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

听闻朝鲜王国那边要给自己送女人,林哲有些无语!

但是无语归无语,但是这种非常明显的政治联姻却是不好推迟,因为这不仅仅是送来几个女人这么简单,而是代表着朝鲜上层对帝国积极靠拢的一个明显举动,林哲如果直接拒绝的话,恐怕朝鲜那边都以为帝国有什么不满了。

不就是几个女人嘛,林哲的皇宫那么大,多养几个女人也没有什么。

所以很快就是准了。

朝鲜方面的动作非常快,很快就是派遣专门的使团准备出发前往南京。

这个使团乃是朝鲜最近几十年来派遣到中国来的人数规模最大的使团,不仅仅有部分朝鲜方面的高级官员,同时还有大量准备到中国学习参观的年轻官员,当然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两名被送到中国联姻的朝鲜李氏家族的女子。

要和帝国联姻,给数亿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天子送女人,这女人就必然不能是普通女子,朝鲜那边的普通女子绝对不行,王臣贵族的女子也不行,必须是朝鲜李氏王室的女子。

要不然的话,就不是来送女人联姻,而是来打帝国的脸面了。

只是不知道是血脉问题还是怎么滴,朝鲜李氏王室的血脉单薄到堪比清末时期的满清爱新觉罗氏,前面几代王国愣是一个女儿都没能留下来,最近的一个王室嫡女,也就是朝鲜哲宗李昪的女儿,即永惠翁主已经是在去年死掉了。

当初为了联姻的李昰应的袁保恒两个人把李氏王室的名册往上翻了三代,愣是一个适龄、未嫁的王室嫡女都找不出来。

别说适龄、嫡女这两大要求了,就算是庶女、未嫁的一个都没有。

如此不得不让袁保恒唏嘘无比,你这朝鲜李氏的皇帝生育能力虽然都不错,但是这夭折率也太高了吧,就没几个王室子女能够长大成人的,反倒是我大中华帝国,四大皇子无一夭折,由此可见,这朝鲜真不是什么好地方,连儿子和女儿也养不大。

李氏的王室嫡女找不到,庶女也找不到,所以只能是把目光扩大放到李氏王室的旁支里,这范围扩大了,倒是找到不少适龄的女子,最后一番挑选后,选出了两名女子出来。

而李允慧就是这两名女子之一,她虽然说是李氏宗室,但实际上她的家族和王室嫡系已经隔了好多代了,这从她的家境就可以看得出来。

她们家虽然号称是李氏宗室,但实际上家中过的也就是普通生活,家中有田百亩,房屋十余间罢了,这等家境如果放在帝国这边来,顶多也就是乡下土财主的水平,甚至还有所不如。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家都还是李氏宗室,这宗室女子自幼也是接受了必须的教育,尤其是汉文化教育,所以她的一手中文毛笔字写的勉勉强强过得去,口语也还算流利。

当然了,这并不是她能够入算联姻人选的原因,因为汉文化这些东西是朝鲜上流社会必须懂的东西,身份背`景和自身的学识水平大家其实都差不多。

真正让她被朝鲜上层选中的原因很简单:此女相貌上佳!

这联姻的对象不是普通人,而是中华帝国的大皇帝,身份背`景要过得去的同时,这相貌自然也是必须上佳的。

要知道李昰应可是从上百个宗室女子里选中了她,此女的相貌自然是差不到那里去。

李允慧被选中了后,立即被赐予‘允慧公主’,这是朝鲜王妃所生的女儿才有的封号,不过为了李允慧的身份更匹配一些,所以是特赐了允慧公主的封号。

而后就是迅速跟随使团踏上了客轮前往中国。

当她在码头看见那艘庞大的船只时,不由得愣住了,哪怕是透过面纱,旁边跟随的侍女也是能够看到她的震惊表情。

只是露出震惊表情的不仅仅是李允慧,也不仅仅是这几个女人,就连是这支朝鲜师团的团长金弘基都是目瞪口呆!

因为此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并不是现在汉江上能够看见的一些小吨位火轮,更不是什么木船,而是一艘吨位达到了两千多吨的海军战舰。

该舰乃是帝国皇家海军所属之铁甲舰盘古号,该舰作为帝国第一代的远洋铁甲舰自从1863年服役后,已经是度过了足足十一年的服役生涯。

该舰在去年的时候就是由主力舰改为了预备舰,并转往第三舰队服役,而第三舰队在帝国皇家海军序列里,定位是‘后备训练’舰队,船只以老迈战舰以及训练舰为主,主要责任是为帝国训练培养军官和水兵。

当然到了战争的时候,第三舰队里的战舰哪怕是老迈的战舰和训练舰,但是必要时候也会上前线参加战争,而这就是第三舰队的‘后备’任务了。

盘古号到了第三舰队后,承担其了训练船员和官兵的任务,这一次本来是进行常规的远洋训练,预定航程是抵达釜山军事基地的,不过出发前却是接到任务,让他们给去迎接来自朝鲜的和亲使团。

海军之所以把任务摊派给盘古号,主要是因为盘古号本来就有训练任务,只不过是把目标从釜山改成了汉城而已,这种情况下,海军方面自然不会专门另行抽调军舰给和亲使团进行护航的。

