靠着疗养,苦苦熬了一年多,但是依旧没能够熬过来,现在林成庭一死,宁王朝那边肯定会掀起一番动乱,而这场继承人之争不仅仅关乎着宁王朝自身的政局走向,更是关系到中英两国在缅甸地区的争夺。

“我们之前已经对此做了相关的预算,条件许可的话立即就能够发动相关力量,推动宁朝二王子登基!”宋关前见林哲陷入了沉思,当即主动开口道!

“哦,既然都准备好了,那么就去做吧!”林哲摆了摆手,并没有和宋关前多说什么。

宁朝局势的问题外务部好军方那边已经是在一年前就开始做相关准备了,帝国驻宁国公使是配合着李昊通拉拢宁朝的那些中立大臣们,同时军方那边的驻宁部队,整整一千二百人都已经替换为帝国陆军里最精锐的野战部队,这一千两百人由五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一个骑兵连、一个辎重连、一个工程排以及一个军乐队组成,上述部队组成一个混成团,称之为‘缅甸护商团’。

和其他的驻外部队一样,这支部队虽然名义上直接嫡属于军方所辖,但实际上这些部队是由军方和当地公使双重领导,必要时候。当地的外交官可以直接命令驻外部队进行作战。

比如说帝国驻日的陆军和海军部队,虽然详细的作战任务是陆军和海军内部管辖,但实际上要去打谁,比如说什么时候去欺负某个日本大名。通常由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来决定。

这年头由于通讯不变,距离遥远,帝国的外交人员是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限的,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发起一场局部战争。

通常一些混乱或者要紧地区的公使,林哲都会给他们加一个某某地事务全权大臣。这个全权包括外交和军事。

比如李博仓,除了帝国驻日公使这个头衔外,他还有着一个临时性的差遣,即‘钦命日本事务全权大臣”。

帝国陆军的缅甸护商团原本乃是比较分散的,人员也都是一些普通士兵,但是从去年缅甸局势混乱以后,陆军就是通过轮换的方式,从驻扎在云南的一线野战部队里抽调了上述部队,并组成了全新的护商团。

之前该护商团的驻扎比较分散,有部分驻扎在宁王朝首都。即缅甸之曼德勒,宁朝在此建都后,直接把名字改为‘京都’,所属省份改为直隶省。这种改名是遵从儒家王朝的传统,首都的名字不是叫京师就是叫京都之类,整个亚洲范围内,历史上称之为京师或者京都的城市不在少数。

不过很多人为了称呼方便,同时也是为了和日本的京都、越南的京都、东京之类的地名进行区分,同时国人也有着一种上国的自豪感,认为京都、某京之类的称呼只能是在大中华帝国里用。其他蛮夷用是不恰当的,所以当代的国人,甚至在正式文书上还是会沿用曼德勒这个名字。

护商团除了在缅甸京都有驻兵外,还在缅甸北部重镇腊戌驻扎有部队。其他的部分则是主要部署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战略要地。

但是随着缅甸局势的紧张,该护商团已经是开始收缩兵力,目前该团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曼德勒。

帝国陆军的军事准备自然是不只有这一点,除了应李昊通的请求,先后秘密派遣了数十名军事教官,并加入了李昊通控制下的宁朝军队外。帝国陆军在去年开始就是以各种借口不断的侵入掸邦和佤邦这个地区。

掸邦和佤邦,以往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归属当地土司管理。不过清明时代陆续脱离中原统治,成为了独立于中国和缅甸之间的瓯脱地,即不归属任何一国统治的边境地区,勉强也可以称之为缓冲区,也可理解为三不管地带。

