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

宫内秘书处的地位一直都是相当特殊的,内部的普通科员们都是从每年国家雇员考试里挑选出来最优秀的年轻人才,各科室的官员们清一色是帝国里最优秀的中层官员。

而宫内秘书处处长以及几个副处长,更是被称之为‘内相’,其权势之大某些程度上是可以内阁的阁臣的。

这样的一个机构,几乎是受到了帝国上下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年轻官员们,几乎都是挤破头了想要进入其中。

然而正是因为宫内秘书处的重要,所以林哲对李平桐的行径才更加的反感甚至是愤怒!

你李平桐虽然不是阁臣,但是权势之大却是不逊于阁臣,乃是帝国政坛里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样的人竟然是偷偷摸摸联络后宫,插足立储事务。

你要是和江道泉这样态度公开、明确的话,也也没有什么,只要别是公开上折子的话,那么林哲基本是不搭理的。

但是你竟然是偷偷摸摸的联络后宫,试图通过阴谋的方式来左右立储事务,为此还引起了内阁的波动,进而影响帝国政坛的稳定。

那么这就是林哲所无法忍受的。

很快,关于李平桐的详细调查报告就是由宫内情报处送到了林哲的手中,让林哲有些意外的是,李平桐表面上和太后林老太太没什么联系,但是却和方家联系密切。

而且宫内情报处也是获知了一些流言,说是李平桐的次子将会和方家长房的嫡孙女联姻,虽然没有正式公开,但是据传已经是进入了接触阶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一年内就会正式联姻了。

看来。这个李平桐是和太后的外戚方家联系非常密切了。

看到这里,林哲就更不打算留着李平桐了。

而当林哲决定某一件事,那么他就不会拖泥带水。

很快就是向几个臣子透露了风声。不需要他明说,很快就是有人上了折子弹劾李平桐。其中的罪名自然不是勾结外戚或者是参与立储事务,而是官员非常容易犯下的经济问题。

不管是什么时代的官员,十个官员九个都会有各种问题,不可能都是完人,在林哲存心找找他问题的时候,就算李平桐是一个清官也是绝对会被找出诸多问题的。

一开始弹劾李平桐的折子只有几份而已,林哲对这些弹劾折子按照惯例都是留中不发。

这种留中不发,通常有着两种意思。一种是皇帝不打算处理,所以压了下来,而另外一种就是皇帝觉得还不够,你们继续弹劾。

这两种意思是截然不同的,而臣子们怎么分辨那就得看他们的本事了。

而这一次,很多臣子们是彷佛了嗅到了血腥味,尤其是那些以清流自诩,想要通过弹劾大臣而获得进身之阶的中底层官员们,更是加大了马力弹劾,弹劾折子如同雪片一样飞进了新华殿。

更让人意外的是。督察院里的几个资深督察官,更是联名对李平桐的各项问题进行立案调查。

督察院是独立机构,不向内阁负责。督察院除了少数几个高级官员,比如那些阁臣以及秘书处等一些非常敏感的高级官员外,其他官员基本都不被他们放在眼里,基本是想立案调查就调查。

就算是督察院要立案调查内阁的阁臣和李平桐这种级别的官员,也是有着权限的,只不过这种事政治影响太大,他们一般都是会仔细考虑风险和得失,没有绝对的把握不会轻易下手。

但是如果得到了皇帝准许的话,那么可就不同了。

而促使让他们正式立案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一方面是宫内情报处秘密向他们传递了李平桐的一些情报,他们已经是掌握了李平桐贪腐受贿的明确证据。

除了这个外。去年十一月份他们试图对江道泉立案调查的时候,可是抱有极大的信心的。很多督察官都是指望着击败一名内阁大佬,进而确定督察院的权威以及他们自身的政治资本。

但是最后却是失败了,这让督察院那边可是丢了好大的脸面,不少资深督察官们都是想着扳回一城,现在李平桐案件送上门来,他们自然不会放过,督察官们决定要立案,就算是督察院院长来了都没用。

督察院里的体制和内阁这种行政机构不同,督察院并不是说以下属的科室、厅处等机构为核心,而是以各个督察官为核心。

督察院施行的是非常独特的督察官负责制!

督察院内由一个个资深的高级督察官领导的办公室组成,督察院内部的诸多机构,大多都是后勤服务机构,但是并没有权力去插手各个督察官们手中的案子,也不负责查案,提起公诉什么的。

督察院的核心,乃是这些督察官们,他们愿意调查什么案子就调查什么案子,而且督察院的院长都没权力插手。

那些资深的高级督察官,那可是内阁诸多高级官员见了都绕着走的角色,他们兴许表面权力远不如这些重臣,但是人家要是和你较上劲查你的话,就算查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是三天两头就传讯你的话,你也受不了啊!