当然了,朝鲜的和亲使团自然是不会住在盘古号上,好歹和亲使团里有着两位帝国未来的嫔妃呢,尽管现在还不是,但是以后是啊,所以军方可以不搭理和亲使团里的其他朝鲜人但是李允慧以及另外一名和亲的朝鲜女子却是不能无视的。

实际上,皇家海军只负责护航,接送朝鲜和亲使团的乃是外务部。

外务部早就是雇请了皇家航运公司所属的一艘中等吨位的邮轮充当坐船。

尽管只是从盘古号下的码头路过,都是让诸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庞大战舰的朝鲜人震惊无比。

这些朝鲜人,除了少量出使过中国的外交官员以及少量好帝国海军打过交道的官员外,其他人都是没有亲眼见过这等庞大的战舰的。

以往他们都是听说过帝国有着长百米、宽数十米,近望如山的庞大战舰,但是真正亲眼见过的却是没有几个。

这个时空的朝鲜人,实际上比历史的时空里的朝鲜和外界的接触更少一些。

原时空里,朝鲜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时候,可是相继接触过英法日本等国的,最后是被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

但是在这个时代,帝国的强势崛起,却是让英法等国在东海海域的踪迹几乎灭迹,而帝国向来视朝鲜为后花园,英法等国除非冒着引起战争的危险,不然的话是不会擅自跑到朝鲜来,玩什么炮击江华岛的事。

一方面来说,是帝国的崛起保护了朝鲜不受西方的干扰,但是另外一方面,帝国的崛起也是让朝鲜继续保持了愚昧,未开化的状态。

朝鲜和亲使团的几个高官甚至还获得邀请,前往盘古号上参观,而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让他们震惊不已。

他们之中很少人知道,盘古号这种铁甲舰,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落后货色了,在缺船的帝国海军里,都只能是充当预备战舰或者训练舰了。

如果让他们看到帝国最新锐的万吨巨舰,比如蚩尤号,他们还不得被吓死。

李允慧这个少女倒是没有和那些朝鲜的高官们一样感触那么深,她只是觉得这船好大好大,但是却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感受。

等和亲使团的人都上了船后,邮轮和盘古号铁甲舰则是离开码头,然后横渡黄海,直奔上海而去。

由于是第一次坐船出海,李允慧有些晕船,甚至一度呕吐不止,好不容易到了上海后,帝国外务部的官员看见和亲使团的人晕船实在严重,所以是不准备安排他们换成内河客轮到沿着长江去南京,而是准备让他们在上海乘坐火车到南京。

这到了上海后,首先入眼的就是长江口和黄浦江里密密麻麻的船只,上海作为当代帝国最大规模的工商业城市,航运非常发达,各种船只多的不得了,而在黄浦江口,更是帝国皇家海军的最重要基地之一淞沪海军基地,那里停泊着帝国皇家海军的大量主力舰,其中就有一艘蚩尤级战列舰应龙号。

看到停泊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舰,又是把和亲使团的朝鲜人给吓了个不轻,原本他们以为盘古号就够大的了,但是没有想到和所看到的万吨巨舰比起来,这盘古号就是三岁小儿啊。

进入了黄浦江后,除了黄浦江的船只外,黄浦江北岸的诸多高楼也是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震撼,下船上岸后,坐上马车经过外滩大道,入眼的一片又一片的高达砖石建筑。

上海乃是中国工商业之精华所在,而外滩大道更是上海的精华所在,一条外滩大道,堪称是当代帝国工业化改革的最明显代表,乃是帝国最闪亮的名片。

别说是这些来自朝鲜的未开化之人,就算是第一次来上海的欧美国家的商人们,也无一不被外滩大道的繁华所震惊。

当晚,朝鲜和亲使团下榻外滩饭店,第二天则是前往上海火车站北站。

这被巨大的战舰和上海外滩的繁华震惊了后,朝鲜人对火车倒是没有露出太大的惊讶了,这倒不是他们觉得火车不够震惊,而是震惊多了,也就麻烦了,反正他们现在所看见的东西已经是颠覆了他们以往的认知。

当然了,好几个以往出使过中国的朝鲜外交人员倒是不会这样,他们有的在中国已经待了好多年,早已经习惯了帝国的变化,甚至习惯了帝国的近代化生活。

让他们现在回到朝鲜生活的话,恐怕是要不习惯的。

李允慧倒是对火车的感觉好很多,因为终于不用晕船了。

这年头的火车走的慢,每小时不过几十公里的时速,走起来在后世人看来就是慢悠悠的,不过在当代却是最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了,甚至比高速客轮走的还要快一些。

坐上火车,李允慧不时通过车窗看着铁路两旁的景色,大部分景象和她在国内看到的差不多,农田、劳作的农民,但是有时候却是会出现一些明显的不同。

比如说沿着铁路架设的电报线,还有旁边偶尔会出现一座大规模的厂房,厂房大多有着高耸的烟囱,并冒着阵阵浓烟。

有人告诉她,那是蒸汽机冒出来的烟柱,那些工厂都是用蒸汽机为动力的。

李允慧不知道蒸汽机是什么,也不理解什么叫现代化的机器工厂,她只是觉得这片国度和自己的国家不一样。。

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73章 东北大开发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31章 谨慎东进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635章 李平桐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71章 扩军五千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432章 新旧更替(二)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288章 崩溃和反冲锋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55章 轻松胜利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345章 工业规划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48章 厘金初显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97章 城头激战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84章 水师初成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625章 阴谋在行动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633章 内阁纷争