林成庭入缅后,依靠强势的军事手段,把这两个地区收入囊中,等林成庭成立宁王朝后,更是想要把这两片地区直接划入宁王朝的领土,不过此举遭到了帝国的强烈反对。

要知道,当林成庭进入上缅甸和英军以及贡榜王朝作战的时候,后头的帝国陆军也是跟了上去,控制不少地区。

由此这掸邦和佤邦就成为了宁国和帝国的边境争议地区。

当初签订中英宁条约时,帝国以强势的手段逼迫了林成庭承认了佤邦和掸邦拥有独立自主的自治权力。

因此,这两个邦虽然现在名义上归属宁国的领土,但是却拥有极大的自治权力,其土司为世袭,拥有完整的内政权力,同时可以组建军队,不过外交权力却是被极大限制。

大体上,这两个邦算得上是宁王朝的藩属,还是自由度非常高的藩属。

这两个邦的土司自然都是帝国扶持起来的,甚至帝国还帮着他们各自组建了好几千人的军队呢。

这两个邦名义上还是宁国的藩属,但实际上早就抱上了帝国的大腿!

这缅甸局势一紧张,这两个邦就是在帝国的要求下,开始增军备战了,他们的军队虽然不多,但是加起来也有五千多人,用的也是帝国的退役1858步枪,指挥官自然是清一色的中国顾问,战斗力不说好还是坏,但是这五千多人拿出去当炮灰还是可以的。

至于帝国陆军自身。在云南边境的部队从来就没有松懈过,只要林哲一声令下,数万大军就能够越过边境线,然后直接杀向曼德勒甚至仰光。

林成庭病死的消息传回过来后。军方那边就是迅速行动了起来,驻扎云南的部队已经全部取消休假,随时可以杀进缅甸。

当然了,除非局势出现不可逆转的恶化,不然的话帝国陆军是不可能大规模入侵缅甸的。这场乱局里,主角并不是帝国陆军在云南的数万大军。

甚至帝国陆军在曼德勒的一千多人护商团和掸邦、佤邦的仆从军都是次要的,他们的作用其实是为了预防万一,比如说英国人在这种关头大举杀进上缅甸等。

这场宁国的混乱,还得依靠宁国自己来解决,毕竟这是一场非常典型的继承人之争,就算打起来那也是内战。

可惜的是,帝国的高层远离宁国,无法及时得到太多有限的情报,刚开始的时候。外务部那边还能够收到来自曼德勒的电报,但是第二天开始,他们就是再也无法收到来自曼德勒的电报了,而且从英国人那边得知的消息显示,英国人也是和曼德勒那边失去了电报联络。

非常明显,曼德勒那边不知道是那方势力,直接把电报通讯给掐断了,要掐断电报通讯简单的很,甚至都不用占据电报房,直接把电线给剪掉就行了。

没有了电报通讯。现在帝国高层对缅甸的局势是一片摸黑,而这种时候,各种阴谋论啊就是开始涌现。

外务部和皇家陆军共同举行的碰头会上,徐言青直接就是道:“这有没有可能是英国人搞鬼。他们是不是派人进入上缅甸了,所以才会切断电报不让我们知道!”

“是啊,现在曼德勒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我们现在是一无所知,万一出现了什么不可控的变化,到时候我们就被动了。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整个西南地区的战略安全啊!”说话的还是军方的人。

“要我说,还等什么,立即电令前线部队,让他们立即进入缅甸,只要我军主力抵达,不管发生什么事,难道还怕翻了天吗!”

听着这几个军方将领们的话,宋关前心里头有些鄙视,这些武夫,天天脑子里就想着打仗,他们也不用脑子想想,要是英国人真的出兵了,我帝国在仰光的情报人员怎么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

英国人还没有出兵之前,自己就是先大规模出兵缅甸了,那些英国人就算不立刻对帝国宣战,那至少也会在印度地区进行动员了,然后针锋相对派遣大量兵力进入上缅甸了,而到时候,中英两国打起来很有意思?