不过督察院通常也不会插手政治这种事,因为插手了一旦成功的话,那就好说,名望什么的都来了,但是不成功的话,也是很容易惹得一身骚的。

不过就算失败了,但是丢官去职这种事也是不用担心,就算是他们要查内阁总理大臣,最后还失败了,但是内阁总理大臣也没这个能力革职他们。

督察院里的普通官员,其人事关系是由督察院内阁的人事部门负责,但是督察官的任免,其权限在于督察院内部的‘督察官委员会’,你要免职一名督察官,你得拉拢一大票的督察院投票决定才行。

除非这人惹了众怒。不然的话很难以为内阁的施压就被罢免的,因为督察院里的督察官们干的就是得罪人的事,不说大部分。但是那些资深督察官们,一个个的手上都是沾满了官员的血。

他们之所以能够升上来。积累到今天的名望,大部分都是通过调查、公诉那些官员们起家的,被他们送进监狱的官员那是数也数不过来。

这得罪官员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如此也就导致了这些督察官们自身非常抱团,很少会因为官员的施压就把同僚革除的,因为这样的话,明天倒台的就是他自己了。

督察院的多名资深督察官联合对李平桐提起立案,并公诉。一方面是得到了宫内情报处的情报,而且也是会猜到了林哲的一些暗示,所以才会这么干的。

至于其中的风险自然是有的,不过他们并不在乎,大不了就是白忙乎一场而已,十一月份的时候他们就干过一次了,当时江道泉案就是没有结果,倒是最后就算江道泉对督察院的督察官恨的牙痒痒,但当初调查江道泉的督察官照样活的滋润无比。

所以他们是无所畏惧!

当督察官带着人要求自己去配合问讯的时候,李平桐起初还没有担心什么。督察官对高级官员进行调查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是真正因为督察官的调查而倒台的高级官员却是没有几个。

然而他依旧这就是江道泉事件的重演时,督察官们却是拿出了他以为没有人可以查出来的证据。

能够当上秘书处处长的李平桐看着那些文件证据。他的脸上是充满了绝望。

他是绝对不相信督察官能够自行调查出来这些隐秘事务,甚至就算是联合调查局或者反贪局也是查不出来,因为这些事非常隐秘,而且参与的人员级别都非常高。

纵观国内有能力挖出自己的这些把柄,除了宫内情报处外,再无他人。

而一旦宫内情报处插手,那就代表这此事有是直接来自于天子的旨意。

他是个聪明人,只看这些确凿的证据,他就是一下子猜到了自己今天为什么会坐在这里。

他沉默了。久久都没有说话!

当天,负责该案件的多名资深督察官就是兴冲冲的宣布。他们已经掌控了明确的证据,已经是向大法院神情了逮捕令。随后他们将会对李平桐提起正式的公诉。

当林尔茂秘密的来到督察院的安全屋,看见李平桐的时候,李平桐依旧是失去了往日高官的风采,整个人就和落魄的老头子一样,神情充满了绝望。

看见林尔茂后,他整个人的神情都是变了,不过他却是没有说露出什么愤怒,说林尔茂陷害他之类的,尽管他心里很清楚,督察院获得的证据都是宫内情报处送去的。

“林处长救我!”李平桐没有动怒,反而是进行了求饶!

林尔茂却是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而是道:“我今天来只是劝告你,有些不该说的事,就不要说!”

李平桐先是一愣,但是他半晌后就是醒悟了过来,然后整个人瘫在了地上:“你们都知道了?”

林尔茂点了点头:“不管多么隐秘的事,它总是会露出马脚来的不是!”

“我就知道,这事迟早会要败露的,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李平桐叹气着。

林尔茂走近了两步:“不过我们还是有些不清楚,你到底为什么要参与此事?你也不是不知道事情轻重缓急的事!”

李平桐这个时候苦笑一声:“我这也是为了救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

而后李平桐简短的说了起来,他之所以插足到立储事务,到不是为了他自己,到他这个地位上基本上很难再有什么进步了,但是和所有的军政要员一样,他后头也有子孙,而且还是属于坑爹的子孙。

他的长子同样进入了仕途,现在正在广东那边任职,但是惠州府的知府,而早年他的长子没有忍住贪欲,利用职权之便在香港的国防工程建设里捞了不少。

但是很快就是被人给发现了,发现之人就是方家之人,他们借此威胁李平桐配合他们的立储行动。

李平桐根本就没有选择。

李平桐虽然有三个儿子,但是真正进入仕途的儿子就只有一个长子,这长子乃是未来李家后几十年富贵的保障,要是长子倒下来了,等李平桐退下来后,李家也就重新归于二流了,当然了,这长子如果没了也就没了。

而更关键的是,这李平桐的长子贪腐的还不是普通的工程,还是军方的海军国防工程,这要是让军方知道了,他的儿子固然要完蛋,他李平桐到时候要是能够顺利退休都是得烧高香,说不定就是被军方逼得下狱。

到时候,别说他李平桐了,就算是全内阁的大佬们一起出手,都保不住自己的官帽子。

军方虽然平日里低调,但是一旦发怒的话,别说是李平桐自己,甚至整个内阁加起来都是挡不住的,如果内阁敢保着李平桐,海军大臣林达标就敢直接用舰炮直接炮轰薛焕的官邸!

听到这里,林尔茂不由的感叹一声,还好自己的家族后辈没人进入政界!

然后又是不得不佩服李平桐的这个儿子,这胆子可真够大,军方的好处也敢捞,贪谁的钱,也别贪军方的钱啊,这不找死嘛!这是属于典型的害死自己不算,也害死老子的行为啊。

林哲得知此事后,不由得想起两个字:坑爹!(。)

第27章 刺刀肉搏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327章 倾巢而出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7章 募兵买枪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643章 方家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85章 大婚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603章 倾销地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159章 王疯子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5章 县令相邀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397章 史荣椿的抉择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295章 炮台和火炮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446章 庞大订单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90章 骑兵出击第41章 三冲敌阵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109章 四千对四万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84章 水师初成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130章 打到镇江去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604章 北海国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78章 各方利弊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80章 扶持军工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643章 方家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