帝国对缅甸的宁国固然看重,但是英国人对缅甸更重视,一旦缅甸被帝国所占领,那么英国人的印度就会直接暴露在帝国的兵锋之下,而以帝国陆军的强势,一旦处于帝国陆军的兵锋之下,英国人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情况会很不妙。

为了保障印度的战略安全,所以帝国有任何进军缅甸的迹象,都会引来英国人最激烈的反应,稍有不慎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这一次的外务部和陆军的碰头会,让宋关前有些失望,这些军人的想法根本就不是说扶持二王子登位,在缅甸和英国人保持实力均衡之类的,他们就想着直接把缅甸吞并了,然后最好是杀进印度。

到时候,这些军方的将领们肩膀上就能够多上一两颗星星,兴许还会再出好几个公侯贵族呢

而这和外务部的立场是相背离的。

外务部的这外交官们需要考虑的事态多,是不可能和军方那样单纯为了开疆扩土的功劳就想要发动一场战争的。

外务部需要考虑到,一旦缅甸就是失控,进而引起中英两国的直接交战,,甚至引起中英两国在全亚洲范围内的冲突,别的不说,人家派个主力舰队过来,帝国海军能不能应付的过来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

就算能够应付过来,但是也会极大的影响帝国和英国之间的贸易,甚至有可能波及到帝国的整个国际贸易。

随着帝国的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帝国现在对外来的原料以及工业场的依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仅仅是生丝一项,每年就能够为帝国带来数以千万计的收益。

可以说,随着帝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份额越来越大,就越难承受断绝国际贸易的代价。

再者,帝国和英国之间的贸易份额实在是太庞大了,尽管这些年帝国在努力的开阔新的工业产场,比如欧洲以及亚洲甚至美洲,但是不管再努力都是绕不过英国人。

目前英国和帝国的贸易份额,占据了帝国进出口贸易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而这一点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

因此,和英国彻底决裂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当然了,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在英国那边,英国每年也在和帝国的贸易里获利颇丰,在贸然和中国发生冲突甚至断绝贸易,这是一把双刃剑,伤了敌人也同时伤了自己,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从这几年帝国和英国虽然冲突有着不少,但是双方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克制就可以看得出来,在两国的高层里,其实都不愿意这个时候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政治家和军人之间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军人为了开疆扩土为了战争的胜利,那里会去在乎什么贸易啊,直接打就是了。

回到外务部,宋关前又是问了电报房那边有没有来自曼德勒的电报,但是电报房的回答却是让他有些失望:没有。

为了尽快得知曼德勒那边的情况,宋关前又是让人密切关注仰光地区的消息,命令帝国驻仰光的领事一旦得知相关的消息,立即用密电回报。

仰光那边的领事也是先后向帝国拍发了数封密电,主要是回报英国人的一些相关动向,说现在仰光的英国人也是断绝了来自曼德勒的电报通讯,现在英军在仰光的部队已经开始动员,并已经尝试派遣了几艘内河炮舰沿河北上。

同时帝国驻仰光领事也已经是和当地的英国人进行了两次磋商,主要是交换信息,以避免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引起双方的误会。

比如说英国人派遣内河炮舰北上的时候,就是事先通知了帝国驻仰光领事,就是为了避免让帝国误会,认为是英国人要大举入侵宁王国。

从这些情报里也是可以发现,现在的英国人和帝国差不多,都是失去了和曼德勒那边的联系,紧张的同时也是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就是怕一个误会,然后就引起了中英两国的战争。

只是现在曼德勒那边的电报线路不同,中英两国都是无法得知曼德勒那边的具体情况如何了。

此时此刻不管是南京还是伦敦那边,都已经不知道,曼德勒现在已经是火光冲天,枪炮声已经是响遍了全城!。

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700章 战争,起!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30章 救援长兴第31章 谨慎东进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30章 救援长兴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314章 妄谈国事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36章 追击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149章 董离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5章 县令相邀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59章 炮击上海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544章 女蜗号战沉第232章 奏折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397章 史荣椿的抉择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327章 倾巢而出第15章 公然敲诈第539章 起锚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